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342-01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不僅如此,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了小學生的閱讀量應當達到150萬字。為此,在大語文環(huán)境下,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對開發(fā)智力,拓展視野,陶冶情操,豐富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外學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1、被動學習,自主性不強。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自愿參與學習的學生僅占25% 。而被安排學習的學生則為教師安排什么就學什么,對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閱讀上,
2、學習時間有限,閱讀量不足。由于時代在進步電視和網(wǎng)絡給學生帶來的吸引力遠遠大于枯燥乏味的書籍,尤其是高年級學生樂于花費更多地時間在網(wǎng)絡上。
3、隨意性強,課外閱讀甄選不當。盡管學校和教師非常不斷加強學生課外閱讀,但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課外書籍品種繁多,但基本上千篇一律,不具有針對性,更多地學生所購買的課外書籍主要為教師推薦書籍,但這些書籍并不一定能夠真正引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甚至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
二、農(nóng)村小學有效開展課外活動的實踐措施
1、低年段興趣引導。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小學生提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而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心理水平、認知水平以及識字量均有待提高,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時應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據(jù)了解1-2年級的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圖文并茂的故事,尤其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啟蒙階段,把握這個階段加強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3]。
針對此階段學生,在對其進行語文課的安排時,一年級課時較多,我校每周為低年段學生安排了8節(jié)課,為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對于這些學生來說,若能夠堅持40分鐘已是非常不同意,若要使其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樂于接受學習非常困難。但通過對學生的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階段的學生非常容易別故事吸引,在實踐中,教師多首先以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在課堂中適時穿插小故事,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同時更加便于學生的組織,可謂是一箭雙雕。而故事則以情節(jié)簡單、篇幅短小的寓言、童話、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來逐漸過渡到情節(jié)曲折、篇幅中長的故事上來。將學生的“胃口”被吊動起來,使他們的閱讀主動性被刺激。例如:筆者在課堂中,首先為學生講訴了《木偶奇遇記》這則故事,幾日后家長反映班上大部分學生都要求購買這本童話書,由于學生所購買的書籍版本不一,筆者鼓勵大家相互借閱書籍,在班級內(nèi)營造出非常濃厚的閱讀氛圍,長時間下來,學生的識字量和拼讀能力逐漸好轉(zhuǎn)。到了一年級下學期教師可通過“講故事”過渡到“講故事梗概”,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讀物,讓他們自己去學習去總結(jié)。此外,此階段學生的表現(xiàn)欲非常強烈,教師應當適時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平臺,讓他們敢于展示、樂于展示,刺激他們花更多地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閱讀中去,同時通過小故事會以及評選“故事大王”等活動,來引導學生享受閱讀,使他們的記憶、閱讀、欣賞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中年段習慣培養(yǎng)。在《語文課程標準》[4]要求指出“應該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中年級的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保搅诉@個階段,學生的心理、認知以及識字量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并通過兩年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的閱讀意識了明顯地改善,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分辨能力、閱讀速度以及記憶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能夠?qū)﹂喿x內(nèi)容有自己的理解,能夠非常準確地背誦一些成語、格言警句、文章片段以及詩歌等,掌握了正確地學習和閱讀的方法。此階段應當以科幻作品、兒童小說、科普讀物以及歷史故事為主要的課外閱讀重點。但由于這些讀物需要堅持一定的時間,而由于學生缺乏持久性,使得課外實踐活動始終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
教師與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己能力的《學期課外閱讀計劃》,幫助學生學會安排時間,使學生學會如何更好地利用時間來閱讀,確保學生堅持每日最少30分鐘的課外閱讀;結(jié)合自己的興趣拓寬自己的閱讀范圍,使每學期的閱讀量能夠達到10萬字,這意味著學生每周閱讀量應該達到6000字左右;幫助學生掌握略讀、精讀等方法,并通過課外閱讀活動來強化這些閱讀技能;開展藏書交流活動,使學生的閱讀資源得打共享,體會閱讀樂趣。
在閱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將優(yōu)美句段進行摘抄,并根據(jù)自己的所感所想寫一些簡單的讀書筆記,無論是感想型、摘抄型、評價型,還是提綱型均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筆者在帶三年級學生時,上學期是學生從低年級向中年級過渡,筆者在班級中拉開了每周一篇讀書筆記的帷幕,初期教師僅是要求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摘抄,例如當閱讀詩歌時,學生可將這篇詩歌整首摘抄,或者選擇一些自己覺得不錯的名句和句子摘抄;通過摘抄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掌握更多好詞、生字和加劇。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生能夠?qū)υ姼杼岢鲆恍┖唵蔚目捶?,盡管只是非常簡單的話語,但卻表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出學生的內(nèi)心,同時還能夠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例如:不少學生在閱讀了朱自清的《春》之后,寫出來這樣的話語“多么美麗,多么熱鬧的春天啊,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三月末了了,南方己經(jīng)是暮春時節(jié)了吧,可我們北方的春天為什么遲遲不來呢?我渴望春天!”,而有的學生則在摘抄了“桃花、杏花、梨花一段后”,寫出了“多么耀眼的春光啊!一幅‘紅杏枝頭春意鬧的熱鬧景象。”,短短幾句卻將課外實踐活動的成果充分地展現(xiàn)了出來。
3、高年段授予方法。《語文新課程標》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明確指出:小學5-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相較于低年級和中年級學生,高年段的學生所掌握的識字量、記憶力、認知水平和分析判斷能力平均水平明顯更上一層樓,針對高年段學生應當引導他們開始接觸歷史、地理和人文等科普方面的讀物,并適當學習一些名家文學作品。
高年段應當注重學生知識的豐富性,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例如,超本閱讀,在教學中每個單元有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這些主題往往表現(xiàn)出鮮明的特色,針對這些主題為學生選擇一些同主題的作品,以深化學生對這方面的理解,同時觸類旁通,為寫作和閱讀積累素材和經(jīng)驗。此外,鼓勵學生敢于寫作,將自己心中某個瞬間出現(xiàn)的靈感書寫出來,無論是一部作品還是一兩句話,將其展現(xiàn)在紙上。同時,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感所想通過語言與他人分享。使學生能夠?qū)㈤喿x過程中學到的內(nèi)容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來,進而發(fā)現(xiàn)閱讀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