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融,王暉慧
海南醫(yī)學院
基于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模式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三自”能力
宋融,王暉慧
海南醫(yī)學院
就大學生而言,要想科學有效的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學校的教學管理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但是就目前的管理模式來講,還是比較傳統(tǒng)落后的,無法全方位的發(fā)揮管理育人的作用,不能科學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三自”能力,所以,要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行改革,進而全面發(fā)揮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大意義。筆者就在創(chuàng)新教育管理模式下,如何提高大學生的“三自”能力進行簡要分析,供讀者參考,以便我國大學生“三自”能力的有效提高。
教育管理模式下;大學生;“三自”能力
對于大學生來講,在進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刻,他們的人生又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已經無法適應當代的大學生,怎么樣將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有效改革,以便它可以有效的發(fā)揮管理育人的重要作用,進而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培養(yǎng)目的,是當代教育者所要重視的問題。
1.1目前大學生多數都是獨生子女
就目前來看,在校大學生差不多都是家中的獨苗,在家里父母寵著,爺爺奶奶慣著,過著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足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從內心中就有一種較強的優(yōu)越感,他們沒有吃過什么苦,缺乏相應的勞動精神;在生活上依靠父母已經習慣了,進而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性,缺乏必要的獨立意識;他們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相應的合作意識等。
1.2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深厚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逐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禁錮,仍然實行課堂上老師講解為主的填鴨式教學,繁重的課堂教學還是無法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在課下還要給他們布置相當多的課外作業(yè),進而將學生的時將都安排滿滿的,如此以來,學生那里還有什么時間再去做其它的事情。學習上是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所有的事情都被家長一一解決,進而省略了日常鍛煉的環(huán)節(jié),在沒有處理過問題的情況下,根本就談不上有什么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在我國根深蒂固,所以這種教育模式在短時間內還是無法進行根除,如此以來,它不但給教育帶來了較多的弊端,還在一定程度上禁錮著學生的思想,進而阻礙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1.3大眾化教育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近幾年各類高校都在擴招、擴建,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的大眾化,這種方式雖然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它也逐漸顯現出自身的不足。因為,大學校園的不斷擴招、擴建,導致學生工作量迅速增加,進而無法全方位、多層次的把控學生的質量,以至于學風建設難度有所加大。在競爭不斷加劇的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越來越讓人擔心;在不斷擴建、擴招的基礎上,大學生的基數迅速增加,那么貧困生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加大,因此,助學任務也就越來越艱巨。于此同時,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那么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也就越來越顯著等一系列問題。
1.4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不夠完善
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大學生差不多都在18歲以上,按常理來講都是成年人了,應該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和條件,那么,在高等院校里就應該遵循大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在管理上面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種自我行為的氛圍,以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自我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可以進行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實現自我服務。由于歷史和社會的種種客觀原因,我國高等教育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教學管理逐漸呈現出服從安排、服從管理的局面,以至于大學生沒有鍛煉和展示“三自”能力的機會。
2.1當代大學生的“三自”能力教育模式,是有效解決大學生生存問題的捷徑
對于學生來講,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束縛了他們的一切,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他們沒有主動選擇的權利,只能是被動的接受。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教育體制也隨著科學技術在不斷的變革,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不斷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以人為本成為當前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標。黨和國家逐漸關注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他們不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以及大學生參與自我管理意識的的積極性。對于大學生來講,他們是祖國的未來,承擔者整個民族的希望,所以,單純的學好專業(yè)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必須要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由此可見,高等院校的管理必須要適應時代的需要,進而全方位、多層次的促進大學生的發(fā)展。利用他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挖掘出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讓教育過程中的主觀因素發(fā)揮最大作用,因此,這就成了有效解決大學生生存問題的捷徑。
2.2當代大學生的“三自”能力教育管理,可以科學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們都知道,在大學生中開展“三自”能力教育培養(yǎng),是為了實現大學生的發(fā)展而進行的自我培養(yǎng)活動。在這種教育培養(yǎng)模式下,大學生可以盡最大能力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自己的事情完全由自己處理,以至于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如此以來,不但培養(yǎng)了他們認真思考的習慣、敏銳的洞察力、吃苦耐勞的精神等,還增加了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由此可見,通過當代大學生“三自”能力的教育培養(yǎng),可以科學有效的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3當代大學生的“三自”能力教育管理,可以科學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由于高等院校的不斷擴建、擴招,導致大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那么,高等院校管理隊伍的建設比例跟不上大學生增長的速度,因此,管理隊伍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日常的瑣碎小事上,如此以來大大的降低了管理質量。加強對大學生“三自”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參與到學校的各項管理中,學生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決,如此以來,學生管理者的工作就減少了許多,那么,他們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服務職能以及自我能力提高上,進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
3.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便確保大學生“三自”能力的提高
對于教育事業(yè)來講,老師的思想和觀念直接的影響著學生,所以,作為老師要想育人必須要先育己。那么作為大學生“三自”能力培養(yǎng)的引導者,在培養(yǎng)“三自”能力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對于認可老師來講,在傳授“三自”能力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根據不同大學生的特點,實行“因材施教”進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開展相應的討論式教學或者是合作式教學,進而可以科學有效得培養(yǎng)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對于大學生管理者來講,必須要堅定不移的遵循“三自”能力教育管理理念,在管理的過程中,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傳統(tǒng)被動參與的思想里,引向主動參與中來,進而不斷增強大學生的“三自”能力。
3.2加強學生的自治建設
對于大學生“三自”能力的培養(yǎng)來講,黨團組織是其養(yǎng)的主力軍。對于大學生來講,那些黨員、團員都是相當優(yōu)秀的學生,在學生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他們都是學生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就會和學生生活以及學習在一起,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情感了解都比較透徹,在怎樣做好大學生“三自”能力培養(yǎng)上有著絕對的發(fā)言權,同樣也是大學生“三自”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力量。如此一來,黨支部就要發(fā)揮它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將學生黨員、團員作為大學生“三自”能力培養(yǎng)的帶頭羊。與此同時,還要不斷加強積極入黨分子的教育,在學生黨員、團員能力提升上很下功夫,以便學生黨員、團員在具備“三自”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帶動其他同學這方面能力的提高。
3.3加強大學生自身開展“三自”能力教育實踐活動
對于大學生“三自”能力的培養(yǎng)來講,沒有特定的時間和場合,因為“三自”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來源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那么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有效發(fā)揮日常學習和生活管理的主要陣地作用,讓大學生時刻都在“三自”能力教育實踐中。如此以來,讓學生從學習到生活再到工作都在進行不斷的“三自”能力培養(yǎng),進而培養(yǎng)了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相應的世界觀。
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三自”能力教育管理將會是高等院校學生管理發(fā)展的主要形式。對于高等院校來講,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科學有效的推動大學生“三自”能力的教育管理,進而有效得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1]姜軍亮.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模式轉型變革芻議[J].課外語文.2016(05).
[2]員艷苓.大學教育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28).
[3]周天才.班團聯(lián)席會議制度在大學生“三自”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輔導員.2011(03).
[4]馬兆平,米梅,劉靜.以人為本探索與構建培養(yǎng)大學生“三自”能力的教育管理模式[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03).
宋融(1988-),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大學本科,海南醫(yī)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學。
王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