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瓊安
當下,一種千篇一律的滿堂講、滿堂問的教學模式相當流行,它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磨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用機械繁瑣的習題代替生動活潑的語言訓練,忽略了語文教學中讀寫這一核心,使語文教學收效甚微。有關(guān)資料顯示,學生對語文課的滿意率呈下降趨勢。
新課標一直強調(diào)語文課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不可偏輕偏重,應(yīng)該全面發(fā)展,這看似全面,其實是無重點。外語學習確實應(yīng)該講“聽、說、讀、寫”,而在母語學習中,聽和說的能力,一是天賦,二是主要通過家庭與社會來培養(yǎng)的,與有沒有文化并無必然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夠發(fā)現(xiàn),能說會道者不一定很有知識,而有知識的人口才并不怎么樣的也不少?!都t樓夢》中的王熙鳳只是粗通文墨,其口才遠遠超過精于寫詩作賦的林黛玉。其實,聽與說如果全靠學校下大力氣培養(yǎng),效果肯定不會明顯。
作為承擔語文教學的教師,更應(yīng)該注重讀書和寫作的訓練。在教法上,要走出講解分析的誤區(qū),將讀書、思考、積累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感受,教師要少做繁瑣的講解。有一種現(xiàn)狀就是,語文課越教越難教,越教學生越?jīng)]興趣,這其中的根本的問題就是講得過多、過細、過死。如果哪一點沒講到,教師都生怕自己沒完成任務(wù),耽誤了學生,因為考試要考,答案又是以參考為準,因而學生必須記住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變成了學習課文并不是學習這些文章本身的亮點,文中的精華沒有吸收到,反而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記所謂的考試重點去了。久而久之,教師為了考試而滿堂灌,學生也為了考試失去了學習語文的樂趣和興趣,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學生學到的所謂的知識也未必是有用的知識。即使考的分數(shù)再高,誰又能理直氣壯地說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了呢?
眾所周知的課業(yè)負擔、考試、升學的壓力等諸多因素,限制著學生的閱讀自由。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讀書,更不要說背誦,而教材要求背誦的篇目又較少,許多優(yōu)秀的典范文章是超越時空的,沒要求背誦,加之檢查指導不力,大部分學生又都沒有背誦熟悉,個別的連讀都讀不流暢,語感較差。但是,學生對所學的東西要理解,就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而言,要理解那些優(yōu)秀、含義深刻的作品,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定的人生閱歷。因而,利用記憶力旺盛的青少年時代背誦一些文學珍品,從而就存儲了一筆精神財富?!皶x百遍,其義自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至理名言,對語文教學應(yīng)該有所啟示。著名詩人、學者馮至曾經(jīng)說過:“我在童年時背誦過一部《論語》,半部《詩經(jīng)》,當時的確很痛苦。在那些費解的字句里消費了我許多美好的童年時光,可是成年后,漸漸了解其中的意義,也像吃橄欖一樣,苦后有余甘,如今我并不后悔兒時讀好了一部半書?!睕]有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zhì)的飛躍。
語文教學還應(yīng)該注重“讀”的訓練,具體操作時,訓練方法是多樣的。通過讀,可以學習別人怎樣觀察、分析、立意、選材、構(gòu)思、表達等,可以把別人文章的長處吸收過來。當人們能夠把自己的思想通過一定的形式表達出來時,就能加深對問題的認識了,認識水平提高了,又能促進讀得更快更好,理解得更深刻,讀與寫是相互促進的。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文章應(yīng)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p>
關(guān)于“寫”,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寫文章亦是如此。在聽、說、讀的基礎(chǔ)上,要勤于練筆,這樣就不會手生,不至于提筆卻無可寫之物,或者想寫卻表達不出來,好像手中的筆不聽自己使喚一樣。其實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任何點滴都值得動手一記:新發(fā)現(xiàn)的一處景色、偶遇的一個片段等。大大小小的寫作元素就藏在身邊,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勤于動筆,將它們收集在一個小本兒上,久而久之,自然會養(yǎng)成習慣。等到真正用時,這些積累在腦海中的一個個元素,自然就會在適當?shù)臅r候躍入思維的空間,寫起文章來自然文思如泉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在語文課堂上,應(yīng)該準備專門的版塊,盡量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有動筆寫寫的機會,并隨時分享學生課堂練筆的成果,讓學生感受創(chuàng)作的快樂和成就感。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習慣,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至于“談文色變”,也就能輕松做到“我手寫我口了”。
當然,需要學習和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寫作的習慣,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梢沁\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硬把所謂的寫作技巧灌給學生,學生又能真正掌握得了多少呢?在沒有體驗和感悟的前提下學到的技巧他們又會不會運用呢?所以,要使學生真正掌握寫作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還是要從上面提到的聽、說、讀、寫的重要訓練過程中獲得。只有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訓練,做到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才能讓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種有效的寫作技能,才能真正做到活學活用。注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高效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