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金陵鎮(zhèn)中心小學 方玉堅
學生書寫錯別字多,識字回生率高,這一嚴重問題,長期困擾著廣大語文教師。于是,尋找原因、探究解決辦法成了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要課題。
我認為,學生書寫錯別字多、識字回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漢字形體相近者很多。有不少獨體字形體大同小異,差別細微,使學生容易疏忽細處。如“己”與“ 已”形體酷似,僅以“已”的第三筆超上第二筆的橫而有別,“未”與“末”筆畫完全相同,僅僅是兩字長短兩橫的排列順序不同。許多合體字也是形體基本相同,只是某一偏旁,甚至只是偏旁的某一細小部分不同。
賈國均先生在《產(chǎn)生錯別字的原因》一文中有說在小學生常用的《新華字典》中收入讀xí音的漢字就有63個,讀yì音的48個,讀lì音的42個,讀zhì音的41個??梢姖h字中同音字很多。學生在用字時不加想想它的偏旁部首跟什么有關(guān),是什么意思,隨意地濫用,造成同音字替代的錯誤。
不少教師在課堂板書時為了節(jié)省時間,書寫潦草,甚至亂寫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這也對學生產(chǎn)生誤導。
許多教師在教學生識字時,只滿足于學生認得它的筆畫,是什么偏旁,學生也只能靠死記硬背把字記下,而不知道為什么是這個筆畫,偏旁。因此,記得就寫,記不得就隨心所欲、能不錯嗎?
重視課堂書寫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決定的。而在諸多的聽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都不注重課堂書寫。教生字時,只要求學生書空,而沒有真正寫到本子上,得不到及時的,實在的訓練。這也是造成錯別字多的主要原因。
學生們年紀小,識字時往往是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不夠仔細,再加上不善于分析比較,而偏偏許多漢字形體差異細小,往往會筆畫不到位,該長的時候不長,該短的地方不短,不該有鉤的時候?qū)懥算^,不出頭的又出了頭,造成錯誤。如“己”寫成“已”、“人”寫成“入”等。
找到了病因,就好對癥下藥了。找到了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就能找到減少錯別字的辦法了。
第一,識字教學必須講清字理。
袁曉園先生曾明確提出世界上唯有漢字有字理。所謂字理,即漢字的構(gòu)型理據(jù),漢字是表義文字,是有字理的。只有講清了字理,學生才能領會這個字的之所以然。
如“自”字,按傳統(tǒng)教法,先出示帶音節(jié)的“自”,讀準音,再書空筆畫筆順,學生很容易與“白”字相混。但如果用字理識字,可通過展示鼻子的彩圖,抽象圖,和楷體的“自”。然后引導學生將“自”字各部分與鼻子圖各部分對照,明確“自”字各部分是怎樣形成的,學生就會深刻記得自里面兩橫是表示有兩個鼻孔。這樣就是后進生也不會把自寫成“白”。又如學生常把“烏”寫成“鳥”,左、右不分等,就是由于學生沒明白字理。而字理識字正是從漢字本身表達的字理上分析的音、形、義,因而大大地減少了錯別字。
第二,識字教學必須注重課堂書寫訓練。
課堂書寫訓練是符合人們學習心理的。在學生初次接觸漢字時,除指導認讀、分析字形、解釋字義外,加強書寫有助于加深學習的第一印象。同時,在課堂書寫,教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矯正。
課堂書寫訓練是符合識字教學規(guī)律的。由于教學內(nèi)容是常用漢字,學生往往對字音和字義比較熟悉,而學習的難點集中在字形上。加上漢字結(jié)構(gòu)復雜,形近字同音字多,更加大了學生識字的難度。因此,重視字形的教學,加強課堂書寫訓練是突破識字教學難點的需要。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眼、耳、口、手、腦等各種器官協(xié)調(diào)活動,多通道獲得信息,促進漢字形、音、義在大腦中建立緊密的統(tǒng)一聯(lián)系。
這里采用朱作仁先生提出的課堂書寫包含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每教完一個生字就讓學生按教材或教師的范字抄寫〔或默寫〕一次,然后引導學生與教材或黑板上的范字對照檢查。寫對了再寫一個,寫錯了找出錯誤重新寫。
第二種情況是在這節(jié)課教完全部生字后,老師按教學順序和用語報出生字,讓學生聽寫一次。這是黑板上的范字可不擦去,以供后進生利用。
第三,識字教學教師必須注意課堂板書。
前面提到過,由于學生年紀小,寫字時不注意分析比較,加上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的一筆一畫都可能被學生仿寫,但往往仿寫只是依葫蘆畫瓢,筆畫不到位而寫錯字。所以,教師在識字教學時必須十分注意課堂板書,該橫則橫,該豎則豎,該點則點。決不可拖泥帶水,以仿誤導。
第四,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
識字本身是枯燥無味的,而對這樣的事物,很難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讓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利用游戲、故事、兒歌、擂臺賽等識字方式以及使用多媒體、字卡、黑板報、展示欄等輔助手段,使學生體會到識字、寫字的樂趣,感受到識字、寫字的成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具體方法有:圖畫記憶法。比如,教學“傘”字,我是這樣做的:請學生回憶看到過的傘,然后畫一畫。不一會兒,學生畫出了雨傘,太陽傘,然后與傘字作比較。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jīng)將這個“傘”字深深的印在了腦海里。兒歌識字。兒歌瑯瑯上口,生動有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平日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學“碧”字,編成“王大媽,白大媽,同坐一塊大石頭”;“坐”字,編成“兩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告”字,編成“一口咬掉牛尾巴”;等。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可以提高學生識字、辨字、記字的能力。故事聯(lián)想識字記憶法 我們的漢字雖說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經(jīng)過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幫助識記字形。例如,“休”字,讓學生想象:一個人去外地,走了好長時間很累,看到路邊有棵樹,于是停下來靠在樹上休息。這個字就是休息的休。
以上所言,是我總結(jié)多年教學實踐得出的一些看法。對否,還請大家多加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