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林散之在馬鞍山市境內(nèi)的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2016-03-18 07:58:29汪昭坤
      關(guān)鍵詞:林散之和縣采石

      汪昭坤

      (1. 馬鞍山市委黨校;2. 馬鞍山電大,安徽 馬鞍山 243011)

      ?

      林散之在馬鞍山市境內(nèi)的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

      汪昭坤1,2

      (1. 馬鞍山市委黨校;2. 馬鞍山電大,安徽 馬鞍山 243011)

      林散之先生是詩、書、畫全能的藝術(shù)家,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其書法為人所熟知。林散之一生成詩兩千多首,有《三癡吟稿》和《江上詩存》詩集存世。林散之有多首詩篇抒寫了馬鞍山市境內(nèi)的山水、名勝和人物,這些吟詠佳作,無論寫景、詠史,都以景物或史實(shí)引觸感情之抒發(fā)見長,情真意切,言簡思深。

      林散之;詩歌;馬鞍山

      林散之是當(dāng)代詩、書、畫全能的藝術(shù)家,有詩,書,畫“三絕”之稱,名震海內(nèi)外。提起這位藝術(shù)大師,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書法,而其作為詩人卻并不為多數(shù)人所熟知。殊不知,這位蜚聲海內(nèi)外的書畫大師自書的墓碑卻是“詩人林散之”。他在《林散之序跋文集》中也說過他學(xué)詩用的功夫最深,花了七分精力,寫字只是花了兩分精力,余下的才是作畫??梢?,林散之先生自己最在意的是他的詩。林散之有《古棠三癡生吟稿》和《江上詩存》詩集存世,前者搜集20歲之前的詩作,約百余篇;后者多作于1928年至1980年間,有詩1985首,詞20首,再加上晚年被偷走的幾百首詩,一生成詩兩千多首。他的詩,內(nèi)容十分廣泛,大到近一個(gè)世紀(jì)的國家大事,小到一草一木、一粥一飯,皆因情而發(fā),語言平易流暢?!靶亓_子史,眼寓山川”、“浩浩然,隨意所之”、“無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應(yīng)手之樂?!盵1]這是啟功先生對林散之詩歌的最高評價(jià)。趙樸初先生對其詩也有“老辣文章見霸才”的評價(jià)。

      林散之出生于江蘇省江浦縣,江浦縣和現(xiàn)隸屬馬鞍山市的和縣毗鄰。和縣是林散之先生的祖籍地,林散之的外婆家就在和縣城內(nèi),1911年,林散之父親去世,家中生活困難,便到和縣依外婆為生。林散之的姐夫也是和縣卜集人,后來林散之在姐夫家里教書。和縣卜集有一位進(jìn)士出身的張栗庵,匯通古今學(xué)問,又通醫(yī)道和書法,林散之拜張栗庵為師。日本侵略中國,打到南京,燒殺搶掠,家鄉(xiāng)淪陷,草堂被毀,林散之又避難于和縣。所以,林散之與馬鞍山和縣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

      林老于1989年去世,1991年馬鞍山市政府在采石風(fēng)景區(qū)內(nèi)建成林散之藝術(shù)館,林散之夫婦墓也于1996年遷入了林散之藝術(shù)館內(nèi)。作為江蘇南京人的林散之為何將馬鞍山市的采石選作自己的長眠之地呢?很多人可能會對此感到不解,這或許可以從林散之先生在馬鞍山市境內(nèi)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中發(fā)現(xiàn)答案。

      在林散之一生創(chuàng)作的詩中,有很多詩篇抒寫了馬鞍山市境內(nèi)的山水、名勝和人物,這些吟詠佳作,無論寫景、詠史,都以景物或史實(shí)引觸感情之抒發(fā)見長,詩重意境,情真意切,言簡思深,耐人品味。

      一、林散之在馬鞍山市和縣境內(nèi)的詩歌創(chuàng)作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xiàng)羽因兵敗自刎于和縣烏江邊,后人為紀(jì)念英雄項(xiàng)羽,在和縣烏江鎮(zhèn)的鳳凰山上建了一座著名的霸王祠。林散之自小對這位仁義剛烈的悲劇英雄,有著極深的敬佩和嘆惋情愫,因此霸王祠是林散之早年多次駐足憑吊之地,也寫下了多首緬懷詩。1928年,林散之寫下了一首名為《西楚霸王祠》的七言古詩:

      “秦一四海畢王六,破滅諸侯失其鹿。赤帝子與白帝子,奮身草澤共爭逐,學(xué)書學(xué)劍總碌碌,取而代之禍忘族。紛紛募義起江東,八千弟子皆心腹。風(fēng)云變色驚叱咤,壁上之觀咸懾伏。千里火飛在一怒,咸陽三月草不綠。惜背民心肆睚眥,四十萬眾一朝戮。伐國豈忍多殺傷,外黃小兒一言服,積威已懾諸侯將,力取霸王無不足。觀其會軍灞上日,人為刀俎我魚肉。大義乃釋漢王歸,斗撞亞父空舉目。背關(guān)懷楚計(jì)已失,欲以建瓴挽大局。天實(shí)亡楚非戰(zhàn)罪,時(shí)不利兮馬不速。軍壁垓下令何肅,秋風(fēng)吹幕寒生粟。走視中軍夜寂寥,美人傷心顏如玉。把酒慷慨歌平生,百戰(zhàn)灰心冷山岳。既死以戰(zhàn)識故人,贈之頭顱義不辱。英雄安可論成敗,史官漢臣筆終曲。凄涼吳頭興楚尾,西楚之魂空祠屋。悲王豈止杜雄師,我亦臨祠同聲哭。”[2]

      詩中回顧了項(xiàng)羽叱咤風(fēng)云的一生,表達(dá)了對這位蓋世英雄的緬懷之情。

      1928年至1930年期間,林散之還寫有一首《論項(xiàng)羽》:“我讀項(xiàng)羽之本紀(jì),痛哭長號中夜起。力拔山兮一世雄,病敗烏江自刎死。磋磋用兵人才重,刓印不予一夫用。韓信投漢張晾棄,計(jì)失鴻溝范增慟。平生斗力不斗智,非戰(zhàn)之罪誰之罪。烏江江水日夜流,千秋空墮英雄淚?!盵1]3詩中再次抒寫了對英雄項(xiàng)羽的嘆惋之情。

      1931年至1932年期間又寫有《項(xiàng)羽廟》和《項(xiàng)王廟懷古兩首》:

      “寂寞重瞳子,春風(fēng)感在今。橫階青草長,度嶺白云深。壯士兩行淚,美人一寸心。至今江上水,嗚咽作哀吟?!盵1]23(《項(xiàng)羽廟》)

      “王氣消沉墓草深,鴻溝往事感難禁。山河不減風(fēng)云色,殿閣空余叱咤音。撞斗殘年亞父背,離歌終古美人心??蓱z書劍難回首,長嘯平生淚滿襟?!薄疤撻w松聲嘯風(fēng)雨,空堂劍氣耿星河。千年霸業(yè)余秦火,一夜離愁付楚歌。斗帳宵深香有夢,渡船秋冷水無波。于今九里山前路,猶聽英雄喚奈何。”[1]26(《項(xiàng)王廟懷古兩首》)

      在這些詩中,林散之多次表達(dá)了對項(xiàng)羽的懷念和同情,表現(xiàn)出一個(gè)正直男兒大丈夫的浩然之氣和仁義之心?!蔼q聽叱咤之聲,外黃未坑,能存孺念,壯哉心鄙秦皇帝;忍見風(fēng)云變色,虞姬自刎,專為報(bào)恩,敗已頭拋呂馬童?!盵3]這是林散之先生在87歲高齡時(shí)為霸王祠重修志慶自撰自書的一副楹聯(lián),從中可見林老一生都對家鄉(xiāng)這位英雄懷有敬仰之情。在和縣境內(nèi),林散之先生不僅嘆惋感傷項(xiàng)羽這樣的悲劇英雄,對歷史上的悲劇美人也寄予了哀婉嘆息之情。其中就有首詠嘆虞姬的《魯姬廟》:“插畫山上春草生,插畫山下春水平?!⑿蹅}皇麾下走,美人婉轉(zhuǎn)帳前死?!构沧右?guī)叫明月,精結(jié)萇弘沾碧草。衣裳環(huán)佩想依依,古殿塵封久不掃。”[1]2

      20世紀(jì)30年代,林散之曾偕詩友邵子退、許太樸在烏江鎮(zhèn)老街登白衣庵,尋訪過張司業(yè)讀書故址。張司業(yè)即張籍,字文昌,和縣烏江人,他是中唐杰出的現(xiàn)實(shí)主義詩人。林散之在尋訪張籍的讀書故址時(shí)觸景生情,感今懷昔。留詩曰:“遺跡茆庵在,招尋友共陪。只余青草長,不見白衣來。殘碣文章碎,頹垣風(fēng)雨摧。讀書何處是?我獨(dú)此低徊?!盵1]10(《攜邵子退、許太撲登白衣庵尋張司業(yè)讀書故址》)。

      距和縣縣城西五十里有座雞籠山,山巒連綿,奇峰突起,高聳入云,景色迷人,吸引了歷代許多文人墨客前來游覽。1932年,林散之曾偕友人游雞籠山,作有《春日偕邵子退、許太樸、盛仲梅游雞籠山二首》,狀寫了雞籠山的奇峰異石、巍峨險(xiǎn)峻:“聞?wù)f茲山險(xiǎn),晨興趁馬蹄。峰奇云斷續(xù),徑仄石高低。春色疑來鳳,鐘聲何處雞。不堪愁絕處,殘綠草萋萋?!?其一);[1]24“到此諸山小,嵯峨聲太虛。鐵綆下復(fù)上,云路有還無。古佛塵埃久,南天拜謁初,獨(dú)從絕頂望,千里渺愁予。”(其二)[1]24。

      和縣城內(nèi)原有座浣紗祠,相傳春秋時(shí)期的大將伍子胥為逃避追捕,曾經(jīng)過歷陽(今和縣),欲投奔江東的吳國。當(dāng)伍子胥來到歷陽縣境的長江北岸,只見江水滔滔,汪洋一片,不知渡口設(shè)在何方。此時(shí)身后又有追兵。忽見一年輕女子手提竹籃,來江邊浣紗。年輕女子為伍子胥指明渡口方向。伍子胥臨行時(shí)向女子叮嚀道:“追兵如至,請勿說有人過此?!眮砘囟诹巳巍E右娝判牟幌?,縱身投入波濤洶涌的江流之中。伍子胥面對江濤深深地拜了三拜,揮淚而去。后人遂在江岸之畔建祠,塑像,以紀(jì)念這位守信的女子。祠名為浣紗祠(該祠已于建國后改建成了水利局宿舍)。林散之先生在20世紀(jì)30年代寫有一首《浣紗祠題壁》:“破屋祠猶在,浣紗事久無。香泥留燕乳,古砌走蟲書。飯贈心仍餓,金投夢已孤。岸沙今盡改,寂寂正平蕪?!盵1]20以寄托哀思。

      由上可見,林散之在和縣境內(nèi)創(chuàng)作的詩歌多是吟詠古跡、山川名勝,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詩篇。

      二、林散之在馬鞍山市采石境內(nèi)的詩歌創(chuàng)作

      位于馬鞍山市境內(nèi)的采石磯是長江三大名磯之一,位列三磯之首,山勢險(xiǎn)峻,景色宜人,古跡眾多,曾吸引眾多文人名士來此題詩吟詠。大詩人李白曾多次登臨采石磯,寫下了數(shù)十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有李白在此醉酒捉月的傳說。采石磯也因詩人李白名聞遐邇。林散之先生一生仰慕詩人李白的人品和才藝,生前也曾多次來到采石磯,尋訪古人遺跡,賦詩抒情。

      早在上世紀(jì)三十年代初林散之就偕友登臨了采石磯,寫有《秋日偕友登采石磯二首》:

      “心折東南勝,扶搖上翠螺??涨嗲稊啾?,虛白上層阿,水擊三千里,松攢十萬棵。我來不忍去,冷月照江波。”

      “斷岸江流急,荒亭秋思深。只憑今夜月,慰我十年心。冷露濕微徑,涼風(fēng)拂素襟,何期平日友,未肯共來尋?!盵1]101933年至1934年期間,林散之再次來到了采石磯,寫下了《重游采石磯二首》:

      “平生愛江南好,趁月來游采石磯。秋水幾經(jīng)山更廋,春風(fēng)才到草俱肥。批蘿笑我重尋跡,煮藥憐僧半掩扉,勝境結(jié)廬自吾事,區(qū)區(qū)只恐素心達(dá)?!?/p>

      “蘿塵回首倍依依,小別驚成十載 斷岸新潮痕未改,孤篷舊雨事全非,江豚噓浪時(shí)爭起,山雞驅(qū)饑每亂飛。誰惜月明今夜里,翠螺峰下一人歸?!盵1]38

      采石磯那湍急的江水、斷壁青崖、江上明月,翠螺山上的涼風(fēng)小徑、松樹荒亭都曾讓林散之流連忘返。這些詩歌充分表達(dá)了林散之對這一勝境的向往之情。

      位于采石磯的太白樓更是傾注了林散之對李白的愛慕之情。在上世紀(jì)四十年代初,林散之寫有一首《太白樓前放歌用前韻》:

      “不將休戚問君平,不將成敗問鯫生。古今上下看文史,時(shí)一開襟老眼明。買舟載酒尋芳甸,春風(fēng)吹花散如霰。翠螺不改年年青,供奉當(dāng)時(shí)醉有見。濕云如雨浥輕塵,恍惚江中月一輪。澆愁豈止傾百杯,對飲猶能成三人。盤空老鶻啾不已,掠舟仿佛搏人似。順流來趁半篷風(fēng),橫行欲曳一江水。書夜不舍去悠悠,目舉時(shí)深萬古愁。隔江已沒亞父城,此地空存太白樓。題名有夢在金鑾,新詠無心仿玉臺。雋逸已更初唐體,清奇乃自六朝來。梅花弄笛久不聞,芙蓉出水獨(dú)有君。錦字神仙脈望香,異書蠻繳佉盧文。才名淘書浪中花,夜郎赦后更無家。唯有白鷗能相識,一行拍拍江天斜。日晚舟前起煙霧,飆輪幾轉(zhuǎn)道歸路。明朝寫我胸中奇,零落山川顛倒樹?!盵1]140在此詩中,林散之贊賞了大詩人李白的雋逸清奇,表達(dá)仰慕之情。

      1978年10月林散之和友人再次來到太白樓,這次游覽林老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十首絕句,名為《太白樓十首》?,F(xiàn)輯錄其中的四首:

      “橫江江上曜長庚,清水芙蓉有至情。千數(shù)百年驚奇句,一生低首謝宣城?!?/p>

      “斗酒長哦詩百篇,誰人可比李青蓮。詩在胸中酒在手,將壇壓倒萬千年?!?/p>

      “遙望天門兩岸開,清流一線萬方來。造化能留詩圣在,千秋宗匠屬奇才。”

      “我羨當(dāng)年李太白,萬言倚馬謫仙人。塵埃軒冕平生事,自向江頭醉老春。”[1]402

      之后,林散之還寫有一首《又太白樓放歌一首》,更是對李白的才情大加贊美,奉李白為古今第一詩人:“勸君此地莫留詩,勸君此地莫飲酒。太白先生是酒仙,太白先生是詩叟。斗酒能飲詩百篇,對月還稱是三友。騎鯨入海擒蛟龍,仗劍登天攬牛斗。古今上下第一人,大地茫茫何曾有。我今大膽發(fā)狂吟,先生應(yīng)罵不知丑?!盵1]405

      1979年林散之為太白樓題寫楹聯(lián):“乘月歸田廬,千載論交唯紀(jì)叟。大江流日夜,一生低首是宣城?!边@副楹聯(lián)字、詞、句錘煉功夫至深,把李白與紀(jì)叟在酒文化方面的關(guān)系,把李白與謝眺在詩歌方面隔代的師友之誼都寫出來了,再次展現(xiàn)了林老的學(xué)識與情采。1972年馬鞍山市重修李白墓冢,林散之特地為李白墓題“唐詩人李白衣冠?!薄2①x詩《唐李太白衣冠?!芬皇祝骸柏S碑峨立衣冠冢,濟(jì)濟(jì)人來吊此君。江水空流詞客淚,蠻書已負(fù)逐臣文。名山名士爭千古,好酒好詩有共聞。我亦登臨情不已,翠螺峰上仰松云。”[1]405進(jìn)一步表達(dá)對李白的愛慕和敬仰。

      由此可見,林散之在采石境內(nèi)創(chuàng)作的詩歌都與詩仙李白有關(guān)。林散之生前多次放歌采石磯,心儀先賢,且有“歸宿之期與李白為鄰”的遺愿。鑒于此,在林散之先生辭世后,馬鞍山市政府為他建館并遷墓于采石風(fēng)景區(qū)內(nèi),以遂其愿。李白把詩魂刻在采石磯,林散之先生也追隨詩魂而來,歸骨于采石磯,與詩仙為鄰,詩書兩絕,成萬世佳話。

      [1]林散之.江上詩存[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3.

      [2]張應(yīng)中.奇境縱橫又一家——簡評林散之《江上詩存》[J].中華詩詞,2014(4):72-74.

      [3]王廣漢.林散之傳[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239.

      (責(zé)任編輯 文雙全)

      A Study on the Poetic Creation of Lin Sanzhi in Ma’anshan

      WANG Zhao-kun1,2

      (1.Ma’anshan Municipal Party School;2.Maansh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Ma’anshan 243011, Anhui, China)

      Mr. Lin Sanzhi is a comprehensive artist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ho has a fame of “man of making the three best”. People are familiar to his calligraphy. Lin has made over two thousand poems and two poetry collections named San Chi Yin Gao and Jiang Shang Shi Cun. There are many poems about the mountain attractions and characters in Ma’anshan. These masterpieces, regardless of the theme, are good at expressing emotions through the scenery or historical facts, thus readers can feel the sincerity and deep thinking between the short lines.

      Lin Sanzhi; poem; Ma’anshan

      2016-06-30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diǎn)研究項(xiàng)目(SK2016A0908)

      汪昭坤(1970-),女,安徽馬鞍山人,馬鞍山市委黨校、馬鞍山電大講師,碩士。

      I227

      A

      1671-9247(2016)05-0058-03

      猜你喜歡
      林散之和縣采石
      小花貓
      采石磯茶干
      馬鞍山市采石小學(xué)
      家教世界(2022年34期)2023-01-08 13:52:58
      鄭杰
      文史雜志(2022年3期)2022-04-29 21:53:44
      隧道工程采石坑段施工技術(shù)及注意事項(xiàng)
      居業(yè)(2021年11期)2021-12-28 03:08:16
      林散之書學(xué)思想視域下草書中的“留”與“滑”探析
      遲到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詩聯(lián)》
      老年教育(2020年3期)2020-03-12 06:46:26
      路靠人闖 事在人為
      人隨秋影遠(yuǎn) 詩共雨聲來——林散之詠姑蘇詩及其書法
      蘇州雜志(2016年6期)2016-02-28 16:32:24
      漳平市| 绥滨县| 文安县| 钟祥市| 遵义县| 内乡县| 石阡县| 广宗县| 司法| 江北区| 贡觉县| 霍林郭勒市| 新田县| 诸暨市| 乐都县| 崇阳县| 中牟县| 乌拉特中旗| 本溪| 金湖县| 斗六市| 德清县| 遂宁市| 双辽市| 旺苍县| 伊春市| 邵阳县| 玛沁县| 湟中县| 西贡区| 香港 | 赫章县| 建平县| 建德市| 观塘区| 墨竹工卡县| 满城县| 耒阳市| 乌鲁木齐县| 石台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