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流量監(jiān)控軟件的監(jiān)測分析結果,發(fā)現某聯(lián)通出口在晚高峰期使用率已經達到80%,我們決定對該出口進行擴容。由于原有聯(lián)通出口與我們互聯(lián)是10G接口,而且該流控設備上已沒有萬兆端口,只能使用千兆口對接。但用千兆口對接,互聯(lián)網出口廠家對這次擴容的端口也是用萬兆端口,由于情況緊急,只得在出口廠家設備和我們流控設備之間增加一臺有萬兆光口的交換機,然后再使用鏈路聚合的模式和流控設備對接。因為互聯(lián)網出口廠家給我們這次擴容提供了10G的通道,結合我們目前的網絡狀況,可以先在交換機上捆綁3G來滿足當前業(yè)務的發(fā)展。
就在我們完成10G對接、3G鏈路聚合捆綁后,發(fā)現3G有兩個端口是沒有流量的,但是雙方的端口都是Up的。
首先排除了物理層光路和光模塊的問題,兩者之間設備互聯(lián)除了光路和光模塊外,那就是兩個設備間運行的鏈路聚合協(xié)議。在流控設備上看到使用的端口負載分擔模式是“會話均衡”,而對端交換機采用的端口負載分擔模式是“srcdestip”,會不會是這個地方出現了問題?
通過查詢資料和請教廠家技術工程師,我們對流控設備上的負載分擔模式進行了修改,修改成了“輪詢”后,鏈路聚合組成員的另外兩個端口開始有流量,這說明操作是正確的,故障得以解決。
上面我們從對互聯(lián)網出口的監(jiān)測情況,根據現有設備情況采用鏈路聚合的模式來完成互聯(lián)網出口的接入,在出現端口沒有流量的故障后,首先排查了物理層,最后在數據鏈路層的鏈路聚合負載分擔模式上發(fā)現了端倪,通過修改一側設備的負載分擔模式達到了解決故障的目的。
后期通過查找資料,得知鏈路聚合的負載分擔模式有很多種,諸如基于源MAC、目的MAC、源和目的MAC、源IP、目的IP、源和目的IP這6種模式,它可以將數據流量均衡合理的分擔到不同鏈路上,最后能到達同一的目的地,避免鏈路阻塞。在日常網絡維護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負載分擔模式,流量中該參數變化越頻繁,選擇此負載分擔模式的流量就越均衡。負載分擔只對出方向的流量有效,因此鏈路兩端設備的接口負載分擔模式可以不一樣。但是不同設備間如果該負載分擔的模式不相匹配,會引發(fā)流量的異常。即文章開頭出現的兩個端口沒有流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