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艷李建斌
(1.湖北省利川市汪營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湖北利川445400;2.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14)
?
早熟鮮菱角栽培技術
向明艷1李建斌2*
(1.湖北省利川市汪營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湖北利川445400;2.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14)
菱角為一年生水生草本,是我國著名的特產之一,尤其以長江下游太湖地區(qū)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幼嫩菱角可當水果生食,菱盤是菱角的莖和葉梗,可作為特色保健蔬菜食用,鮮食或腌制均可。菱角在河塘或露地普通栽培,采收期短、上市期遲、產量較低,經濟效益較差。為此,我們通過開展大棚栽培菱角技術研究,實現了菱盤和鮮菱角春提早栽培提前上市、秋延后管理延遲采收的長季栽培,菱盤和鮮菱角在5月中旬即可采摘上市,秋冬季可延遲到12月中旬采收結束,采收期長達5個月,菱盤每667m2總產量達5000kg、鮮菱角總產量為1200kg,每667m2總產值達1.2萬元,經濟效益顯著?,F將早熟菱角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我們在湖北省利川市汪營鎮(zhèn)農業(yè)科技園開展品比試驗,篩選出適合菱盤和鮮菱角兩用品種姜堰紅菱。姜堰紅菱生長勢旺,菱盤產量高,分枝性強,熟性早,鮮角單果重30g左右,皮薄易剝,品質好,味甜,宜生食。選種時應選擇充分老熟飽滿、堅實端正、皮色較深、芽尖完好、無病蟲害的菱角。
2.1苗床準備
在大棚內建苗床,要求南北向、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苗床面積為大田面積的5%。播種前15d,搭好雙層大棚并覆蓋薄膜提前升溫,然后在棚內建苗池,池四周土埂高0.5m,覆蓋地膜保水,每667m2施鈣鎂磷肥25kg、有機肥1t,放水泡田,并根據水面高度調整床面,盡量減少水位落差。播種前1周,667m2撒施生石灰100kg進行消毒。
2.2播種
3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取出菱種洗凈,均勻撒播在苗床內。為提高早期產量和生產效益,667m2大田用種量為40kg。
2.3苗期管理
播后至出苗前閉棚升溫,溫度不超過30℃無需放風,苗床內保持3~5cm淺水層,促進早出苗。菱苗出水后,白天溫度保持30℃以下,超過30℃時中午通風1~2h。菱苗長有3片真葉時,逐漸加深水層至20cm,保持水層穩(wěn)定。3月下旬以后,延長通風時間,控制溫度不超過30℃。
3.1大田準備
選擇地塊平整、土質肥沃、保水保肥、排灌方便的地塊建棚,在棚區(qū)大田四周壘高0.5m田埂。移栽前10d,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1t或復合肥80kg作基肥,耕翻耙平。移栽前7d開始蓄水,保持15~ 20cm淺水層,并閉棚升溫。
3.2移栽
4月下旬5月上旬移栽,要求菱苗具有10片葉、菱盤直徑15cm、有2~3個分枝。起苗時盡量少傷根系,并確保根上帶有老菱,邊起苗邊移栽,定植行距0.5m、株距0.2~0.25m,每667m2栽2500株左右。移栽時,將菱苗根系輕按入水下泥土5cm,并理順擺正菱盤。
4.1大棚管理
移栽后1周內,大棚管理以閉棚升溫促緩苗為主,中午棚溫不超過30℃不通風。緩苗后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白天棚溫控制在28~32℃,通過蓋棚時間調節(jié)夜溫,夜間保持18~20℃,夜溫不可低于15℃。5月中下旬,氣溫升高后揭除全部大棚膜。10月上旬以后氣溫下降較快,應及時覆蓋大棚薄膜,進行秋延后大棚栽培管理。蓋棚初期白天通風、夜間閉棚保溫,隨著外界氣溫下降,逐漸減少通風時間,后期盡量維持和延長20℃以上的棚溫時間,11月中下旬棚溫降低至菱盤不再生長時放水清茬。
4.2水層管理
根據氣溫變化和菱角生長情況合理調整水層。移栽早期溫度偏低,保持15cm淺水層,以利于提高水溫、土溫;5~6月,隨著氣溫升高逐漸加深水層,保持20~30cm;7~8月高溫期間保持30~40cm水層;9~10月氣溫下降后,水層保持20~30cm。
4.3肥料管理
5月下旬,即第1批菱盤及鮮菱角采收后,每667m2施復合肥20kg,以后每10d采摘1~2次,隨即667m2施復合肥5~10kg,補充養(yǎng)分,防止早衰。
菱角病害主要有菱白絹病和菱褐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菱金花蟲和菱紫葉蟬等。
5.1菱白絹病
屬真菌性病害,病原為小菌核屬的齊整小菌核菌,多在夏秋天氣悶熱、濕度大時發(fā)生和蔓延,水質污濁易發(fā)病。主要危害葉片,最初在葉片中部發(fā)生少數黃色小病斑,以后增多和擴大,使整片菱葉變黃白色而腐爛,同時蔓延到鄰近葉片,以至整個菱盤腐爛。嚴重時,2~3d內即可引起成片菱盤爛壞,以至失收。病原孢子可隨水流和風雨傳播。應合理密植,防止夏、秋水面菱盤過于擁擠,保持水質潔凈,防止污染。
5.2菱褐斑病
屬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初步鑒定為尾孢屑的1種,各地普遍發(fā)生,夏季或秋季均可發(fā)病。植株發(fā)病后菱葉早落,造成結果減少和果實變小。發(fā)病初在葉片邊緣發(fā)生不明顯的淡褐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較大斑塊,深褐色,天氣潮濕時,其上生出多數黑色小霉點。發(fā)病初期即摘除病葉或病盤,攜出銷毀或深埋,同時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防治。
5.3菱金花蟲
又稱菱瑩葉岬,是菱的毀滅性害蟲。初夏發(fā)生,繁殖極快,幾天1代,夏秋之交最易大發(fā)生,成蟲和幼蟲啃食葉肉,很快就可吃光菱盤。
5.4菱紫葉蟬
屬同翅目葉蟬科,危害菱角、芡實等。成蟲和若蟲均危害菱的莖、葉,造成減產,其危害程度雖不比菱瑩葉岬嚴重,但也不容忽視。成蟲體長4.5mm,體呈紫色,頭頂部有2個小黃斑點,兩邊各有3~5條褐色橫紋,前翅紫色,腹部黃白色。卵長1mm左右,呈香蕉形,白色透明,卵帽長條形,隨著卵發(fā)育而漸變黃。若蟲體亦呈紫色,腹部色淺。初冬季節(jié),成蟲在河、塘岸邊雜草上產卵越冬,次年春季發(fā)育孵化即遷至剛出水面的菱盤上刺吸汁液。若蟲羽化為成蟲后,產卵于葉柄浮器的通氣組織內,孵化后加重危害。1年發(fā)生5~6代,由于其產卵期長、產卵量大,以至從第2代起就出現重疊現象,成群持續(xù)危害??蛇x用80%殺蟲單400倍液、18%殺蟲雙500倍液防治。如發(fā)現蚜蟲可用10%吡蟲啉2000倍液噴殺。
菱角田封行即可采收菱盤。當菱角充分長大,皮殼還未硬化時采收鮮菱角,8~10d采收1次。菱盤采收后,摘除葉片囊泡以上部分,掐掉莖上的須根即為菱盤成品,扎把整理,供應市場。
*通訊作者,聯系電話:025-84390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