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存遷 夏 瑩 劉 慧 王 雯
南京曉莊學院
普通高校圖書館科研隊伍建設研究與創(chuàng)新
——以南京曉莊學院圖書館為例
杜存遷 夏 瑩 劉 慧 王 雯
南京曉莊學院
團隊是團結的隊伍,是由一群有著共同目標、協同發(fā)展的人組織而成。團隊建設(Team construction)是企業(yè)管理中經常涉及的詞匯,指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高??蒲嘘犖榻ㄔO中,歷來強調團隊意識、協同作戰(zhàn)、共同創(chuàng)新。隨著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學歷層次不斷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業(yè)務修養(yǎng)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建設具有學科性的科研隊伍是非常必要的。
2.1 國外研究現狀
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問世,信息革命蓬勃發(fā)展,科研與生產的關系日趨緊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周期不斷縮短,這也使得科學技術研究的規(guī)模和組織形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集中表現在一些尖端的科學技術上。研究者們稱之為“科研群體”,著名的科研群體有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科研群體、“阿波羅登月計劃”科研群體等。20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質量管理小組”的風行,“團隊”的理論和實踐模式也逐漸建立起來。而后把“團隊”引入科學領域,研究者們成立“科研團隊”。拉姆斯登在他的《群體與團隊溝通》(2000)中認為:團隊成員應該共同承擔領導職責,大家應互相協作,一致努力爭取達成目標,并且團隊應和其他群體以及所處的系統(tǒng)保持緊密聯系。西班牙學者羅恰(Jesusrey-Roeha)在學術期刊《科學計量學》上發(fā)表名為《生產力的合并與非合并團隊的科學家研究:西班牙大學地質學家為例》(2002)的論文,論文分析了穩(wěn)固的團隊與非穩(wěn)固的團隊對科學家個人科研成果的影響,認為屬于穩(wěn)固團隊的科研人員比松散團隊的科研人員有較多的成果,而這兩者都比沒有組建團隊的個人有更多的成果。
2.2 國內研究現狀
通過 CNKI、萬方、維普等期刊檢索,獲得以“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為主題的文獻為數不多,可見在該領域的理論探索才剛剛起步?;谖鞅惫I(yè)大學經驗,薛靜、陳洪根(2004)對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進行了初步理論分析,指出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的基本內涵是知識層次高、技能互補、相互信任和有效溝通。上海交通大學的張艷(2006)在對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含義、績效評估方法介紹的基礎上,設計并量化了績效評估的標準和內容,通過對國內不同類型高校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績效調查,結合具體例子,對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績效進行了分析和評估,并給出了一些建議。綜上所述,由于我國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建設體系的建立和發(fā)展尚處于初始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理論研究成果數量不多,更缺乏系統(tǒng)性的理論著作。
3.1 理論意義
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科研隊伍建設,對團隊內涵及特征、團隊形成動因、團隊建設與管理相關理論方法、地方高校圖書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內涵及特征等問題進行總結、論述,并對地方高校圖書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形成機理、建設方法、管理方法等內容進行研究。本研究不僅對豐富完善當前科技管理、團隊管理、科研團隊管理等理論體系有重要的價值,也對科技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比較重要的理論價值。同時,本文將知識管理理論融入到地方高校圖書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這一特定組織的知識管理、知識交流、知識遷移中,對豐富知識管理的相關理論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3.2 實踐意義
高校圖書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是適應“大科學”時代科學技術發(fā)展要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新興的科研組織形式。選擇這樣一個題目旨在希望深入地研究這一組織形式,把握其內在的運行規(guī)律,嘗試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績效評估體系,這無疑對建設高水平的圖書館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普通高校圖書館的科研隊伍建設是高??蒲袌F隊建設的基礎工作之一,也是地方文化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擬將其作為一項長期目標實施。通過創(chuàng)新團隊的組織、申報、遴選、培育,建設“一批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平臺建設為依托、以科技項目為支撐、以優(yōu)秀創(chuàng)新人才為主體”的圖書館文化人才隊伍,使其具有較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能為江蘇和南京的文化建設出力。同時為申報校級以及省市級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夯實基礎、準備條件。本課題嚴格遵照省市科研團隊建設指導方案開展工作,全面履行學校相關規(guī)章制度、定期開展活動,不斷積累經驗。圍繞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展開工作,在實際科研項目運行過程中磨合團隊、提高業(yè)務素質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5.1 依托平臺
探索了互聯網+形勢下交互型新型數據平臺在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中的意義。
5.2 明確定位
從學緣結構、人才梯隊、業(yè)務流程等方面綜合考量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的組織和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了高校圖書館在人才培養(yǎng)、項目培育、科研孵化方面的作用。站在整個圖書館、整個院校的立場調整個人科研定位,甘當分母,勇做人梯,在團隊組織上保持業(yè)務流程的完整性和科研梯隊的穩(wěn)定性。
5.3 結合項目
一改以往企業(yè)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將團隊建設與項目研發(fā)申報相結合,以課題的方式提高團隊成員科研水平,突出圖書情報的學科地位和復合型圖書館人才的培養(yǎng)。
[1]蘇秋俠,楊祖逵. 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面向科研過程的專利服務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2016,20:81-86.
[2]吳彩麗. 嵌入科研的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J]. 圖書館研究,2016,04:67-71.
[3]梁好翠. 論地方高校科研服務團隊及其構建[J]. 教育探索,2016,01:69-71.
杜存遷(1972— ),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服務
夏瑩(1983-)情報學碩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特藏建設
劉 慧(1982-),館員,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學,圖書館學
王雯(1975-),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開發(fā)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陶行知研究資料數字化平臺建設和運用》,項目編號2016SJD87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