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瓜霜霉病發(fā)生危害及綜合防治

      2016-03-26 20:52:16申璐嵐代秀蓮黃常秀王延杰
      蔬菜 2016年4期
      關鍵詞:霜霉病殺菌劑病斑

      申璐嵐,代秀蓮,劉 琴,黃常秀,王延杰

      (屯留縣農業(yè)委員會植保站,山西 屯留 046100)

      黃瓜霜霉病是一種流行性強、來勢猛、傳播快、發(fā)病重且有毀滅性特點的病害,它與黃瓜白粉病和枯萎病并稱為我國黃瓜生產上的3大病害。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山西省保護地蔬菜種植面積和生產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棚室內通風不良、結露多、濕度大的高濕度條件促進了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并有擴大蔓延趨勢。該病在山西境內均有發(fā)生,以保護地發(fā)病較重,發(fā)病棚率一般為30%~40%,病株率為4%~15%,病葉率為2%~6%,每年給黃瓜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輕者10%~20%,重者30%,嚴重者甚至造成毀棚絕收,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和品質,是山西黃瓜生產上最為嚴重的病害[1-2]。

      1 黃瓜霜霉病研究進展

      1.1 黃瓜霜霉病的發(fā)生及危害

      黃瓜霜霉病由古巴假霜霉(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引起,該病菌屬于卵菌門,霜霉目,霜霉科,假霜霉屬。該菌為專性寄生菌,僅危害植物的地上部分,如黃瓜的葉片,卷須、蔓和花梗。在濕度大時,病斑上會著生紫黑色霉層,故稱霜霉病[3]。

      該病發(fā)生的前提條件是高濕,流行的關鍵因素是棚內有結露,葉面有水滴。在通風不良、潮濕的地塊,或結露多的塑料棚里發(fā)病重。霜霉病發(fā)病的適宜溫度是15~24 ℃,低于15 ℃或高于28 ℃均不適宜發(fā)病,溫度越高,越不宜發(fā)病,病原菌在相對濕度83%以上經4 h產生孢子囊,孢子囊在17 ℃以下可存活20~30 d,27 ℃時存活5~10 d,接著孢子囊必須在葉面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的情況下才能萌發(fā)產生芽管,或產生游動孢子,否則孢子囊不能萌發(fā)。

      發(fā)病初期,在葉背面形成水漬狀小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展,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嚴重時病斑連片,全葉蜷縮,僅留心葉,濕度大時則著生紫黑色霉層。另外,由于黃瓜生育期、栽培條件、栽培季節(jié)、品種抗病性等的差別,其癥狀表現(xiàn)往往并不都很典型,而是呈現(xiàn)多態(tài)性[4]。

      1.2 黃瓜霜霉病病斑多態(tài)性及防治指標

      黃瓜霜霉病病斑多態(tài)性表現(xiàn)為典型的多角形水漬狀病斑、多角形亮斑、多角形枯斑、皰斑形病斑、凹陷形病斑、緣枯形病斑6種。

      黃瓜霜霉病開始防治的指示性標志是在下部葉背面產生受葉脈限制的多角形水漬狀病斑,這也是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在早晨未開棚放風前表現(xiàn)明顯。

      多角形亮斑通常是在葉背面多角形水漬狀病斑消失后在原病斑上出現(xiàn)的薄而發(fā)亮的薄層,是侵染為害終止的表現(xiàn),也是檢驗防治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標志。

      多角形枯斑一般對應的出現(xiàn)在原侵染部位的葉正面和葉背面,這種枯斑一般小而多,通常是由于防治及時有效或條件不適宜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限制了菌絲的進一步擴展為害而形成的,但不利因素一旦解除,病害會進一步擴展為害,故出現(xiàn)這種癥狀時應及時進行防治,否則會貽誤防治適期。

      皰斑形病斑形成的本質是病菌從葉背侵染為害一段時間后終止為害,使葉背和葉正面組織生長發(fā)育不同步形成的,故皰斑是病害中止的表現(xiàn),可以不進行防治。

      凹陷形病斑通常是在葉背形成的凹陷病斑,呈圓形或卵形,四周常有一些呈油浸狀的黃色分泌物。這類癥狀是由于一些不利因素或是抗病品種的保衛(wèi)反應而形成的,一旦不利因素消除,病斑可能繼續(xù)為害,也會造成一定的產量損失,需要不間斷的進行田間調查,一旦為害產生,及時進行防治。

      緣枯形病斑,是在葉緣尤其在葉尖等集水時間較長較多的部位形成的,表現(xiàn)為葉緣部失綠變黃形成緣枯,這類癥狀與藥害癥狀相似,應注意區(qū)分。

      1.3 黃瓜霜霉病病斑生長規(guī)律

      在田間自然生長條件下,黃瓜霜霉病的潛育期約為5 d,且各品種之間差異不大。顯癥后的前3 d可見90%的病斑;顯癥的最后2 d出現(xiàn)的病斑約占10%。黃瓜霜霉病侵染為害時間動態(tài)曲線為典型的“S”型曲線,發(fā)展速度極快,通常發(fā)病10 d后病情急劇加重,20 d后病害發(fā)展停止。可見,在生產中對該病主要應以預防為主,一旦發(fā)現(xiàn)苗頭,抓住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立即進行藥物防控,控制其迅速流行,否則就可能對生產造成嚴重影響[5]。

      1.4 黃瓜霜霉病菌抗藥性研究

      黃瓜霜霉病菌對甲霜靈已普遍產生抗性,黃瓜霜霉病菌被國際殺菌劑抗性委員會(FRAC)認為是世界上抗性風險較高的10個病菌之一[6-8]。

      在法國,黃瓜霜霉病對嘧菌酯產生抗性菌株的頻率已從2003年的70%上升到2006年的80%,2006年在西班牙西北部檢測到抗性菌株產生的頻率達到30%左右[9];1999年在日本也檢測出了黃瓜霜霉病菌對嘧菌酯的抗性菌株[10]。在巴西,連續(xù)使用QoI類殺菌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幾年后停用再重新啟用,檢測發(fā)現(xiàn),當停用QoI類殺菌劑時,抗性頻率下降,而重新啟用后抗性頻率則迅速增加,抗性菌株的適合度較差可解釋QoI類殺菌劑使用變化帶來的抗藥性波動[9]。

      張鑫等[11]在太原市近遠郊各地區(qū)采集的黃瓜霜霉病葉研究得出黃瓜霜霉病菌對甲霜靈已普遍產生抗性,抗性頻率為100%,導致在田間生產使用時防效大幅降低。

      2 黃瓜霜霉病的綜合防治

      2.1 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具有良好的預防效果且無毒無害,因此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和運用。常用的方法有:

      2.1.1 選用抗病品種

      因地制宜,大面積推廣使用抗病品種,降低發(fā)病率。

      2.1.2 播前種子消毒

      主要選用溫湯浸種法,首先將種子用55 ℃左右的溫水浸種消毒15 min,然后再放入20~30 ℃的溫水中浸4~6 h,這樣可有效去除種子表面的病菌。

      2.1.3 合理輪作倒茬

      禁止同科蔬菜連作,在生產上合理安排茬口,可與禾本科蔬菜輪作倒茬。田間種植時,通風、排水好的地塊,盡量避開多雨的高發(fā)病季節(jié)。

      2.1.4 及時清潔田園

      清除田間殘株、雜草,及時摘除病葉,發(fā)現(xiàn)零星病株應立即拔除,除去病菌寄主,斬斷一切傳染源,減少病原基數(shù)。

      2.1.5 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多施有機肥,定期追肥,并做到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均衡施肥。在黃瓜生長的中后期可用0.1%的尿素溶液加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每5~7 d噴1次,連噴4~5次,可有效增強植株抗病能力,改善植株營養(yǎng)狀況[12]。

      2.1.6 地膜覆蓋栽培

      黃瓜種植采用大小行,大行70 cm,小行40~50 cm,小行上覆蓋地膜。此法不僅有利于增加地溫,還有效阻止了土壤水分蒸發(fā),降低了田間小氣候的空氣濕度,不利于霜霉病病菌的繁殖和為害。

      2.2 生態(tài)防治

      生態(tài)防治的原理是通過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黃瓜生長發(fā)育而抑制病菌發(fā)生為害的環(huán)境條件,以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根據(jù)氣溫高于28 ℃、低于15 ℃,相對濕小于80%不利于霜霉病發(fā)生和傳播的特點[3],在管理上要調整好棚內溫濕度。

      2.2.1 適時調節(jié)棚內溫濕度

      當棚內濕度過大時,早晨要先放風排出濕氣;上午將溫度提達28~30 ℃,以高溫降低棚內濕度,控制病害發(fā)生;中午、下午將溫度降到20~25 ℃,空氣濕度降到60%~70%,當溫度低于18 ℃關棚,傍晚再放風30 min,減少黃瓜夜間吐水[13-14]。

      2.2.2 短時間高溫悶棚滅菌

      利用病原菌分生孢子在30 ℃以上時活動緩慢,43 ℃以上停止活動并逐漸死亡的規(guī)律,可以在晴天中午閉棚,使棚內溫度迅速升至43 ℃,此時開始計時,閉棚2 h,此時溫度應控制在43~47 ℃之間,悶棚處理對室內濕度要求比較高,故在悶棚前1 d要給黃瓜澆1次大水,處理1次可控病10 d[15]。

      2.3 藥劑防治

      防治黃瓜霜霉病的藥劑有很多種且使用方法不同,選擇正確的藥劑并合理使用才是化學防治成功的保障。

      在發(fā)病前可選用5%百菌清粉塵,667 m2施用量為1 kg,9~10 d噴1次,或45%百菌清煙劑,施用量200~250 g,于傍晚由里向外依次點燃,密閉棚室,翌日清晨通風,7~9 d熏1次[16]。

      在黃瓜霜霉病發(fā)病初期,用50%烯酰嗎啉262~300 g/hm2,對水750 kg,噴藥間隔期為7 d,共噴3次,防效達84.14% ~85.19%,當嘧菌酯與烯酰嗎啉質量分數(shù)比為3∶1時,二者表現(xiàn)最大的增效作用[17-18];也可用70%丙森鋅WP(有效成分)1 911~2 247 g/hm2對水900 kg,噴藥間隔期為7 d,共噴3次,防效為81.94%~84.72%[19];或者用52.5%的惡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250 g/hm2,66.8%丙森·纈霉威可濕性粉劑1 200 g/hm2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80%以上[20];72%錳鋅·霜脲可濕性粉劑對黃瓜霜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發(fā)病初期每隔7 d噴藥1次,連續(xù)噴藥2次,用量2~2.5 kg/hm2,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危害,持效期可達14 d以上[21]。

      3 總結

      鑒于黃瓜霜霉病菌抗藥性的不斷發(fā)生以及單一使用某種化學藥劑會加大病害的抗性,在該病的防治中應交替使用防治效果好的殺菌劑,并結合生態(tài)的、農業(yè)的防治措施進行綜合防治。為減輕病害發(fā)生造成的損失,在發(fā)病前或者發(fā)病初期應抓住防治的關鍵時期,及時進行防治,以便達到最佳防效,確保黃瓜的產量和品質。

      猜你喜歡
      霜霉病殺菌劑病斑
      不用藥 兩招搞定黃瓜霜霉病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04
      多種殺菌劑對蠶豆霜霉病田間防治效果比較
      新穎殺菌劑Picarbutrazox合成方法概述
      世界農藥(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0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fā)病程度的評價指數(shù)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黃瓜霜霉病發(fā)病癥狀及其防治技術
      吉林蔬菜(2017年4期)2017-04-18 03:12:48
      真菌病害怎樣正確選擇殺菌劑?
      營銷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21
      不同殺菌劑對梨樹腐爛病的防治效果
      晋州市| 西宁市| 云霄县| 庄浪县| 渝北区| 金阳县| 靖州| 江川县| 尼玛县| 洛隆县| 增城市| 吕梁市| 霍林郭勒市| 安顺市| 兴城市| 铅山县| 嘉定区| 衡山县| 普安县| 壤塘县| 郁南县| 宜兴市| 昭觉县| 黔东| 河南省| 承德县| 固原市| 宜黄县| 襄汾县| 武城县| 西城区| 若尔盖县| 乐业县| 石家庄市| 温宿县| 海淀区| 辽阳县| 闵行区| 乌海市| 上虞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