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04-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苯處熞?jīng)營出一堂真正意義上的“好”課,就要找準教學的方向,不斷反思、反復打磨、不斷超越。在《驚弓之鳥》的“磨”課中,我對小學語文課堂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認識,明確了未來教學的方向。
一、開發(fā)課程內(nèi)容,選擇教學目標
《驚弓之鳥》是三年級下冊的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就使天上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掉下來的故事。根據(jù)《教師教學用書》中的學習目標,我很快就拿出了第一稿教學設計。除了字詞和朗讀教學等都有的基礎性常規(guī)目標外,重點放在最后一段——了解更羸講述“拉弓射雁”的原因,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拿到初稿,備課團隊的老師們一針見血地指出,目標中的“學習”“了解”等僅僅定位于靜態(tài)的知識層面,其結果是無法如何檢測的,這樣的教學目標是模糊的、低效的。于是,關于如何選擇教學目標這一問題,老師們展開了交流,也幫助我找到了備課的方向。
進行教學設計應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準。但是,無論是教參,還是《課程標準》,都沒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則需要教學目標的達成積累。這就需要教師花時間花心思去開發(fā)課程內(nèi)容,從中選擇每篇課文、每個課時的教學目標。一篇課文會有許多的訓練點,字詞的理解、語言的訓練、情感價值的取向等等,究竟要教什么?教師需要根據(jù)文本和學生年段特點開發(fā)相應的課程內(nèi)容,確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
關于教學目標的選定,老師們都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此基礎上,我再重新修訂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教學環(huán)節(jié)
1、了解課文內(nèi)容,復述課文大意。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更羸推理過程,明白只拉弓大雁就掉下來的原因,理清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4、復習對話的四種形式。
一、初讀課文,了解更羸。
1、默讀課文,認識更羸。
2、引出李廣對比切入,積累古詩
二、抓住對話形式,認識更羸
1、齊讀,找出、填寫提示語,了解更羸特點
2、指導朗讀,分角色讀
3、復習對話的四種形式,運用實踐
三、研讀課文最后一段,理清邏輯
1、分別劃出更羸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對應的具體句子
2、邏輯引讀,理解內(nèi)在邏輯
四、復述課文,成語含義
二、語文課要用課文來教語文
第二稿教學設計敲定,我便試上了一次。課后研討,老師們肯定了教學目標的選定有了具體化的意識。同時,大家也指出了本節(jié)課的問題所在:教學目標太多導致目標沒有落實到位。究其原因是把“教材內(nèi)容”當成語文課的主要目標,使得很多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深陷分析教材內(nèi)容的泥潭。
研讀課文最后一段時,讓學生分別劃出更羸觀察、分析、推理、判斷對應的具體句子,再進行邏輯導讀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用課文教課文。對三年級的學生而言,很難區(qū)分哪些句子是更羸的觀察,哪些句子又是他的分析、推斷、思考。同時,這樣對課文的分析,無法讓學生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語文能力的提升·····
在大家的討論交流中,我對“教語文”的理解從概念化走向具體化,從模糊逐漸走向清晰:
教語文,不是教課文?!皟?nèi)容人人得見,涵義只給有心人得知,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是一個秘密?!蔽覀冋Z文老師要以教材為依托、為媒介,深入研讀文本,從中挖掘語言形式的秘密,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培養(yǎng)他們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
同時,語文課堂要有“減法思維”,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礎上找到位文本的秘妙所在,再根據(jù)學情選擇文本的核心教學價值,做到“一課一得”,把看似簡單的語言形式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其進行訓練,使之理解、鞏固、強化,直至運用。
其次,教語文要符合年段的目標任務,不要重復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對話的四種形式出現(xiàn)在三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此時再作為目標出現(xiàn),實為無效。
明確了最終的教學目標,我備課的方向更加清晰了:備好一節(jié)課,首先要找到“原點”——教學目標。這個目標不是內(nèi)容方面的,應是語文的目標。
教學目標 教學環(huán)節(jié)
1、了解課文內(nèi)容,復述課文大意。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更羸善于觀察、思考、分析的品質。
3、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詞語。
一、初讀課文,了解更羸。
1、檢查詞語,出示古詩
2、默讀課文,認識更羸。
二、復述課文,把握故事。
1、自由讀課文,試著填空。
2、逐句解決。
3、理解“直”字的不同含義
4、連起來說一說,填一填。
三、角色朗讀,體味情緒
四、句式訓練,背誦文段
1、齊讀第9自然段。
2、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
3、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說一說。
五、拓展延伸 積累應用
1、明確含義
2、積累近義詞
3、讀造句,體會運用
4、造句
于是,緊緊抓住用課文教語文的核心,我重新修訂了教學目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
了解課文內(nèi)容,復述課文大意?!皬褪鰯⑹滦宰髌返拇笠狻笔切W中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語文能力,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復述采用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同時,復述的內(nèi)容是隨著課文的學習逐句出現(xiàn)。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了解了課文內(nèi)容,同時又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這是用課文教語文 。
更羸闡述原因的一段,改成了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給句子換個說法的方式。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既幫助學生理清句子的邏輯關系,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這是用課文教語文。
三、語文課要重視積累
第二次試講,我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扎扎實實地進行課堂教學,基本達到了預設的課時目標。在反饋中,大家就本課中暴露的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議。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張興彬主任對我說的那段話:“語文教學應如放風箏一樣,收放有度。收,應是立足文本,積累語言,重視運用;放,即是開放課堂,整合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彼翡J地指出學習語文若僅靠課堂、僅靠教材中的幾篇文章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學習求知的需要。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僅要少在內(nèi)容分析的窠臼里糾纏,更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豐富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