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華
皖北經濟技術學校
中職《電工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李文華
皖北經濟技術學校
電工基礎是中職學校電類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此門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再者,中職學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良莠不齊,進一步增添了教學難度。實現(xiàn)教學方法及過程問題的改革能夠有效解決教學方面的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證所有學生學有所獲。基于此,本文將著重分析探討中職《電工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以期能為以后的實際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中職;電工基礎;問題;措施
1.1 大多數(shù)學生數(shù)理知識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尤其是物理和數(shù)學成績較差,在數(shù)學計算和物理電路等基礎知識方面存在很大問題。中職《電工基礎》對物理和數(shù)學知識的要求較高,而且《電工基礎》的概念多、原理也抽象,這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都不高。另外,很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性和自控能力較差,這些都不利于中職生學習《電工基礎》。
1.2 《電工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師應把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形成一體。實踐是對理論的驗證,實訓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對提高學生電工實際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訓練脫節(jié),不但理論知識沒有鞏固,實踐操作也愈加空洞。
1.3 有些教師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通過聽講和練習來掌握知識。但是,《電工基礎》課程中有大量的抽象知識,僅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使學生形成感性認識,也不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積極性下降。
1.4 電工基礎知識與技能技術無法較好結合,不能實現(xiàn)一體化目標。受制于教學條件,教師在講解專業(yè)知識之后未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帶領學生進行技能操作來鞏固知識,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這是很多中職院校如今最普遍的教學現(xiàn)狀。學生對學過的電工基礎知識認識不能很好地跟上,影響了學生接下來知識的理解。
2.1 應用“136”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中職教育的特色,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氛圍活起來,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激發(fā)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其內涵是:“1”代表一個項目或者是一個主題?!?”代表知識、綜合職業(yè)能力、職業(yè)情感三維目標?!?”代表六步教學法:情境導入、計劃決策、項目實施、成果展示、工作評估、任務延伸(或知識拓展)。為了保證大項目能夠順利完成,又將大項目分成了若干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既強調電工技能的培訓,又要引出相關的理論知識。不僅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目標,還要為學生的升學打好基礎。
2.2 電工基礎與技能一體化。電工基礎與技能一體化表現(xiàn)在對于知識的完善與創(chuàng)新上,要讓如今的中職學生學習思路超越書本,凌駕于科技基礎之上,讓書本的知識與技能達到一定的技術創(chuàng)新。所以中職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電工基礎知識進行補充,然后應用在技能學習上,開發(fā)中職學生的思路。例如:關于電工基礎技術應用上,自己設計電路來控制一個機器,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利用電線、開關、機器。當開關閉合機器運轉,這只是教材要求的設計,內容固定。但是為了更好地顯示機器是否運行,并且方便觀察,所以中職教師可以利用并聯(lián),在電路上安裝指示燈,實現(xiàn)技能創(chuàng)新的應用與基礎知識一體化操作。
2.3 實現(xiàn)分層教學。學生分層和教學目標分層落實之后,教師就需要展開教學內容分層工作。三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內容方面,理解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后進生普遍存在不能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問題,不能跟上教學速度,很容易產生挫敗、灰心等消極情緒;優(yōu)等學生能夠迅速消化教師講解的基礎知識,按照正常課時講解,會浪費大量的時間。由此可見,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實驗課“驗證基爾霍夫定律”中,針對后進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連接線路,叮囑學生反復進行試驗,深化學生對實驗課的理解程度,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中等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實驗,教師適時指導即可。
2.4 改進教學評價制度。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制度,以試卷或學生完成的項目成果進行期末總成績的核算。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制度,造成學生對期末成績不是很關心、上心。筆者建議,充分利用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分組的教學模式,采用競爭的過程評價方式。即,每個教學項目,教師按組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每組學生之間是競爭的關系。例如:分成呂組,分別設定優(yōu)秀3組、良好4組、一般1組,分別給予不同的分值,在項目結束后,教師立即進行成績評價,對于成績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通過競爭的機制帶動學生的學習競爭比如積極性、主動性。
總而言之,近年來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大學在擴招,普通高中的入學率也在不斷提高,在生源數(shù)量一定的情況下,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各中職學校除了釆取各種各樣的改革措施外,不得不一再降低入學門檻,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入學錄取分數(shù)線,這種現(xiàn)狀,導致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越來越差,所以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效率。培養(yǎng)更多的實用性人才,就必須要進一步改革發(fā)展教學。
[1]楊蓉.中職《電工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知識窗(教師版),2015,01:38.
[2]把志群.中職電工電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策略[J].才智,2012,36:66.
[3]蔡尤森.中職電工基礎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8:99-100.
[4]沈加安.中職《電工基礎》課堂教學體制改革探討[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3,0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