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意
食物和愛總是息息相關,放下餐桌,愛就開始上場了,但是怎樣讓孩子吃得更健康是每一位家長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吃更多的蔬菜,好消息來了,美食作家比·威爾遜帶來了福音,她說,父母們比他們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改變孩子的口味。
在她的新書《第一口》中威爾遜描述了遺傳學,文化,記憶和早期喂養(yǎng)方式如何影響了孩子的飲食偏好。她說,孩子的味覺在他們出生前就形成了。這一結論對于那些想讓自己的孩子吃得更健康的父母非常有用。
“根據現在的研究,我們發(fā)現孩子喜歡某種食物是因為熟悉,孩子的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吃過,孩子出生后再遇到它們,就會喜歡吃。已經有研究證明了,如果懷孕的母親吃了很多大蒜,那包裹胎兒的羊水中就會有大蒜的味道。想象一下在母親腹中四處游動9個月的胎兒該會感受到多少種食物的滋味啊。孩子出生后,如果再碰到大蒜,就會喜歡,感覺就像回家一樣,孩子會覺得大蒜的味道很熟悉。而喜歡某種食物基本上是因為熟悉感。
母乳的味道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顯示,如果處于哺乳期的母親喝了很多胡蘿卜汁之后給孩子喂奶,當孩子第一次嘗到固體胡蘿卜時就會感覺很熟悉,從而接受這種食物。目前有些研究人員以及開始用小白鼠做實驗發(fā)現,如果給老鼠母親吃垃圾食品,那小老鼠就喜歡咀嚼垃圾食品。
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孩子6個月之前是純母乳或者奶粉喂養(yǎng),威爾遜說這是錯誤的,并不是說在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除了母乳或者配方奶營養(yǎng)之外的營養(yǎng)成分,而是父母會錯過了讓孩子們接受不同食物口味的機會。當他們蹣跚學步時再遇到這些食物會覺得更熟悉,從而開始接受并喜歡。
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威爾遜指出,4-7個月的嬰幼兒最愿意嘗試新口味。威爾遜補充說,即使家長錯過了所謂引入食品“味道的窗口”,也并非就失去了希望。人類可以在任何年齡去學著接受新口味,威爾遜說。我們與食物的關系最令人驚奇的就是其可塑性,但成年人通常不給自己機會去改變。
父母在兒童的飲食問題上大約可分成三種類型,權威型,專制型和放縱的風格喂養(yǎng)。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的飲食要求很高,他們不會把垃圾食品帶到家里。同時會確保餐桌上的飯菜營養(yǎng)豐富,并且是自己親自烹飪的,同時會考慮到孩子的偏愛和他們的需求,當他們說“不”的時候也會表示尊重。獨裁形式的喂養(yǎng)則比較極端,經常對孩子說的句式是“我要求你吃這個” “我希望你把盤子吃干凈?!?這種喂養(yǎng)風格往往會造成飯桌上的氣氛很不愉快。但是結果也不盡如人意。有研究表明,這樣的方式似乎也導致孩子對自己的饑飽不太敏感,因此他們更容易超重。
有跡象表明,放縱式的喂養(yǎng)方式已經成為父母們采用的最常見的方式,這種方式的初衷是好的,也就是說父母希望把孩子當做有獨立意識的個人來教養(yǎng)他們,尊重他們的選擇,孩子喜歡什么,他們有什么需要,渴望什么食物,就給他們什么食物,但放縱的風格其實不能讓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不能滿足孩子對食物的需求。卻會讓孩子對食物失去感覺,。同樣,也有相關研究顯示,放縱喂養(yǎng)也會造成兒童很高的肥胖率。
近日,經合組織的研究顯示,除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qū)外,幾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共同的敵人——肥胖。作為全球性健康問題,肥胖遠比饑餓更具威脅,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過去20年,全球肥胖增長率高達82%。每年至少有280萬成人死于肥胖,它已成為全球第五大致死原因。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孩子的肥胖率。
為了控制國民不斷攀升的體重,2012年年初,紐約市公布了一項校園飲食改善計劃,提出用新鮮西紅柿和廚師配制的沙拉取代面包餡餅和罐裝水果。該計劃被認為是美國學?;锸硺藴?5年來的首次重大變革。
而值得效仿的國家則是芬蘭。幾年前,芬蘭發(fā)現與自己的鄰居瑞典和挪威相比,他們國家的肥胖兒童的比例更大。比如,在芬蘭塞伊奈約基市每五名5歲兒童中幾乎就有一名兒童超重或肥胖。因此,該國開始了一項運動,在每一個幼兒園,孩子的教育的關鍵部分就是通過自己的感官去探索食物。而且政府建議,每個居民每天吃五種蔬菜。目前這一運動依然在進行,并且現在來看,帶來了良好的效果。
芬蘭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回家會跟他們的父母說,我們已經吃了不同的漿果,并且知道了自己是喜歡酸的,還是喜歡甜的?是否喜歡越橘?是否喜歡黃莓?這些食物并沒有強迫孩子去接受,學校和政府只是提供讓他們嘗試各種食物的可能性。
同時,芬蘭的城市規(guī)劃部門改善了學校的操場環(huán)境。娛樂部門開始在學校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營養(yǎng)部門與日托中心合作,消除了含糖零食,并與學校一起為學生提供更健康的午餐。衛(wèi)生部門也開始在學校里開展年度綜合體檢,還包括給家長提供健康飲食教育。
依據芬蘭國家營養(yǎng)委員會頒布的飲食指南,學校必須為每位學生提供免費、健康的午餐。盡管學校從1984年就開始提供免費午餐,但營養(yǎng)一直被擺在次要地位考慮。芬蘭還制定了相關建議減少通過學校的自動售賣機接觸高糖高脂肪零食和飲料,并對兒童食品銷售做出指導。全國都增加了對糖果、巧克力、軟飲和冰淇淋產品的收稅。
芬蘭的各城市還要求保證在每所學校有健康護士給所有學生提供免費年度體檢,并給學生單獨提供精神健康、健康飲食和身體健康的個性化建議。通過這些服務,在校的護士就能監(jiān)測兒童以及其全家的健康狀況。
芬蘭還制定政策要求學校提供義務的健康教育課程、體育課程及營養(yǎng)和烹飪課程。在這些努力的共同作用下,全國兒童期肥胖癥的發(fā)展開始趨于穩(wěn)定。
作為父母,最美妙的感覺就是看到孩子飯碗里的飯菜消失,看到孩子幸福的笑臉出現。不過,再沒有比吃飯更是需要學習的行為了,孩子通過他們的父母學會品味食物。食物和愛總是息息相關,放下餐桌,愛就開始上場了,但是怎樣讓孩子吃得更健康是每一位家長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