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儒佛道三教經(jīng)典的汲取

      2016-03-15 16:22:25黃誠唐愛萍
      河南社會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段氏段玉裁佛教

      黃誠,唐愛萍

      (1.南京大學歷史系,江蘇南京210093;2.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南京210009)

      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對儒佛道三教經(jīng)典的汲取

      黃誠1,唐愛萍2

      (1.南京大學歷史系,江蘇南京210093;2.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南京210009)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考據(jù)學派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和經(jīng)學大師,精于儒家經(jīng)典,熟知釋道二教典籍。代表作《說文解字注》多運用儒家經(jīng)典以“經(jīng)”解“字”,凸顯了他以儒家為中心的經(jīng)學家之形象;能夠契理契機地援引佛教典籍來詮釋與補充字義,反映出他對佛教的了解與友好態(tài)度;以道家經(jīng)典為側重兼攝道教典籍詮釋字義,形成了他獨特的解釋系統(tǒng)。段氏《說文解字注》對儒佛道三教經(jīng)典的汲取,不僅體現(xiàn)了他淵博的學識和其《說文解字注》的特點,而且也體現(xiàn)了他以儒家經(jīng)典為本位的思想立場和他對儒佛道三教知識的理解與貫通。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儒釋道;文字解釋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懋堂,江蘇金壇人,既是清代乾嘉考據(jù)學派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又是一位兼通諸學的碩學鴻儒與經(jīng)學家。他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韻表》《古文尚書撰異》《經(jīng)韻樓集》等著作傳世,為中國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諸多方面的傳承與發(fā)展作出了杰出貢獻。本文擬就他《說文解字注》在解字過程中如何運用儒佛道經(jīng)典內容進行字義詮釋進行探究,以期凸顯其說文解字的又一特點及其對儒佛道三教知識本身的把握與貫通。

      一、堅持儒家本位立場,運用儒家經(jīng)典以“經(jīng)”解“字”

      何謂儒?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儒,柔也。以疊韻為訓,鄭目錄云: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yōu)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周禮》:儒以道得民。注曰:儒有六藝以教民者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周禮》謂:六德六行六藝曰德行道藝。”[1]可見,有道德、思想素養(yǎng)好的士人被視為“儒”,代表了孔孟以來的儒者形象。段玉裁對儒者的基本印象對其說文解字則有深刻之影響。

      段玉裁的解字方法是建立在他對儒家經(jīng)典非常熟悉的基礎之上的學術探索。清人姚鼐在《封文林郎巫山縣知縣段君墓志銘并序》中稱言:“君子段玉裁遂以經(jīng)學名天下者,君之教也?!保ā断Пк幬摹ず蠹肪砥撸┒斡癫米鳛榻?jīng)學大師對儒家經(jīng)典是非常熟悉的,尤其在解字的過程中經(jīng)常運用《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論語》《大學》《孟子》《中庸》《禮記》《白虎通》等儒家經(jīng)典來解釋字的含義,力求解釋字義必有經(jīng)典依據(jù)。如對“占”字的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視兆問也。《周禮》占人,注曰:占著龜之卦,兆吉兇。又占人掌占龜。注曰:占人亦占蓍,言掌占龜者,蓍短龜長,主于長者,此云視兆。問亦專謂龜卜?!盵1]而對“艮”,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艮,很也。很者,不聽從也。一曰行難也,一曰盭也?!兑讉鳌吩唬呼?,止也。止可兼很三義。許不依孔子訓:止者止,下基也,足也。孔子取其引申之義,許說字之書嫌云:止則義不明審。故易之此字,書與說經(jīng)有不同,實無二義也?!盵1]故王念孫《說文解字注序》云:“知其典要,觀其會通,而引經(jīng)典?!盵1]由此不難看出其解字注重本義的思想旨趣與以儒家經(jīng)典為中心的思想立場。

      被譽為儒家經(jīng)典中群經(jīng)之首的《周易》,對于段玉裁的說文解字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在對《周易》的卦象解釋上,多處引用《周易》,不僅對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之解釋援引《周易》,而且對與《周易》卦象無甚關聯(lián)的字也多引用《周易》給予解釋。前者因是對周易卦象的解釋,自然離不開《易經(jīng)》本身;后者如其《說文解字注》對“示”的解釋:“示,天象見吉兇。見《周易·系辭》。所示人也。從二。古文上。三。謂川。日月星也。觀乎天文,察時變。見《周易·賁·彖傳》。示,神事也。言天懸象,箸明以示人,圣人因以神道設教?!盵1]仍是以《周易》為重。然而,無論是許慎的字義原解釋,還是段玉裁的新注解,對“示”的解釋和識讀都引用了《周易》的原有意義之解釋,足見《周易》對于《說文解字注》的影響極為深刻。通觀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一書,以《周易》來解讀語言文字之處還有很多,如“禮”字:“禮,履也。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履,足所依也,引申之,凡所依,皆曰履?!盵1]又如“褆”字,許慎云:“褆,安也。從示是聲。易曰:褆既平。”[1]段玉裁注云:“《周易》坎九五,祗即平。”[1]可見,段玉裁不僅注意用經(jīng)典來解釋文字,而且對于《六經(jīng)》之首《周易》的內容非常熟悉且神會精義。此外,《尚書》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也被多處運用。然基于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大量運用了儒家經(jīng)典,本文因囿于篇幅而不一一展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不僅僅是就字解字的小學,而且是在解字過程中還注意闡發(fā)儒家義理思想觀念,即所謂“微言大義”,目的在于實現(xiàn)或達至詮釋經(jīng)典義理之功效。換言之,以“經(jīng)”解“字”是《說文解字注》的最為顯著的手段,但以“字”解“經(jīng)”乃是《說文解字注》又一重要功能,即戴震在《古經(jīng)解鉤沉序》“由文字以通乎語言,由語言以通乎古圣賢之心志”[2]。故王念孫亦言:“小學明,而經(jīng)學明?!盵1]段玉裁《周禮漢讀考序》亦云:“經(jīng)明而后圣人之道明?!盵3](《經(jīng)韻樓集》卷二)在義理的探究上,段玉裁遵循的是其師戴震先生之學理家法,即“以詞通道”的解釋學方法,如段玉裁對“一”“元”“天”的解釋,就形象地詮釋了中國的宇宙生成論和天命觀,是以“字”解“經(jīng)”義的典范。

      中國傳統(tǒng)的天命觀,是以絕對化了的“宇宙天”和“人格天”為意象特征或標志的天命觀。天命不離天道,天道即是太極,太極與道相合,而道生一,一乃萬物之始,既是生命的開始,也是詮釋文字含義的邏輯起點,故在許慎《說文解字》的開篇就貫穿了這一思想。漢代許慎《說文解字》開篇云:“一,惟初太極,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盵1]意即“一”乃太極,即是道之根本,道通為一,是天地萬物生成的源頭??梢姡墩f文解字》第一篇就開宗明義地表達了天命始生于一這一理念。段玉裁注云:“元元本本,數(shù)始于一。”[1]依照段氏之言,“一”就是本源,就是萬物之始,一切計數(shù)即是從“一”開始的。從許慎和段玉裁對“一”字的解釋來看,具有認識上的一脈相承性,對天地萬物的認知重在直探本源,直接追溯到了本源性的認識上??梢哉f《說文解字》所要表達“一”的概念,即一是萬物之始、萬物之源,一切現(xiàn)相(事物表象)都是由一所生成的。段注《說文解字》對“一”的解釋,與“元”也是關聯(lián)在一起的,即段氏所言“元元本本”。元,與始一致,即是初始,“以為凡高之稱,始者女之初也;以為凡起之稱”[1];與氣合稱元氣,乃是生命生成的本源,“經(jīng)典謂生物曰餼”[1]。故許慎《說文解字》說:“元,始也。從一兀聲。”[1]段注云:“見《爾雅釋詁》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盵1]古人對天的認知,亦與原始有不可分割之關系。許慎在解釋“天”字本義時說:“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盵1]段玉裁注云“凡言元始也,天顛也”?!爸粮邿o上,是其大無有二也”[1]。體現(xiàn)了儒學的不二思維。元乃萬物之始,而氣與元合二為一,乃元氣,即原始之氣,而有形為氣,無形為元,氣乃元之最初發(fā)用。故段玉裁在注解“元”時引用《爾雅釋詁》九家易云:“元者,氣之始也?!盵1]即直探本源地說明了元氣一體之用。對于儒學的不二思維,言其關聯(lián)者由來已久,《孟子·萬章上》云:“天無二主,民無二王。”《禮記·坊記》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至高無上,就是不二之意??梢姡湃酥匾晱膶Υ邪盐帐孪?,強調的是一種關系呈現(xiàn)論,即在關系中認知和理解事物本來具有的意義。事實上,段玉裁“以經(jīng)解字”或“以字循經(jīng)”,實質就是在把握一種雙向關系,即通過互為因果的相互關系構造方能全方位地說明和解釋經(jīng)與字的內在邏輯或思想本義。

      二、契理契機運用佛教典籍補充字義

      佛字何解?許慎《說文解字》云:“佛,仿佛也。依《玉篇》與全書例合,按髟部有髴解云髴若似也,即佛之或字。從人弗聲?!盵1]從段氏的《說文解字注》中未見有對“佛”字向佛教方面靠近的解釋跡象,與“禪”字一樣未運用佛教的經(jīng)典來進行解釋。由此延伸至對佛教色彩較為濃厚的“釋”“空”“緣”字的解釋,也仍然如此。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釋,解也。《廣韻》曰:捨也,解也,散也,消也,廢也,服也。按其實一解字,足以包之?!盵1]亦云:“空,竅也。今俗語所謂孔也。天地之閒,亦一孔耳?!盵1]又云:“緣,衣純也。此以古釋今也。古者曰衣純,見經(jīng)典。今曰衣緣。緣,其本字純……引申為因緣。”[1]并沒有向釋教或釋迦牟尼佛所言之經(jīng)義靠近的詮釋路向。最與佛教有直接關聯(lián)的字“佛”字,段玉裁為什么沒有運用佛教的自身話語體系來進行解釋呢?

      筆者以為,作為儒學知識分子的段玉裁,其解字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總是堅持以儒學為本位的思想立場。舉凡涉及佛教之異域文化,亦僅是契理契機地作必要性解釋,而若非情不得已,一般能在儒家和道家經(jīng)典范圍內作解釋的則盡量避免引用佛教典籍。而且,作為誕生于漢代的《說文解字》,重在忠實于原義的解釋立場,故解字本身關注的是漢代以前的字之本身意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不例外,首先也當是遵循字的原有之意義的解釋而于引申義則不作為重點。故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佛教典籍被援引情況就相對較少,這反過來更能說明其以儒學為本位的儒學知識分子學風和道統(tǒng)立場。段玉裁晚年曾專門寫信給外孫龔自珍云:“博聞強記,多識蓄德,努力為名儒,為名臣,勿愿為名士。”[3]從重視“名儒”身份的勸勉言詞來看,“成為碩學鴻儒”與其說是段玉裁寄予外孫龔自珍的厚望,毋寧說是其自身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標。實踐表明,段玉裁自己正是這樣踐行這一觀念成就“名儒”的人生歷程的,故有學者對其評價云:“他(段玉裁)不僅成為一代名儒,而且是歷史公論的學術大師級的人物?!盵4]段氏曾應錢大昕之婿瞿鏡濤之請,為《潛研堂文集》作序盛贊錢氏之學云:“夫自古儒林能以一藝成名者罕,合眾藝而精之,殆未之有也。若先生于儒者應有之藝,無弗習,無弗精,其學固一軌于正,不參以老佛功利之言,其文尤非好為古文以自雄壇坫者比也。”[5]可見,在段玉裁思想深處,的確是以儒家正統(tǒng)為立場的。如下以“苗”“鐓”“倄”“髦”“捼”“唐”“寺”七字為例,試作說明其以儒學為本位,契理契機地援引佛教典籍來詮釋字義的歷史情景:

      1.“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艸生于田者,從艸苗?!盵1]并引用《毛詩》《春秋》《倉頡篇》加以翔實說明。然段玉裁解釋一番后似乎意猶未盡,于是對“苗”的解釋則又列舉了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云:“魏時,苗茨之碑,實即茅茨取堯舜茅茨不翦也。”[1]而對“苗茨”之意作進一步舉證?!堵尻栙に{記》為南北朝時期記載北魏首都洛陽佛寺的一部地方文獻著作。該書以《伽藍》為題,即旗幟鮮明地點明了所記載的內容是以佛教寺廟為中心的,廣泛涉及洛陽地方佛教文化。《四庫全書》將其列為“地理類”,則說明了《洛陽伽藍記》的內容與地方自然狀況和人文生活習俗有緊密之關聯(lián)。段玉裁援引是書,表明了其對佛教文獻也有所涉獵或研讀,故其能夠在字義補充解釋上運用佛教文獻知識。

      2.“鐓”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元(玄)應書》卷廿一引《說文》作鐓,而謂梵經(jīng)作鐓,乃樂器錞于字。然則東晉、唐初《說文》作鐓可知《玉篇》《廣韻》皆鐓為正字?!盵1]雖然引用“梵經(jīng)”,然而“然則”轉語,進一步強調“《玉篇》《廣韻》皆鐓為正字”的意義,更說明了梵經(jīng)僅僅是解釋需要中的不得已之作,因為即便是“佛”“禪”“尼”佛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字詞,均未見到段玉裁引用佛教經(jīng)典來解釋的實例,如是進一步可以印證解字“若非迫不得已”,他依然慎用佛教典籍來解字的儒學本位立場。此處,以最具有中國佛教特質的禪為例來說明之,關于“禪”字,段注《說文解字》云:“禪,祭天也。從示,單聲。凡封土為壇,除地為,古封禪字,蓋祗作。項威曰:‘除地為,后改,曰禪,神之矣?!唬骸庹?,增天之高,歸功于天;禪者,廣土地。’應劭亦云:‘封為增高,禪為祀地。惟張晏云:‘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又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元鼎二年,紀云:‘望見泰一修天文禮壇,即古禪字是,可證禪亦祭天之名?!U訓祭天,似當與祡為伍,不當廁,此時戰(zhàn)切十四部?!盵1]又云:“禪,衣不重。此與重衣曰復為對?!盵1]可見,沒有見到其用佛教詞語或經(jīng)典來解釋“禪”的意義,他從本土語義釋“禪”字義而未吸納佛學內容進行意義解釋,故筆者以為在解釋學中未免不是一種遺憾。反過來,則說明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十分注重文字之本義解釋,強調從本源意義上尋求字的意義,這也是其解釋字義的顯著特點之一。

      3.倄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倄,剌也。剌者,戾也。……按《元(玄)應佛書音義》曰:痏痏,諸書作侑,通俗文于罪切,痛聲,曰痏。此條合之字義,俗語皆無不合。其云諸書作侑,蓋蒼頡訓詁亦在其中,借侑為痏,皆有聲也。《顏氏家訓》之倄,當是侑之誤,不必與《說文》牽合,大徐《說文》改毒之為痛聲,恐是竊取黃門語?!端焉裼洝肪硎脑疲郝勆胍髦曉唬簡N哊宜死,哊亦痏之俗字?!盵1]段氏對“倄”的解釋,既引用了《顏氏家訓》代表了儒學知識分子家教理念的教育之書,又援引了具有道教色彩的《搜神記》典籍,關鍵之處還吸取了“元(玄)應佛書音義”之佛教相關內容,可謂是儒、釋、道三教互用、共用來解讀“倄”之意義的典范,顯示了他思想朦朧中所生起的儒、釋、道“三教觀”意識,體現(xiàn)了其“無不綜貫”的學問素養(yǎng),亦說明段氏對儒釋道三教知識的理解與貫通,故在段氏《說文解字注》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不過,段氏《說文解字注》中鮮有直接以佛經(jīng)義理來解釋字義的例子,或許這更能說明其堅持解字必遵本義的立場。

      4.髦

      段氏《說文解字注》云:“髦發(fā)也。三字句,各本刪髦字,作發(fā)也二字。此如巂下之巂作周燕也,離下之刪離,偓下之刪偓,江河等下之刪江河等字,皆不可通,今補?!对ㄐ髸袅x》卷二引《說文》,髦發(fā)也,謂發(fā)中之髦也。卷五引《說文》,髦發(fā)也,發(fā)中豪者也。下句乃古注語,上句亦奪一髦字,不可讀發(fā)中之秀出者謂之髦發(fā)?!稘h書》謂之壯發(fā),馬鬣稱髦,亦其意也?!对姟啡憎质浚稜栄拧?、《毛傳》皆曰:髦,俊也?!夺屛摹吩疲好兄L豪曰髦,士之俊杰者借譬為名,此引伸之義也?!盵1]該處既引用了佛教類《元(玄)應佛書音義》,也引用了史籍《漢書》,而且也涉及《詩經(jīng)》等內容,對“髦”與“發(fā)”作了細致的梳理和區(qū)分,而佛教類書的引用是以說明“髦”之真義為目標的,從中不難看出段氏解字的良苦用心,由此也可以看出段玉裁學識較為淵博的一面和思想視野較為寬廣的特質。

      5.捼

      段氏《說文解字注》云:“摧也。摧,各本作推,今依《玉篇》《韻會》《文選注》《元(玄)應梵書音義》正。摧者,擠也。《周禮》守祧、禮經(jīng)士虞、特牲、少牢隋祭,或作隋作墮,或作挼,或作綏。隋當是正字,挼、綏當是叚借。鄭云:下祭曰墮,墮之言猶墮下也。按,隋聲、妥聲同在古十七部。許云:挼,摧也。摧亦有墮下之義。挼篆疊韻雙聲皆當妥聲。下挼莏一解,則更當從妥,不待言矣。從手妥聲。各本作委聲,今正。徐鉉曰:俗作挼,非。乃因《說文》無妥,而為此謬說也。奴禾切,十六、十七部。一曰手相切摩也。元(玄)應引無摩字,阮考緒字略云:煩撋猶挼莏,今人多用此義,而字作挪?!盵1]該處再次引用了《元(玄)應梵書音義》對“捼”解釋,不過從“今依《玉篇》、《韻會》、《文選注》、《元(玄)應梵書音義》正”的排列順序看,《元(玄)應梵書音義》是處于補充地位,乃是一種契理契機的必要補充,增強了其校正的依據(jù)。同時,段玉裁既用《元(玄)應梵書音義》,又用《元(玄)應梵書音義》,則表明梵書與佛書在他看來乃為同一個含義,是可以混同使用的,也顯露出了他梵佛不分的認知狀態(tài)。

      6.唐

      段氏《說文解字注》:“唐,大言也。引伸為大也,如說《尚書》者云:唐之為言,蕩蕩也。見《論衡》,又為空也,如梵書云:福不唐捐。凡陂塘字,古皆作唐,取虛而多受之意。部曰:隄,唐也。從口庚聲。徒郎切十部。啺,古文唐從口昜,亦形聲?!盵1]59對“唐”的解釋也援引了佛教典籍之說。

      7.寺

      段氏《說文解字注》云:“寺,廷也……《漢書》注曰:凡府庭所在皆謂之寺。《釋名》:寺,嗣也。治事者,相嗣于其內,《廣韻》:寺者,司也。官之所止有九寺。按經(jīng)典,假寺為侍,詩,瞻仰?!秱鳌吩唬核?,近也。《周禮注》曰:寺之言侍也。凡《禮》、《詩》、《左傳》言寺,人皆同。若漢西域白馬駝經(jīng)來,初止于鴻臚寺,遂取寺名,初置白馬寺,此名之不正者也。有法度者也,從寸。《考工記》曰:市,朝一夫。注云:方各百步知天子三朝,各方百步,其諸侯、大夫之制未詳,步必積寸為之言。法度字,多從寸。又部曰:度,法制也。”[1]點明了佛教寺廟之來源,與白馬馱經(jīng)有極大的關聯(lián)。

      從上述七例來看,段氏《說文解字注》會運用到佛學方面的常識,不過在利用佛書上卻非常慎重,一般來說他的解字似乎依賴于儒家經(jīng)典、道家經(jīng)典,而對于佛學的義理性問題卻并未有展開,直接與佛教相關的字詞也未能全以佛教內容給予解釋,這與他運用儒家經(jīng)典的那種信手拈來的從容與自信形成鮮明對比。或許這與段氏對于佛教知識的掌握尚不夠全面有關,但這也能說明他治學態(tài)度之嚴謹。此外,段玉裁對于同鄉(xiāng)儒士遁入佛門也有特別之關注,如其《經(jīng)韻樓集》卷九之《高蘇生先生傳》云:“先生姓高氏,名作霖,字蘇生,江南金壇人,明季貢生,授四川定遠令,鼎革后棄官為僧,名凈石,號無想,往來于石砫土司境,卒葬于酆都僧寺內?!⒊忌院梅鸲哉咧^,若是併書之以詒里人以見出于忠義,則雖遁為僧,而必諒其心,出于畸異,則服儒衣冠,而有誣其為仙釋者,士君子趨向,固不可以不審也?!盵3]足見其對佛教中人較為友好的立場態(tài)度,這也是他在解字過程中不排斥和援引佛教典籍的一大因素。

      三、以道家經(jīng)典為側重兼攝道教典籍詮釋字義

      何為道?段氏《說文解字注》:“道,所行道也。《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申為道理,亦為引道。從辵首。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徒皓,切古音在三部。一達謂之道。釋宮文行部稱四達,謂之衢,九部稱九達,謂之馗。按許三稱當是一例,當作一達,謂之道。從辵……以下字皆不系于人,故發(fā)其例,如此。許書多經(jīng)淺,人改竄,遂不可讀矣?!盵1]解字并沒有引用道家經(jīng)典,相反是利用儒家的《毛傳》來解釋。注重的是字本義的解釋,即字面意思,最初的元意義。即便是引申一層,也僅限于道理層面,沒有展開道之幽玄之境探索。雖然如此,仍然掩飾不住段玉裁對道家的獨特見識,他在解“宕”字時說:“宕之言,放蕩也?!豆攘簜鳌芬齻髟唬洪L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國……凡道家言洞天者,謂無所不通?!盵1]一個“凡”字表達得相當自信,顯然段玉裁對道家的理解也較為深刻。

      段玉裁自如運用道家道教經(jīng)典進行語言文字的詮釋,當與其曾在蘇州閱讀道藏的經(jīng)歷有關聯(lián)。據(jù)載,乾隆五十九年(1794)段玉裁六十歲,是年六月,與錢大昕、袁廷梼、戈襄、瞿鏡濤等在玄妙觀閱《道藏》。對于蘇州玄妙觀閱藏一事,段玉裁自己印象非常深刻,十年之后在追憶錢大昕時曾有言及,其所作《跋錢竹汀抄本西游記》一文云:“憶昔與竹汀游玄妙觀,閱道藏,竹汀借此鈔訖,而為之跋,今轉瞬已十年,竹汀于今歲十月二十歸道山矣。”[2]即表達了道友之間的難忘與眷顧情懷。錢慶曾《竹汀居士年譜續(xù)編》亦云:“六月,與段茂堂、袁又愷、戈小蓮、瞿鏡濤諸公閱《道藏》于玄妙觀。羽士袁月渚導觀宋孝宗御書《神通庵石刻》,并拓本見詒?!备幼C實段玉裁與錢大昕共同參與了蘇州閱讀道藏,文獻互證表明這一閱藏經(jīng)歷,乃是段錢交游中最為重要的歷史性事件之一。

      段玉裁蘇州閱讀道藏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多處援引道家道教經(jīng)典文獻即不難看出其內在關聯(lián)。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運用的道家經(jīng)典(或道家代表人物著作及觀點),筆者不完全統(tǒng)計有《老子》《抱樸子》《莊子》《素問》《淮南》等道家道教經(jīng)典文獻,乃是段玉裁解字的重要依據(jù)。如對“化”的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化,教行也。教行于上,則化成于下。賈生曰:此五學者,既成于上,則百姓黎民化輯于下矣。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盵1]對“痿”的解釋,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痿,痹也。如淳曰痿音……《素問》曰:有漸于濕,肌肉濡潰,痹而不仁。”[1]關于“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兌,說也。說者今之悅字,其義見易、大雅行道兌矣?!秱鳌吩唬簝冻甚枰玻砂厮箖?。《傳》曰:兌易直也。此引申之義?!独献印罚喝鋬?,閉其門。借為悶字,悶同穴?!盵1]而在解釋與醫(yī)學問題有關的文字時多引用道家經(jīng)典,段玉裁說:“凡《素問》、《靈樞》、《本草》言灑灑、洗洗者,其訓皆寒皆癢之,叚借古辛聲、先聲、西聲,同在真文一類?!盵1]又如段玉裁解“盭”云:“盭,弻戾也。按,此乖戾正字,今則戾行而盭廢矣?!妒酚洝贰稘h書》多用盭字?!痘茨显烙栕ⅰ吩唬簰r,了戾也?!醭P注《素問》……今淮南注了戾,道藏不誤,而俗刻作引戾,正與此誤同,讀若戾?!盵1]可見,段注不僅引用《史記》《漢書》等史書和《淮南》《素問》等道家道教經(jīng)典,而且直言“道藏不誤”云云,即表明段玉裁已將道教經(jīng)典納入了其說文解字的詮釋方法論的系統(tǒng)范疇之中。他援引道藏進入說文解字的解釋學并非孤證。他在解字中運用《淮南子》一書頻率非常之高。如在對“圓”字解釋中,他說:“《淮南子》曰:天之圓不中規(guī),地之方不中矩?!盵1]對“蕓”字則言:“《淮南》、《呂覽》皆曰蕓蕓蒿菜名也?!盵1]對“薠”釋云:“《淮南》曰:薠狀如葴與張說不同?!睂τ凇霸ァ弊衷唬骸啊痘茨献印贰妒酚浹魝鳌贰段憾假x》皆云市不豫價?!盵1]對“玄”字曰:“玄者,幽遠也?!独献印吩唬涸ㄐ┲衷ㄐ?,眾妙之門。高注《淮南子》曰:天也,圣經(jīng)不言元(玄)妙至。”[1]對“句”字云:“句,曲也?!痘茨献印氛f獸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章、句余、高句麗,皆是也?!盵1]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段玉裁對于《淮南子》情有獨鐘。段氏《說文解字注》在對“易”的解釋中還引用道教經(jīng)典《參同契》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盵1]進一步說明其對道教的相當了解,道教成為他解釋字義不可或缺的經(jīng)驗性知識。從其以道家經(jīng)典為側重解字的實踐層面來看,更能說明其注重文字本義解釋的意趣。

      與此同時,段氏的這一引道藏解字方法亦可能影響了后世的近代經(jīng)學大師孫詒讓,如孫先生在其《墨子閑詁》中言:“《說文》纟部云:繃,束也。引《墨子》曰:‘禹葬會稽,桐棺三寸,葛以繃之。’即此文?!斡癫迷疲骸嚒衲哟司淙?,皆作‘緘’?!g之不合,通之不埳。道藏本、吳鈔本‘通’并作‘道’?!盵6]所言之“道藏本”即表明了《墨子閑詁》在解釋字的意思時對于道藏有所運用。作為享有盛名的段注說文,對于后世從事語言文字解釋工作的學者,其影響是深遠的,援引道藏也毫不例外。顯而易見,段玉裁對道藏是有一定了解,且對某一些道家道教經(jīng)典作了一番研究。否則,就很難想象在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能夠看到如此之多的道教經(jīng)典文獻。

      四、余論

      以經(jīng)典來解釋經(jīng)典,是中國古代學術研究的傳統(tǒng)。如以道釋文,即要以經(jīng)典蘊含的思想來解釋語言文字所內含的意義和義理。段玉裁作為經(jīng)學小學大師,不僅有微觀的語言文字訓詁方面的功夫,而且關注中國傳統(tǒng)儒釋道宏觀層面對字解釋的把握與理解。在解讀文字的實踐中,經(jīng)常以經(jīng)典來完成字意的詮釋。如利用道家經(jīng)典對文字進行解釋,既注重本意的解說,又注意義理的發(fā)明,《說文解字注》云:“三,數(shù)名。天、地、人之道也。陳煥曰:數(shù)者,易數(shù)也。三兼陰陽之數(shù)。言一下曰道立于一,二下曰地之數(shù),王下曰三者,天、地、人也。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釋三之義,下釋三之形,故以于文二字別言之。于文一耦二為三,成數(shù)也?!胖涝谘桑手^之成數(shù)?!盵1]然段玉裁利用佛典籍,則著重于史地內容而少有佛教義理性詮釋;他運用儒學經(jīng)典解字則多以經(jīng)學方式進行字義闡發(fā)。從段氏對字的解釋來看,一般都比較尊重字的本來意義的解讀,并在引用佛典上無更多的引申與發(fā)揮。即便解字需要引經(jīng)據(jù)典,也多從儒道經(jīng)典入手,這一解釋方式也折射出其儒學本位的文化心態(tài)或思想立場。

      段玉裁汲取儒釋道經(jīng)典的用意在于探究事物現(xiàn)象的真理,他不墨守成規(guī),對于學術始終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和求真的精神,解字貫穿的是考鏡源流、辨章學術的立場。如對“罙”字解釋,即可窺見一斑。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云:“罙,深也?!肆A字見六經(jīng)者,毛公以今字釋古字,而許襲之,此罙之音義原流也?!短剖?jīng)》作罙尚不誤,自宋及今日,《毛詩》刻本竟作冞不罙?!S水部不載深淺一義,故全書深淺字用湥,今廢其例于此?!盵1]對“罙”字的解釋則加以舉例七條證據(jù)來證明“廢其例于此”的原委。由此可見,段玉裁為解一字不僅要進行學術史的梳理,考鏡源流,對字義進行邏輯的考辨,而且敢于大膽否定前人之陋見,體現(xiàn)了他求實與求是的實學精神。對一字的解釋尚花如此長之篇幅來推證的治學態(tài)度,不能不說是段氏嚴謹治學精神的又一生動展示。

      總體而言,段玉裁堅持“以經(jīng)解字”和“以字求義”的歷史傳統(tǒng),既以文字為線索探尋經(jīng)典的來源,又以經(jīng)典為訓釋的依據(jù)。在具體的解字實踐中,他解釋字的含義,以“六經(jīng)”為基礎,旁涉諸學,尤其是在解字過程中對于釋、道經(jīng)典多有吸取,凸顯了他視野寬廣、知識淵博并力求融會貫通的治學特色;特別是他求真求是的科學研究態(tài)度和解字的大膽革新,對于今天的學術研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許慎.圈點說文解字[M].段玉裁,注.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

      [2]戴震.戴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段玉裁.經(jīng)韻樓集[M].清道光元年刻本.

      [4]趙航.段玉裁評傳[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5]錢大昕.潛研堂文集[M].清光緒十四年上海點石齋刻本.

      [6]孫詒讓.墨子閑詁:卷六之節(jié)葬下第二十五[M].清光緒三十三年刻本.

      責任編輯 真 明

      G12

      A

      1007-905X(2016)11-0094-06

      2016-10-01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一般項目(12YJA730003)

      1.黃誠,男,貴州銅仁人,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后、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教授,主要從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研究;2.唐愛萍,男,江蘇海安人,江蘇人民出版社編審,主要從事古典文學及思想研究。

      猜你喜歡
      段氏段玉裁佛教
      清代文字學大師段玉裁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校訂《古今韻會舉要》探略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09-29 07:21:22
      《世說新語》與兩晉佛教
      天中學刊(2022年2期)2022-04-27 06:03:56
      佛教藝術
      馬村段氏金墓雜劇磚雕的藝術特色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0:52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世界家苑(2018年11期)2018-11-20 10:50:58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一曰”訓詁內容研究
      論佛教與樸占的結合
      “平等”在現(xiàn)代嬗變中的佛教詮釋
      郓城县| 仪征市| 翼城县| 锡林浩特市| 桐城市| 秭归县| 广西| 云浮市| 上杭县| 乌兰县| 囊谦县| 美姑县| 凯里市| 桓台县| 文水县| 扬中市| 盖州市| 安溪县| 乐安县| 从化市| 长寿区| 凤冈县| 丘北县| 会泽县| 若羌县| 勃利县| 克什克腾旗| 昆山市| 汾西县| 杭锦旗| 阿勒泰市| 台北县| 云南省| 云安县| 府谷县| 望谟县| 安阳市| 调兵山市| 大厂| 邵阳市|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