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讀、品、說、寫是理解敘事散文的四把鑰匙。筆者以《背影》教學為例,談談它們的具體運用。
一、以“讀”為匙,提升感知能力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上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的事。這篇散文的特點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題立意,在敘事中抒發(fā)父子親情。因此,導入新課時,教師展示一組不同風格的“背影”攝影作品,與學生共同欣賞點評后,順勢導入新課并引導學生初讀課文。
師:自由朗讀課文,記得同時拿起筆喲,所謂——(生:不動筆墨不讀書)此次要動筆墨的有哪些方面?
生1:生字詞。
生2:優(yōu)美句、疑難句等。
生3:題目是“背影”,文章是寫父親的,還要找出四處描寫父親背影的文字。
師:還沒讀呢,你怎么知道是四次描寫背影?
生3:我從課后習題的要求里看到的。老師平時要求我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我覺得要先帶著這個問題讀。
師:你太“厲害”了!同學們就按照這幾個小老師的要求讀吧。
自由朗讀課文后,部分學生將不熟悉的字詞寫在黑板上,師生共同解決字音、詞意的問題。接著,學生以“背影”為立足點,通過交流討論,初步感知了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背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四次,每次的情況雖有所不同,但感情一脈相承。第一次開篇點“背影”,用一種濃厚的感情氛圍籠罩全篇;第二次車站送別,作者對父親的“背影”做了具體描繪;第三次是父子告別后,兒子眼望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不禁潸然淚下;第四次在文章的結(jié)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淚光中再次浮現(xiàn)出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運用“讀”這把鑰匙,引導學生圈點識記生字詞、批畫關鍵內(nèi)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
二、以“品”為匙,提升理解能力
“品”字含有辨別、評定、分析、感悟的意思。閱讀教學中的“品”,指教師引導學生領悟、賞析文本的過程。
《背影》的魅力在哪里?葉圣陶先生這樣評價:這篇文章通體干凈,沒有多余的話,沒有多余的字,即使一個“的”字,一個“了”字,也是必須用才用。的確,《背影》全用白描敘述事實,不作任何修飾和渲染,但作者對父親的愛卻通過具體的敘述和描寫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品”出這份誠摯的愛?
師:剛才大家找出了四處有關父親“背影”的描寫,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是父親爬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背影)下面我們就來品讀這一段。今天,四個小組研究的問題是一樣的——任選一個角度對這段文字進行賞析。
(小組朗讀、討論后交流。)
組1:我們認為本段對父親的外貌描寫很貼切。“黑布小帽,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穿著樸素,符合父親樸實的性格和賦閑的境況;祖母去世不久,衣服顏色符合人物身份。
組2:我們最喜歡描寫父親過鐵道為我買橘子的文字,因為作者如實地描述了父親買橘子時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
師:你們的理解很有意思。這是對人物進行了怎樣的描寫?
生1:動作描寫。
師:不錯,請大家把描寫父親買橘子的動作的詞語圈出來,你們還能從中悟出什么?
生2:作者沒有濃墨重彩,只用幾個貼切的動詞就生動地勾畫出了父親的形象。
師:那是怎樣的形象?
生2:步履艱難,卻努力為兒子買橘子的形象。
生3:透過這件事,我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師:請第二小組把這幾句話齊讀一遍,大家注意領悟樸實的描寫中蘊含的深情。(第二小組齊讀)其他小組還有發(fā)現(xiàn)嗎?
組3:本段對父親的語言描寫雖很簡單,但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愛。
組4:我們發(fā)現(xiàn)文章對“我”的兩個動作描寫很妙。
師:哪兩個?
生:“拭”和“攙”。
師:妙在何處?
生:“我”怕父親看見“我”流淚后更擔心,所以趕緊“拭”干了淚。父親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表現(xiàn)了“我”心疼父親的心理。這兩個動作描寫體現(xiàn)了兒子對父親的愛。
師:是啊,好一對相互體諒的父子!讓我們再次齊讀這一段,體味簡潔明了、樸實無華的語言中飽含的父子真情。
(師生深情地齊讀這一段。)
接下來,教師以點帶面,引導學生圍繞質(zhì)樸的語言及“父愛子,子愛父”的真情兩個方面, 自主學習、交流其他幾處“背影”。學生抓住父親幾句簡潔感人的話及“我”幾次情不自已的流淚,進一步感悟到了文章的語言特色和父子間真摯的情感。
三、以“說”為匙,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師應結(jié)合課堂實際,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結(jié)合文本特征,給學生預定了兩個口語交際話題:①本文除了語言樸實和父子真情之外,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②朱自清是一個善于體察生活的人,相信你也是,能給大家說說你和爸爸之間的真情小故事嗎?
因為有了“讀”和“品”的積淀,學生的發(fā)言、對話顯得很順暢。對于話題①,有的學生說本文結(jié)構(gòu)完美,線索分明,首尾呼應;有的說作者寫的雖是家事,但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人世間普遍而又珍貴的美好感情;還有的甚至悟出文章表現(xiàn)了樂觀、抗爭的民族精神等。對于話題②,學生更是暢所欲言。小倫說:我愛吃蝦,爸爸似乎也是。嘴饞的時候,我只要提議吃蝦,他總是第一個響應,而且忙前忙后,親自下廚。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爸爸并沒有真正吃過蝦,他總是將我偶爾為他剝好的蝦仁夾給媽媽。后來,我終于發(fā)現(xiàn),爸爸吃蝦過敏。小文說:爸爸每天幫我扛自行車。他彎下腰,左手扶著車把,右手抓住底杠,往身邊一提,小心地夾住,慢慢走下樓去。光走臺階尚不大難,行至樓道拐角處,須艱難地將車子舉起,吃力地轉(zhuǎn)動身體,待到兩個車輪都翻過拐角欄柱,再將車子恢復原位。一步步走出樓道,爸爸將車子放下,一邊不停地擦拭額上的汗水,一邊回過頭,望著我微笑。
學生從習以為常的小事中,發(fā)現(xiàn)了父子(女)真情。更有甚者,說到動情處淚流不止。
四、以“寫”為匙,提升作文能力
閱讀是基礎,運用是目的。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種運用。
本節(jié)課寫的訓練是:父愛如山。讀了《背影》,相信你有了深刻的體會,請寫一個父親關愛你的片段。由于學生在讀、品、說中受到了心靈震撼,因此提起筆來自然情動于中而溢于外。
我們來看一名學生當場提交的片段:
我的手一滑,杯子砰然落地,一杯滾燙的水正好潑在我的腳上,疼得我尖叫起來。爸爸聞聲沖進來,看到這情形,立即將我抱到衛(wèi)生間。他屈起左腿,讓我坐著,然后擰開水龍頭,沖我的右腳。鉆心的疼痛在清涼的水流中緩和了不少。爸爸小心翼翼地掀開我的襪子,看到燙紅的皮膚,皺緊了眉頭,似乎是自言自語,又似乎是對我說:“還好,傷得不重!”看到爸爸愛憐的目光,我的心里洋溢著幸福,連忙說:“爸,別擔心,不疼了!”爸爸將我抱回房間,找來燙傷膏,極小心地、輕柔地涂抹著。
兩百余字的短小片段中,學生模仿《背影》中的語言特色,把爸爸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融于一體,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父親對孩子綿綿的愛。
(作者單位:襄陽四中義教部)
【互動鏈接】
2014夏,“隆中名師·周明波工作室”成立,我和十多名年輕的語文教師加入了這個集體。
第一次工作室成員的見面會在四中義教部召開。工作室成員分別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周明波老師簡要介紹了工作室未來的工作計劃及人員分工情況。這次聚會給我的感受是——這是一個對教育、對語文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集體。
送教下鄉(xiāng)是工作室的常規(guī)活動。去年,工作室到南漳縣城關鎮(zhèn)胡營中學送教。襄陽45中的張娟老師執(zhí)教了七年級語文《雖有佳肴》,南漳縣第二實驗中學的陳曉東老師執(zhí)教了八年級語文《端午的鴨蛋》。兩堂課均以精巧的課堂教學設計、靈活的教學方法、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隨后,名師工作室的專家現(xiàn)場解答了老師們在教學中的困惑,并針對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闡述了教師應該如何教以及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地學。首席名師周明波結(jié)合工作經(jīng)驗,做了如何做“未來教師”的精彩講座。
“隆中名師·周明波工作室”一定會“乘風破浪,遠濟滄?!?。
——襄陽市第47中學 王軍莉
在上研討課《背影》時,我先扣住“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中的“迂”字讓學生思考:“迂”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父親“迂”?父親“迂”在哪里?父親真的“迂”嗎?設計這幾個問題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讓他們快速進入文本,“品”出父親對孩子樸實的愛。這樣,在“說”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再現(xiàn)與親人之間的種種真情;在“寫”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文字就會更鮮活,更真摯。
——襄陽四中義教部 劉云峰
三十多年來,加入過不少語文教學方面的研究團體?;叵肫饋?,覺得“周明波名師工作室”讓人感到最溫馨,最有收益。這里能觀摩到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教學,能聽到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精當點評,能聆聽到語文教育專家高屋建瓴的報告……工作室就像一個溫馨的家,在這里,大家既能暢談教育理想,交流教學理念,互換教育思想,共享教研成果,又能學到新的教學理論,獲得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
——襄陽市東風中學 汪選輝
敘事散文“讀、品、說、寫”模式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品”的落實最難?!捌贰笔墙處煼e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他們通過精細閱讀與文本對話,使文本情感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碰撞與融合的過程。教師如果對課文的重難點把握不準,“品”的環(huán)節(jié)就容易陷入“腳踩一塊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誤區(qū)。比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時,問學生“文中哪件事最讓你受感動,并說說理由?!北疽詾閷W生能直接找出“望父買橘”這件事,誰知事與愿違,有的學生說是“講定價錢”,有的學生說是“囑咐茶房”。我本來想及時“收”一下,但學生個個說的在理,一時之間不知從何“收”起。結(jié)果這節(jié)課上得支離破碎,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襄陽市第39中學 陳 艷
在第五屆“圣陶杯”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會上,我采用“讀、品、說、寫”教學模式執(zhí)教《春酒》,獲得了全國一等獎。
執(zhí)教《春酒》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板塊:讀一讀,整體感知嘗春酒;品一品,細微之處品春酒;寫一寫,拓展延伸寫春酒?!捌贰钡沫h(huán)節(jié),我用“登臺表演”的形式組織教學,使品析變得有趣。
例如,在品析“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點點,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币痪鋾r,學生說,“端著、聞著、走來走去”表明作者格外珍惜這“一點點”酒,舍不得喝;“捏”寫出了作者的可愛神態(tài)和對春酒的喜愛、珍惜之情。教師適時拋出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到臺上用動作把作者對春酒的喜愛和珍惜之情表演出來?”學生愉快地接受了任務。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道具——一只裝有水的小酒杯遞給學生。學生把小琦君對春酒的喜愛和珍惜之情惟妙惟肖地表演了出來,甚至還特意把水灑在衣裳上。精彩的表演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襄陽四中義教部 張寶玲
敘事散文“讀、品、說、寫”教學模式中,“讀”和“品”是首要目標,旨在引領學生在文本的解讀中體悟情感,提升對敘事、抒情技能的認知?!罢f”和“寫”方面,由于學生的能力不同,往往表現(xiàn)出參差不齊的狀況。教師用部分領悟能力、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的文字作示范,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愿望。這樣教學既能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又能讓學生掌握敘事技巧與方法,更能引導學生將自己對生活的經(jīng)歷與體驗恰切地表達出來,從而提高讀和寫的能力。
——襄陽市第41中學 丁 潔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