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國燕行文獻所記錄的語言現(xiàn)象摭析

      2016-03-18 10:04:24謝士華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510632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韓國

      謝士華(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 510632)

      ?

      韓國燕行文獻所記錄的語言現(xiàn)象摭析

      謝士華
      (暨南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510632)

      摘 要:韓國燕行文獻是域外漢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一批游歷過中國的古朝鮮文人用漢文撰寫而成,主要產(chǎn)生于明清時期。這批文獻記錄了不少有價值的語言現(xiàn)象,如朝鮮語現(xiàn)象、漢語俗語現(xiàn)象、方言問題等。

      關(guān)鍵詞:韓國;燕行文獻;漢籍;語言現(xiàn)象

      韓國燕行文獻是域外漢籍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一批游歷過中國的古朝鮮文人用漢文撰寫而成的,主要產(chǎn)生于明清時期,屬于近代漢語范疇。這批文獻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其中記錄了不少有價值的語言現(xiàn)象。丁鋒曾發(fā)表了題為《〈燕行錄全集〉所見朝鮮使臣的明清語言記錄》的論文,從六個方面揭示了燕行文獻的語言學價值:(1)朝鮮使團的漢語狀況和語言環(huán)境;(2)漢語漢字的有關(guān)記錄;(3)朝鮮語與漢語;(4)其他語種與漢語;(5)漢語著作及漢語學者;(6)語言論述專題[1]。文章角度廣泛,資料豐富,然分析過簡,且關(guān)涉朝鮮語的材料欠缺。本文擬補之,以饗讀者,并供研究者參考。

      燕行文獻有六七百種,其中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洪大容《湛軒燕記》《干凈同筆談》、樸趾源《熱河日記》尤為著名,故本文以三人燕行日記為主要研究對象。

      一、所記錄的朝鮮語現(xiàn)象

      樸趾源善戲謔,故讀其日記,妙趣橫生。樸氏日記尤重采錄朝鮮語與漢語的碰撞和交匯,最被津津樂道的是以下這則記錄:

      (1)既至連山關(guān),問首譯曰:“朝日渡水時,狀貌雄偉者,誰也?”首譯曰:“大大人之兄弟,有好文章,為觀光來也?!彪p林曰:“四點么?”首譯曰:“不是四點,乃是大大人之嫡親三從兄弟?!彪p林曰:“伊兩虞天①另一版本的《熱河日記》作“伊兩羽泉”,參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5冊,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年,第559頁。的?!币羶捎萏煺?,漢音“一兩五錢”也。一兩五錢為兩半,東方士族稱“兩班”。“兩半”與“兩班”同音,故雙林以“一兩五錢”為隱語也。四點者,庶字也,東方庶孽之廋辭也。[2]第53冊,485-486

      清國翻譯官雙林用“兩點”“伊兩虞天”指代庶民、兩班。兩班是朝鮮時代對貴族階層的稱呼,燕行文獻常見。如徐慶淳《夢經(jīng)堂日史》:“其從者曰:‘進賜醉矣,何多客談也?隔壁兩班不能睡矣。'韓怒喝曰:‘汝云兩班兩班,是何物也?在朝鮮稱兩班可也,今到中國亦曰兩班兩班乎?汝所見不過中人也,畏怯兩班,固其宜也。吾則在朝鮮畏之,在中國不畏。汝胡為以兩班恐嚇我也?'如是為說,口頭不絕‘兩班'二字。竟至天明,余不得交睫。韓早至余寓,余曰:‘自今日以吾兩班相換君之中人,意向如何?'韓不省曰:‘何謂也?'余曰:‘然后可以穩(wěn)寢。'韓口呆不能答。在余傍者詳述前夜事。韓曰:‘不知不知,不敢不敢。'余曰:‘君以為在中國不畏,今反畏之耶。……雖當不幸之時,常漢莫可凌逼兩班也。'”[3]朝鮮時代的官員多出自兩班貴族家庭,庶民則很難躋身仕途。燕行文獻的作者或擔任使行的正使、副使、書狀官,或是使臣的子弟、朋友,自然屬兩班階層。

      樸趾源對雙林的隱語有詳細說明,不煩贅釋。然而有的內(nèi)容并沒有如此好懂,如:

      (2)從使者入中國,須有稱號,譯官,稱從事軍官,稱裨將。閑游如余者,稱“伴當”。國言蘇魚稱“飯當”,“飯”與“伴”音同。既渡鴨綠江則所謂伴當,銀頂翠羽,短袂輕裝。道傍觀者,指點輒稱“蝦”。不識為何稱“蝦”?而蓋似是武夫之別號也。所過村坊,小兒群聚,齊呼“哥吾里來、哥吾里來”,或隨馬尾,爭唱聒噪。哥吾里來者,高麗來也。余笑謂同行曰:“乃變?nèi)~。”諸人問:“何謂三魚?”余曰:“在道稱伴當,是蘇魚也;渡江以來,稱蝦,蝦亦魚族也;胡兒群呼哥吾里,是洪魚也?!比私源笮Α#?]第55冊,352

      伴當,亦作“伴黨”,指“伙伴,同伴”或“隨從的差役、仆人”,中古佛經(jīng)中已見,燕行文獻亦多見。朝鮮語稱蘇魚為“??[paen/daeng]”,與漢語“伴當[bandang]”發(fā)音相似。

      蝦,是滿語[hiya]的記音字,指侍衛(wèi)。燕行文獻中又作“下”“嚇”。如洪大容《湛軒燕記》:“見帽帶者曰文職,見氈笠者曰武職,或曰下。下者,侍衛(wèi)之稱,滿洲語也?!保?]372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皇帝侍衛(wèi)官謂之嚇,而我國誤稱蝦。是日金應(yīng)瀗來言,通官見書蝦字,大笑曰‘滿音稱侍衛(wèi)為嚇,何可作蝦字'云?!保?]第33冊,167中國文獻多作“轄”,如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當了個難的干清門轄,好容易升了個等兒?!保?]

      哥吾里,即國名“高麗”。朝鮮語稱青蛙為“???[gae/gu/li]”,發(fā)音恰似“哥吾里”,故朝鮮人笑謂“高句麗”源于金蛙。該說出自李德懋《清脾錄·麗》:“稱高句驪,始于《漢書地理志》,嘗臆以為高句驪之先為金蛙。東國方言稱蛙曰‘喈狗里',亦曰‘王麻狗里'。古人質(zhì)實,直以其名為國號,兼冒其姓于上曰‘高句驪'耶?異域方言,類多有聲無字,中國人譯其音而充字故無義?!保?]200他認為漢字作“高句麗”,乃是聽音為字,并無實義。樸趾源以為“此雖一時詼語,而頗有理致”。

      樸趾源說的“三魚”指的就是蘇魚、蝦、青蛙。

      (3)至今名其橋曰槖駝,距留守府三里。橋傍豎碣,題曰“槖駝橋”。土人不言槖駝橋,皆稱“若大達利”。方言“若大”者,槖駝也;“達利”者,橋梁也,又訛為“野達利”。①另一版本《熱河日記》“達利”皆作“多利”,參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6冊,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年,第163頁。余初游中京,問槖駝橋,則不識在何處。甚矣,方言之無義也若是。[2]第54冊,320

      朝鮮語稱駱駝為“??[nak/ta]”,發(fā)音近似“若大”;稱橋為“??[da/li]”,發(fā)音近似“多利”。故駱駝橋訛呼作“若大多利”,乃至“野多利”。樸趾源問朝鮮人“駱駝橋”所在,結(jié)果無人能知。

      (4)左右曰:“夷齊廟例為中火站,必供薇蕨,無論四時,廚房自我國持干薇而來,至此為羹,以供一行,此故事也。十數(shù)年前,干糧廳忘未持來,至此闕供。其時干糧官為書狀所棍,臨河痛哭曰:‘伯夷叔齊,伯夷叔齊,與我何仇?與我何仇?以小人愚見,薇蕨不如魚肉?!劜牡炔赊倍?,乃餓死云。薇蕨真殺人之毒物也。”諸人者皆大笑。太輝者,盧參奉馬頭也。初行,為人輕妄,行過棗莊,棗樹為風雨所折倒,垂墻外。太輝摘啖其青實,腹痛,暴泄不止,方虛煩悶渴,及聞薇毒殺人,乃大聲呼慟曰:“伯夷熟菜殺人,伯夷熟菜殺人?!笔妪R與熟菜音相近,一堂哄笑。[2]第54冊,39-40

      朝鮮文人對義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齊,非常敬仰,以至于使行每到夷齊廟,都要吃蕨菜羹。曾有一負責運送干糧的人,因忘記供給蕨菜而挨棍打。馬頭太輝因誤食青棗腹瀉,聽聞伯夷叔齊事,于是呼曰“伯夷熟菜殺人”。熟菜,朝鮮語寫作“??”,讀作[suk/ chae]。叔齊,朝鮮語寫作“??”,讀作[suk/je]。二者讀音相近,故有此笑話。②據(jù)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記載“菠菜(俗名時根菜)”,時根菜,即朝鮮語“???”[si/geum/chi]的記音。那么,很有可能熟菜也作“??”。不管寫作何種字形,“熟菜”“叔齊”二者的讀音都是非常相似的。

      (5)中國因字入語,我東因語入字,故中外③另一版本《熱河日記》作“華彛”,參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6冊,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年,第415頁。之別在此。何則?因語入字則語自語、書自書,如讀天字曰“漢捺,天”,是字外更有一重難解之諺。(《說郛》有“《雞林類事》天曰漢捺也?!保┬杭炔蛔R“漢捺”為何語,則又安能知“天”乎?[2]第55冊,391

      漢捺,朝鮮語??[ha/neul]的記音字,即“天”也。世宗大王發(fā)明諺文之前,古朝鮮人學漢字,需借助漢字以解漢字。如“天”字,旁注曰“漢捺”,誦讀作“漢捺天”,先音后義。但要認“天”字,必先識“漢捺”二字,不合邏輯。因此樸趾源對這種漢字學習法提出質(zhì)疑。

      《熱河日記》還記錄了一些朝鮮人學說漢語的笑話,如:

      (6)鄭君漢語甚艱且齒豁,偏嗜炒雞卵。入柵以后,所肄漢語,只是炒卵,猶患出口齟齬,入耳聽瑩。故到處向人輒呼“炒卵”二字,以試其舌頭利澀,因此號鄭為“炒卵公”。(我東優(yōu)戲為假面,稱“俏亂”,方音與炒卵相似)主人即去,為炒一盤而來,跡涉討食,相與大笑,備說其由,欲贈其價。主人大慚曰“此非酒飯店”,頗有怒色。[2]第54冊,25

      朝鮮語“??[jang/nan]”義為調(diào)皮、戲謔,發(fā)音與“炒卵”相似。鄭君(即裨將鄭玨)覺得漢語“炒卵”容易發(fā)音,中國人能聽懂他的發(fā)音,因此常將“炒卵”掛在嘴邊,結(jié)果被人戲稱為“炒卵公”。值得懷疑的是,樸趾源聽到的必是當?shù)厝苏f的口語,他記作“炒卵”而不是“炒蛋”,這是否說明當?shù)厝斯茈u蛋叫“雞卵”?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方言中只有西南官話、吳語、客家話、閩語有此說法[8]。那么,東北方言何時完成了“雞蛋”對“雞卵”的替換?當然也可能是當?shù)厝私小半u蛋”,而樸趾源寫作“雞卵”。

      金昌業(yè)記錄了一則朝鮮人因漢語說得不標準,結(jié)果引來一場斗毆的事例,如:

      (7)金中和初學漢語,見主胡謂曰:“你來來?!逼浜笈驴粚Ⅱ?qū)之。諸人費辭救解,且與花峰鐵一個始免。蓋此地人呼其妻為奶奶,“來”與“奶”音相似,不合迭呼來字。彼以為呼其妻辱己,故怒也。金以此事,為一行譏笑。自是見彼人,遂緘口不復出一句語。尤可笑。[5]第32冊,377

      朝鮮軍官金中和想用漢語“你來來”招呼店主人,但是他將“來”發(fā)成了“奶”,[l]和[n]不分,結(jié)果成了罵人的話“你奶奶”,引起一場沖突。不少燕行客對漢語的招呼語“來啊”“來人啊”很感興趣,當然中國人也對朝鮮語很好奇。如柳得恭《燕臺再游錄》:“玉水謂余曰:‘每見君呼仆人,似是伊隆納,何也?'余曰:‘我見君呼仆曰來啊,此之類也。'”[9]曹玉水說的“伊隆納”,即朝鮮語“???”,讀作[i/leo/na]。該詞現(xiàn)代朝鮮語義為“起來”,或古代亦用于招呼仆人?未可知也。

      也有中國人說不好朝鮮語的例子,如:

      (8)裴生曰:“龍名古奇。我生之初,乃丁是辰,罡鐵之秋,如何不貧?”乃長吟曰“罡處”。余呼曰“罡鐵”,裴生復呼曰“罡賤”。余笑曰:“非音賤也,如明哲之鐵?!睎|野大笑,仍大呼曰“罡青”,一坐都笑。蓋華音曷月諸韻不能轉(zhuǎn)聲也。[2]第53冊,400-401

      這里涉及四個發(fā)音相似的朝鮮語。樸趾源所說之龍名“罡鐵”,裴寬屢讀作“罡處”或“罡賤”,李龜蒙(字東野)呼作“罡青”,結(jié)果眾人大笑。鐵、處、賤、青,現(xiàn)代漢語中該四字的讀音截然不同,朝鮮語中它們的差別卻很細微。鐵即?,讀作[cheol];處即?,讀作[cheo];賤即?,讀作[cheon];青即?,讀作[cheong]。主要在尾音的不同?,F(xiàn)代中國人讀這四個朝鮮文,沒有尾音的“處”易讀,前鼻音的“賤”、后鼻音的“青”都比較容易讀,難發(fā)的是作尾音的邊音。要想發(fā)“鐵”(?[cheol])音,先發(fā)“處”(?[cheo])的音,然后舌尖接近上齒齦,輕輕振彈一下。但是中國人不太習慣發(fā)[l]尾音,往往將其誤發(fā)成無尾音、前鼻音[n]或后鼻音[ng]。裴、李二人發(fā)音失誤便在于此,這就是樸趾源所說的華音“不能轉(zhuǎn)聲”。由此看來,清乾隆時期中國人學朝鮮語也有此困難。

      二、所記錄的漢語俗語現(xiàn)象

      燕行文獻還對當時的方言、俗語十分關(guān)注,如:

      (1)有大筏乘漲而下,時大遙呼曰“位(蓋呼聲也。位者,尊稱也)”?!嗪粢缓弧拔唬ㄉw俄者才學于時大也)”。其人欣然舍槳而來,余騰身載其背。其人笑嘻嘻入船,出氣長息曰:“黑旋風媽媽這樣沉挑時,巴不得上了沂風嶺?!薄薰倨鏁?,皆其牙頰間常用例語,所謂官話者是也。[2]第53冊,262-266

      位,即“喂”,嘆詞,用于打招呼。樸趾源誤作“位”,釋作“尊稱”,乃望文生義。現(xiàn)代漢語中“喂”反是不禮貌的招呼語。“黑旋風媽媽這樣沉挑時,巴不得上了沂風嶺”,為當時的俗語?!俺撂簟被驗闁|北方言詞?待考。

      (2)余問:“你家計粗足否?”對曰:“終歲勤苦,未免饑寒。若非貴國使行時,都沒了生涯。”“有男女幾個?”曰:“只有一盜,尚未招婿?!庇鄦枺骸昂螢橐槐I?”曰:“盜不過五女之門,豈不是家之蟊賊?”[2]第53冊,319

      嫁女需花費大筆錢置辦嫁妝,因此,多女之家多貧,乃至盜賊不往五女之家偷竊,無獲也,故稱女為“家之蟊賊”,亦曰“盜”??梢姰?shù)仫L俗。

      (3)余問力闇曰:“那一位老爺誰也?”力闇曰:“此蘭公繼父戶部筆帖式。”余曰:“繼父,東俗無此稱,未知何意?”力闇曰:“中國謂之拜干?!庇衷唬骸按怂讟O鄙可笑?!保?]101

      繼父,有兩義,一指母親的后夫,二指養(yǎng)父。從洪大容《干凈同筆談》可知潘庭筠(即蘭公)父親健在,則不當作以上二義解。其實,“拜干”即“拜干親”,是認義父、義母,是流行全國的一種保育習俗。北方叫“認干爹,干媽”,南方則稱為“認寄父、寄母”,俗稱“拜過房爺、過房娘”。因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拜干親”的具體稱呼和禮節(jié)習俗存在差異。如陜西關(guān)中一些地區(qū)稱“拜干大”或“撞干大”。男孩滿月這一天,要由家人將他抱出門,如遇到的第一個人是成年男子,就拜為“干大”(“大”是關(guān)中方言,即爹);是成年婦女,就拜為“干媽”;是老爺爺,就拜為“干爺”;是老太婆,就拜為“干婆”[10]。除漢族以外,一些少數(shù)民族(如土家族)也有“拜干親”的習俗。

      力闇曰“此俗極鄙可笑”,說的正是這種“拜干親”習俗。力闇所謂“繼父”即“寄父”。力闇(即嚴誠)和蘭公(即潘庭筠)是浙江杭州人,故稱所拜的干爹為“繼父(寄父)”。

      燕行文獻還記錄了一些漢語的俗語或俗語詞,如:

      (4)罵辱絕無丑語,如沒良心、什么東西是尋常罵話。王八滓子、雜種、狗滓子等話,乃賤漢嫚戲。最發(fā)怒者,天火燒死也。[4]260

      類似的詈語成為燕行“聞見錄”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有的隨文記錄并釋義,如權(quán)時亨《石湍燕記》:“欲停則必曰暫住,使騾住腳則必曰留留,……欲遲則必曰慢慢的,欲速則曰快快的,欲小便則必曰撒尿,欲大便則必曰出空。”[11]暫住,即“站住”;出空,即“出恭”。

      三、關(guān)于“方言”問題的討論

      朝鮮文人還特別關(guān)注漢語的南北音差異問題,指出北方話可懂,南方話難懂。如洪大容《干凈同筆談》:

      (1)余曰:“你雖是頭一蕩來,你說的話,我些巴些兒懂得。你的老爺說話么,一句語不懂得?!崩掀痛笮?。余又向兩生曰:“京里的人者呢,他說的話我懂得,我說的話他也是懂得。兩位說的話,真?zhèn)€都不懂得。”兩生未解聽,老仆解聽,而更以吾言明說之,兩生始知之。力闇笑曰:“南蠻鴂舌之人?!庇嘁嘟饴牰?。[7]58

      洪大容能聽懂仆人說話,也能聽懂北京人說話,卻一點兒也聽不懂嚴誠、潘庭筠的杭州話。洪大容與北方人可通話,與南方人則很難通話。洪大容的日記記錄了很多這種語言現(xiàn)象,如:

      (2)平仲曰:“南方之音,猶云嘔哦啁哳。況東藩穢貊之聲,令人可愧。洪友之彈,特以通情,其志亦豪放也。”[7]14

      與洪大容一同赴燕的平仲認為朝鮮語比南方話更俗,并為此感到慚愧。洪大容亦如此:

      (3)余曰:“弊邦慕尚中國,衣冠文物,彷佛華制。自古中國或見稱以小中華,惟言語尚不免夷風,為可愧?!比刂拊唬骸熬醚鲑F邦人物俊雅,風俗醇厚,不減中華。至于土音,又何害焉?且以中國言之,東西南北,語亦不類,而朝廷取士用人,亦并不以此而別?!保?]169

      洪大容認為朝鮮語“不免夷風”,感到慚愧。孫蓉洲開導洪大容,指出南北方音有別,但無妨科舉取士。但后來朝鮮人開始拋棄“語言自卑感”,反而瞧不起漢語。如樸思浩《燕薊紀程》:“我東士大夫,夷中國而恥之,與漢語而恥之?!钡J為:“夫漢語者,漢、唐、宋、明以來中國之正音也,異于清音,何恥之有?”[12]第85冊,539-540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朝鮮人鄙視漢語。如浙江舉人鍾汪杰(號元甫)曾問樸思浩及其同行者云:“貴國住居必稱洞,俱近山否?不然,何以稱洞也?”云曰:“胡同之稱甚陋,故以洞稱也?!憋@然他認為鐘汪杰故意鄙視朝鮮語,故有此答。鐘汪杰道:“非陋也,方言各異耳。凡山溪之間曰洞,此必借以名之耳,江南巷名亦曰弄?!保?2]第86冊,37各地用語不同,乃是方言差異,無所謂“陋”,這是進步的語言觀。

      四、余論

      由于特殊的歷史、地緣關(guān)系,朝鮮半島的文化、語言文字長期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朝鮮語歷來被視作是漢語的一種方言。宋孫穆《雞林類事》稱朝鮮語為“高麗方言”,朝鮮時代的人也將其本國文字稱作“方言”或“俗語”,將國文詩歌稱作“俚語”“俗謳”[13]6。日本學者小倉進平《增訂朝鮮語學史》指出“向來朝鮮使用方言一語的內(nèi)容,并非dialect之義,而是與中國的漢語相對應(yīng)的本來的朝鮮語之義,亦稱鄉(xiāng)言、諺語等”[13]6腳注。當然,中國古代也沒有形成外國語的意識,長期將外語視作中國的方言。曾昭聰指出清代俗語辭書《證俗文》的作者郝懿行:“有較明確的外來詞意識?!瑫r,在引述外來詞文獻時,又雜有一些俗語詞材料。這表明編者心目中是將異族、外來詞看作是中原文化之外的方言,對語言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保?4]看朝鮮時代人眼中的中國,聽他們講述燕行途中的故事,讀他們記錄的各種語言現(xiàn)象,我們了解了更多的中朝歷史,獲知了更多中朝語言接觸現(xiàn)象,也感知了朝鮮時代一些文人的語言文字觀。

      [參考文獻]

      [1]丁鋒.燕行録全集所見朝鮮使臣的明清諸語言記錄[M]//如斯齋漢語史叢稿.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0:306-341.

      [2]樸趾源.熱河日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53-56 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

      [3]徐慶淳.夢經(jīng)堂日史[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94 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497-498.

      [4]洪大容.湛軒燕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42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

      [5]金昌業(yè).老稼齋燕行日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32-34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

      [6]汪銀峰,姚曉娟.朝鮮朝燕行使筆下的滿語[J].滿語研究,2014(2):24-28.

      [7]洪大容,李德懋,著;鄺健行,點校.干凈同筆談·清脾錄[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8]許寶華,(日)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第二卷[M].北京:中華書局,1999:3021-3022.

      [9]柳得恭.燕臺再游錄[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60 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287.

      [10]張定亞.簡明中外民俗詞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222.

      [11]權(quán)時亨.石湍燕記[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90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361.

      [12]樸思浩.燕薊紀程[M]//林基中.燕行錄全集:第85、86 冊.首爾:東國大學校出版部,2002.

      [13]張伯偉.域外漢籍研究入門[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14]曾昭聰.明清俗語辭書中的外來詞研究——以《證俗文》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6):8.

      (責任編輯:劉婧)

      The Brief Analysis of Linguistic Phenomenon of Korean Yan Xing Lu Documents

      Xie Shihu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32 China)

      Abstract:Yan Xing Lu documents of Korea are important parts of oversea Chinese works,which were completed by old Korean intellectual who visited China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se documents have recorded a number of valuable linguistic phenomena such as Korean linguistic phenomenon,Chinese sayings phenomenon and dialect problems,etc.

      Key words:Korea;Yan Xing Lu documents;Chinese works;linguistic phenomenon

      中圖分類號:H10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126(2016)01-0051-04

      [收稿日期]2015-11-09

      [作者簡介]謝士華(1982—),女,江西贛州人,暨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漢語史、詞匯學。

      猜你喜歡
      韓國
      韓國Teri咖啡館
      韓國之行話感悟
      金橋(2022年8期)2022-08-24 01:34:06
      韓國“第一步”
      聚焦韓國大選
      金橋(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6
      韓國進入共享出行時代
      金橋(2020年3期)2020-12-01 02:59:34
      在韓國走馬觀花
      韓國人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42
      “山東省一韓國經(jīng)貿(mào)合作交流會”在韓國首爾成功舉辦
      金橋(2018年4期)2018-09-26 02:25:02
      揭秘韓國流
      棋藝(2001年1期)2001-06-14 03:20:46
      韓國的K1A1主戰(zhàn)坦克
      軍事文摘(2001年5期)2001-06-14 00:31:08
      鄂伦春自治旗| 金川县| 郑州市| 吉林省| 瑞金市| 张家港市| 盖州市| 伊吾县| 阿克苏市| 黄山市| 白沙| 房山区| 青铜峡市| 石嘴山市| 垣曲县| 赣榆县| 金华市| 罗田县| 徐闻县| 兴安县| 奇台县| 谷城县| 宜城市| 宜兰市| 成武县| 蛟河市| 桦川县| 城市| 含山县| 中卫市| 利辛县| 和田市| 阳西县| 疏勒县| 枣阳市| 安塞县| 大安市| 寻乌县| 获嘉县| 综艺|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