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第十層地獄》是美國暢銷女作家朱迪·皮考特2006年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通過對文本解讀與分析,還原小說的倫理現(xiàn)場,梳理小說中的倫理線與倫理結,從倫理的視角解釋小說中生活現(xiàn)象的倫理困境,并試圖尋找“悲劇”發(fā)生的原因。
關鍵詞:《第十層地獄》 多元敘事 隱喻 倫理困境
在《第十層地獄》中,主要人物丹尼爾、勞拉是一對夫妻,他們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特里斯,直到一天特里斯在派對中被強奸,這個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漩渦之中,一步步走向地獄。
故事發(fā)生在小城貝瑟爾,特里斯被十七歲高中生詹森強奸,在警察與醫(yī)生的調(diào)查時特里斯卻處處說謊,無法正視真相,怕約翰遜得不到懲罰。然而種種證據(jù)不足,輿論也都倒向詹森一邊。而后特里斯自閉、自殘,無法正常生活,處處受到排擠和議論,直到派對當晚玩脫衣?lián)淇藭r的裸照被曝光,特里斯割腕,隨后暴怒的丹尼爾劫持詹森,差點殺掉詹森。特里斯說出了被強奸當晚好像被人下藥的情況,詹森面臨即將坐牢的危險,因此在街上遇到特里斯便痛苦地要求她說出真相,丹尼爾撞見這種情況,暴怒之下毆打了詹森。第二天便傳來詹森的死訊,警察邁克發(fā)現(xiàn)種種線索都將嫌疑指向了特里斯,特里斯知道后逃往阿拉斯加,并在阿拉斯加遇到了少年威利,丹尼爾和勞拉也趕往阿拉斯加尋找女兒,三人終于相聚一同回到貝瑟爾。而這時真相才浮出水面,勞拉才是殺了詹森的真正兇手,而派對上的毒品是特里斯自己帶去的,毒品的來源竟是勞拉的學生情人。
一.四個視角,四個困境
作者通過多元敘事的方法,從四個視角展開情節(jié)。
第一個便是從特里斯的視角出發(fā),展現(xiàn)了她生活的一步步顛覆,而她生活的巨變以及她的每個舉動都牽動著所有劇情的走向,這整個故事可以說就是以“特里斯事件”為中心的。第二個視角是來自丹尼爾的,丹尼爾對于自己過去的回憶貫穿整部作品,小說結尾時,丹尼爾的過去也完全地展現(xiàn)了出來。同時,在此條線索中,丹尼爾所作的漫畫《野性之爪》的內(nèi)容也貫穿其中,而《野性之爪》講述了一個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女兒變成野獸闖入地獄的故事,這也與小說的主線故事暗合。第三個視角來自特里斯的母親勞拉,這其中勞拉的出軌以及通過回憶展現(xiàn)出來的勞拉與丹尼爾當年的相戀到結婚的過程都在為整個故事的完整敘述添磚加瓦。此外,作為一個研究但丁《神曲》的大學老師,勞拉有許多對《神曲》的講解,每一次的講解也同樣照應著故事發(fā)展。第四個視角是通過警察邁克的對整個事件的調(diào)查來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四個視角構成了四條倫理線。前三條斯通一家人的遭遇代表了“罪”,最后一條警察邁克的追查代表著“罰”。
1.斯通一家人的“罪”
在特里斯這條在線,強奸、裸照、自殺未遂、出逃構成了幾個主要的倫理結,特里斯的主要的“罪”是欺騙與怨恨。特里斯恐怕是整個故事里撒謊最多的人,這個十四歲的問題少女情竇初開,代溝和早戀使她與父母產(chǎn)生距離,深愛著詹森的她精心設計了一個派對,卻產(chǎn)生了始料未及的后果。她隱瞞當晚的種種細節(jié),包括她已并不是處女,包括在發(fā)生關系時并沒有喊no,包括毒品是由她自己帶到派對上的……這一切是特里斯所犯的“罪”,而后特里斯的自殺也是一種“罪”。在但丁的描繪中,地獄第七層是自殺靈魂的林地,第八層是欺詐者的懲罰地,特里斯的行為是一步步靠近地獄底層的過程。
而丹尼爾劫持詹森(強奸女兒的十七歲男孩)、毆打詹森、尋找特里斯是該倫理在線的結,丹尼爾的主要的罪是獸性的噴涌。丹尼爾是個漫畫家,一直脾氣溫和,充當著一個超級奶爸的角色,但丹尼爾所不愿提及的過去是在寒冷的阿拉斯加備受排擠度過的,他婚后完全改變并壓制了自己的“獸性”,直到特里斯出事,丹尼爾隨時處在內(nèi)心的猛獸破籠而出的邊緣。在丹尼爾所畫的漫畫《野性之爪》中,主人公鄧肯心愛的女兒被拐到地獄,鄧肯變成野獸一步步深入地獄,企圖救出女兒。無疑,這個創(chuàng)作的漫畫中的鄧肯就是真實的丹尼爾,漫畫的故事也是丹尼爾的故事。
勞拉這條線索上,出軌、殺人、與丹尼爾一同尋找特里斯(最后依然是丹尼爾一個人找到)是主要事件,勞拉的罪是背叛。勞拉這個“精通”地獄之道的大學教師,背叛了自己的家庭,與自己的學生通奸,在她想與那個學生結束的夜晚,女兒特里斯被強奸?!皠诶氲剿诘鬲z的每一層都犯下了罪。她通奸……背信棄義……背棄了上帝……背棄了家庭……欺騙了丈夫……大概勞拉唯一沒犯的就是殺人罪了。”這是段描述是在勞拉殺掉詹森之前的自我懺悔,而情節(jié)的發(fā)展告訴讀者——小說一開始的那句“勞拉·斯通精通漫游地獄之道”就已經(jīng)暗示了勞拉的在地獄每一層都犯下了罪的現(xiàn)實。
2.真實世界的“罰”
第四條倫理線以邁克代表的現(xiàn)實世界的懲罰系統(tǒng)為主角,這條線索上的情節(jié)都是伴隨著特里斯事件及斯通一家的所作所為發(fā)展的,而現(xiàn)實世界的對特里斯事件的“態(tài)度”又直接影響著斯通一家的行為,斯通一家與邁克代表的系統(tǒng)形成了一種類似于拔河、角力的“互動”。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邁克等人代表的法律及社會輿論有三次轉向。在特里斯被強奸后,大多數(shù)人對特里斯的態(tài)度是排斥的,認為她的事件不過是同許多失足少女一樣“許多女孩覺得她們該有性生活了……可事發(fā)后又改變了主意。”而且即便是強奸,也沒有足夠的證據(jù)勝訴。特里斯自殺未遂并說出毒品事件,法律機構又轉向以成年人的名義起訴詹森,特里斯一方勝訴的把握很大。隨著詹森死亡,人們的情緒又倒向詹森,而邁克對特里斯的懷疑催化了特里斯的出逃。
邁克本身也是個父親,他的女兒多年前死去了,他與丹尼爾有些相似,但站在警察的倫理立場上,他不遺余力地還原真相,一步步艱難地調(diào)查。這其中包括性侵犯顧問詹尼斯、為特里斯檢查的女醫(yī)生等人都在內(nèi)心情感上傾向于特里斯,然而站在各自的位置又都謹遵著法律規(guī)范,即使真正的倫理現(xiàn)場很難還原,即使所有人都找不出那個“生活的崩潰點”,即使現(xiàn)實世界的法律、懲罰機構在這樣的倫理案件面前顯得既無力又左右為難。
這樣,作者將四條倫理線編織在一起,每條線有各自的側重和主題,但又相互聯(lián)系而形成一個整體,并用最主要的幾個情節(jié)——強奸事件、自殺事件、死亡事件、逃亡事件將四條線聯(lián)結在一起,并指向一個更深層的主題。
二.隱喻色彩和終極主題
《第十層地獄》有著十分強烈的隱喻色彩。整個故事可以說就是對《神曲·地獄篇》一定程度上的解構與重塑。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丹尼爾(Daniel)、勞拉(Laura)的名字與但?。―ante)和路西法(Lucifer)名字的相似,而特里斯(Trixie)的名字在小說中已明確表示就是取自貝阿特里采。小說里丹尼爾本是為了特里斯放下過去那個充滿獸性的易怒的自己,又因為特里斯一步步走向地獄,而但丁若不是心中對貝阿特里采的愛也不會去地獄走那一遭。而勞拉是個不折不扣的“墮落天使”,與在地獄最底層的路西法相合。故事中一段丹尼爾照著勞拉的樣子畫著地獄中的惡魔的片段便是最好的證明,丹尼爾畫中的惡魔長著天使的翅膀,“半個魔鬼裹在屬于自己的那片翅膀里。她是勞拉的化身?!倍鴦诶某鲕壨榉路鹗沁@個家庭一切不幸的開端,也是一切“罪”的起點,也是從這開始,一直不允許自己犯錯誤的人人尊敬的大學老師從天使墮落成了魔鬼。文本中多次出現(xiàn)路西法的名字,還說“路西法是詩中最迷人的角色”,而無論是勞拉還是丹尼爾、特里斯,他們本都是“天使”,又無疑都在犯錯的過程中走向地獄,某種程度上,斯通一家都是路西法的化身。而故事的發(fā)展也照應著但丁的地獄圈層結構,這種名字上的對應與情節(jié)上的對應都是故意為之。
在隱喻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當代倫理困境,生活的悖論不僅折磨著斯通一家,也折磨著所有人。從四條倫理線上,可以看出每個人物站在不同倫理立場上所面對的不同困境。特里斯在強奸時沒有說出no不代表她那一刻是心甘情愿的,她不是處女也不代表強奸便不能成立,她希望詹森得到懲罰,只好借助謊言來維護內(nèi)心的真實,然而這樣她就犯了“罪”。深愛女兒的丹尼爾面對特里斯的情況壓抑不住心中暴虐的獸性,多少次濫用暴力,多少次想殺了詹森,這也是“罪”。而勞拉,在事發(fā)后一直處在內(nèi)心的折磨中,斯通一家都在尋找內(nèi)心的出口,尋找心靈的救贖。然而,正如特里斯心中所想“跌倒時的傷痛與重新站起來的艱辛相比,根本無足輕重?!?/p>
然而,斯通一家面對困境所做的事都犯了一個更大的“罪”——自欺欺人。這也是作者最想表達的主題:第九層地獄是背叛別人,萬劫不復,但背叛自己呢?故事給了我們指向,背叛自己就是第十層地獄的罪。勞拉明明愛丹尼爾,卻抵抗不了年輕的欲望去通奸,這是自我欺騙;一夜長大的女孩為了維護心中自己所期盼的那個樣子而不斷的說謊,這也是自我欺騙;勞拉以為她自己可以勝任妻子與情人的雙重身份的自負也是自我欺騙;殺人后無法直視現(xiàn)實用沉默作為一種無聲的謊言,這也是自我欺騙;而丹尼爾,拋棄了過去的自己,這是一種自我欺騙,更重要的是,他一直知道特里斯與詹森的關系,也知道妻子的出軌,卻視而不見,不顧現(xiàn)實,自欺欺人地維持著“不說破”的幸福美滿。斯通一家的罪一開始就存在著,潛伏著,特里斯被強奸將這些暗流暴露了出來,一家人走向了第十層地獄。
勞拉在上課時問學生“但丁設置的圈層結構放到現(xiàn)在還適用嗎?當代社會地獄圈層是否應該重新排序?”這樣的疑問無疑也在拋向讀者,促使我們思索主題的同時也正視當代社會的“罪”與“罰”是否該重新考量。
此外,以邁克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世界的懲罰機構也顯示出了當代社會的另一種困境。現(xiàn)實法律中的倫理悖論處處皆是,無法起到真正的懲罰的功能,而救贖就更需要人們心中的“法”。
三.回歸天堂之路——回歸的力量是愛、是正視
“沒有人愿意前往地獄,即便是但丁,沒有維吉爾的引導,也會迷失在地獄里?!倍鎸嵤澜缋锏木S吉爾是什么呢?能引導人們走出地獄的魔法是什么呢?從斯通一家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是丹尼爾對特里斯深刻的、毫無保留的愛與守護指引著斯通一家人完成心靈救贖,回歸天堂。從前的勞拉就是丹尼爾生活里的天使,她的出現(xiàn)改變了丹尼爾的自我放棄與暴躁易怒,然而從前的天使可以變成隱藏的始作俑者,天堂與地獄僅僅一步之遙,勞拉與特里斯是如此的相似,甚至他們一家人都有著對激情的向往,對心中獸性的難以抑制,只是表現(xiàn)出來的方式不同。
斯通一家人自我欺騙,都犯了罪,他們的阿拉斯加之旅就是一場救贖之旅,阿拉斯加寒冷無比,特里斯認為那就是父親畫筆下的地獄,他們從因紐皮特尤皮克人那里了解到了語言的力量——“語言是一種可以改變他人的強大力量,即使沒有說出口”,勞拉在故事開頭想著“許愿要小心,因為夢想會成真”,特里斯在阿拉斯加想著同樣的一句——“許愿要小心,因為夢想會成真”。這使斯通一家明白,沒說出口的話的強大力量——他們?nèi)齻€人都有著讓詹森死的念頭,詹森便死了,丹尼爾曾經(jīng)的阿拉斯加好友也是如此死去……因此,正視自己心中的惡念,而不是用出口的謊言來自我欺騙,再伴隨著愛的指引,才能從第十層地獄走出,回歸天堂。
某種意義上,作品指出了當今社會的最可怕的罪——背叛自己,也同時給出了解決這種困境的答案——愛與正視才是解決之道。
故事以斯通一家重返貝瑟爾,勞拉認罪為結尾,丹尼爾相信“遲早勞拉會回來,全家會一起涅槃,他們也許不能從頭開始,卻可以從今開始?!?/p>
作者在小說的插圖中嵌入了隱藏的字母,并直言這些字母拼出的引言即是這本書的主題。而引言的內(nèi)容是來自古希臘演說家Demosthenes的一句話——noting is easier than self deceit for what each man wishes that he also believes to be true.(自欺欺人是最容易的,因為每個人都希望他們相信的都可以夢想成真)可見,自欺欺人便是第十層地獄,只因人們希望自己所幻想的才是真實的,這種幻想的美好與現(xiàn)實的復雜及無力感所形成的困境才是人們在當代面臨的“地獄”,而走出地獄的魔法便是愛與正視現(xiàn)實的理性。
參考文獻
[1]朱迪·皮考特.第十層地獄[C].孫笑晨譯.??冢耗虾3霭嫔?2010.
[2]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
[3]www.jodipicoult.com.
[4]張俊萍.當代倫理困境的拷問者——美國當代作家朱迪·皮考特[J].外國文學動態(tài)2014.
(作者介紹:高鵬月,廣西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文學文化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