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男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文學院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簡牘“毀”字補說
蔣偉男
北京大學藏秦簡有珍貴數(shù)學文獻《魯久次問數(shù)于陳起》(下簡稱《陳起》)一篇,*北大藏秦簡的概況及相關數(shù)學文獻簡介參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秦簡牘概況》,《文物》,2012年第6期,第65-73頁;韓巍:《北大秦簡中的數(shù)學文獻》,《文物》,2012年第6期,第85-89頁。韓巍先生曾撰文介紹并詳加考證。*韓巍、鄒大海整理:《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shù)于陳起〉今譯、圖版和專家筆談》,《自然科學史研究》,2015年第2期,第232-266頁。韓?。骸侗贝蟛厍睾啞呆斁么螁枖?shù)于陳起〉初讀》,《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第29-36頁?!遏斁么螁枖?shù)于陳起》圖版見于《北大秦簡〈魯久次問數(shù)于陳起〉今譯、圖版和專家筆談》,釋文及考釋見《北大藏秦簡〈魯久次問數(shù)于陳起〉初讀》。下文所引韓巍先生的考釋內(nèi)容,不再另出注。
《陳起》篇共32簡,816字(含重文),韓巍先生據(jù)內(nèi)容將是篇分為三段。文章以魯久次與陳起的問答來闡釋“數(shù)”的重要性以及“數(shù)”的學習方法和要領。第三段有如下幾句簡文(釋文從韓巍先生,寬式寫定):
故夫數(shù)者必頒而改,數(shù)而不頒,毋以知民之患。故夫學者必前其難而后其易,其知乃益。故曰:“命而毀之,甾(錙)而垂(錘)之,半而倍之,以物起之?!?/p>
引文劃線句,韓巍先生認為:“以上四句,形式類似口訣,概括了數(shù)學學習的要領,其內(nèi)涵值得深入探討?!睂崬橹械闹Z。
“命而毀之”,韓先生考釋:“‘毀’有‘減損’之義,‘命而毀之’似指減法、除法一類的算題。”按《陳起》篇第三段為總分總結構,魯久次以“臨官蒞政,立度興廢,何數(shù)為先”發(fā)問,陳起以“數(shù)無不急者”作答,總領全段。緊接著,陳起以官員治事、度量運用、兵甲修制、建筑測量等一系列具體事項來分別強調(diào)“數(shù)”的具體運用。文中并未涉及加減乘除之類的具體數(shù)學運算,故韓先生以“‘毀’有‘減損’之義”而言其為“減法、除法一類算題”,似有未妥。
我們認為簡文中的“毀”應當是先秦數(shù)學中的用語,表示對“數(shù)”的運用、處置,泛指數(shù)、量的各種運算。馮勝君先生在《說毀》(下簡稱“馮文”)一文中,據(jù)文獻梳理出“毀”在常見的“毀壞”“減損”義之外,還有“改造”“改作”之義。*馮勝君:《說毀》,《“戰(zhàn)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自印本,第52-56頁。馮文指出:“‘毀’的意義還體現(xiàn)為對事物的改造、改組,而這種改造和改組也同一定的折算比率相聯(lián)系。”為方便起見,茲將馮文所引部分文獻及對“毀”與“一定的折算比率相聯(lián)系”的論述轉錄于下:
心所說毀舟為杕,心所欲毀鐘為鐸。 《淮南子·說林訓》
白玉不毀,孰為圭璋。 《莊子·馬蹄》
毀廟之主陳于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五年而再殷祭。 《公羊傳·文公二年》
車五十乘,歲一返。毋載金、革、龜、箭。如牛如馬如儓,屯十以當一車;如擔徒,屯二十以當一車。以毀于五十乘之中。 鄂君啟車節(jié) 《集成》12110
萬物周事而圓方用焉,大匠造制而規(guī)矩設焉,或毀方而為圓,或破圓而為方?!吨荀滤憬?jīng)》卷上
“車節(jié)規(guī)定運載貨物的數(shù)量,以‘車五十乘’為限。有的貨物適宜以車運輸,則其數(shù)量自然可以用‘車’來計算。有的貨物如馬、牛、奴仆(引按:即儓)等,不適合用車來運輸;還有的貨物只適宜用擔挑,這些貨物都要折算成‘車’。其換算關系是馬、牛、奴仆每十個算一車(10:1),而擔挑的貨物,每二十擔算作一車(20:1)。折算之后,都編組在貨物總量五十乘之中?;蛘呖梢苑催^來說,在五十乘運貨額度中,拿出一部分改編、改組為不合適車運的馬、牛、奴仆、擔徒。這種關系同樣可以概括為毀A為B?!?/p>
“……‘毀方而為圓’的字面含義是將方形改造為圓形。如果從數(shù)學計算的角度考慮,應該就是有關求取正方形內(nèi)切圓面積的運算?!畾Х綖閳A’同樣是‘毀A為B’句式,而且正方形與其內(nèi)切圓面積,當然有固定的比率關系(4∶π)??梢姟畾А倪@一用法相當固定,而且沿用了不短的時間?!?/p>
馮文指出“毀”有“改造”“改組”的義項,并將之與數(shù)學運算中的比率關系聯(lián)系起來,論說有據(jù),實可信從。簡文“命而毀之”之“毀”是表述數(shù)學運算的概括性用語,其語義來源應是馮文指出的“改造”“改組”一類義項。“毀A為B”是將A改造為B,這種改造是具有特定規(guī)律性的(馮文稱為“承繼性、接續(xù)性”),從而異于“毀”常表的“破壞”義。前舉鄂君啟節(jié)銘文以及《周髀算經(jīng)》的“毀”,都明確與數(shù)學運算相關,表事物之間的換算比率關系,這正是“數(shù)”的規(guī)律性體現(xiàn)?!蛾惼稹吠ㄆ懻摰亩际恰皵?shù)”的重要性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諸方面的指導作用。簡文此句實際上是省略了“命”的賓語“數(shù)”,簡文應理解為“命(數(shù))而毀之”,“命”與“毀”都是“數(shù)”的謂語。類似句法典籍常見:
顏淵炊飯,塵落甑中,欲置之則不清,投地則棄飯,掇而食之。 《論衡·知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笔呛萎愑诖倘硕鴼⒅唬骸胺俏乙?,兵也?!?《孟子·梁惠王上》
孔子曰:“汝聞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說苑·建本》
從內(nèi)容上看,“毀”表示對“數(shù)”的處置運用,簡文后兩句“錙而錘之,半而倍之”則是“毀”對“數(shù)”處置的舉例說明。
第四句“以物起之”,韓巍先生注:“‘物’或指具體的題例?!稹袉l(fā)、開導之義,……‘以物起之’似指傳授數(shù)學者用題例來引導、啟發(fā)學習者?!表n先生指出“起”有啟發(fā)、開導之義,是完全正確的?!拔铩敝妇唧w事物,當然也包括數(shù)學上的種種計算問題,如“以毀于五十乘之中”“毀方而為圓”。如果說“錙而錘之,半而倍之”是對“命而毀之”的舉例說明,那么“以物起之”則是強調(diào)對“命而毀之”這一數(shù)學思維或數(shù)學觀念的具體運用,就是用具體的“物”來啟發(fā)“數(shù)”。本段魯久次以“臨官蒞政,立度興廢,何數(shù)為先”發(fā)問,陳起答以“數(shù)無不急者”,復以官員治事、度量運用等具體事項來分別強調(diào)“數(shù)”的具體運用,然后以“民若不知度數(shù),無以知百事經(jīng)紀”來總結之前的分論。簡文第三段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強調(diào)“數(shù)”的學習方法?!懊鴼е?,錙而錘之,半而倍之,以物起之”正是這些方法中重要的一條,它強調(diào)的正是要將“數(shù)”運用到具體的事物之中,前列的兵甲修制、建筑測量等事項都可以算作“以物起之”的具體表現(xiàn)。
如前所論,我們認為簡文可直譯作:
所以說:“(對數(shù))進行種種的變化運算,(比如)從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從一半到一倍,要在具體的事物之中引導出‘數(shù)’的含義?!?/p>
這里再略談清華六中的一個“毀”字。清華六《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開篇有如下一段話(釋文取寬式):*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六)》,上海:中西書局,2016年,第104-106頁。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guī)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圖。既得圖乃為之毀,圖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晏焉,不相得惡?!?/p>
整理者注“乃”為“卻”,訓“毀”為“敗”,認為劃線句義為“謀劃實施卻失敗”。
網(wǎng)友“暮四郎”:*②③ 簡帛論壇“《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初讀”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345&page=1
“乃”處于“既……,乃……”結構中,只是普通連接詞,無煩另訓別解?!皻А钡囊饬x不是敗,而是減損?!凹鹊脠D,乃為之毀”大概是說得到了好的策略之后,則為之減損衣服、食物等。其意大概和祭祀前齋戒類似,是為了表示鄭重、敬謹?!皥D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按我們的理解,可以進一步斷讀為“圖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意思是說,君與大臣謀劃過程中認為很好的方案,就進一步付諸占卜,以視其吉兇。
網(wǎng)友“厚予”:②
整理者,毀,訓“敗”,謂“計劃實施卻失敗”。于上下文意稍顯突兀。暮四郎兄訓“減損”,謂“為之減損衣服、食物等(其意大概和祭祀前齋戒類似,是為了表示鄭重)”。稍有增字之嫌。
竊疑,毀或通“燬”?!对姟ぶ苣稀と陦灐贰巴跏胰鐮S”,《列女傳》二引作“毀”?!冻瘯繁骸皶[(陽),不□燬事”,燬事即毀事。是其證也?!睹珎鳌窢S,火也?!巴跏胰鐮S”,意即王室征伐之事酷烈,如火之急盛。此處“為之毀(燬)”,或即為之急。
網(wǎng)友“魚游春水”懷疑“毀”字屬下讀?!暗脠D”是君臣意見一致認可的,就“為之”?!皻D”就是有人反對,所以求助于龜策。③網(wǎng)友“楚竹客”斷句為:“既得圖,乃為之;毀圖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并認為“毀”屬下讀,應訓為“批評”:*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wǎng)學術討論區(qū)“清華六《鄭武夫人規(guī)孺子》札記一則”http://www.gwz.fudan.edu.cn/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28
“毀圖”就是對計謀的批評意見,“所賢者”就是說這些意見中尚有善而可從者。……整句意思就是說,對于計謀的批評意見有善而可從者,就再“申之以龜筮”,用龜筮來檢驗它們。后句的“焉”字當訓為“乃、則”,《大戴禮·王言》“七教修,焉可以守,三至行,焉可以征?!薄都艺Z》作“然后可以守”“然后可以征”(看《虛詞詁林》第631頁)。又清華簡《系年》簡53:“乃立靈公,焉葬襄公。”皆是此類用法。
按,整理者注“乃”為“卻”,于文義未安,“暮四郎”“厚予”二先生已指出。典籍中“乃”雖可作轉折副詞,然“乃為之”為典籍之中習見的表動作相承的搭配:
陳轅宣仲怨鄭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蹦藶橹堄谥T侯而城之,美?!蹲髠鳌べ夜迥辍?/p>
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穆王乃為之改筑?!读凶印ぶ苣峦酢?/p>
平正擅匈,論治在心,此以長壽。忿怒之失度,乃為之圖?!豆茏印?nèi)業(yè)》
禮、德、義、殺、刑盡失,而填星乃為之動搖?!妒酚洝ぬ旃贂?/p>
可知簡文“乃”應訓為表承接的副詞“于是”,如此“毀”訓“敗”也就難以落實。以上諸說皆從“毀”的“減損”“批評”之義入手,“魚游春水”“楚竹客”二先生并將“毀”屬下讀。我們認為整理者的句讀可從,不必另斷,而“毀”的訓釋或可換角度思考。
古文字中“毀”多表“破壞”“詆毀”之義,*徐在國:《上博楚簡文字聲系》,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12月,第2346-2347頁;王輝主編:《秦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4月,第1894-1895頁。但簡文與前舉鄂君啟節(jié)銘文中的“毀”應是異于常義的義項。我們認為此處“毀”與前文馮先生指出的“改造”義相關?!皻е蹫闁m”“毀鐘為鐸”“毀方為圓”等“毀”體現(xiàn)出的是對具體事物的規(guī)律性“改造”,鄂君啟節(jié)“毀于五十乘之中”則是數(shù)量轉換計算。此處簡文開篇以“邦有大事”而先君與大夫共“圖”,細揣文義,“毀”應是“圖”義近的遞進說明。君臣共謀由“圖”而至于“毀”,是對計策的進一步謀劃?!皥D所賢者焉”則是指慎重考慮計策之中更善者,再“申之以龜筮”,才得“君與大夫晏”?!皥D謀”也是一種具有規(guī)律性的活動,可理解為思維的運用和改造,“毀”在改造具體事物(鐘、方)的具體含義之上引申出對思維的改造也是合于情理的。此處如將“毀”理解為與“圖”語義相近的“計劃”“圖謀”則句意更加契合。故此段內(nèi)容可理解為:“(君臣)反復謀劃,慎重考慮計策之中更善者,告以占卜,因此君上與大夫相安,不相交惡?!?/p>
總之,“毀”在先秦文獻中,除了“毀壞”“詆毀”的常見義外,應還有“改造”“改作”的含義。這類義項可從對具體事物的改造,引申出對思維活動的改造,再運用到數(shù)學領域可泛指各種數(shù)學運算。
以上我們試就簡牘中的兩處“毀”及相關句意略作討論,失當之處祈請方家賜正。
【附記】小文寫作過程當中承蒙劉剛先生指點,拙稿草就之后,復蒙徐在國師審閱指正,在此特向二位先生致以謝忱!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文學院 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