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東方紅》,名曲背后的史料

    2016-03-25 10:20:14楊浪
    中外書摘 2016年3期
    關鍵詞:錦旗東方紅有源

    楊浪

    《東方紅》,一首僅有17個小節(jié)的民間小調在七十年時間里經過如同過山車般的經歷,迄今仍給我們留下許多話題。

    創(chuàng)作:誰是詞作者

    關于《東方紅》的詞作者是誰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在1961年陜西省委就專門派人就此做出調查,并經省委常委開會討論,形成文件,并在當年4月10日上報中央。

    今日通行版本上,《東方紅》的詞作者署的都是“李有源”,這就是1961年調查后統(tǒng)一了的結果。這份調查報告一共四個部分,前兩個部分就是介紹李有源的生平及介紹李有源創(chuàng)作《東方紅》的過程。

    報告里說,“李有源,陜西佳縣張家莊人……他是一個出色的農民文藝愛好者,愛畫畫,愛拉板胡、彈三弦,尤其愛好秧歌,是個編秧歌的能手。黨中央毛主席到達陜北以后,這個深受貧苦生活折磨的農民歌唱家在思想上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他對黨和毛主席表現(xiàn)出無比的熱愛和信賴,更加積極地用秧歌來歌頌黨歌頌毛主席?!?/p>

    關于《東方紅》的創(chuàng)作,“省委報告”中說,那是“李有源在1942年冬天創(chuàng)作的,在此之前,他曾編寫過歌頌黨歌頌毛主席的歌詞,但總覺得沒有能深刻反映出他和廣大勞動人民對黨對毛主席無比熱愛和信賴的心情。他朝思暮想,到處留神,想著如何創(chuàng)作一首歌頌黨歌頌毛主席的歌子。1942年冬天的一個早上,他去上佳縣縣城,走在路上,太陽剛從東方升起,紅光普照著大地,他忽然想到,把毛主席比作太陽是最好不過了。接著又從佳縣縣政府秘書蘭田升的筆記本上,發(fā)現(xiàn)‘東方紅三個字,于是他便聯(lián)想到黨和毛主席的英明偉大。后來,他又在街上看到標語寫著‘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救星這更豐富了他的想象。就在這年冬天,他便根據(jù)民歌《騎白馬》的曲調,出了一首新歌。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這就是《東方紅》歌曲的雛形”。關于《東方紅》的詞作者,這就是經過組織認可的“正版”的“李有源”說。

    陜西省委的這次調查有其原因。新中國成立初期刊登《東方紅》的不少音樂文獻上,詞作者一欄署的都是“李增正”。比如,我收藏的這一件:1952年5月10日初版,1953年1月20日再版,兩印總數(shù)達到17000冊的《中國革命民歌選》。這本歌選是由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所編,作為“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資料叢刊”,由萬葉書店在上海出版。這冊民歌選的第一首就是《東方紅》,在很規(guī)范的“詞作者或采集者”一欄里印的就是“李增正作詞”。

    “李增正說”來自很權威的媒體,而且那是第一次關于《東方紅》的報道。

    1944年3月11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刊發(fā)了題為《移民歌手》的報道。記者陳伯林報道說,陜北葭縣(后為佳縣)1942年遭旱災,政府組織七十多位貧困農民向南移民開發(fā)荒山,李增正是副隊長,路上有的移民想家,平時擅編秧歌的李增正說:“咱們在路上紅火些,大家就不想家了。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咱就編個《毛主席領導窮人翻身》(即《移民歌》)的歌來唱吧?!庇浾哧惒衷趫蟮览钤稣龝r,還將歌曲的九段歌詞和所用《騎白馬 掛洋槍》的曲譜(即《白馬調》)發(fā)表在《解放日報》上。

    關于李有源與李增正的關系,1961年的陜西省委報告里介紹說:

    李有源在1942年冬天創(chuàng)作出《東方紅》以后,接著為了春節(jié)鬧秧歌,他又根據(jù)當時宣傳繳公糧的意義,創(chuàng)作了《繳公糧》。在1943年春節(jié),《東方紅》和《繳公糧》就同時由秧歌隊演唱;在演唱時,又把《東方紅》和《繳公糧》連在一起,而且把《東方紅》作為第一段,即先唱出黨和毛主席的英明偉大,第二段才開始唱其他的事情。因此在流傳中,就曾有人誤認為《東方紅》就是《繳公糧》。其實《東方紅》的創(chuàng)作更早,而《繳公糧》的創(chuàng)作較遲。

    “報告”里介紹說,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會唱許多秧歌,是秧歌隊的“傘頭”(即打傘領唱的人)。李有源創(chuàng)作的《東方紅》等許多歌曲大都是經過他的演唱很快傳播出去的?!稏|方紅》和《移民歌》編出后,李增正帶領移民大隊去了延安。移民隊到了延安以后,邊區(qū)的音樂工作者根據(jù)李增正的演唱,對《移民歌》做了記錄,記錄時也是把《東方紅》前一段錄在《移民歌》之前,并在《解放日報》公開發(fā)表。

    1952年,陜西省委與綏德專區(qū)召開文藝創(chuàng)作者代表大會,李有源在會上作了“我是怎樣編寫《東方紅》的”發(fā)言,隨之成為新聞人物,當時的《人民畫報》做了專題報道,有關他與《東方紅》的故事被編入中小學教材,這個故事還被拍成電影。

    1955年5月,李有源病逝,時年52歲。1975年,文化部為佳縣劃專款修葺了李有源墓,在所立的墓碑上書“《東方紅》作者李有源之墓”。李增正于1977年去世,時年59歲。

    而有關李錦旗是《東方紅》詞作者的信息是李增正去世十五年后出現(xiàn)的。

    1992年,《火花》雜志第七期發(fā)表了署名谷威的《東方紅詞曲“原籍”新考》。該文最早提出:據(jù)“劉熾同志考證”,“移民模范李有源和他的侄兒李增正唱的六段《移民歌》是佳縣一語文老師所作?!边@個老師,指的就是李錦旗。從該文發(fā)表開始,《東方紅》歌詞作者出現(xiàn)了“李錦旗”一說。

    李錦旗是葭縣(陜西佳縣的前稱)黑水坑村人。1941年,李錦旗畢業(yè)于延安邊區(qū)師范學校,后回葭縣通鎮(zhèn)完小任語文教員兼音樂教員。

    2010年9月30日《人民政協(xié)報》上有署名吳志菲的文章就“李錦旗說”包括李錦旗與“佳縣二李”的關系有詳細介紹:

    1944年秋的一天,延安的一批文藝工作者為創(chuàng)作一部反映移民工作的歌劇《下南路》,到陜北葭縣體驗生活。進入烏龍堡,忽然,附近什么地方傳來一陣雄壯的歌聲,曲調親切、新鮮。他們循著聲音找去,看到兩位青年人正站在一群老鄉(xiāng)面前教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教唱歌的青年就是當時的“移民模范”李有源、李增正叔侄倆。于是,延安文藝工作者對他們進行采訪。參加采訪的有賀敬之、劉熾、張水華、于藍、張魯、關鶴童、馬可等。

    采訪進行得很熱烈,大家還特地請他倆唱一唱所編的那個歌兒。李家叔侄立刻拉開了嗓門、坐在炕頭上唱起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呼兒咳喲,他是人民大救星……”

    時任延安魯藝音樂系助教的劉熾到民間采風有一個習慣,衣袋里朝夕不離地裝著一本用粗馬蘭紙裝訂的搜集民歌的小筆記本。劉熾一直認為,民族民間音樂是取之不盡的、用之不竭的源泉。

    采訪了李家叔侄后,劉熾他們認為,李家叔侄唱的《移民歌》正好與移民有關,就把它用在了《下南路》中。后來到了葭縣,在演出之余,劉熾給他們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時,葭縣縣立中學的一位音樂教師說:“這首歌我們早就唱過,是我家附近的一所小學教語文的李老師寫的?!币宦牐瑒脬蹲×?,細一問,這個李老師叫李錦旗。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李錦旗說”的首先不是李本人,而是著名作曲家劉熾。1994年7月,劉熾在應邀回陜西拍攝專題時,特意前往長安縣青海省第二干休所拜訪他提出的《東方紅》原始作者、已經離休的原青海省西寧市農牧局局長李錦旗。

    據(jù)李錦旗回憶,“《移民歌》歌詞是在葭縣通鎮(zhèn)完小工作時編寫的。調是采用了《騎白馬·掛洋槍》的調唱的。”他創(chuàng)作《東方紅》的想法始于1943年三四月間。他說,當時就想寫一首歌頌黨和領袖的歌曲……歌名定下來了,就考慮下面的詞,最終寫了四段: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

    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哪里人民得解放。

    八路軍在前方,辛辛苦苦打東洋,和那友軍比較來,還是咱們辛苦的“太”。

    毛主席像太陽,馬列主義放光明,他的思想照四方,照得人民亮堂堂。

    詞寫完后,經過校領導和縣委宣傳部同志看過,都認為很好。李錦旗回憶說,三百多名完小學生很快學會了這首新歌,并在佳縣城內傳唱開來。當時也在完小讀書的李增正也喜歡唱這首歌。

    二十多年來,關于《東方紅》詞作者的辨察成了音樂史上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2003年陜西省檔案局甄生枝等作者在撰寫《東方紅歌曲詞作者到底是誰?》時認為:

    媒體中關于李錦旗創(chuàng)作《東方紅》的說法,主要依據(jù)的是李錦旗本人的觀點。李錦旗自己講他創(chuàng)作《東方紅》的想法始于1943年三四月間,此時,李有源創(chuàng)作的《東方紅》歌曲早已在佳縣一帶唱紅了。

    我們以為,李有源是《東方紅》歌曲第一段歌詞作者的歷史事實應確信無疑。這首歌曲在演唱中得到了群眾和音樂工作者的不斷修改、補充、完善,最終形成廣為傳唱的“三段式”的《東方紅》?!叭问健钡摹稏|方紅》,李有源是歌詞創(chuàng)作之源。至于在李有源之后,又有人構思創(chuàng)作了相同的《東方紅》,這或許是歷史的巧合,但這畢竟未成公論。

    這也就是說,李錦旗所說寫作《東方紅》的1943年春,晚于李有源“創(chuàng)作”的1942年冬。鑒于“三段式”《東方紅》的第一段歌詞出自李有源,所以李有源是此歌的“創(chuàng)作之源”。

    《東方紅》的民歌淵源是沒有疑問的,問題是它的歌詞創(chuàng)作屬誰。由于《東方紅》成了幾十年間大陸音樂的“頭牌”,這便多少成了一個榮譽,需要搞清楚該哪個人來“掛”的。

    實話說,我對“李有源說”的唯一性是存疑的。

    首先,邏輯上“李錦旗”說只是源于“他本人的觀點”,實質上“李有源說”也只是源自他本人的言說,不過是比較早的言說而已。在《東方紅》已成“頭牌”,“李有源說”已成定論的背景下,“冒充”作者很難說有什么實際意義。何況“李錦旗說”首先并不是由李本人提出,而是由當年的采集者間接提到的。

    其次,在“創(chuàng)作時間”上,李有源的1942年冬天看見太陽升起萌生創(chuàng)作動機,與李錦旗的1943年三四月間寫下四段歌詞,都是缺乏文獻或旁證證明的。能夠證明的是1943年以后李增正們在移民隊里的演唱,1944年3月《解放日報》的報道和1944年秋延安文藝工作者的采風。凡在這些時間前的“創(chuàng)作”都可能成立。

    第三,創(chuàng)作者的文化程度當然是值得考慮的。正常情況下,農民歌手長于傳唱,可以即興進行歌詞改編,但進行新作品完整創(chuàng)作的幾率是不高的?!笆∥瘓蟾妗敝刑岬嚼钣性础?3歲在外婆家讀過一個冬天的私墊”,“東方紅”幾個字還要從別人那里看到才獲得啟發(fā),而李增正只“讀過一兩個月的冬學”,這是1947年出版的《移民歌》的注釋中說到的。而李錦旗畢業(yè)于邊區(qū)師范學校,并且擔任學校語文和音樂教師,而且李增正是李錦旗的學生——這個特殊因素不能不被我們注意到。

    第四,關于社會聯(lián)系。李增正是這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他作為著名民間歌手李有源的侄子,秧歌隊的“傘頭”,是《東方紅》最初最重要的傳播者;他又是最早接觸記者、接觸音樂采風藝術家的人,無論什么原因,一開始他就被認為是“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人提出李有源的“版權”。李增正還是李錦旗的學生,按老師說,是最初唱過那歌的三百名學生之一,而且恐怕是唱得最好的學生。李增正是唯一能準確說清《東方紅》版權的人。但他已經不在了。

    改編:“芝麻油”“騎白馬”之外的不同填詞

    據(jù)1944年《解放日報》的報道,李有源叔侄和李錦旗都說到,《東方紅》的歌詞是依據(jù)當年陜北流行的一首民歌《白馬調》填詞的??墒撬麄兌紱]說《白馬調》是從哪兒來的。當時流行《白馬調》的歌詞為:

    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個八路軍糧。有心回家眊姑娘呼兒咳呀,打日本就顧不上。

    蕎麥皮,落在地。娶的個老婆不如妹妹你,把她賣了個活人情呼兒咳呀,咱們二人打伙計。

    煤油燈,不接風,香油炒的個白菜心,紅豆角角抽了筋呼兒咳呀,小妹子你壞了心。

    騎紅馬,跑沙灘,你沒老婆我沒漢,咱二人好比一個瓣瓣蒜呼兒咳呀,親的哥哥離不轉。

    “洋槍”這個東西,按理說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還不會出現(xiàn)在陜北地界上;提到“八路軍”更應該是在1938年以后。所以《騎白馬》是什么時候產生的“斷代”區(qū)間很容易搞明白。在音樂上,這首《白馬調》的曲調明顯上承(或并行)另一首山西民間小調《芝麻油》:“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見想死個人,呼兒嗨喲,哎呀我的三哥哥。”《芝麻油》源自晉西北,曲調中有“二人臺”的風格。芝麻本是山西人種植,在地少糧缺的陜西地界原來多不種芝麻。民國初年,晉陜之間貿易繁榮帶動了民間文化的交流,也促進了民歌曲調的融通。

    1938年,先是來到延安的詩人安波在《芝麻油》的曲調上填了新詞:

    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黑喲,打日本就顧不上。

    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槍來背,哥哥當兵抖起來呼兒黑喲,家里留下小妹妹。

    由是安波的詞兒流傳開來,使《芝麻油》成了“騎白馬,挎洋槍”;《騎白馬》的詞兒又有衍生,成了“陜北民歌”的套路之一;又由這個曲調填詞派生出《東方紅》、《繳公糧》和《移民歌》。

    1944年,延安的文藝工作者碰到李增正采集了《移民歌》,又在此基礎上改寫為: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黑喲,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領導陜甘寧,迎接移民開山林呼兒黑喲,咱們邊區(qū)滿地紅。

    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治國有功勞,邊區(qū)辦得呱呱叫呼兒黑喲,老百姓頌唐堯。

    邊區(qū)紅,邊區(qū)紅,邊區(qū)地方沒窮人,有了窮人就移民呼兒黑喲,移民能夠斷窮根。

    1945年10月24日,由延安魯藝六十多師生組成的東北文藝團到達沈陽。以《東方紅》第一段為基礎,重新填詞,創(chuàng)作了后來流行的三段版的《東方紅》。當時共有四段,但第四段是歌頌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隨著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改稱,第四段也就不再傳唱了。當時參與討論修改的有公木、劉熾、雷加、嚴文井、王大化等,其中由公木執(zhí)筆負責記錄,并最終整理定稿。形成了: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毛主席,愛人民,他是我們的帶路人。為了建設新中國,呼兒咳呀,領導我們向前進。

    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產黨,呼兒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

    《東方紅》廣為傳唱之后,又有一些依曲調自行填詞的版本。我藏有1946年晉察冀軍區(qū)政治部編印的《連隊歌唱》第十二期中“丁里填詞”的另一版《東方紅》,這個詞是針對當時晉察冀軍區(qū)面對的大政方針,體例上有如《移民歌》,從《東方紅》唱到具體的工作。丁里將軍后來在總政文化部副部長任上離休。這個版本是: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他領導人民求解放呼兒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共產黨,真能行,領導咱們大翻身。改善生活有吃穿呼兒咳呀,民主自由真喜歡。

    同志們,要認清,和平全靠我們來斗爭。誰要向我們來進攻呼兒咳呀,打它一個不留情。

    早早起,大練兵,三大技術練得精。投彈射擊帶刺殺呼兒咳呀,爭取練兵做英雄。

    同志們,加油干,加緊練兵最光榮。堅決消滅那反動派呼兒咳呀,和平民主有保證。

    2014年,又有收藏者發(fā)現(xiàn)關于《東方紅》歌曲的新的文獻,那是幾張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政府印制的“參議員選舉票”,其中一張有另一首題為《擁護毛(主)席》的歌譜,還有一張選票的背面有用鉛筆寫的《東方紅》曲譜:

    G調2/4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一個毛澤東,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呼爾嗨呦,他為我們謀生存。

    謀生存,為人民,他是咱們的帶路人,抗戰(zhàn)八年全靠誰,呼爾嗨呦,八路軍和新四軍。

    八路軍,新四軍,他是人民的子弟兵,共產黨呀善領導,呼爾嗨呦,擁護咱們好領導。

    這應該是在《移民歌》系列之外另一個《東方紅》的填詞版本。

    這件歌譜的抄件是十分珍貴的、記錄《東方紅》歌曲流變的歷史文獻。它的年代當在1945年至1946年間,它的傳抄者大約是有音樂興趣的地方干部。這個歌詞為新發(fā)現(xiàn)的《東方紅》的民間傳本之一,由此可見在“李增正本(即李有源傳本)”、“公木本”和“李錦旗本”之外,《東方紅》還有民間傳本。

    傳播:從開國大典到

    2009年閱兵

    《東方紅》在1943年至1944年間誕生并傳播不是偶然的。1943年到1944年的延安整風運動完成了對中共歷史問題的統(tǒng)一認識和對黨的理論的厘清。整風運動統(tǒng)一了全黨思想,確立了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從而出現(xiàn)了特殊的“毛澤東語境”。1943年王稼祥發(fā)表文章第一次提出“毛澤東思想”。1945年劉少奇在延安七大上就“毛澤東思想”做了系統(tǒng)闡述。不可能前也不可能后,這是《東方紅》歌曲在此時產生并傳播的政治背景。

    就音樂而言,《東方紅》的曲調產生自民間,歌詞樸實真切,這使得它無分老幼官民皆朗朗上口,好唱好記,十分易于傳播。此后,至新中國成立前又有不少唱頌毛澤東的歌曲,都未得到像《東方紅》那樣的傳播。

    延安時期,先是專業(yè)文藝工作者就《東方紅》的歌詞進行加工整理,而后作曲家賀綠汀把《東方紅》編成混聲合唱并隨著延安魯藝進軍東北帶到沈陽演唱,得到廣泛贊譽和傳播。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指揮羅浪,分指揮張則恭、張仁輔,在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要登天安門時,奏響了開國大典的第一支樂曲《東方紅》。

    1951年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前夕,作曲家李煥之又一次改編了此曲,放慢了速度并運用轉調手法使旋律進一步升華,音樂形象更顯輝煌。

    1964年,為紀念新中國成立十五周年,由周恩來親自組織策劃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即以《東方紅》命名。

    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在有限的搭載條件下,用專用設備播放《東方紅》成為重要的政治任務,用當時的話說就是“讓宇宙的最強音響徹太空”。一個時期,《東方紅》只與《國際歌》并奏,在所有的“文革”歌本上,起首的必是這支歌。

    時代悄然變化。1979年3月,周修睦撰文《從〈國際歌〉和〈東方紅〉說起》,文中指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和“他是人民大救星”之間的深刻矛盾,一時振聾發(fā)聵。

    悄悄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開始曲和幕間曲由鏗鏘的《東方紅》鐘聲改成了《梅花三弄》的旋律。

    200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周年慶典的群眾游行中,《東方紅》樂曲再一次響起:在毛澤東畫像出現(xiàn)的時候,軍樂隊演奏的是《東方紅》,鄧小平像出現(xiàn)的時候,演奏了《春天的故事》,后兩任領導人畫像出現(xiàn)的時候也演奏了相應的樂曲。這一次是用音樂呈現(xiàn)的歷史態(tài)度。

    我是主張《東方紅》還是署名“陜北民歌”的。事實上,所謂“李有源”的詞,只是這首留下重要歷史痕跡的歌曲的第一段,即使是“創(chuàng)作之源”,也是代表了當時民心的集體創(chuàng)作之源。

    猜你喜歡
    錦旗東方紅有源
    Entrevista ping-pong “Mi mayor logro es haber aprendido espa?ol”
    “東方紅”五號衛(wèi)星平臺
    錦旗的故事
    傳媒評論(2018年9期)2018-12-07 00:37:38
    基于移相控制的雙有源橋變換器回流功率分析
    東方紅20周年譜華章
    一面來自鄭州大學的錦旗
    中國民政(2016年9期)2016-05-17 04:51:34
    東方紅閃耀航展
    基于有源箝位的開關電源設計
    邱有源書法作品欣賞
    廣西文學(2015年9期)2015-10-24 03:53:14
    45V輸入200mALDO提供有源輸出放電
    阳新县| 富平县| 威信县| 土默特右旗| 咸丰县| 佳木斯市| 枝江市| 高碑店市| 门源| 宁海县| 漯河市| 大石桥市| 江陵县| 金沙县| 宿松县| 云阳县| 庆安县| 明水县| 隆尧县| 盈江县| 太仆寺旗| 无为县| 威宁| 益阳市| 沈阳市| 昂仁县| 奉新县| 永清县| 措勤县| 清镇市| 青田县| 吉木萨尔县| 图木舒克市| 正镶白旗| 天津市| 象州县| 繁昌县| 永善县| 精河县| 杭锦旗| 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