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二小學 鐘麗云
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也就是說,多讀書,不僅能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也說過,他學習語文,三分得益于課內(nèi),七分得益于課外。的確如此,我們從各種課外書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開闊了視野,通過閱讀,我們可以跨越時空,了解古今中外的事情。我們還可以通過閱讀和名人對話。不僅如此,多讀課外書還能提高我們的作文能力。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這樣說,凡是作文寫得好的同學,都是喜歡課外閱讀的。當然,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有很多,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笨梢姡矚g讀書的人一定是聰慧的。那么,如何在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呢?
第一,巧用故事懸念誘發(fā)閱讀興趣。每個人都愛聽故事,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每個同學昂著頭挺著胸,豎起雙耳,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nèi)容。跟著老師娓娓動聽的聲音孩子們早就身臨其境了。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jié)局之際,教師聲音嘎然而止地告訴孩子:欲知后事如何,請自讀文章。學生被扣人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了濃厚的興趣。這樣讓聽者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這效果恐怕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第二,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激發(fā)興趣。教師讀書中要整體感知在讀書中有所領(lǐng)悟,在讀書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guān)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第三,“放任自讀”任其讀。課外閱讀應是自主、自愿的閱讀,該讀什么或不該讀什么應由學生興趣決定,只要內(nèi)容健康,學生愛讀什么就讓他們讀什么。所謂感興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東西,這樣的文章和書籍讀起來很輕松,又能獲得新鮮感,精神很愉快。對剛接觸書籍的孩子來說,激發(fā)其興趣,“放任自讀”是最合適不過的,不要管他讀什么書,就算是幽默笑話也任其讀之。教師的這種“放任”態(tài)度是寬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無拘無束享受閱讀樂趣,點燃心靈的火花。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內(nèi)容就馬馬虎虎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不可取的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第一,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jù)學生在課內(nèi)學習或?qū)懽魃系哪撤N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guān)書報的有關(guān)篇章或有關(guān)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guān)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第二,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閱讀方法,古人說“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tǒng)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diào)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第三,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zhuǎn)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閱讀需要,而采用速讀法。
第四,摘錄批注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guān)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qū)﹂喿x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蔽恼轮懈挥薪逃饬x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shè)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nèi)容,并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傊x書要做到“手腦并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fā)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zhì)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jīng)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經(jīng)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學生的閱讀范圍廣泛了,語文的素養(yǎng)就會從整體上提高了,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閱讀。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會越來越強烈,有充滿的精神生活,從而也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生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我們真的想減輕學生的腦力勞動,那就讓我們在學生面前敞開道路讓他們走到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跟前去,讓書籍從沉睡的巨人變成青年時代的摯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