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星(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江西九江 332000)
中英茶文化差別對茶葉商標翻譯的影響
詹星
(江西財經職業(yè)學院,江西九江 332000)
本文從中英茶文化差別具體體現(xiàn)、中英茶文化差別影響下茶葉商標翻譯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希望通過分析探討,摸索出一些茶葉商標翻譯的規(guī)律和方法。
中英茶文化;差別;茶葉商標;翻譯;影響
眾所周知,中國乃茶之故鄉(xiāng),茶乃中國人之國飲。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雅俗共賞。茶葉從17世紀開始從中國遠播到大不列顛,并獲得當?shù)厝说钠珢酆妥放?。由于民俗與文化的差別,英國的茶文化也有著獨特的風格與韻味。筆者認為,中英茶文化差別下的茶葉商標翻譯,要兼顧中英兩種文字的結構、語法、語境等等,所以,對茶文化的解讀,是進行茶葉商標翻譯的前提。
中英兩國都是世界上的茶葉消費大國,兩國人民都有飲茶的習慣,但兩國的茶文化又具有明顯的差別,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1.1喝茶起源
中國是茶的發(fā)源地,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茶,“發(fā)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融合了儒、釋、道思想,是物質與精神、高雅與通俗、功利與娛樂的統(tǒng)一;英國的茶來源于中國,始于17世紀,最初茶只有皇室人員才能享用,到了18世紀之后,飲茶之風才逐漸開始普及到平民百姓。相比于中國高深的茶道,英國民眾通常將飲茶當成一種社會交際,同時也具有雅致的韻味。
1.2喝茶種類
中國的茶葉類別主要包含綠茶、白茶、青茶、紅茶、黃茶、黑茶六種,除此之外,還有花茶、藥類飲用茶等等。其中,中國民眾大多偏愛綠茶、紅茶和青茶,尤其是綠茶,品種繁多,最受人們歡迎;英國民眾偏愛汁美味濃、營養(yǎng)價值高的紅茶,英國人對紅茶的偏愛程度,我們甚至可以把英國的茶文化總結為一種紅茶文化。這主要是由于英國地理位置的影響造成的,因為英國被海洋包圍,天氣陰寒濕潤,而紅茶是暖性。英國人通常在紅茶中摻進糖或奶制品,使其味道變得更適合其口味。英國人常喝的紅茶有阿薩姆、烏瓦茶、斯里蘭卡等等。
1.3喝茶茶具
中國茶具品種繁多,有陶器、瓷器、金器、銅器、錫器、漆器、玉器、瑪瑙、玻璃、金屬、竹木茶具等,不同的茶具搭配不同的茶葉,才能達到最佳的泡茶效果。其中,古色古香且文化氣息濃郁的紫砂茶壺尤其受到中國民眾的青睞;英國的茶具最早是仿制東方的瓷器,之后逐漸有了自己的特色。如今,英國的茶具多為典型的維多利亞風格,藍白青花瓷搭配本土的樹木花卉等圖案,并且配有銀壺或瓷壺、銀匙和漂亮的蕾絲桌布,凸顯華貴典雅的風格。另外,英式茶具一般都是成套使用。
1.4喝茶環(huán)境
中國茶文化對喝茶環(huán)境的基本要求是清凈和雅致。供人們專享用茶的場地一般叫做茶樓,茶樓大多用木質桌椅和綠竹點綴,以彰顯出飲茶的清幽淡雅;英國人喝茶的地點顯得比較隨意,但還是出現(xiàn)了茶室這種稱謂。茶室的環(huán)境往往讓人覺得優(yōu)雅、舒適和愜意。如今,中英兩國人民都可以一些社會公共場所,如咖啡館、俱樂部、餐廳、劇院、車站、碼頭、飛機等地方飲茶。
1.5喝茶時間和茶點
中國人對喝茶時間沒有硬性規(guī)定,從養(yǎng)生角度看,不宜空腹飲茶和飯后即時飲茶。中國的茶糕點品種繁多,許多食品都能夠充當茶糕點,如多種堅果、水果、肉制品、奶制品等等;英國人喝茶有著較為明確的時間,如早茶、上午茶、中午茶、下午茶、睡前茶等。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下午茶時間一般在下午4點左右。英國人喝茶習慣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并且搭配點心,如三明治、松餅、蛋糕、水果等,他們習慣一邊吃一邊飲茶。茶點的品嘗順序按照味道一般是先淡后重,先咸后甜,英國人對茶點精致細膩的吃法是中國茶文化里面沒有的。
2.1國內茶葉品牌雜亂,茶葉商標翻譯準則不一
中國國內茶葉品牌雜亂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中國茶葉品種繁多,種類齊全,別說國外消費者,即便是本國人也有很多人分不清茶葉的具體類別。二是中國長久以來,習慣用茶原生產地來給茶葉取名,以區(qū)分不同的茶。但是卻忽略了即便是同一個地理產地也會有多個茶品種的事實。三是不同的茶葉生產廠家給自己生產的茶葉注冊了不同的商標名稱,同一種茶葉的譯名出現(xiàn)混亂。以上這些都易使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的茶葉市場產生混亂的認知,同時擾亂中國茶葉品牌戰(zhàn)略,不利于中國茶葉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和走向國際。品牌的雜亂無章給茶葉商標翻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比如福建的“鐵觀音”,到現(xiàn)在的英譯就有很多種——“Tie Guan Yin”、“Iron Goddess”、“Tit Gwun Yam”、“Ti Kuan Yin”、“Iron Buddha”,等等。如果再加上由鐵觀音衍生而來的子品牌,情形將更為混亂。這種情況對我國茶葉輸出以及增加國際競爭力方面來講極為有害。
2.2翻譯過程中望文生義,斷章取義
對于翻譯部分茶行業(yè)的專業(yè)名詞,假如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的話會產生誤解。例如,直接將“竹葉青”茶翻譯成“Bamboo Leaf Green”,會給國外消費者造成錯誤的印象,即“竹葉青”茶是由竹子的葉子做成的綠茶,而事實上“竹葉青”是因其外形扁平、挺直貌似竹葉,顏色嫩綠青翠,飲后余味回甘而得名。又如“珠茶”,因其條索細圓,呈顆粒狀,大小均勻,猶如搶彈,所以被譯為“gunpowder”。雖然此種譯法特別形象生動,但也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因為“gunpowder”在英文中有“火藥、炸藥“之意,對于那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來說容易造成誤解。再如中文中的“生茶”與“熟茶”,直接按字面翻譯,應翻成“raw tea”和“ripe tea”,但這顯然是不合適的。簡單來說,“生茶”指的是未經發(fā)酵的茶,“熟茶”則相反。因此,翻譯成“unfermented”和“fermented”才是準確的。
2.3忽略中西方文化差別,造成誤解
茶葉商標的翻譯是基于兩國文化傳統(tǒng)的,翻譯時應權衡兩國的文化差別,注意兩國的民俗行為以及文化忌諱。例如:“武夷巖茶”中的大紅袍,假如翻譯成“Red Robe”,就會造成誤解。在中國文化中,紅色是吉祥、如意、喜慶、熱情的代表,而在英國文化中,紅色則象征著殘忍、暴戾、危機、血腥。因此,不如將其直接音譯成“Dahongpao Tea”或者是“Robe Tea”。
3.1改變茶葉商標譯名雜亂格局,形成一致的商標翻譯準則
茶葉商標翻譯的目的在于:一是吸引茶葉消費者的注意以刺激消費者消費;二是用于甄別其他商品,體現(xiàn)自我特色;三是進行廣告宣傳,打開銷售市場。所以商標翻譯的譯名應既獨具特色,個性鮮明,又符合大眾口味,膾炙人口,同時還要有文化品位,從而達到促進品牌營銷的目的。當前,中國的茶葉商標取名千奇百怪,英國的民眾很難從雜亂的品牌中有效識別真正的好茶。所以,茶葉生產商家在名字下還應標出茶葉種類的稱謂,必要時對茶葉進行進一步的注解,讓購買茶葉的客人對茶葉類別一目了然。
3.2使用恰當?shù)纳虡朔g模式
3.2.1音譯模式
為了避免引起錯誤聯(lián)想或誤解,依據原語商標名稱的發(fā)音進行翻譯,就是音譯模式。如:中國的“西湖龍井茶”,直接音譯為“Xihu Longjing Tea”,而未意譯為“Xihu Dragon Tea”,這是因為,“龍”在我國代表至高無上的權利與威嚴,在我國民眾思想中代表著神圣不可侵犯的尊貴地位。然而在英國民眾看來,“龍”代表的是邪惡,讓人想到殘忍、貪戀等等。如果意譯,會給英國人民造成極大的困惑和反感,音譯“Xihu Longjing Tea”,則直接了當,朗朗上口。還有一部分茶商標是以生產區(qū)域和品種來翻譯的,例如:“六安瓜片”翻譯為“Luan Guapian Tea”,“太平猴魁”音譯為“Taiping Houkui Tea”。其他音譯的例子還有“烏龍茶”(Oolong Tea)、“珍眉茶”(Chunmee Tea)、“祁門茶”(Keemun Tea)等等,這些看似生硬的音譯,實則直觀、簡潔、生動、易記,有利于映射中國文化,體現(xiàn)正宗特色。
3.2.2直譯模式
當源語和目的語兩種語言環(huán)境對商品名稱、內涵的認知趨向一致,不會產生文化理解上的禁忌時,可以采用直譯模式。很多茶葉商標的英文翻譯均能使用直接翻譯模式。例如,眾所周知我們把“武夷巖茶”翻譯成“Rock Tea”,這主要與武夷山茶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拔湟膸r茶”主要生長地為山間的巖石,具有純天然、無污染的特性。而“rock”一詞的英文本身就具有“巖石、石塊、搖晃、動感”之意,這與“武夷巖茶”的名字和特征交相吻合,既直接反映出“武夷巖茶”的生長特點,也間接表達出了“武夷巖茶”喝起來口感粗糲且綠色健康的內在品質。其他直譯的例子還有“茉莉花茶”(Jasmine Tea)、“菊花茶”(Chrysanthemum Tea)等。
3.2.3音義結合模式
音義結合,指的是不嚴格按照音譯模式,而是采用與原語發(fā)音大致相近的諧音,給予譯名實際意義,從而使商品表達出更加明確的意思,同時使商品名稱更具感染力。以“鐵觀音”為例,“鐵”與英文中的“tea”發(fā)音相似,“觀音”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佛教神話人物,在國外也廣為人知,“觀音”的英文翻譯為“Buddha”,故將“鐵觀音”翻作“Tea Buddha”,不僅符合產品特性,同時把茶文化和佛教文化聯(lián)系起來,展現(xiàn)出了我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其他音義結合的例子有“紅棗龍眼茶”(Red Dates Longan Tea)、“高麗參茶”(Korean Ginseng Tea)等。
在文化差別影響下進行茶葉商標翻譯,不能固步自封,翻譯人員對兩國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嫻熟掌握雙語技能一樣重要。假如僅有扎實的雙語翻譯能力,而缺乏對中英文化的了解,翻譯出來的茶商品名稱就不準確。對文化差別的影響,要做到有準備、有目的地進行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做到譯文與原文神形兼?zhèn)洌_到形式與內容的完全統(tǒng)一。
詹星(1978-),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應用英語。
[1]何瓊.《茶經》文化內涵翻譯的“得”與“失”--以Francis Ross Carpenter英譯本為例[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62-67.
[2]曾學軍.中國最早出口的茶類是黑茶——分析“black tea”與紅茶的關系推斷[J].茶葉通訊,2013,4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