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1)
水墨藝術的“計白當黑”在平面設計中的魅力體現
徐慧
(安徽建筑大學,安徽合肥230001)
留白是水墨藝術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是體現中國畫空間感和藝術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是建立在藝術想象基礎上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進行意象造型的美學追求.中國畫用留白營造出了“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意境.在現代平面設計中,中國畫的“留白”藝術也得以充分體現.平面設計中追求以簡約構成畫面的特點,去繁就簡,集畫面的訴求于一點,使形象更突出,情節(jié)更緊湊,以極少的元素傳達出極多的信息,使平凡的形象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水墨藝術;計白當黑;平面設計
所謂“計白當黑”,是書法術語,清代鄧石如曰:“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指的是凡作書,既要注意黑的部分,即字形筆畫的密(實)處,也要注意字畫間及行間白的疏(虛)處.“計白當黑”體現了用墨和留白的奧妙,畫面中的空白部分也是畫的一部分,不可不計,它和有畫的部分同樣重要,在構圖時需要將畫面主體的實處與空白的虛處一起考慮和安排,從而協(xié)調畫面的整體結構和黑白關系.留白是水墨藝術形式美中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是體現中國畫空間感和藝術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是建立在藝術想象基礎上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進行意象造型的美學追求.
傳統(tǒng)中國畫對“留白”極為重視,“計白當黑”是繪畫中非常講究的表現手法和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畫理.那種于不著一筆中表達著無盡的風流,以虛空來傳遞豐盈,深深傳達了中國藝術的一種空靈精神:計白當黑,以一當十,以虛映實,以細致局部傳遞大千神韻,以留白激發(fā)觀者無限的遐想,這是一種“不著一詞盡得風流”的至高藝術境界.中國畫用留白營造出了“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意境,“以少勝多”,“以一當十”,以極少的筆墨傳達出極大的視覺藝術效果和畫面的深刻內涵.
在傳統(tǒng)水墨畫中,空白是無畫處,是虛處,是疏處,“白”在畫面中可以寓意著天、水、云、霧抑或整個背景,或者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印象,一種意境.“實”指的是畫面中突出的實實在在的主體形象,在畫面中處于主要位置作為重點刻畫;“虛”指的是畫面中處于次要位置的虛遠淺淡的起襯托作用的物象.“虛”處在畫面中不僅襯托出主體,還給主體形象留有自由活動的空間,擴大了畫面的意境.傳統(tǒng)水墨藝術十分講究畫面“虛白”處的營造,通過畫面疏密有致的安排,使得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打破了構圖中的平均布置,使觀賞者從實處著眼,虛處留意,產生聯想,而達到“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效果.如被譽為“馬一角”和“夏半邊”的兩位南宋畫家馬遠和夏圭,他們的畫作中多采用半景式的構圖來展現大片空白,使畫面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效果.
疏之極則為白,密之極則為黑.在中國畫構圖中,畫面中有密處,也有疏處,主體部分詳密,其他次要部分疏簡,全局布設或繁密或疏簡,大疏大密的對比關系被安排得巧妙合理,畫面布局中形成了疏與密的對比,聚與散的對比,動與靜的對比等對比關系,使畫面繁不嫌塞,疏不嫌空,從而“疏可跑馬,密不透風”.
傳統(tǒng)水墨藝術巧妙地處理空白、疏密、虛實之間的關系,“計白當黑”,“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疏可跑馬,密不透風”,都顯示了水墨畫打破構圖中的平均布置,善于用極端的方式安排畫面的疏密布局關系,講究畫面章法的靈動舒暢富有變化的藝術效果,構圖合理,主次分明,重點突出,以強化觀者的視覺感受.西方后現代設計多提倡“簡約設計”,簡潔的構圖,合理的章法,是現代平面設計遵循的設計原則,水墨藝術的簡潔特性,切合了現代設計求簡和傳神的目的和精神特質,是其走向并融入到現代設計的切入點.
在現代平面設計中,中國畫的“留白”藝術也得到了充分體現.設計師為了表達一定的情感,在有限的二維空間內需對文字、圖形、色彩這些視覺傳達的三要素進行合理的布局安排,以完成各要素的內容訴求和信息傳達.為了傳達出豐富的信息和視覺效果,設計師需要對畫面大膽取舍,合理安排主次關系.這時,“留白”就是十分巧妙的表達形式.平面設計中,位于文字和圖像之后的部分被稱為留白,留白是版面中的底圖部分,不僅突出了主體,烘托了氛圍,還為后續(xù)設計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余地,它是設計中的一個必要元素.
平面設計中,設計師通過預先設計的畫面構圖,利用黑與白,虛與實,疏與密,未知與確定的對比來引導觀者去解讀其表達的內容,領悟其設計的激情和目的.設計師有時為了突出重點要素,形成版面的視覺中心而采用留白;有時亦為了使版面達到視覺上的均衡而采用留白.留白在平面設計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強化重點,突出主題.當大量文字、圖片等設計要素混淆在一起,很難重點突出,而留白的作用在于即使不擴大主要元素的比例而通過在其周圍留出大量的空白空間也會使主要元素顯得十分突出,從而達到重點突出的效果.其次,留白為觀者創(chuàng)造了輕松舒暢的解讀環(huán)境,滿足了觀者的視覺生理需求,能使緊張的閱讀過程變得輕松,為人們營造出更為舒適的欣賞空間和視覺感受.再次,留白給觀者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設計師通過精心營造出的留白空間產生的含蓄意象來傳達設計的主題、內容和目的,以虛空來傳遞豐盈,引導觀者在解讀作品時根據畫面中所表現的實體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主觀想象來領悟作品引申出的更深遠的意蘊.
無論是在傳統(tǒng)畫面還是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這種留白意象都是客觀物象經過主體的審美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形象,是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主觀情智的客觀物象.直接的表達往往單調無味,而意象的設計卻是無以窮盡的,設計師常采用“計白當黑”的表現方法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無畫處皆成妙境”的意境美.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動與靜,疏與密,黑與白,虛與實,賓主呼應,多樣統(tǒng)一,重疊交錯等傳統(tǒng)的構圖法則也屢見不鮮.
傳統(tǒng)繪畫中構思上“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精到;章法布局中“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疏密對比關系的美學特征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資源.在現代平面設計中,人們追求這種以簡約構成畫面的特點,去繁就簡,集畫面的訴求于一點,使形象更突出,情節(jié)更緊湊,以極少的元素傳達出極多的信息,使平凡的形象呈現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在其設計作品中就善用“空白”,通過空白的巧妙運用,使主體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他的作品大多是立足于中西文化融通的基礎上產生的,既融合了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又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他的海報設計中通過留白的運用,顯得清雅純凈,空靈肅靜,似幅幅高雅的中國畫,借助至簡的線條最少的空間來抵達物象的真諦,作品中呈現出了意在筆先,下筆后疏可跑馬,密不透風,一氣呵成的意境美.靳埭強設計的溝通系列海報,以形而論,石與紙間為海峽,空白部分為海洋;以意而論,石與紙間為溝通交流,畫面的空白部分為意念、空間,計白當黑的魅力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在呂敬人的書籍裝幀設計《朱熹榜書千字文》中,設計師也運用了以少勝多的簡約手法.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體現出朱熹千字文的書法藝術的精髓,設計者運用了書法藝術中最基本、最簡單的元素—偏旁部首的撇、捺來表現主題.在書籍內文設計中,采用文武線作為框架對傳統(tǒng)格式加以強化,通過大小粗細不同的文字符號和粗細不一的線條形成對比,左右的細線和奔放的書法形成對比,上下的粗線起到穩(wěn)定的作用,整幅設計作品獲得了動與靜、擴張與內斂中的平衡協(xié)調.
留白是中國畫形式美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是表現繪畫空間感和藝術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以少勝多,以虛映實,以空白處激發(fā)觀者無限的遐想.國外的許多藝術家也一直追求著這種“不著一詞盡得風流”的至高境界.東西方對藝術境界的追求的出發(fā)點不同,但是希望能夠達到的廣闊境界的歸途卻基于同一向度.在許多國外設計師的作品中,體現出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空白、虛實的表現手法及特點.韓國設計師安尚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引用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理論中的兩個術語:“虛實相生”和“計白當黑”,肯定了中國的哲學思想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理論對他設計理念的影響.再如,日本平面設計師福田繁雄在其許多招貼作品中大量運用正負形的關系,將圖形之間巧妙構合,用具有很強感染力的簡潔圖形語言來傳遞信息,讓欣賞者在全神貫注于一個形象的同時還能關注到之外的空白處,領略其中的奧妙.這種西方設計論中“圖—底”的理論其實就是對“計白當黑”的一種現代詮釋.
留白是布局的法則,是建立在藝術想象基礎上的藝術創(chuàng)造.只有悟透了計白當黑,虛實相生,意到而筆不到,無畫處皆成妙境……這些美學觀念,留白才會留得得體,留得有章法,留得有意境.
〔1〕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李硯祖.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與美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4〕樊美筠.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當代闡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J529
A
1673-260X(2016)09-0125-02
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