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們曾諷刺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為“井底之蛙”;而今,人們又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dǎo)】
這則材料有著很強的思辨性,就“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而言,如果少而專、深、精或切合自身實際、能因此而獲得心靈的純凈等,這樣的“少”就不是缺陷,而是好事;就“知道得太多”者而言,如果多而淺、蕪雜、錯亂、不解或心浮氣躁、無所適從等,這樣的“多”就不是優(yōu)勢,而是壞事。因此,對于“少”和“多”不能僅僅從量上去衡量,而應(yīng)看它于人于己是否有益。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也許面對的“多”確實都是美好的事物,但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樣也就夠了。寫作時最好能針對現(xiàn)實,有感而發(fā),可以談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知道得太多”之弊,亦可反彈琵琶,比如“坐井觀天有何不可”“信息爆炸不一定是壞事”。當然,也可以就“多與少、寬與窄、得與失、繁與簡、博與?!钡仍掝}進行辯證分析,只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均可以寫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來。
【參考立意】(1)從“對外界了解很少的人”切入:①坐井觀天,難有眼界,更少境界;②生活得簡單、從容、淡定,可以成就幸福的人生。(2)從“知道得太多”者切入:①博觀而約取;②多而不化,反受其累。(3)從兩者的辨證關(guān)系切入:①視野要寬,不寬不足以廣識;用心要專,不專不足以精進;②知不在量而在精,精,少也是多;不精,多也是少。
【佳作展評】
都懂先生外傳
張自然|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xué)高三(1)班
都懂先生,姓不詳,無字,號都懂,口頭禪——我知道。
第一次遇到都懂先生是在三年前。一次外出散步,見兩老者下棋,數(shù)人圍之,還未細看,只聽:“我知道,應(yīng)該……”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學(xué)生,年齡與我相仿,只聽他在桌旁指指點點。此時,一老者曰:“都懂,一邊玩去,你都懂了?!迸匀艘哺胶偷溃骸笆前 !庇谑嵌级壬阒焊邭鈸P地走了。
當時,我便對先生油然而生敬意。轉(zhuǎn)眼間,新學(xué)期又至。在新班級門口,我又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我知道,我知道?!敝灰姸级壬弥鴱埣t紙在指導(dǎo)什么。原來我和都懂先生一個班?。‰y免有些激動,但還是靜下心來,緩和心情,走到先生旁,坐下。不一會兒,先生就找我搭話了:“你以前幾班的?”“六班?!薄拔抑溃抑?,你們班……”于是都懂先生講了許多我們班的事,當時我對他更是敬佩。
當然,都懂先生也有死穴,比如你問他多少分時,他便又多了句口頭禪:“我不知道?!彼^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便是孔子那樣的圣人,也會因兩小兒辯日而摸不著頭腦。所以這并不影響我對先生的敬佩。
和都懂先生同桌一年,說來也怪,無論老師還是同學(xué),都叫他都懂,即使是作業(yè)本上也是,至于試卷,都懂先生從來不讓外人靠近,估摸著有什么國家機密吧!
都懂先生雖才華橫溢,博古通今,卻一直郁郁不得志。然而在我看來,這恰證明了他的才學(xué)非一般人所能及??鬃右虿艑W(xué)而游歷諸國,李白因才學(xué)被賜金放還,蘇軾因才學(xué)而屢遭貶謫,如今又多了位都懂先生因才學(xué)而志不得伸。
一次,班上一位同學(xué)帶來個魔方,班級40余人都沒法弄好。只聽一聲驚雷襲來:“我知道。”只見都懂先生一把拿過魔方,他左一下,右一下……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仍沒什么眉目。同學(xué)看不下去了,一把抓過?!斑@魔方有問題,一定是壞的?!倍级壬鷳崙嵅黄降馈!皩?,對,肯定是壞的?!蓖瑢W(xué)們議論道。這時,只見拿魔方的那位同學(xué)翻了幾下,六面就拼好了。都懂先生臉一紅,出去了。雖然有些尷尬,但幾分鐘后,他又回來了:“剛剛是我尿急,還沒來得及拼好呢。”不久,教室里又響起了“我知道”的叫嚷聲……
評 析
文章恰似一出小品,隨著一幕幕場景的拉開和一個個包袱的抖開,都懂先生閃亮登場了。其行事,讓人捧腹,而其品性,卻又引人沉思。都懂先生的喜劇在于“沒有他不懂的”,悲劇卻在于“沒有他真懂的”,而這“喜”都落在皮毛和八卦上,“悲”卻落在內(nèi)質(zhì)和真知上,這就使得都懂先生的形象帶上了濃郁的黑色幽默的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