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傳旭
中國書家
下筆便到烏絲欄
——程仲霖書法創(chuàng)作談
文/張傳旭
程仲霖
程仲霖,山東莒南人。北京師范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碩士,師從秦永龍教授。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博士,師從任平教授。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展覽,曾在美國俄亥俄州舉辦個展。在《中國書法》《美術(shù)觀察》《文藝評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書法導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報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出版有《顏真卿》《圖注紅樓夢》教育部審定教材《義務教育書法練習指導》等?,F(xiàn)為中國勞動關(guān)系學院副教授、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人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下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欄?!碑斘以俅我姷匠讨倭氐臅鲿r,真有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既氡睅煷笞x完書法專業(yè)碩士后,他又考入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獲得書法博士學位,研究與創(chuàng)作突飛猛進,教學與師古相輔相成,仲霖學習上的爆發(fā)力,創(chuàng)作上的悟性,不得不讓人嘆服,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仲霖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豐碩的成果,首先得益于他的學習方法,即以研究深化創(chuàng)作,以創(chuàng)作激發(fā)研究,創(chuàng)作與研究相互促進,并駕齊驅(qū)。書法界普遍的風氣,是臨帖大致學個皮毛,就一味地玩弄筆墨技巧,不知這個技巧是精神的外化,背后是文化的支撐。不研究背后的精神與文化,就不免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仲霖的碩士論文《趙之謙書學思想研究》、博士論文《晚清金石文化研究》,都圍繞書法與金石文化的主題而深入研究,不但有關(guān)書法、文字,也與經(jīng)、史密切相關(guān),涉及文獻、校勘、目錄、考古等各個方面,梳理他們的實踐與思想,分析鑒賞、收藏對臨摹、創(chuàng)作的影響,分析創(chuàng)作觀念、創(chuàng)作方法的變遷,這樣深入細致的研究,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學術(shù)的支撐,增強了創(chuàng)作的后勁。而他在創(chuàng)作中所獲得的藝術(shù)直覺,也保證了他的研究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chǔ)之上,不致空而論道。
圖程仲霖 賈誼過秦論 33cm×33cm
圖程仲霖 李賀詩一首 46cm×68cm 2016年
仲霖的創(chuàng)作以行草、楷書為主,尤以行草最為成熟。
仲霖的行草按照書法界流行而籠統(tǒng)的說法是學習“二王”,而實際情況是王羲之與王獻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大王孤高的貴族氣質(zhì),華麗的技法體系,精湛的骨法用筆,絕對的中庸之道,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讓人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凡是后世學王羲之行草的書家,鮮有不被王羲之束縛住手腳的,不論是歐陽詢、李北海,還是趙孟、文徵明,拘謹、板滯、單調(diào)、刻意是他們的通病。
王獻之與王羲之氣質(zhì)迥異,所以他孩童時代就“咄咄逼人”“勸父改體”,他要把被王羲之中庸之道緊緊束縛住的自由奔放的靈魂解放出來,化繁為簡,以一當十,把行草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顏真卿、張旭、懷素、米芾,都是引了王獻之的源頭活水,才能活潑潑地流淌于大地之上。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只能說仲霖以及那些號稱學習“二王”的書家,其實都是王獻之的私淑弟子。仲霖的行書,煥發(fā)著一派南朝活潑自由的生機,如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落英繽紛”。線條的力度、筆鋒的使轉(zhuǎn)、節(jié)奏的調(diào)節(jié)等技術(shù)條件成熟而穩(wěn)定,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氣韻清新,純出天然,逸興湍飛,有若神助。特別是其清而不濁,潤而不枯的特質(zhì),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在當下書壇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在書寫的文字內(nèi)容方面,仲霖最喜愛的是抄寫《世說新語》《論語》《人間詞話》等,語句或長或短,如汩汩流水,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做到了形式與書寫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這也與書壇寫濫了的唐詩迥異其趣。
仲霖的楷書取法褚遂良的《陰符經(jīng)》和《雁塔圣教序》,把富有建筑性的楷書寫得極富節(jié)奏感,婀娜多姿,“若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增華綽約,甚有余態(tài)?!碧岚搭D挫的清晰果斷,逆勢起筆的夸張強調(diào),使得規(guī)矩的楷書具有了行草的韻律,拆除了楷書與行草間的藩籬,在二者間自由出入,相輔相成,實在是一條通衢大道。而且,可以上溯漢魏,旁通隸法,仲霖的《心經(jīng)》,有隸書的兩翼飛動之勢,有鐘繇的古樸自然之風,隸、楷、行融為一爐,師承紛紜卻能組織從容,可以一窺仲霖的融匯、錘煉之功??瑫笞郑嗳∷纳侥ρ?,北朝寫經(jīng),篆隸融合,如同春天的藤蔓植物,橫式開張,舒展大方,生機盎然。又如同北朝的《木蘭詩》,古質(zhì)逼近漢魏,艷麗宛如齊梁,質(zhì)樸中寓生動,端莊中寓詼諧。
書壇上不時出現(xiàn)天賦很高的書家,路子正,起點高,令人眼前一亮。隨著名氣的提高,逐漸被時尚吞沒。學八大,學白蕉,學潘伯鷹,順流而下,氣息靡弱,逐漸渙散而終至于不可收拾。仲霖會不會重蹈覆轍?有沒有漢魏“二王”的源頭活水,是有無生機的關(guān)鍵,仲霖當三思而后行。
作者系山東大學教授、王羲之研究所所長
約稿、責編:徐琳祺
圖程仲 霖 心 經(jīng)138cm×68cm 2015年
圖程仲霖 柳永詞望海潮 34cm×138cm 2016年
圖程仲霖 蘭亭序 34cm×138cm 2015年
圖程仲霖 杜甫詩秋興八首 68cm×17cm×8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