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瑜
摘 要: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表示使用身體運動或動作來代替或輔助聲音、口頭言語或其他交流方式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的一個術語。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不光要重視有聲的語言,還應正確地使用肢體語言。
關鍵詞:肢體語言;語文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241-01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最大的幸福與快樂就在于與學生的交往,因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話,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閃或者一抬手,這一切都會深深的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巧妙地通過肢體語言來輔助課堂教學,充分利用這些無聲語言,以期產(chǎn)生出“水到而渠成”、“形立而意現(xiàn)”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運用我們教師的肢體語言呢?
一、善用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善用眼神的交流,才能把握課堂的氣氛。小學生都很貪玩,當上課鈴聲響后,他們的注意力還沒完全從課間活動中轉移到課堂上來。這時,我們教師都可以用目光掃視整個教室,讓學生明白老師在提示他們安靜,提示他們從課間活動的興奮中轉移到新一堂課的學習活動中來。開始上課后,我們教師要做到眼睛散發(fā)出充滿活力、愉快、自信的神情,以這樣的神情來感染學生,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堂中,每當我們教師注視學生的次數(shù)增多時,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就會提高,當發(fā)現(xiàn)有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我們不必直呼其名批評他,損傷他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同學的注意力,而是用嚴肅而期待的目光提醒他們,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就能在不擾亂課堂秩序的前提下解決問題。當學生回答問題害怕膽怯時,教師給學生鼓勵的目光,這時學生肯定是信心倍增,恐懼頓時像是飛出了他的身體,馬上投身于學習當中,下次發(fā)言的時候不會發(fā)生怯場的情況。
課堂上如果教師不目光掃視教室的每個角落,就不會發(fā)現(xiàn)每位學生的動態(tài),上課容易走神的學生就經(jīng)常錯失學習的時間,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如果沒有教師鼓勵的眼神,學生只會變得越來越膽小,課堂經(jīng)常是冷場或者是一言堂,學生有了自信談吐的勇氣課堂的才會互動起來。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善用眼神的交流,激勵學生大膽討論交流,使主題深化,使文本價值得到真正的釋放,直至熏陶心靈。
二、善用表情
面部表情是學生接受到老師最直接的肢體語言。教師的面部表情能夠顯示許多信息給學生。教師好的面部表情能傳達真摯和溫暖,使學生如沐浴春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現(xiàn)能力,表現(xiàn)出良好行為;如果教師總是表情陰沉嚴肅,給學生以恐懼感,學生會顯得很緊張,這樣教學效果會大大降低。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表情表現(xiàn)喜、怒、哀、樂,與學生達成共識。例如學生因為不會回答你的問題,你完全不必批評,可以撅著嘴,扭過頭,表示很生氣,這樣老師顯得活潑而可愛,還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相反學生還會感到內(nèi)疚呢。
可見,語文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帶有感情色彩的演繹文本知識,會使課堂生動、有趣、倍加感人,使學生在愉悅、和諧、快樂的氛圍中學習,課堂效果明顯。
三、善用手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手勢,形象、生動、活潑的手勢是課堂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教師講課時附以適當?shù)氖謩莶粌H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還可以增加課堂的感染力,加強老師說話的力度。例如上課時,學生正在自由地朗讀,老師不必聲嘶力竭地喊安靜,只需要拍拍手,然后,在嘴巴上做個拉拉鏈的動作,學生就會把嘴巴閉得緊緊的,安靜下來。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可以不說“請舉手”,而是自己做個舉手的動作,這時學生就領會的舉起手來;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不說“請某某說”,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請的學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熱情邀請的動作,學生會會意并樂意站起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當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伸出大拇指,可以鼓掌表示稱贊,鼓勵時可以握緊拳頭;憤怒時雙手叉腰,跺跺腳;當學生回答錯時,教師溫和地摸著學生的頭,跟他說:“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眮砉膭顚W生等,這種種手勢給學生的感受是“無聲勝有聲”的倍加感動的,能激起表現(xiàn)欲的。小學生活潑好動,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對于老師那種不變的聲音、呆板的語言、生硬的說教、學生提不起興趣。這時,動感的手勢是幫助學生學習的最佳手段,比語言省時直觀。例如學習《桂花雨》的搖花樂的這一片段時我讓學生模仿作者搖花的情景,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作者當時的心情——搖花樂就感悟到了,這種通過手勢體驗勝過千言萬語的表達??梢姡n堂上,教師規(guī)范和恰當手勢能啟發(fā)學生,能使復雜抽象知識直觀形象,便于理解和記憶。
四、善用姿態(tài)
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強,易感化,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在不經(jīng)意間影響著他們。教師良好的姿態(tài)不僅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感受,還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學習熱情高漲,起到表率、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上站立或走動時的狀態(tài),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chǎn)生不同影響。例如教師穿著很響底的鞋在教室里不停地走,會使學生心煩,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效果。而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以輕盈的步伐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彎下腰,傾聽學生的話語,傾聽學生的思想與感悟。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切,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還會因此欣賞、喜歡和尊敬這樣的老師,還會因此喜歡上這門學科。
五、善用動作
根據(jù)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說愛唱的特點,我利用歌曲、歌謠、或順口溜等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而且學得快、記得牢。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兒歌,可激發(fā)興趣;在課中運用兒歌又可調節(jié)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唱兒歌時,若給歌曲配上相應的簡易動作,讓學生在唱起來的同時動起來、演起來,學生會學得更有趣。在教學中,肢體語言可貫穿教學始終,無論是教漢字、句段,還是古詩、兒歌,我們都可利用形體動作來優(yōu)化教學。另外,在使用課堂用語或進行對話交流中,運用肢體語言,可以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
總而言之,肢體語言是小學語文老師的重要語言,肢體語言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其輔助性、交流性和生動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巧妙、恰當?shù)剡\用肢體語言,把眼神、表情、手勢等與教學內(nèi)容、教學語言、師生情感等協(xié)調好,使得整體肢體語言銜接自然、輕松得體,富有藝術魅力,給學生一種和諧美的感覺,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漸臻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