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綺薇
蝸牛世界面面觀
文/綺薇
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后一對觸角上
蝸牛的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常會一開一關
每種蝸牛外殼的顏色、形態(tài)各不相同,甚至還有體色的區(qū)別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若是在陽光明媚的日子,你定能看到群花綻放,蝴蝶翩翩飛舞的景象。可誰不知道,春天也是個多雨的好時節(jié),春雨是對初暖大地最好的滋潤。當那些密密斜織的雨絲落在阡陌小路上,落在人們的頭上、衣上,落在松軟的土里時,你可要定睛仔細觀察,這時候你也許能看到那正好破土而出的“小精靈”呢。咦?你問它是啥?蝸牛唄!
蝸牛在經(jīng)過一整個冬天的蟄伏后,會在降雨后破土而出。不了解它習性的人也許會奇怪地發(fā)出疑問,降雨和蝸牛出現(xiàn)有關系嗎?當然是有關系啦。進入三月,有個節(jié)氣你一定知道——驚蟄。它表明從這時開始,在土地中冬眠的動物將會逐漸蘇醒,它們的生命進入了新的活躍期。恰好,蝸牛就是一種需要冬眠的動物,春天一到,它理應開始蘇醒的。再加上喜歡陰暗、潮濕、隱蔽的環(huán)境,因此雨后正好有利于它們出來活動。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就已經(jīng)生活在地球上了。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國便有上千種。
你可別因為蝸牛常見,就自以為很了解它和它的族群。在生物學上,“蝸牛”并不是其種群的命名稱謂。我們說的蝸牛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而且包括了許多不同科和屬的動物。對蝸牛更準確的定義是:屬于軟體動物,腹足綱;取食植物,產(chǎn)卵于土中或樹上。棲息地常在熱帶島嶼,也有的生存于寒冷地區(qū)。有樹棲和地棲兩種分類。樹棲類的色澤鮮艷;地棲類的通常幾種顏色接近,一般有條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們國家按照習慣能叫蝸牛的都是陸生種類,而對于水中棲息的我們通常稱其為螺類。但在西方國家,可不會以水生和陸生來做區(qū)分。這樣一來,對蝸牛的命名就顯得十分特別。
小 鏈 接
蝸??刹粌H僅是會進行冬眠的動物,它還會夏眠。每當高溫干旱季節(jié)來臨,它便會躲進自己背著的殼中夏眠;在晚秋季節(jié)來臨時,它又搬家到石縫、洞穴中或鉆到地下隱居起來,然后開始冬眠。每次休眠時,蝸牛都會分泌出一種黏液,用來將殼口封閉起來,以抵御烈日炎炎的酷暑或是冰天雪地的嚴寒。到溫度適宜的時候,它便會再度復蘇,出來覓食、活動。
剖開主要成分為堅硬的碳酸鈣與貝殼質的蝸牛殼,可以清楚地看清殼的內部結構
蝸牛嘴巴位置的紅色帶狀結構就是蝸牛的齒舌
蝸牛殼愛好者搜集到的形態(tài)各異的蝸牛殼,
作為一種安靜而溫和的動物,蝸牛是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的呢?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蝸牛無論走到哪兒,都背著自己房子一樣的殼,有利于它們掩護自己。它的殼并不十分堅硬,起碼和烏龜殼的硬度無法相比。但蝸牛殼顏色及形狀多樣,常見的殼型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蝸牛頭上長有四只觸角,走動時頭尾伸出,受驚時則一起縮進甲殼中。甲殼不僅保護著蝸牛的身體,同時也嚴密保護著它的心、肺和所有的重要器官。
可以說,蝸牛的生存離不開甲殼。據(jù)研究,蝸牛的殼是由外套膜分泌制造的,它的主要成分為堅硬的碳酸鈣與貝殼質。經(jīng)由外套膜的分泌制造,蝸牛殼會增厚與變大。如遇到小破損,也會被加以修補。蝸牛殼的表面還覆蓋著一層殼皮,它是由一種硬蛋白所組成的,當殼皮受損或脫落時,便無法再生及修補了。
大多數(shù)蝸牛的殼都是以螺旋方式生長的,且在蝸牛的成長階段中,一層一層地螺旋式增加。由于蝸牛的生長過程會歷經(jīng)如繁殖期、休眠期等許多不同時期,或受氣候變化及生存環(huán)境等因素制約,因而會造成甲殼的生長速度不同,此時蝸牛殼表面會形成疏密相間的縱向生長線。
蝸牛腹面有長而扁平的足,借肌肉收縮而前進,前進時分泌黏液,干后閃閃發(fā)亮
我們前面了解了不少關于蝸牛的知識,但是要想更加深入地認識蝸牛,咱們就一定要請出幾位蝸牛界的“明星成員”來做客,通過它們來更全面地了解蝸牛家族。
非洲大蝸牛
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年殼長一般為7~8厘米,最大能長到超過20厘米。有一種巨型非洲大蝸牛相當于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巨大的身形導致它們的食量也十分驚人,能吃下500多種作物。如果所處的棲息環(huán)境沒有水果或者蔬菜,它們會非常瘋狂地吞食其他任何“食物”,最可怕的是其中竟然包括粉刷房屋的油漆和泥灰。
看,這只非洲大蝸牛有成年人手掌那么大
葡萄蝸牛
葡萄蝸牛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果實等為食而得名,原產(chǎn)于歐洲中部地區(qū)。這種蝸牛的殼呈圓螺狀,殼的寬度與長度幾乎相等,一般成年蝸牛的殼直徑約4厘米左右。葡萄蝸牛的殼厚重,呈黃褐色,并具有一條橫行的白色帶。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種蝸牛通常被作為歐洲人餐桌上的美食。
葡萄蝸牛
海蝸牛
海蝸牛是陸生蝸牛的“遠方親戚”,以身體色彩繽紛而聞名遐邇,素有“最艷麗動物”之美譽。這其中有一種極為特殊的品種——綠葉海蝸牛。綠葉海蝸牛是一種囊舌類海洋軟體動物。它奇特的地方第一在于沒有甲殼,第二在于能把吃下的綠藻中所含的葉綠體貯存下來,并對其加以利用,進行光合作用,使之成為持久的食物來源。綠葉海蝸牛十分嬌小,成年個體體長僅有1~3厘米,從外觀看就像一片翡翠般鮮綠的小葉子,可以與藏身處的海藻天衣無縫地打成一片。
其實蝸牛家族的成員真的太多了,它們從體態(tài)大小到甲殼體色都各有不同,充分體現(xiàn)了大自然生物的多樣性。如果你在野外出游時遇到它們,別輕易打擾,只靜靜地為它們拍個特寫就好!
這種海蝸牛是陸生蝸牛的“遠房親戚”,擁有艷麗的體色是它們的特點
綠葉海蝸牛
每年6~8月為蝸牛產(chǎn)卵高峰期,產(chǎn)卵數(shù)量最多約有300枚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