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丹丹
【摘要】幼兒園的午餐是幼兒園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對幼兒的成長和健康都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而每位幼兒教師都應該有飲食教育比認知教育更重的教育理念。因此,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能夠健康的就餐,是我們每一位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關鍵詞】幼兒園 午餐 良好習慣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31-02
民以食為天,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飯對于還是正處在各方面成長的幼兒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不能好好吃飯,就不能獲取需要的營養(yǎng),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身高,體質,甚至是智力,所以我把幼兒午餐看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队變簣@管理條例》指出: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創(chuàng)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fā)展相適應的和諧環(huán)境下,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fā)展。那如何來培養(yǎng)幼兒健康就餐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幼兒要愉快、安靜、獨立的進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第五條規(guī)定了幼兒園教育的內部原則,即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如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等等,并提出了"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的要求。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獨立就餐不是指放任孩子不管,讓他隨心所欲,而是教師要引導孩子能夠獨立來進餐,不需要其他人的幫助,如讓老師喂。
二、幼兒要不挑食,有健康的飲食習慣
1.誘導法。原來我是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一直不了解幼兒園的孩子們。但到幼兒園工作以來,我發(fā)現(xiàn)幾乎80%的孩子都挑食,無論大班還是小班挑食的孩子有很多,而且普遍不喜歡吃蔬菜,有的孩子喜歡吃肉,還有的只喜歡吃米飯不吃菜。面對這樣孩子一味的說教,他們聽不懂也聽不進去,如果強迫他們吃,就會讓孩子的心里不舒服,有的會大哭,有的情緒不好就更不吃飯了。而進餐應該是愉快的。一日教育活動中,對孩子們滲透健康的飲食習慣,蔬菜和水果都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他們會為讓小朋友們變得更健康,變得更漂亮。
2.鼓勵法。在幼兒進餐時,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教師都要及時關注、表揚。孩子們的模仿能力特別強,他們一定會學的。在表揚時也不是只有口頭表揚,而是給他一朵小紅花或者是畫一顆小星星。在班級里開展幼兒評選文明進餐小明星活動。自制了一張表格并張貼在墻上,根據(jù)幼兒的進餐表現(xiàn)在自己相應的名字下面面貼一朵小星星,每天都進行評比,看誰得的小星星多,通過這樣的評比得到小星星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之后,我又提高要求,誰進餐習慣好,誰就被評為文明進餐小明星,并頒發(fā)自制小星星一枚。對此,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進餐習慣也明顯進步了。
三、介紹菜譜,既增加食欲又拓展知識
1.聞一聞。讓孩子們說說你聞到了什么味道,猜一猜是什么菜呢?想不想嘗嘗呀?孩子們都開始用小鼻子使勁地聞了聞,樣子特別可愛,然后七嘴八舌地議論著可能是什么菜,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還有的小朋友會說菜里面放了什么作料?
2.看一看。聞了味之后再讓孩子們看一看。打開菜讓孩子們看并說說里面都是什么菜?顏色不同,菜就不同,你認識哪種菜?也可以說里面是哪幾種菜合在一起炒的?
3.嘗一嘗。給孩子們盛好飯,每種菜都盛一點,鼓勵孩子們嘗一嘗,說說味道怎么樣?小孩子就是這樣,如果有一個孩子說好吃,其他的孩子也會認為好吃。
四、幼兒要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養(yǎng)成良好的進餐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會影響孩子們的一生的習慣和健康。那孩子們良好的進餐習慣有哪些呢?
1.教育幼兒吃飯時不說話,不咂嘴,做到文明就餐。不吃菜拌飯,不吃湯泡飯,學會細嚼慢咽,學會健康飲食。
2.教育幼兒吃飯時不掉飯粒,不弄臟桌面、地面、衣服,對種地的農(nóng)民伯伯、打掃衛(wèi)生的老師和洗衣服的父母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同時也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3.飯后認真漱口、擦嘴不僅能使幼兒的牙齒得到保護,而且也會養(yǎng)成整潔、干凈的好習慣。
五、家園配合
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光靠幼兒園的培養(yǎng)是不夠的,還需要與家長溝通相互配合。
1.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幼兒,所以要求家長在孩子面前注意進餐禮儀。用自己的行動去帶動孩子。與此同時家長還要及時向教師反應幼兒在家里的就餐情況。雙方積極配合,讓幼兒能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建立良好的就餐習慣。
2. 控制零食。有些家長從孩子一起床就不斷往孩子的嘴里添零食,特別是雙休日,孩子想吃什么零食,家長就給買什么,造成孩子沒有饑餓感。有些家長也非常溺愛孩子,沒有原則,只要孩子一哭鬧就會答應孩子要求買各種零食。通過家長會上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采用節(jié)制法,對幼兒吃零食的量、次數(shù)有所控制、節(jié)制。這樣才會對幼兒正常的進餐有所幫助。
3.改變飲食習慣。有的幼兒家里平時就愛吃肉類,幾乎很少有蔬菜?;蛘呤强偸浅怨潭ǖ膸追N菜,很不合理。所以,教師和家長溝通好,盡量讓家里的飯菜葷素搭配,做得也要精致一些,或者說花樣多一些,讓孩子每天都有新鮮感,讓孩子吃得更加健康。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在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的今天,我覺得我們每位幼兒教師都應該有飲食教育比認知教育更重的教育理念。因為有健康的飲食習慣的孩子才會茁壯成長,長大后才不會被“三高”所困擾,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孩子的飲食教育會直接影響到他們今后生活的質量。所以在幼兒園,我們要重視孩子的午餐問題。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2]《幼兒教育》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