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娟,王曉婧,董阜平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41)
?
《長日留痕》的女性主義解讀
陳文娟,王曉婧,董阜平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阜陽 236041)
摘要:石黑一雄的小說《長日留痕》刻畫了一位內(nèi)心世界頹廢乖戾且偏執(zhí)保守的典型的英國男管家史蒂文斯形象。運用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從受壓抑的女性、沉默的女性和非女性受害者3方面對這篇小說進行解讀,既體現(xiàn)了其中鮮明的女性主義思想,也揭示出男權(quán)制一方面沉重地壓迫女性,另一方面壓迫男性,對社會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大的危害。
關(guān)鍵詞:《長日留痕》;女性主義;男權(quán)制
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405.1125.022.html
網(wǎng)絡(luò)出版時間:2016-04-05 11:25
近年來,著名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的布克獎作品《長日留痕》引起學術(shù)界的廣泛關(guān)注。小說刻畫了一位典型的英國男管家史蒂文斯的形象。他將畢生的才干與精力全部奉獻給達林頓勛爵并對此極其自豪。勛爵去世后,他在周游英格蘭西部期間回顧了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逐漸意識到過去喪失了太多的良知和情感。國內(nèi)外對該作品的研究方法大多停留在敘事學、文化研究、后殖民和心理批評理論等方面,極少運用女性主義視角,僅有Linda Raphael指出:雖然《長日留痕》只有一位敘述者(小說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但是史蒂文斯“男性的話語”也可以讓讀者看到“女性面臨事情所做的反應(yīng)”[1]15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堅持消解男性中心的文化主張,對男權(quán)制文化倫理及美學原則給予尖銳的批判,并試圖重新建構(gòu)女性寫作的重要思想。用女性主義理論分析作品,往往能獨辟蹊徑,極大地拓展文學評論的視野。因此,筆者以女性主義的分析方法為理論基礎(chǔ),解讀《長日留痕》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主義思想。
一、受壓抑的女性
女性主義理論認為,在男權(quán)制的等級體系中,男性是主體,女性是他者;女性總是作為男性的對立面而被動地存在,男性正是通過不斷排除和壓抑這個他者來穩(wěn)固自己的中心地位。
《長日留痕》的女主人公肯頓小姐熱情活潑,性格堅強,擁有豐富的感情世界,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具有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當達林頓勛爵無故解雇猶太女仆時,史蒂文斯毫無疑義地執(zhí)行,肯頓卻激烈地表達自己的抗議,并表示其“將無法在能讓此類事情發(fā)生的府邸里工作了”[2]122,表現(xiàn)出肯頓正義且愛護下屬。但在猶太女仆被解雇后,她卻沒有辭職。因為肯頓是個女人,她必須面對嚴峻的現(xiàn)實:當時的英國社會就業(yè)機會十分稀少,對于女性尤其如此??项D無法反抗現(xiàn)實,她必須保證生存,她的妥協(xié)表明“在所謂社會領(lǐng)域這個高度秩序化的空間之中,任何人都逃脫不了自主意識被消解的命運”[3]220。
在男權(quán)社會,女性要想實現(xiàn)獨立自主,首先要取得經(jīng)濟上的獨立。小說中,肯頓積極參加工作,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如此年輕卻能到豪華的達林頓府當女管家,足見其工作能力,而且她毫不費勁地贏得了下屬的敬佩,并最終也得到史蒂文斯的完全認可??项D結(jié)婚離開達林頓府后,史蒂文斯一直認為她“以其對這座府邸的摯愛,以其可樹為楷模的敬業(yè)精神——這在當今幾乎是無法尋覓的”[2]45。女性的努力在男權(quán)社會常常被忽略,但肯頓的工作卻能得到苛刻的男性代表史蒂文斯的認可,這是很難得的。然而,肯頓在男權(quán)社會仍時時受壓抑。史蒂文斯質(zhì)疑她的工作能力,忽略她的建議。當肯頓向史蒂文斯指出他父親工作中的失誤,且他這個年紀不能勝任其負責的工作時,卻被史蒂文斯無視??项D希望他能夠重視這個問題,他卻惱羞成怒地說:“你不過是在讓自己顯得愚蠢而已。”[2]49但事實證明肯頓是對的。不久史蒂文斯的父親在工作時摔倒,達林頓勛爵因此讓史蒂文斯減少其父親的工作,史蒂文斯立刻接受了。史蒂文斯對肯頓和達林頓勛爵持不同的態(tài)度,多半原因是他懷疑女性的能力,不肯面對女性比他強的事實。男性一直認為自己比女性強大,主導(dǎo)整個社會,絕不允許女性挑戰(zhàn)他們的權(quán)威。
在感情方面,肯頓勇敢追求愛情。她與史蒂文斯互生情愫后,作為男性的史蒂文斯從未表露對肯頓的情感,肯頓卻多次間接向史蒂文斯表明她的愛慕,然而從未得到回應(yīng),最終她失望離去。“社會指定婦女必須扮演的角色是賢妻良母。當婦女犧牲自己的個性和事業(yè)去完成賢妻良母的職責之后,卻痛苦地感到生活缺乏意義和內(nèi)心極度空虛?!盵4]9肯頓也遭受這樣的痛苦。她為了家庭犧牲工作,終止了對自我和獨立的追求,卻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幸福?;楹笏齼?nèi)心孤獨,和丈夫長期分居??项D雖然能夠從工作中尋求到自身價值,獲得極大的自信,但最終的回歸家庭仍使她落入男權(quán)制的禁錮中。
此外,大多數(shù)精神生態(tài)女性主義者都持有同樣的觀點:“由于女性和自然都有創(chuàng)造和養(yǎng)育生命的能力,女性在精神上比男性更親近自然?!盵5]148沃倫指出,“女性親近自然是克服并幸存于男權(quán)社會的一個重要策略……她們有潛力干預(yù)并創(chuàng)造性地改變男權(quán)或其它壓迫制度”[6]195。這在肯頓和史蒂文斯兩人身上得到很好的證明。作為男性,史蒂文斯青睞黑暗的房間角落;而肯特獨愛窗前的大草坪。她喜歡從三樓臥室俯瞰草坪及視野中可見的開闊高地,認為那景色總帶有幾分魔力??项D花費許多寶貴時間欣賞風景,因為這能讓她的內(nèi)心獲得安寧,是她得以幸存于男權(quán)社會的一種非暴力方式。在記憶中,史蒂文斯經(jīng)常將肯特與自然及陽光等意象聯(lián)系起來。她曾捧著鮮花走進史蒂文斯的配膳室,告訴他:“您的房間竟會如此昏暗冰冷……要是有更多的陽光能照進這屋里來,那該有多好??!”[2]43溫暖的陽光象征肯特帶給史蒂文斯的溫情,代表女性以積極的方式影響男性,力求在男權(quán)社會的壓抑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二、沉默的女性
著名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西蘇認為,在男權(quán)制社會里,女性在二元對立關(guān)系中始終處于被壓制的地位,其一切正常的生理心理能力、應(yīng)有的權(quán)力都被壓抑或剝奪了,她被迫保持沉默[7]352?!堕L日留痕》中也有幾位被迫保持沉默的女性形象。
男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母親和達林頓勛爵的夫人是典型的被迫保持沉默的人物。史蒂文斯在回憶中始終沒提到母親,卻多次講述父親及其事跡,暗示母親在他人生中的沉默地位及真空狀態(tài)。史蒂文斯的性格完全是他父親的翻版,恰好說明他母親受社會影響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甚至沒有影響孩子的成長。小說中達林頓勛爵的夫人這一人物不確定是否存在,因為文中未提及達林頓是否結(jié)婚。如果達林頓結(jié)婚了,那史蒂文斯在達林頓府工作了30多年,卻始終未在回憶中出現(xiàn)達林頓府的女主人。由此可見,這個女主人的影響之小,沉默得不值一提。達林頓致力于維護人類及世界和平,而他夫人完全沒有機會參與。似乎歷史都是男性創(chuàng)造的,女性在歷史中沒有任何地位。如果達林頓未結(jié)婚,那他為了事業(yè)不需要女性,這樣他就和為了事業(yè)拋棄愛情的史蒂文斯一樣。以上都證明了女性的存在僅僅是男性的影子或負擔,因為男性全身心投入于公眾和職業(yè)的生活,在他們追求成功和偉大的同時忽略了女性。女性和男性的地位極度不平等,這對女性來說是巨大的悲劇。
小說中,女仆尤其猶太女仆的生活狀態(tài)及史蒂文森對她們的態(tài)度也值得探討。史蒂文斯認為女管家和男副管家結(jié)婚并辭去工作是“私通事件”,“對府內(nèi)井然的秩序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威脅”,并表示“女管家們尤為罪孽深重”[2]42。追求愛情是人類的本性,結(jié)婚并辭去工作本無可厚非,史蒂文斯卻把罪責加在女管家身上,顯得不合常理。但這也印證了女權(quán)主義批評家吉爾伯特和格巴的理論:男性作品中存在兩種不真實的女性形象——天使與妖婦。小說中,史蒂文斯近乎把女管家看成妖婦,反映出男權(quán)制下男性中心主義的根深蒂固和對女性的歧視與貶抑。
史蒂文斯回憶往事時,特意提到30年代達林頓勛爵解雇了兩位猶太女仆。這兩人在達林頓府工作6年多,肯頓評價她們在這府邸工作得異常出色,甚至史蒂文斯也贊揚她們,但因達林頓深受納粹分子影響而解雇了她們,這兩位猶太女仆就是種族歧視的犧牲品。當達林頓直接下達解雇的命令,她們連辯解的權(quán)利都沒有,只能嗚咽著走進來,又嗚咽著離開了。女性在強大的男權(quán)社會過于弱小,無法維護自己的權(quán)利,只能默默承受和用眼淚表達痛苦。而族裔女性更是受到種族和性別的雙重壓迫,地位極其低下。
三、非女性的受害者
女性主義理論認為,男權(quán)制壓迫摧殘的不僅僅是女性,也有男性本身。澳大利亞社會學家康奈爾提出“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定義為性別實踐的形構(gòu),這種行構(gòu)就是目前被廣為接受的男權(quán)制合法化的具體表現(xiàn),男權(quán)制保證著(或說是用來保證)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和女性的從屬地位”[8]46。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把男權(quán)文化強加給男性并深深地傷害了其自身。
史蒂文斯的思想深受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的束縛,對尊嚴及成就盲目追求,但對情感卻極度壓抑。他是現(xiàn)代社會重重人性枷鎖下的犧牲品,其命運早已被抽象的價值觀念扭曲地變了形。他不能回到過去,更不能在新的體系下找回曾舍棄的親情、愛情和自我,因而極其痛苦。石黑一雄強調(diào)男性人物的失落和孤獨是為了展示男性主導(dǎo)帶給人性的負面影響。史蒂文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戴上強者面具,堅忍克己,表明他恪守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的規(guī)定,遵循傳統(tǒng)的刻板的性別印象。但這妨礙了他全面人格的發(fā)展,使他喪失了部分人性,成為一臺社會所認可的男性機器。史蒂文斯的悲劇“使讀者批判和反思政治壓迫和性別壓迫,這里的性別壓迫指父權(quán)文化中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對男性的壓迫”[8]50。
《長日留痕》中,史蒂文斯與肯頓這兩個人物形成鮮明的對照??项D富有同情心、心思細膩、明白事理且重感情。她的存在反襯出史蒂文森的性格:理性勝過感情,遵守規(guī)約,以個人所謂的崇高理想為追求目標。史蒂文斯父親去世后,肯頓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而當時史蒂文斯卻忙于“偉大的事業(yè)”——伺候主人及其客人,無暇去看父親最后一眼。史蒂文斯和肯頓在行為上的截然不同使讀者意識到史蒂文斯這一人物性格的缺陷。事實上,男女的融合是最佳狀態(tài),但卻未能實現(xiàn)。
女權(quá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沃爾夫提出了著名的“雙性同體”的思想,他認為“在我們之中每個人都有兩個力量支配一切,一個男性的力量,一個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適意的境況就是在這兩個力量一起和諧地生活、精誠合作的時候”[7]344。史蒂文斯身上缺少了女性的力量,其身心發(fā)展不均衡不健全。他只求工作,決絕地拋棄個人生活,思想極端。在他的記憶和生命中,肯頓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人物。肯頓一直試圖喚醒史蒂文斯的內(nèi)心,恢復(fù)他的人性。他們兩人加起來,人生才可以完整。史蒂文斯做得不對時,肯頓會問他,“為什么,究竟是為什么你總是要裝假?”[2]126史蒂文斯的人生需要肯頓的加入,她能幫助史蒂文斯獲得完整意義上的存在。史蒂文斯拒絕肯頓的感情,放任其離開,表明他主動放棄使人生完整的機會。這對于他而言是永遠的缺失和遺憾。
《長日留痕》中,女主人公肯頓堅強勇敢,認真執(zhí)著,在男權(quán)社會的抑制中追求自我價值。但最終她屈服于男權(quán)社會而回歸家庭,生活卻不幸福。她具有獨立和反抗精神,但不徹底,在她身上女性意識沒有完全覺醒。小說中的其她女性人物如史蒂文斯的母親、達林頓勛爵的夫人和女仆們也被男權(quán)社會忽視,被迫保持沉默,喪失話語權(quán)。她們社會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男權(quán)社會所強加的,毫無選擇的權(quán)力和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作品展示了英國女性被性別身份所困擾,在男權(quán)主義壓抑下無法自我實現(xiàn)的痛苦。此外,男權(quán)制也有非女性的受害者——男性自身。史蒂文斯遭受支配性男性氣質(zhì)的傷害,舍棄情感和自我,鑄就了悲劇的一生。綜上所述,小說體現(xiàn)了鮮明的女性主義思想,也揭示了男權(quán)制一方面沉重地壓迫女性,另一方面也壓迫男性,對社會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危害。
參考文獻:
[1]Sim Wai-chew.Kazuo Ishiguro[M].London:Routledge,2010.
[2]石黑一雄.長日留痕[M].冒國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3]步朝霞.石黑一雄《長日留痕》中生命的悖謬性[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219-221.
[4]Friedan B.The Feminine Mystique[M].London:Penguin Books,1963.
[5]張冬梅,傅俊.阿特伍德小說《使女的故事》的生態(tài)女性主義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08,(5):144-152.
[6]Warren Karen J.Ecofeminist Philosophy:A Western Perspective on What It Is and Why It Matters[M].Marylan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2000.
[7]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8]張平.論《長日留痕》中多重反諷與男性氣質(zhì)[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4):45-51.
(責任編輯張盛男)
An Analysis on Feminism in The Remains of the Day
CHEN Wen-juan,WANG Xiao-jing,DONG Fu-p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Fuyang Teachers’College,Fuyang,Anhui 236041,China)
Abstract:Kazuo Ishiguro’s novel The Remains of the Day depicts a typical English butler Stevens with a decadent,eccentric,stubborn and conservative inner world.Appling the feminist critical theo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minist thought embodied in this novel from three aspects:the restrained women,the silent women and the non-female victims.The novel also reveals that patriarchy not only heavily oppresses women but also oppresses men,having a great harm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 words:The Remains of the Day;feminism;patriarchy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項目: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校級科研立項項目(2015FXXSK03)
作者簡介:陳文娟(1984-),女,安徽桐城人,阜陽師范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
中圖分類號:I 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62X(2016)02-009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