嘉賓發(fā)言
黃佟?。ㄗ骷遥喝绻歉]唯出這首歌,一定不會被罵
被罵也不至于,他也要生活啊,他以前有很好的作品,不代表一直都要有。不能因為他是個成功者就來罵他,比如他是竇唯,有些潦倒,出這么個作品,你會罵他嗎?為什么你不罵他要罵高曉松呢?有點沒道理。
胡涵(媒體人):高曉松本來就是站著說話不要疼
很久以前,我參加過一個同學(xué)聚會,大家緬懷大學(xué)時光,卻有個朋友頗不識相地說,我不懷念大學(xué),因為那時候我沒錢,沒資格談戀愛。那時候我才認清這個世界的殘酷真相:對于無產(chǎn)者來說,一切精神愉悅都是奢侈品,詩和遠方如此,愛和青春也是如此。
這種不腰疼的話,高曉松說說也就算了,人家從家底到長相都十分優(yōu)厚,我們一向優(yōu)待不懂世事的有錢人。
大地(樂評人):很多批評前后矛盾為罵而罵
一個做音樂人,就一定要有對抗現(xiàn)實,解決茍且的能力?只要談了詩意和理想,就必要打上泛政治化的標簽。我不知道一個唱過理想的人和社會變革者是什么一種必然關(guān)系,理想就不能是對美好對純潔的向往,就是先解決眼前的茍且,否則就是錯誤和可笑應(yīng)該被鄙視的?那其實有的科學(xué)家也很無聊,飯都沒吃飽還去解決空泛的理科問題,先把眼前的茍且干掉再說吧。有的作者前面說有錢了,談理想就裝逼了;后面又說你沒錢,先解決茍且再說理想吧,這前后矛盾的論調(diào),我實在想不通。
爭論重點
1.高曉松如果沒成大名賺大錢,恐怕不會被罵?
2 .某些差評中談及的階層對立是否過于上綱上線?
主持人
高曉松如果是在十五年前推出這首歌,恐怕不會引起這樣大的爭議?,F(xiàn)在的他身上已經(jīng)有太多音樂、文藝之外的標簽,尤其是阿里音樂董事長的身份,已然讓他與普羅大眾已經(jīng)分處于不同階層。不光高曉松,記得幾年前,成名后的許巍再出新專輯,并且新作品變得平靜安詳走向禪意,也有聽眾認為不再憤怒不再絕望的許巍是背叛了過去的自己。這些案例的潛臺詞是,只有窮逼著,作者才能為勞苦的窮逼階層代言。由此,一首歌便引起了諸多泛政治化的討論,成為了既得利益階層和勞苦大眾階層的對立。這樣的對立是否對一首歌曲的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