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梅
河北省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的安全現狀及管理對策
楊麗梅
河北省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以北京市為例,就中小學社會大課堂安全現狀、潛在隱患,從少年兒童自身行為特點、資源單位環(huán)境因素、學校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說明了安全管理必要性并建議建立完整的風險評價體系以提高加強教育部門對資源單位的安全管理的監(jiān)管力度,保障中小學生校外活動的安全。
資源單位;安全管理;風險評價
社會大課堂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為教學目的,結合書本利用社會資源開展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1]社會資源單位包括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科研機構,著名旅游景點,知名企事業(yè)單位等,涵蓋各類資源,由教委聯合相關機構組織開發(fā)設計符合開放性、經濟性、針對性、多樣性等原則的教學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對中小學生的多元化素質教育取得顯著效果。[2]
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中小學大課堂自2008年9月1日正式啟動至今,已在全市中小學間得到推廣,現有市級資源單位628家。目前,北京市中小學生的校外實踐時間為5天,每學年約有480萬人次參與,年齡從5~16歲不等,皆屬于需要看護的未成年人。少年兒童正處于身心正在發(fā)育的生理階段,對整個世界都未知懵懂,對危險行為不能正確判斷且不能預見后果。[3]我國每年有7.1萬少年兒童死于跌落、中毒、溺水、交通等意外傷害,占總死亡率的26.1%。[4]一個孩童的意外傷害會給家庭帶來成沉重的負擔,甚至導致家庭破裂。少年兒童健康安全的成長是獲得教育的前提,是一切的基礎。因此,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團體活動,教育主管部門作為監(jiān)管機構應加強對資源單位的安全管理,完整分析社會資源單位的安全隱患,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安全,讓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下,健康快樂地獲取知識。[5]
現有社會資源單位,除科技館、社會課外實踐基地和部分博物館、展覽館外,其他包括旅游景區(qū)、科研機構、企事業(yè)單位等地的設計、建設初衷都未考慮過對團體未成年人的接待,針對少年兒童特點的安全防護措施基本未實現。部分學校和接待單位雖在出游前提出了安全預案,但只是從教師責任、活動范圍、事前安全教育等幾個方面提出要求,應急預案、資源單位安全管理、課堂活動風險評估,基本未實現。
若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資源單位、學校組織方應急處置工作分工模糊,責任不清,很可能無法迅速反應,造成更大傷害。
2.1少年兒童自身隱患
少年兒童的心理和生理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奇刺激事物吸引;易疲勞,協調穩(wěn)定性差。[6]社會大課堂采取的團體接待方式,每期活動人數最少不少于15人。且兒童自控能力差,對待任何事物都充滿新鮮感,具有趨眾特點:即一個兒童的行為會吸引周邊其他孩子的加入。團體出游會加劇兒童的興奮感,如遇緊急事件,很可能對老師和工作人員的指揮命令置之不理,遭受意外。
2.2資源單位隱患
2.2.1場址因素
社會課堂的建立主要目的是為學生能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理解所學知識如何在實際中得到應用,進而開闊視野得到提升。為此,市政府和市教委將高端產業(yè)工廠、部隊教育基地、森林公園等納入資源單位,這些地點一般遠離中心城區(qū),地勢復雜,邊界開闊,如遇極端天氣等突發(fā)事件,很可能會有學生走散、迷失等對安全不利的情況發(fā)生。
2.2.2地形因素
森林公園、水上樂園等旅游景區(qū)地形復雜、地勢多變,少年兒童對大自然充滿好奇,但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地形的變換易激發(fā)興趣,但同時也帶來很多安全隱患。例如,某些水上景區(qū),在一些較淺水域,只設置了一些警示牌,并未安裝護欄,這對正處于活潑好動期的少年兒童基本沒有作用;還有一些登山路徑過于狹窄,因兩側充滿樹木、叢灌而未設置護欄,但地勢較陡,有高度差,對于重心不穩(wěn)、易疲勞的少年兒童來說,安全性較差。
2.2.3內部環(huán)境因素
高端產業(yè)工廠、科研機構內部包含復雜大型設備和重點實驗室,具有很高的安全級別,須嚴格遵守安全條令才準許進入,某些高危場所還需佩戴勞動防護用具。但基本是為成人設計,對于身量較小、無法判斷后果的少年兒童,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例如,對于某些需要攀爬階梯才能到達的位置,階梯間隔較大,坡度較斗,一旦踏空,易發(fā)生嚴重后果;某些生物化學實驗室,還要防止兒童接觸到有毒有害藥品,或一些尖利的實驗儀器。成年人,尤其是在實驗室內的從業(yè)者,因熟悉各類樣品及實驗操作,很可能遺漏這一安全問題,造成學生意外中毒或受傷。
2.3學校組織隱患
2.3.1組織人員
大部分教師缺乏對安全隱患、安全管理機制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認知,不了解與在校管理方式的差別,高估學生的安全意識,不能預防和控制學生的不安全行為,遇意外情況,可能無法及時反應。
2.3.2交通方式
學校應根據資源單位的距離選擇合適的交通出行方式,最大限度的保障學生安全。例如,2014年4月10日發(fā)生于海南文昌市的學生春游翻車事故,系司機未能準確判斷事故情況,沒有采取正確的操作方式造成的嚴重事故,導致多名學生死傷,社會影響惡劣。現在市場上租車公司眾多,魚目混珠,若誤選沒有資質的公司或租用沒有足夠座位的汽車,可能會導致嚴重事故的發(fā)生,對學生的人身安全及其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2.3.3急救物資
少年兒童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在校時,如遇突發(fā)疾病,一般會通知家長并送入醫(yī)務室,情況嚴重者將盡快送到醫(yī)院。在外活動時,校方雖規(guī)定學生不可帶病參加,參加者默認身體健康,卻忽略了少年兒童體質差、貪玩好動,很可能突發(fā)疾病或意外的情況,若沒有準備好急救藥物,可能會耽誤病情,影響學生康復時間。
3.1安全管理必要性
為避免上述安全隱患導致的安全事故,教育主管部門作為教育安全管理的主體,需要建立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安全評價體系,提高資源單位的準入機制,加強資源單位風險評價,切實保障少年兒童校外活動安全。同時這也為社會資源單位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能夠及時有效地預防各類安全隱患、從容應對突發(fā)危險情況。[7]
3.2安全管理對策分析
若要對社會大課堂進行科學有效的安全管理,須建立完整、系統(tǒng)的風險評價體系,規(guī)范化的評價程序、評價流程和評價方法,創(chuàng)造具有區(qū)域特色的資源單位建設管理評價模式,完善有效資源單位的學生活動風險評價認證標準。[8]主要內容可分為:
(1)風險評價對象。風險評價對象,根據資源單位的主要類型和特征對其進行分類整理,例如,文化、科技、自然風光、國防等。
(2)風險評價識別與分析。識別主要風險類型,分為資源單位、課堂活動等兩方面。資源單位風險分析要分為室內和室外,以室外為例,主要涉及場址、地形、內部環(huán)境(特種設備、危化品等)等方面。課堂活動風險分析,主要包括活動組織方案、活動應急方案和基本安全管理方案等方面。建立完整風險清單,并羅列各項因素的相關性及各類風險產生的原因及潛在的后果。
(3)確定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科學性、全面性、可行性等科學原則,選取盡可能反應各類風險主要特征和基本狀況的指標;將各類風險源進行轉化,進行指標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直觀性具體指標事項;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篩選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與模型并分析其優(yōu)缺點;確定評價基準。
中小學社會大課堂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社會活動,對學生的教育成長有極大的意義和影響。而學生的安全是社會關注的重點,本文通過對北京社會大課堂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提出由市教委對社會資源單位開展全面、科學的安全管理,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風險評價體系。
這有利于教育部門掌握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的建設與使用的具體情況,對資源單位學生活動的評價提供可操作的標準和方法;對資源單位進行分類引導、監(jiān)督和咨詢服務,開展動態(tài)化、智能化、科學化的管理;對各類教育資源開發(fā)、利用和管理的統(tǒng)籌協調機制建設供決策參考。
[1]賈美華.社會大課堂課程教學活動資源開發(fā)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30(6):62-67
[2]劉玲,陶禮光.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中國德育,2009,(2):40-43
[3]王洪鵬.淺談科技館兒童科學樂園的意外傷害[C].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第二十一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國科普研究所,2014
[4]孫媛媛,呂陳灝,王衛(wèi)衛(wèi),等.我國兒童意外傷害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176-179
[5]姚思羽.淺析我國目前初級教育安全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甘肅科技縱橫,2015,44(4):55-57
[6]卜婧.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學生體育課上調皮行為特點分析[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4
[7]尚道軍.談集體活動的安全管理防范[J].課外語文,2013,(16):168
[8]蘇娜.學生校園意外事故風險評價指標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