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的地名文化研究

    2016-03-24 02:47:06王倩
    關鍵詞:命名文化

    王倩

    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的地名文化研究

    王倩

    概括了中原地區(qū)地名的命名方式,闡述了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分析了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地名命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措施。

    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地名文化;命名方式

    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既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伴,又與各種實踐、融合相隨,文化選擇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形式。地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文化之一,一個個簡單的名詞,包含了地、人、事、物之間的種種關聯。地名大至省份、市縣名稱,小到鎮(zhèn)、村、街道、建筑物名稱,有的經過多年歷史變遷而未更改,有的則反復變換,可以說每個地名都有一個故事。地名的由來、命名的原則和寓意都蘊涵著歷史的傳承和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原地區(qū)豐富的地名文化能反映村落的一些文化和風俗,并給我們在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對村落的命名以啟發(fā)。伴隨著我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別是河南省廣大農村地區(qū)的地名文化,既是我們中華民族地理歷史文化的鏡像,也是展示我們中原文化的窗口。然而,隨著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作為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地名文化,卻遭受著發(fā)展帶來的巨大沖擊,很多歷史悠久的優(yōu)秀地名及其附屬文化被市民所淡忘。一次次的更名鬧劇和一些文化有識之士的抗議,反映了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

    一、中原地區(qū)地名的命名方式概述

    “地名”一詞在儒家經典著作《周禮》中是這樣描述的:“邍師,掌四方之地名?!眲⑹⒓严壬赋觯骸叭祟悶榱苏J識、了解、利用和改造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需要命名一定的名稱,使組成地理環(huán)境的個別因素,個別特定地域得以區(qū)分,于是便產生了地名?!保?]地名泛指人們給地理實體、居民生活點和行政區(qū)域所取的社會名稱。這里研究的地名范疇大到中原地區(qū)的地級市的名字,小到鄉(xiāng)鎮(zhèn)甚至街道和某些標志性建筑的名稱。河南作為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域,地名文化所體現出的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傳統文明是無可替代的,也是最能代表中原文化特色的組成部分,考察這些地名,對于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的文化要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以地理方位命名

    河南地名中含“陽”字的特別多,如洛陽、淮陽、沁陽、汝陽、濮陽、安陽、原陽、南陽、信陽,等等。我國古代經過《榖梁傳》的記載和后人東漢服虔的補充,產生了“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這一影響我國命名的重要原則。無論陰陽,古人往往都靠山靠水而居,而以“陽”字命名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些是依據臨山,有些則是依據臨水。河南地處平原,以“陽”命名的地名大多依據臨水而生。例如:洛陽,在洛水以北;汝陽,在汝河以北;濮陽,在濮水以北;淮陽,在淮河以北;等等。相對的湯陰,古時稱為蕩陰,也是依據地理位置在蕩水以南而得名。當然也有一些特殊情況,有些地區(qū)雖然主要行政區(qū)域的地理方位發(fā)生了變化,但依然保留了原來的名稱。例如沁陽,依其地理位置居沁河以北而得名,如今的沁陽市區(qū)早已遷移至沁河以南了。

    上述這些帶有“陽”字的地名指的都是該地區(qū)與山水的相對位置,而帶“陰”字的地名只有一個湯陰,筆者認為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我國古人崇尚陽剛,刻意而為之;二是由于河南省河流的走向多數自西向東,南岸易遭沖刷,形成疏松的土質不利于生活和生產。

    (二)與歷史事跡有關的命名

    在河南省121個縣市的地名中,依歷史命名的接近一半。雖然歷史的由來各有不同,但考察當時的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古國古鎮(zhèn)為名;二是以歷史遺跡為名;三是以鄉(xiāng)賢名士為名;四是以人事活動為名。此外,還有一些是避讓當朝統治者名號而形成的地名等。

    第一,以古國古鎮(zhèn)為名的縣市眾多,如鄭州、新鄭、項城、溫縣、孟州、上蔡、西華等都是許多諸侯在河南封地時的封國,滅亡后其國名被沿用作為地名。例如:杞縣是古代杞國的原址,“杞人憂天”的故事就產生于此,“不自量力”也是由當時的杞國要攻打力量懸殊的鄭國而來;許昌則是西周百國中的許國。第二,以歷史遺跡為名的地名也是河南縣市得名的一種方式,如商丘、鹿邑、襄城、長垣、輝縣、澠池等。安陽滑縣,相傳典故源于滑臺,即古代滑國人所建的城臺,滑國后被晉國吞并,難民在此筑城而居,姓氏也由當時古滑國的姬姓改為滑姓。第三,以鄉(xiāng)賢名士為地名。河南在我國歷史上曾長期作為政治文化中心,成為眾多名人大家的主要聚居地,也就隨之產生了大量以人名而形成的地名。例如:葉縣是由于“葉公好龍”的故事而得名;濮陽清豐縣,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而得名;太康是夏朝的第三代國王;等等。第四,以古人的具體活動而形成的地名。例如:由“武王伐紂”事件所產生的地名就有好幾個:修武縣,古文曰:“商為寧邑,周武王伐紂,勒兵于寧,因曰修武”;孟津則是由于周武王在此與諸侯歃血為盟,而取盟津之意;唐朝武則天時期“等嵩山,封中岳”,為了昭告天下,遂改嵩陽縣為登封縣。第五,為避讓當朝統治者的姓名而得的地名數量不多,但與當時的政治文化有很大的關聯,也值得研究。避諱是我國古代所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封建王朝的帝王為彰顯自己的尊嚴,往往不準別人提及他的姓名甚至祖宗的姓名,不管同字或是同音,都是應該避讓的。例如:開封古時稱汴梁,春秋時期在此建糧倉,定名“啟封”,又因漢景帝劉啟的名諱而改為開封;內鄉(xiāng)縣,西魏時名為中鄉(xiāng)縣,隋文帝楊堅為了避讓其父楊忠的同音,改“中”為“內”,得名內鄉(xiāng)。

    這些因歷史事跡而命名的地名大多承載了重要的文化訊息,同時折射出河南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一筆極為珍貴的地名文化遺產。

    (三)以地域文化特征命名

    每個地方的地域文化都復雜多樣,形成了當地特有的人文景觀,河南省以地域文化特征命名的方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以美好的民愿為特征,很多地名中含有安、寧、永、昌、鞏、新等。例如:許昌就是許國加三國時魏文帝的基業(yè)昌盛于此而得名;新縣古稱經扶縣,1947年建縣,取“新”之意,寓意新建的政權之地;民權則是取1928年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之意。二是以宗教文化命名的方式。宗教文化在河南傳播范圍較為廣泛,全省地名中以道教、佛教和一些地方神的命名較為常見。例如:新蔡縣的彌陀寺鄉(xiāng)是以佛教文化命名的;唐河的黑龍鎮(zhèn)是以地方神靈命名的;西平縣的二郎鄉(xiāng)是以道教人物命名的。三是以中原移民文化為源頭的命名方式,封建社會的宗族觀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河南省在歷史上曾多次大規(guī)模移民,所以很多地名就留下了歷史痕跡,外省的移民入省聚居后,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思念也會帶到新的地方,往往以他們的姓氏或者家鄉(xiāng)的地名來寄托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有的以原地名建一個聚居地,同族同姓的人越來越多,形成固定的村落。例如:鄭州的毛莊鎮(zhèn)、開封的汪屯鄉(xiāng),都采用外來姓氏的命名方式;移民中還有一些是當朝統治者有組織的移民行為,這種情況一般以“營”為通名來命名。

    我國現代地名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世英先生說:“地名的產生和演變有一定的地理背景,地名的研究理所當然要有地理學家來參加,地名又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研究地名的來歷、含義及其演變非進行歷史考察不可,我國的歷史地理學家歷來對地名的沿革十分注意?!保?]7正因為地名是人類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所以地名的命名與名稱變化,與社會的歷史演變、文化進程密切相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發(fā)展的軌跡。

    二、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地名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既是本地人的“臉面”,也是外地人的“眼睛”,如果地名信息不夠準確,指向不明確,就無法形成通暢和諧的社會交流語境。地名文化在國際上也早已被廣泛關注,2007年8月,聯合國第九屆地名標準化會議確認地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開展之前強調:“要規(guī)范地名管理,傳承、保護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地名文化”。李克強總理也明確要求:“要切實搞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進一步加強地名管理?!敝醒腩I導的高度重視充分說明了地名文化建設在新時期的重要性。

    首先,地名作為地域方位的指代符號,彰顯其功能性;其次,地名文化的傳播是傳承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再次,它反映社會、方言、地理等領域的變化;最后,它還能彰顯民族心理和生活習性,體現了不可取代的深層文化。

    地名文化屬于傳統文化的范疇,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文學、社會、地理等領域的科學內涵,是一種不可否認的特殊文化現象??梢哉f,地名文化既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座豐碑,也是記載歷史變遷的一部百科全書,它在為我們的社會發(fā)展提供寶貴信息的同時,也為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資料,研究和保護地名文化,是一個國家和地區(qū)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措施。河南省在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深厚的地名文化,一些古老的地名一直沿用,具有歷史研究價值,也是民眾的情感依托。地名的由來與發(fā)展,并不僅是一門學科的發(fā)展史,而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發(fā)展史。

    三、中原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地名命名存在的問題

    新世紀以來,河南省的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進入了飛速發(fā)展時期,人口數量不斷上升,城鎮(zhèn)的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這種新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使得城市地名業(yè)務量的增長和管理水平相對滯后的矛盾進一步突顯。有專家指出:“地名有其內在的文化,不能迂腐粗淺地理解,更不能大一統地殖民化,有些地名雖然現在聽著有些怪,但起碼有特色,讓人過耳不忘?!痹诮衲陜蓵?,唐荻代表認為地名是一個地方的名片,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與提高地區(qū)的文明文化程度、美化環(huán)境、規(guī)范語言和提高民族自豪感都有重要關系。他建議城市地名的選擇要慎重,應有長遠性和規(guī)劃性,特別是在城市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對地名選擇既要考慮實際位置,還應從社會意義、規(guī)范語言、突出地方特色等方面考慮。

    然而,在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過程中,地名鬧出的糾紛卻屢見不鮮,如新建的城區(qū)命名隨意、舊城改造地名更名不科學等問題尤為突出。

    (一)管理職責不明確

    新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使得全省的地名業(yè)務量和管理水平滯后的矛盾日益顯現,多頭管理、職責不清、機制不活、措施不力等現象在地名管理中時有出現。例如,在地名管理工作的職能分工上,有的地區(qū)是多個部門共同管理,這樣就很容易出現互相推諉,誰都不負責的現象;管理權限有的由公安部門負責,有的由建設部門負責,還有的由民政部門負責,造成管理模式多樣,沒有形成統一的規(guī)范和標準。

    (二)命名方式不科學

    在河南省的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過程中,一些小街道的命名沒有預先考慮,有些甚至出現先建路后命名,誰建路誰命名,當地人隨意命名,或者領導“欽定”地名的情況,造成命名混亂、用字不規(guī)范等現象,出現了“古、大、洋、怪”的地名,崇洋媚外,夸大事實,寓意低俗,破壞了原本良好的地名環(huán)境,對地名文化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在對新地名進行命名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傳承當地的文化品質,與當地文化相得益彰,可以根據時代的發(fā)展對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要建立在對傳統文化的延續(xù)上,展現城市文化脈絡和內涵;還要加強對地名命名工作的前置化管理,在充分聽取民意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規(guī)章制度,使新地名做到標準化和層次化,克服命名過程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三)更改地名不規(guī)范

    牛汝辰曾說:“地名是文化的鏡像。”[3]25在城鎮(zhèn)鎮(zhèn)化建設過程中,很多時候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一次次抹殺城市的人文記憶,造成一種悲哀的短視行為。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鄭州祭城路改名為平安大道之爭,管理者認為“祭”字認字率較低而發(fā)文更改了路名,一時間輿論嘩然。祭城路所在的鄭東新區(qū)在西周時是重要的封國——祭國,該遺址也是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古時此國人杰地靈,地位十分顯赫,祭國故地后來叫做祭邑、祭城鄉(xiāng)、祭城區(qū)、祭城公社、祭城鎮(zhèn)等,3000年來地名未變,在人們的潛意識里,“祭”字有著值得尊敬的內涵和價值,認為這樣的地名能夠帶來好運。然而,隨意更名不僅遭到了民眾的反對,而且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的體現。這就給我們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座沒有人文記憶的城市既是斷層的,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四)企業(yè)冠名不穩(wěn)定

    如今不少地方的地名出現了企業(yè)冠名的現象,體現地名的商業(yè)價值,在企業(yè)冠名的道路上,上海有西門子路,北京有燕莎橋,蘭州有佛慈大街、讀者大道,哈爾濱有哈藥路,青島有海爾路,河南鄭州有三全路、鞏義有成功大道、新鄉(xiāng)有新飛大道、漯河有雙匯路等,體現了企業(yè)發(fā)展對城市的影響。這類企業(yè)冠名的路名大多是商業(yè)化運作的結果,有的也是企業(yè)對城市貢獻巨大而獲得的肯定。誠然,命名方式如果運用恰當,不僅能擴大企業(yè)的影響力,而且也能提高城市的美譽度,但這種地名會隨著企業(yè)的興衰而缺乏穩(wěn)定性,在運用時要充分考察企業(yè)的運營能力,不能隨便更改內涵豐富的原地名,否則只會得不償失。

    四、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措施

    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在出席“2015年全國地名文化建設研討會”時指出,地名文化建設要始終堅持3項原則:“保護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理論研究與工作實踐兼顧?!?/p>

    (一)建立有效的地名文化宣傳機制

    首先,將地名文化進行深入系統的挖掘和研究,設立專門的課題研究小組,多角度、多層面地系統研究我國地名文化所涉及的各個領域。這種研究要與當前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相結合,在探尋古老地名存在原因的同時,加入當代的文化新理念,將地名文化遺產融入到我國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去。其次,以“地名文化”為主題,組織拍攝大型文化紀錄片,通過影視動畫形象地展現歷史悠久的地名文化,使觀眾深入了解地名對文化的承載功能。再次,舉辦以“地名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活動,如書畫展、攝影作品展、知識競賽等,邀請民眾廣泛參與,并在地市增加地名文化碑林、博物館等設施,廣泛宣傳地名文化,使地名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二)開展地名文化調查與評估工作

    調查與評估工作主要是分階段整理各個地區(qū)提交的地名文化調查材料和申報材料,調研人員要依據申報的級別,組織相關專家進行實地調研,采取座談、尋訪、勘察等多種方式,由專家評估出各類地名文化遺產的現存量、分布狀況、形成背景與年代、保護的程度和利用價值等,然后再組織相關的專家進行評估鑒定。

    調查與評估的范圍主要包括以縣城和鄉(xiāng)鎮(zhèn)為主體的行政地名、以村落和街巷為主體的聚落的名稱,還包括以寺廟和橋梁等為主體的古建筑名稱、以山川湖泊為主題的山川名稱等。

    (三)實現地名文化遺產標準化管理

    王標桐在論及其規(guī)范化意義時說:“各種信息的傳遞往往離不開地名,如果地名一旦有誤或傳遞不準確,就會造成信息的誤傳,它涉及到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因此對標準地名的需求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中時刻離不開的?!保?]在調查與評估的基礎上,總結試點地區(qū)的成功經驗,組織相關專家、學者研究地名文化遺產的標準化管理,形成地名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一是對各類地名文化遺產的來源予以記錄,包括形成時間、傳承原因和基本文化內涵等;二是載入標準化管理體系,按級別進行保護;三是明確規(guī)定地名文化遺產的使用條件,控制使用數量;四是明確規(guī)定對地名更名的要求和審批程序,禁止隨意更改地名文化遺產。

    (四)開展國際合作,形成強大合力

    許多國家都把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作為地名科研與地名工作的重要內容。例如:加拿大從1989年始就展開了對傳統地名的整理,對怎樣保護具有紀念意義的地名進行了研究與決策;荷蘭正在建立歷史地名數據庫,以保護和研究地名文化遺產;奧地利聯合中、東歐各國對12世紀以來形成的居民地地名進行大規(guī)??疾?,用以研究保護措施;北歐不少國家都將地名文化遺產列為本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開展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活動,其中瑞典正在進行“優(yōu)秀地名保護活動”,對歷史地名和古跡地名進行登記、公布、宣傳和保護[5]。在地名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要主動與國際社會相關的地名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外其他相關組織進行交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地名文化研究的成果和保護經驗,開展廣泛合作,努力提升我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推動我國的地名文化保護和國際社會的地名文化保護融合發(fā)展,從而形成強大合力,共同發(fā)展進步。

    [1]劉盛佳.略論地名、地圖、地理產生的淵源關系[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12).

    [2]李如龍.漢語地名學論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牛汝辰.中國地名文化[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1993.

    [4]王標桐.地名國家標準化[M].語文建設,1998(1).

    [5]劉保全.加強地名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勢在必行[J].中國地名,2006(4).

    (編輯:文汝)

    G122

    A

    1673-1999(2016)09-0088-04

    王倩(1985-),女,碩士,鄭州工商學院(河南鄭州450000)講師,研究方向為新媒體、文化傳播。

    2016-04-27

    2015年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軟科學研究重點課題“中原城鎮(zhèn)化建設的文化體現研究”(152400410001)。

    猜你喜歡
    命名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命名——助力有機化學的學習
    誰遠誰近?
    有一種男人以“暖”命名
    東方女性(2018年3期)2018-04-16 15:30:02
    為一條河命名——在白河源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08
    文化之間的搖擺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
    永仁县| 琼中| 沾益县| 五莲县| 沙坪坝区| 阿克苏市| 台南县| 贺兰县| 阿拉尔市| 新龙县| 雅江县| 高邑县| 梓潼县| 锡林郭勒盟| 文昌市| 子长县| 井研县| 太和县| 稻城县| 康马县| 安化县| 光山县| 灵璧县| 梁山县| 龙游县| 平远县| 百色市| 拉孜县| 团风县| 庄浪县| 错那县| 贵港市| 忻州市| 昌吉市| 仲巴县| 常宁市| 漳平市| 和硕县| 香河县| 卢氏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