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46-01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評價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的課堂評價要服務于學生的學,促進學生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這是我們應當堅持的評價理念。然而,在課改進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堂評價方面存在很多問題,與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很不適應,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將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介紹如下:
問題一,一味鼓勵,忽略真誠與針對性
鏡頭:《桂林山水》一課,老師板書題目,生齊讀:桂林山水。老師隨口贊道:“真好”,之后指生讀課文。讀完后,老師便草率的說:“讀得真不錯,很有感情”,隨即把手一揮,示意該生坐下。這種“真好!真不錯”等模糊評價語充斥課堂的始終。
反思:新課程課堂評價尊重學生,強化激勵性評價是必要的,但教師面對學生回答,不分好壞,一味地不假思索地籠統(tǒng)的贊揚、鼓勵,這種模糊評價缺乏真誠與針對性,是一種幾乎不需什么成本的“批發(fā)”,帶給學生的只是一時的愉快而衍生出很多顯性或隱性的危害。
改進策略:
針對上述現(xiàn)象,我們要求教師課堂評價要體現(xiàn)真誠性和針對性。
其一、心靈碰撞——體現(xiàn)真誠性
感人心者,莫先呼情。教師的課堂上的評價能不能發(fā)揮作用,發(fā)揮多少作用,首先看教師的評價是不是真誠的,是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只要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評價是真誠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由衷的,就容易接受,并產(chǎn)生震動,受到感染。 因此,教師的評價應重視情感的投入,即用簡短、恰當?shù)恼Z言,熱情地給予褒獎。
另外,評價語言要多樣,富有變化。當有學生在品評教師范讀時,講得有理有據(jù),不僅說出教師讀得好,還說出教師讀得好在哪里,教師應動情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真是我的知音??!”
其二、評價導向——體現(xiàn)針對性
教師評價學生要適當、合理、明確,體現(xiàn)針對性,而不要過于籠統(tǒng)、抽象和含糊不清。
怎樣才算有針對性?可以考慮這樣幾個問題:
針對學生內(nèi)容的評價。如引導學生讀兒歌,給予這樣的評價語:“你的聲音真響亮,看,小露珠聽得多開心??!”
針對學習習慣的評價。如“你看這位同學的眼睛里一直有老師,他聽講多認真啊!”;“這位同學讀書的姿勢真好看,誰能像他一樣?”
針對學習方法的評價。如“你真是個有心人,在生活中認識了這么多生字,小朋友們都佩服你?!薄澳阃ㄟ^想象,一下子就記住了‘飛這個字,這個辦法真好”。
針對情感態(tài)度的評價。如:當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時,老師及時評價:“你勇于向困難挑戰(zhàn),是個勇敢的孩子”。
針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如:“你們小組可真棒,想的辦法最多。”
問題二:評價形式單一,忽略創(chuàng)新
鏡頭1:教師說:“下面請小朋友讀讀課文,看誰讀得好!”學生紛紛起來讀書,教師總是說:“你真棒,真不錯!”“我們來鼓勵一下!”小朋友機械地拍拍手,齊聲喊到“棒!棒!你真棒!”一節(jié)課下來,這樣的“掌聲”“喊聲”不絕于耳。
鏡頭2:課上,老師準備了很多小紅花,獎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開始還很奏效,小朋友們坐得規(guī)規(guī)矩矩,小手舉得高高的,回答問題也很積極,教師滿心歡喜,得到小紅花的小朋友,小手擺弄著獎品,轉(zhuǎn)臉向別人炫耀,真是眉飛色舞,哪里還聽得進別人的聲音。
反思:教師評價語言或形式單一,上述情境,開始孩子們還感到新鮮,時間一長,這種評價就像白開水一樣沒滋味,成了一種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反應冷淡,感覺無趣是很自然的。
改進策略:
任何人都有獲得新鮮刺激的需求,對于兒童而言,更是渴望變化,期望驚喜,追求新鮮,因此,我們嘗試多種多樣的評價,在評價方式方法上創(chuàng)新求變。
其一,我們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機智多變,要求教師廣泛收集,加強積累,使評價用語定期更換,常用常新,層出不窮,時時給學生以因時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異的新鮮評價,最好能讓學生學而不厭,聽而不倦。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同一問題,我們要采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對優(yōu)秀生可用:“你想得真好,為大家開了個好頭!”“你真聰明,想得又快又好!”。對中等生可用:“你的想法挺好,能把想法說清楚嗎?”“你理解對了,要是聲音再大些就更好了?!?。對差等生可用:“別著急,再想想你會想起來的?!薄皠e灰心,下次還有機會,咱們再爭取?!?/p>
其二,我們可以將口頭語言評價和體態(tài)語的評價相結(jié)合,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體態(tài)語言的可感性作用,通過自身身姿,手勢、表情、目光等配合課堂評價語言,拓寬師生之間信息傳播的渠道,多方位地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如愛撫的摸頭,親切的握手,深情的擁抱,由衷的鼓掌,有力的大拇指,加上真誠的贊語,這樣聲情并茂,更能傳播一種情緒,交流一種感情。
其三,我們還可以結(jié)合課文或?qū)W生的特色,予以創(chuàng)新百變的評價。如一位教師在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當一位學生朗讀文中的“千姿百態(tài)”時,起初讀得沒感情時,教師評價道:“你只讀出了廬山的一姿一態(tài)?!保斪x得稍有感情時,教師評價道:“你已讀出了廬山的百姿百態(tài)?!?,當讀得很有感情時,教師評價道:“你的朗讀讓老師真的看到了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了!”。
問題三:忽略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互評
新課程在課堂評價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師一統(tǒng)天下,主宰課堂,壟斷評價的現(xiàn)狀,但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評價仍占主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放得不開。
改進策略:
其一、引導教師要提高認識,使教師認識到積極采用學生自評,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實現(xiàn)真正的自主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取的重要手段。而采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意義則在于促使學生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開發(fā)的學習氛圍,發(fā)展交往合作的學習能力,開展主動,有效的互助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其二、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組織開展生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活動。使學生逐漸變得愿評、能評、善評。如學生在讀課文時,引導學生自評、互評,哪讀得好,哪獨得不夠,哪讀得有問題。這樣就會使學生自我反思,增強朗讀思考,減少朗讀的盲目性,有助于學生的自我意識,朗讀水平和自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敢于負責,善于欣賞,樂于分享的態(tài)度。
至于學生評老師這種形式,也是為了達到促進學生讀書深思的目的,如:老師見學生朗讀不到位時,就說:“大家讀得不錯,我也想讀一讀,看你們能給我打多少分”。于是學生認真聽,積極評,不知不覺中進一步研讀了課文,領悟了讀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