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實美專業(yè)學校 樊羽鴻
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部分老師由于對新課改的理念理解不深刻、透徹,對新課改的要求把握不準確,又缺乏經驗,因而在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種種偏差。有的老師依舊老一套、老做法;有的老師片面地注重形式,忽視內容和效果;有的老師忽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有的老師不敢講知識體系及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還有的老師不敢給學生布置作業(yè),不敢組織學生考試。如此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新課改的推行和實施。要想順利推行新課改,使其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必須正確處理好下列幾對關系。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始終是基礎,始終要重視。新課改也同樣強調知識和技能。知識是我們人類寶貴的財富,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學習知識始終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沒有知識就難以產生和提高能力,也難以形成和提高覺悟,這里講的覺悟指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主要指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必須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但又不會自發(fā)地形成,必須要我們老師去引導、去提升。要“灌”與“引”相結合。有些觀念必須從外面灌輸,有些知識也必須從外部灌輸。當然,我們要改變灌輸?shù)姆绞剑覀円褌鹘y(tǒng)的灌輸,變成一個老師和學生平等對話的心與心的交流的過程。我們老師也不能機械地講授書本上的知識,而應該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我們要把灌輸知識與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繼承始終是基礎,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能創(chuàng)新,先繼承人類文明的成果,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沒有繼承,不可能創(chuàng)新。繼承,包括知識的繼承,方法的繼承,品德的繼承,課程資源的繼承等。課堂問答,啟發(fā)式教學,老師對知識的分析、歸納、講解、考試、作業(yè)等,都不能一概否定,人類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方法、技巧、理論以及其它文明成果,都需要繼承。傳統(tǒng)的東西并不是一無是處,關鍵是怎么運用的問題?!靶隆北旧砭陀袑Α芭f”的繼承,任何新事物都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都不是對舊事物的全盤否定。新課改也不例外。但是,新課改有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因此,也要求有新的做法。新課改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強調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強調建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機制。因此,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又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要求。我們必須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采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豐富教學內容;同時還要倡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我們要把繼承與創(chuàng)新有機結合起來,搞好新課改的推行和實施工作。
在推行新課標,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應該力求做到內容與形式、目標與手段的有機統(tǒng)一。新課改比較強調過程和方法,但整個教學過程,整個活動過程,應該是內容與形式、目標與手段的有機結合。不要過于片面地追求形式,忘記目標。教學過程、活動過程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應該是知識、能力、覺悟、方法,應該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我們要重過程,但同時也要重結果,通過一定的過程應該達到一定的結果,取得一定的成果,這樣,過程才有意義。同時在一定的成果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過程,再達到新的成果。多媒體不能搞得太花梢,多媒體的運用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多媒體也只是手段。任何手段都必須服務于內容,服務于目標,服務于學生。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有些老師只是片面地追求新花樣、新形式,只是片面地強調過程。結果過程結束以后,學生一無所獲,不知所云。這種做法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人類、對未來的不負責任。我們教師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來推行新課標,實施新課程。
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始終起主導作用。不要以為只要實施新課程、新課標,我們的學生就生而知之了,就不需要老師的指導了。老師該指導的還要指導。老師的指導不一定貫徹始終,有時老師也指導不了。但整個學習過程應該是師生的有機結合和統(tǒng)一。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地區(qū)的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給予指導的方式、內容、多少也應該有所不同。也就是說,推行新課標,實施新課程也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沒有一種千篇一律的方法。因為城市與鄉(xiāng)村不同,東部和西部不同,各地的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生情況等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把教學過程變成老師的表演過程,也不能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單方面的學習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共同溝通、共同交流、共同探討的一個人生發(fā)展的過程。
學生的主要任務始終是學習。學習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包括學習知識、學會學習;包括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包括學習處理人際關系,學會健體;包括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包括學會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如何面對成功與失??;也包括學會如何去探究。學生在學習的同時要進行探究,但由于學生所處的特定階段,學生自身的條件、任務和時間精力所限,他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學習。但同時又要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又要進行適當?shù)奶骄俊W生的探究主要是學習方法的探究,主要是學校內、課堂內的探究,當然也有其他方面的探究,當然也要求走向社會。但主要是通過一些探究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意識,培養(yǎng)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使他們有探究的欲望,使他們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而不是一定要他們出什么探究成果。
總而言之,新課改,為我們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大空間,也為我們教師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了一個新的大舞臺。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滿懷激情,滿懷憧憬。同時又必須冷靜地實施,在實施中不斷地反思,才能將新課改向縱深推進,才能使新課改取得重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