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江西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xué)院,江西南昌 330099)
從日本茶道文化看日本民族精神
黃丹
(江西外語外貿(mào)職業(yè)學(xué)院,江西南昌 330099)
日本從唐朝時期,就開始癡迷茶文化,在之后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沒有消退對茶文化的喜愛,并且隨著日本歷史的發(fā)展,茶文化在日本逐漸染上了大和民族的印記,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的日本茶道文化。而從日本茶道文化中,我們可以研究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本文從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開始研究,通過深入分析日本茶道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了解日本茶道對于日本民族精神的影響。
日本茶道;茶文化;民族精神;茶禪合一
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日本茶文化是從中國引進的,當時中國正處于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無論是從政治、經(jīng)濟還是文化方面,都是周邊最強大的國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日本以及周邊國家對于中國文化的熱衷,使得中國文化逐漸流入這些國家,并在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中生根發(fā)芽,衍變成本國的文化。日本的茶道文化便是如此。日本茶道源于中國,但是在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染上了日本民族的特色,最終發(fā)展成為享譽世界的茶道文化。
1.1奈良、平安時期
在公元805年,中國正處于唐朝時期,在中國留學(xué)的日本學(xué)生把中國的茶籽帶到了日本,種在了日吉神社旁邊小院子的泥土里。這是記載在《日吉神道密記》中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日本的確是從中國引進的茶種,并且從此以后,學(xué)習中國的制茶方法、飲茶方式,形成自己的茶文化。而日吉神社旁邊的小院子,也就成為了日本最早的茶園。
在這一時期,中國唐朝的飲茶方式是將許多調(diào)料和茶葉一起放入茶壺中熬煮,讓茶葉變成一種可以食用的、介于飲品和食品之間的東西,日本學(xué)習了中國的飲茶方式,將茶餅放在火上炙烤,徹底干燥后碾成粉末,使用最清澈的泉水沖泡,然后使用獸炭將水燒沸騰,當時還有一些人喜歡在茶湯中加入?yún)躯}。這時候的茶葉基本上是煎煮的,而這種飲茶方式在我國唐代時非常流行,但是到了宋朝,開始出現(xiàn)了點茶法,這也是我們現(xiàn)代人所常用的飲茶方式。
日本引入茶種后,效仿中國唐朝的種茶、制茶、飲茶方式,伴隨著大量的中國文化,成為當時日本人民非常喜愛的一種新興文化,逐漸在日本社會中傳播起來。
1.2鐮倉、室町時期
在這一時代以前,日本人民飲茶方式都是效仿中國唐朝,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且也并沒有相關(guān)的著作,這種狀態(tài)直到鐮倉時代初期,一位日本人——榮西撰寫了日本的第一部茶書《吃茶養(yǎng)身記》。榮西在中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由于他對中國的茶文化非常感興趣,于是在此期間,他廣泛接觸、學(xué)習中國的茶文化,并且最終根據(jù)在中國的體驗和自己的感想,寫出了中國當時的飲茶方法。也就是說,這本書的內(nèi)容基本上是寫的中國的飲茶方式,而并不是日本的茶文化。在這本書問世后,日本的飲茶文化才開始在這本書的影響下逐漸普及擴大,并且為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榮西后來第二次來到了中國,那時候中國已經(jīng)是宋代,在這一時期,點茶法和沏茶法逐漸替代了唐朝的煎茶法,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榮西把這種飲茶方式又帶回日本,再一次在日本社會掀起軒然大波,沏茶法逐漸風靡了社會、僧界乃至平民。這一時期是日本茶文化快速發(fā)展的時期,茶園迅速擴大、茶文化和禪宗文化進行了初步的融合,形成了草庵茶風,這是日本茶道的雛形。
1.3江戶時期
我國從明清開始流行泡茶,也就是說,從明清開始,我國飲茶時會將開水和茶葉一起注入茶壺進行沖泡,這也是現(xiàn)代的泡茶方式。日本茶道在明清茶道的影響下,開始對之前的茶道進行改良,參考抹茶道的一些風俗和禮儀規(guī)范,將兩者結(jié)合,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煎茶道。這也是日本茶道中最著名的方式。日本煎茶道的始祖是隱元隆琦,就是他在中國游歷時,開始研究中國的泡茶道,并且最終將這門技藝帶回了日本。最終,煎茶道在江戶時期流傳到整個日本,而江戶時期也是日本茶道最輝煌的發(fā)展時期,并且在江戶時期的末期,形成了日本獨具特色的抹茶道、煎茶道,也就是現(xiàn)在世界人民所熟知的日本茶道。
2.1茶會
日本茶道是以禮儀繁瑣著稱,在日本人看來,規(guī)矩的禮儀能夠讓人在制茶、飲茶的過程中與茶逐漸合二為一,體會到禪宗的奧妙,并且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這些繁瑣的禮儀基本上是由四個小時的茶會組成。茶會的主要內(nèi)容是:更衣、觀賞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濃茶、后炭、薄茶、退出、銜接。從這些內(nèi)容就可以看出,日本茶道并不僅僅是喝一杯茶而已,而是將與飲茶相關(guān)的所有內(nèi)容都一并歸入茶道,并且用相當明確的禮儀規(guī)定下來。
2.2茶具
飲茶的必需品除了茶原料外,就是茶具。對于日本茶道而言,茶具是整個過程能夠行云流水般完成、并且形成獨特的美感讓每個參與的人都體會到茶道真諦的必需品。日本茶具基本上都是從自然中取材的,代表自然,讓每個人在飲茶的時候,都能夠通過充滿自然意趣的茶具,來一場與大自然的心靈會晤。
2.3茶禮
日本茶道之所以成為世界聞名的飲茶文化,除了獨具特色的日式美感和充滿古韻的飲茶方式外,茶禮是最主要的特點。在日本人看來,茶道并不僅僅是喝一杯茶,而是將取自天然的茶葉和取材于自然的茶具結(jié)合起來,通過優(yōu)雅、沉靜的禮儀,讓每個參與的人都感受到人與自然交流所帶來的禪意。茶道的禮儀最高禮是“無聲禮”,也就是說參與茶道的每個人都不發(fā)出聲音,通過無聲的方式,來讓每個人通過儀式般的行為獲得自己的感悟。在茶道的過程中,每個人的位置、茶具的位置、茶道的順序、泡茶的動作、喝茶的時機都是有嚴格的規(guī)定,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嚴明的禮法,儀式感更加濃重。
從日本茶道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茶道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日本茶道非常注重佛法和人對于自然的感悟,這也是茶道文化的精髓,對于茶道來說,如果能夠通過一場儀式化的茶道,體會到某種人生真諦或者佛法內(nèi)容,那么茶道的意義就不僅僅是一杯茶而已。
與中國的茶越來越生活化不同,日本的茶道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注重儀式感,而這種儀式感讓茶道更像是一種宗教儀式,佛教和禪宗的宗教儀式。
日本十分推崇佛教,和文化中有非常多的內(nèi)容是與佛法相關(guān)的,而茶道的繁瑣儀式、取自自然的用品、優(yōu)雅沉默的動作,無一不符合佛法,對于日本茶道來說,這些繁瑣的規(guī)則是磨練,而只有經(jīng)過這樣冗雜的儀式,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茶的真諦。3.1和敬清寂
日本茶道的精髓是“和敬清寂”,這也是日本茶道的四則。通過研究日本茶道,我們發(fā)現(xiàn),日本茶道的主旨是“無”,也就是說,日本茶道否定一切主體,只有否定了主體,才能夠讓人放逐自我,在與自然的交鋒中體會到自然的真諦,而“無”的有形體現(xiàn)就是和、敬、清、寂,這四則是茶道的中心,正是在這種中心思想的指導(dǎo)下,才衍生出了充滿和式風味的各種茶具、建筑、點心等。
3.2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的字面意思是說難得相見一次,因此應(yīng)當倍加珍惜。對于茶道來說,一期一會體現(xiàn)得更加深刻。一期一會,指的是通過一系列的茶道儀式,在過程中體會自然和人生,品味茶香,欣賞茶室的美和靜,最終完成茶道主人想要讓客人體會“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之感,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夠感受到一種精神的洗禮。
一期一會同時也是日本禪宗中的概念,與“瞬間”相關(guān),也就是說,人生于天地間,于自然而言,不過是瞬間的蜉蝣,應(yīng)該仔細體會人生,體會每一種情感,而這種感悟在茶道中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經(jīng)常被寫成字畫,掛在茶室的墻壁上。
3.3茶禪一味
日本的茶道是在中日僧侶的交流中產(chǎn)生的,這就注定了日本茶道離不開佛法和禪味。
創(chuàng)立草庵茶湯的村田珠光曾經(jīng)悟出了“佛法存于茶湯之中”的道理,最終成為了茶道文化的精髓。茶禪一味的意思是,品茶就像參禪,喝茶、品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領(lǐng)悟佛法和人生的真諦,這是日本茶道為什么歷來注重繁瑣儀式的原因。日本茶道的茶并不可口,濃如苦藥,也是為了讓人在長時間的靜默磨練中體會出苦短人生的真諦。這也是日本民族文化中最主要的內(nèi)容。
日本茶文化源于中國,茶道的起源是日本對于中國強大國力的敬仰和崇拜,然而日本引進茶文化后,卻與中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而茶文化傳入日本后,卻由于當時貴族階級的壟斷以及男權(quán)社會的壓制,茶道并沒有在平民中流傳起來,而隨著日本封建制度的瓦解,女性地位提高,茶道才普及到每個家庭中,但是由于長期的政治壓迫,以及本民族的特性,日本茶道顯得更加規(guī)矩和刻板。即便如此,日本茶道通過繁瑣的儀式和近乎漫長的飲茶過程,反而逐漸影響每一位日本國民,并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潛移默化,對日本民族精神逐漸產(chǎn)生影響。這些影響主要是體現(xiàn)在“禪”以及“和”上的?!岸U”、“和”都是非常包容的民族文化,我們相信,隨著日本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的進步,茶道將會更加有發(fā)展空間,并且逐漸成為日本民族精神的具象化代表。
[1]李紅.和敬清寂茶禪一味——論日本茶道[J].河南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3(2):132-136.
[2]井利.茶道的中國性和對日本民族精神的影響[J].金田.2011(9):88.
[3]姜天喜.論日本茶道的歷史變遷[J].西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4):170-172.
[4]張曉光.論日本茶道精神中的審美文化觀念[J].當代小說(下半月).2009(2):42-43.
[5]鄭霞.淺析日本茶道精神中的審美觀念[J].大觀周刊,2012(41):74-74.
[6]楊薇.日本茶道對拜物主義的批判及啟示[J].天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4):71-74.
[7]姜天喜.鄧秀梅.吳鐵.日本茶道文化精神[J].理論導(dǎo)刊.2009(1):111-112.
黃丹(1984-),女,江西樂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