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梅配方施肥技術
主要營養(yǎng)元素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銅、鎂、鈣、鋅、硼等的供給對楊梅優(yōu)質高效生產至關重要,在生產中由于水土流失、土壤酸堿度等造成營養(yǎng)元素失調,導致結果期延遲,大小年現象嚴重,品質下降,效益低。
配方施肥即平衡施肥,是綜合運用現代施肥技術,根據楊梅需肥規(guī)律和實際需要及土壤供肥能力與肥料效應而確定合理施肥方案。
楊梅種植4~5年是樹冠形成期,4~5年后進入結果期,這兩個時期所要求氮、磷、鉀的比例是不同的。在種植以后4~5年內著重營養(yǎng)生長,要求較多的氮肥和磷肥,促進根系擴大,迅速形成樹冠。每畝幼樹施純氮(N)為3.5 kg、五氧化磷(P2O5)為0.9 kg、氧化鉀(K2O)為3.0 kg,其比例為100∶48∶86。進入結果期以后,要求結果與生長平衡進展,對氮、磷、鉀的要求與幼樹有很大區(qū)別,一般畝產在1 000 kg的大樹所需氮為9.2~10.6 kg、磷為2.3 kg、鉀為12.3 kg,其比例為100∶21∶140。同時許多果園常發(fā)生缺鋅、鈣、硼等微量元素的情況,影響生長和結果,應增加有機肥料的用量,改善土壤結構,減少水土流失,酌情使用微量元素,進入結果期后要加大肥施用量,否則會導致開花結果太多,果形變小,畸形以及僵果等,喪失商品價值。
楊梅結果后需要更多鉀用于光能轉化,同化作用產物的轉運及在果實肉柱中積累,促進果形增大,提高質量。楊梅枝葉生長、開花和結果及形成次年花芽,大都集中在4月初到7月上旬,氣溫在16℃~ 20℃時完成,其后因氣溫過高,生長量極小,確定施肥時期應以成花、開花、發(fā)梢前和果實迅速膨大前為主,采后為輔,結果樹分3次施肥,花前(或稱春梢前)施總量的60%~70%,果實迅速膨大前施20%~30%,這次肥料又稱壯果肥,采后施10%~15%,小樹宜在生長開始前施第一次肥,以后每隔1個月左右再施肥,直到生長停止。
674200云南省永勝縣園藝技術推廣站楊翠香
674200云南省永勝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李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