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春
(岳西縣毛尖山鄉(xiāng)林業(yè)站,安徽 安慶 246600)
油茶栽培技術
王勝春
(岳西縣毛尖山鄉(xiāng)林業(yè)站,安徽 安慶 246600)
本文從油茶造林地選擇、整地、栽植、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及撫育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總結了油茶栽培技術,以期為岳西縣建設高標準油茶基地提供參考。
油茶;良種;栽培;技術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一種優(yōu)良的木本油料樹種。茶油是一種純天然綠色食用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等,對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發(fā)展油茶對人類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油茶是岳西縣主要鄉(xiāng)土樹種之一,栽培歷史悠久。該縣氣候、土壤條件優(yōu)越,適合油茶生長發(fā)育,作為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發(fā)展油茶已成為山區(q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重要途徑之一。岳西縣在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中,將油茶作為百萬畝特色產業(yè)發(fā)展樹種之一,推廣使用定點培育的油茶良種壯苗。從造林地選擇、整地、栽植、撫育、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把關,建設高標準油茶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 造林地選擇
選擇海拔低于600 m,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陽坡山地,土壤為山地黃棕壤。
1.2 林地清理
于造林前1年的8~9月份全面砍除造林地內灌木及雜草,平鋪于地面。
1.3 整地
沿主山脊保留5~10 m原生植被。一般坡度在15℃以下的可全墾加大穴整地,實現(xiàn)林糧套種;16~30℃的坡地可帶狀整地加大穴,水平帶外高內低,上下兩帶水平距3 m,帶寬1~2 m,在帶上挖大穴,穴規(guī)格60 cm×60 cm×60 cm,株距2 m,整地時表土分放,待水平帶整好后將表土覆于其上,保留梯坡植被,帶上可以套種作物;30℃以上的坡地塊狀整地,挖大穴,穴規(guī)格60 cm×60 cm×60 cm,株行距一般2 m ×3 m,表土和底土分開,保留穴周植被,施入底肥。整地時間為造林前1年的12月底之前完成。
1.4 造林
采用定點培育的2年生“大別山”或“長林”系列優(yōu)質嫁接容器苗(苗高25~30 cm,基徑粗0.4 cm)造林,栽植3個以上品種。栽植時將營養(yǎng)袋全部撕出,苗木要扶正,根系要舒展,深淺要適中(苗木栽植深度應超過原圃地根際1~1.5 cm為宜),分層填土踩緊。栽植時每株澆足定根水,用土將基部堆成“饅頭”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積水,造成苗木浸水死亡。也可以采取雨季造林,適當短截,以減少植株水分揮發(fā)。
2.1 松土除草
造林當年除草2 次,第2、3 年每年松土除草3次,時間選在雨季過后、旱季來臨之前。深度以3~5 cm為宜。
2.2 施肥
幼林施肥每年1 次,結合松土除草施速效肥,如尿素、硫銨、磷銨等。第1年每667m2施硫酸銨3~6 kg、過磷酸鈣1.5~3 kg、硝酸鉀0.25~0.35 kg;第2年667m2施硫酸銨4~7 kg、過磷酸鈣2~4 kg、硝酸鉀0.33~0.5 kg;第3年667m2
施硫酸銨6~8 kg、過磷酸鈣3~6 kg、硝酸鉀0.46~0.7 kg??刹扇…h(huán)狀溝施和放射狀溝施施肥方法。
2.3 補植
造林當年或次年,發(fā)現(xiàn)缺株,選用同品種的容器苗進行補植。
3.1 幼齡樹
樹冠以自然開心形為主。在幼樹主干距地面50 cm處短截定干,選留3~4條分布均勻、分枝角度適宜的斜生枝條為主枝,待其長到40~50 cm高后矮截,各選留2~3條分枝作為副主枝,再待其長到30~40 cm高后矮截,培養(yǎng)成為結果母枝。通過矮截、摘心,使其形成中通外茂、自然開心形的豐產樹冠。
3.3 結果期
盛產期營養(yǎng)枝上如有新梢發(fā)生,應在留果節(jié)上的3~4葉處及時摘心;生長過旺的徒長枝要及時剪除,過密樹冠實行“開天窗”,回縮長枝,培養(yǎng)適量的結果母枝,防止結果部位外移。
在11月中旬左右,當樹上5%的茶果微裂、易剝開、種子烏黑并呈現(xiàn)完全成熟時采摘。
油茶主要病害有炭疽病、軟腐病等,主要蟲害有茶梢蛾、油茶象甲等。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以營林技術為基礎,結合樹體管理,在4~7月份定期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等殺菌劑,進行綜合防治。在進行墾復、間作施肥時要注意深埋病枝、病葉和病果,殺死蟲卵和蟲蛹,砍除感病株。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蟲害可選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噴殺。
(責任編輯:楊婷婷)
S794.4
B
2095-0152(2016)04-0058-01
2016-04-01
2016-04-29
王勝春(1969-),男,林業(yè)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技術推廣工作。E-mail:yxmjslyz@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