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中華
(山西省大同市農委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大同 037004)
山區(qū)土雞放牧飼養(yǎng)技術
衛(wèi)中華
(山西省大同市農委畜牧獸醫(yī)科學研究所,大同 037004)
土雞放牧飼養(yǎng)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場地和雞舍。同時,要抓好育雛階段的飼料、飲水、放養(yǎng)時間及放養(yǎng)密度、疾病防治等環(huán)節(jié)。文章根據山區(qū)具有農民居住稀散,天然草場及林地面積廣闊,飼養(yǎng)資源非常豐富等特點,重點介紹山區(qū)土雞放牧飼養(yǎng)技術。
土雞 飼養(yǎng)技術 放牧管理
山區(qū)具有農民居住稀散,天然草場和林地面積廣闊,飼養(yǎng)資源非常豐富等特點,為現代土雞放牧飼養(yǎng)提供了優(yōu)良的地理條件。地方土種雞以肉質細膩、味美、口感好、營養(yǎng)價值高而著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1)場地選擇。雞場應選擇地勢高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環(huán)境幽靜的草地、河谷、林地、果園等,以及陽光充足的地方。
(2)雞舍建設。在林地較高平坦處建雞舍。雞舍可用竹木框架、油毛氈(石棉瓦或尼龍布)做成頂棚,棚高2.5 m,用尼龍網或鐵絲網圈圍(冬天改用塑料布保暖)。雞舍內用竹木架起,距離地面0.3 m左右,使雞與地面隔開。雞舍面積大小可根據養(yǎng)殖數量確定,一般以15~20只/m2為宜,主要用于雞的夜間棲息和風雨天避雨。
為了杜絕外來疾病的侵襲,在選雛前要進行實地考察,盡量在當地無傳染病史的雞場選擇種雞,且通過登記齊全、管理規(guī)范、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雛廠調運,雞的品種可選用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地方品種,如三黃雞、麻雞、來航雞等。
(1)適時開食和飲水。雛雞要先在舍內飼養(yǎng),當雛雞入舍1~2 h后,即可飲水??稍谒屑尤?%的葡萄糖和維生素或配制0.01%的高錳酸鉀溶液,以增強雞的體質,緩解應急反應,便于胎糞的排出。水溫一般要接近舍溫(20~22℃)。雛雞一般在出殼24 h后開食,最初時可喂碎米,3日齡后,改喂全顆飼料。
(2)控制好雞舍內的溫度。剛出殼雛雞的舍內溫度要控制在35℃(指與雞背部同高處的溫度),以后每5 d降低1℃,當35~42日齡時,溫度最后可降至20~22℃。在保溫的同時,還需要通風換氣。常用的保溫方法有紙箱、熱炕、育雛籠等。熱炕的育雛方法:炕上用磚砌成墻,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0.8~1.0 m,四周用塑料薄膜覆蓋,做成簡易小溫室,在炕上鋪墊短麥草、干鋸末等,炕上的墊料2~3 d要更換1次。
(3)光照要適當。1日齡小雞,光照時間需2~3 h;2~15日齡小雞,每天減少1 h;16日齡后的小雞,不再補充光照。
(4)舍內飼養(yǎng)密度要適宜。0~10日齡的雛雞40~50只 /m2;10~20日 齡 的 雛 雞 30~40只 /m2;20~30日齡的雛雞20~30只/m2;42日齡的雛雞20只/ m2。
(5)注意通風。雞舍內通風,能給雞保證足夠的氧氣。但要防賊風。
(6)定期喂不溶性沙礫。沙礫能增強雞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雞的生長發(fā)育。
在舍內飼養(yǎng)20 d后,即可選擇晴天放養(yǎng)。最初幾天,每天放2~4 h,以后逐漸延長時間。夏天30日齡、春秋35日齡、冬天45日齡即可轉入舍外飼養(yǎng)。初進林地時,要用尼龍網限制在小范圍內,以后逐步擴大,最好用絲網圍欄分區(qū)輪放,放1周換一塊地方,每667 m2地100~150只即可。
雛雞階段用全價飼料。第1周齡每天喂6次,第2周齡每天5次,第3~4周齡每天4次,第5~6周齡每天3次,第7周后逐步過渡到成年雞料,并減少飼喂數量。放養(yǎng)第1周后,早、晚各喂1次,第2周每晚1次,對品質較高,生長快的土種雞,5周齡后可逐步換為谷物玉米等雜糧。
(1)防疫。1日齡時,雛雞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疫苗;5~7日齡用雞傳染性支氣管疫苗點眼或滴鼻;10日齡用傳染性法氏囊疫苗飲水;12~15日齡用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首免;20日齡胸部肌肉注射或頸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30日齡、75日齡各接種雞痘疫苗1次,且皮下刺種,2月齡進行第2次新城疫免疫。在接種疫苗后,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Vc、速補14、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等可增強免疫效果。
(2)藥物預防。4~21日齡的雞,白痢最易發(fā)生。從第3日開始,在飼料中添加藥物預防。預防藥物可用青霉素、土霉素、大蒜汁等;15~60日齡的易發(fā)生雞球蟲病,可用克球粉、氯苯胍、青霉素等,加入飲水中,藥物連喂5 d后停2 d,再可繼續(xù)飼喂。在肉雞中,后期防治疾病盡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藥物,多采用中藥及采取生物防治,以減少和控制雞肉中的藥物殘留。
合適的飼養(yǎng)期是提高肉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飼養(yǎng)期短,肉中水分含量多,營養(yǎng)成分積累不夠,鮮味素及芳香型物質含量少,肉質不佳,味道不鮮,達不到優(yōu)質土雞的標準。飼養(yǎng)期過長,肌纖維過老,飼養(yǎng)成本太大,不合算。根據土雞的生長生理和營養(yǎng)成分的積累特點,以及小公雞生長快于母雞,性成熟早等特點,小型肉公雞約100 d上市,母雞120 d上市;中型肉公雞約110 d上市,母雞130 d上市。此時上市,雞的肉質鮮嫩,是體質、質量、成本3者的最佳時期。
(1)病死雞的處理。如發(fā)現病雞及時隔離,死雞應立即深埋或燒掉,對場地用具和物品用0.2%~0.4%的過氧乙酸進行消毒。
(2) 雞舍衛(wèi)生及消毒。舍內用具及物品應經常清洗,保持干凈。舍內雞糞每隔半月清理1次,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并用尼龍布密封雞舍,再用40%福爾馬林溶液熏蒸。同一塊林地放養(yǎng)2~3年后要更換另一塊林地,讓林地自然凈化2年以上,待全面消毒后,再養(yǎng)雞。
(3)嚴防鼠害或其它動物侵害。林地或草地用鐵絲網、尼龍網或竹柵欄圈圍,防止雞外逃或野獸入侵。
(4)注意天氣變化。要及時收聽當地天氣預報,在雨、雪來臨前,要做好雞舍的防風、防雨、防漏、防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