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廣華++趙婷++張敏++吳向陽
摘 要: 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枯燥乏味,死記硬背”轉變?yōu)榕d趣所在,一直是從事生物化學教學的教師探索的課題。作者針對這一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明確教學目標、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和改傳統(tǒng)的單一考核方式為多元化考核方式四個方面,闡述生物化學教學的體會和感悟。
關鍵詞: 生物化學 青年教師 體會和感悟
生物化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化學本質及生命活動過程中化學變化規(guī)律的科學,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和能量轉變,以及這些變化與生理技能之間關系的一門科學[1]。內(nèi)容龐雜,抽象難懂,多年來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死記硬背”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從事生物化學教學的教師一直努力探索的課題。因此,針對這一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生物化學的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1.明確教學目標
很多老教師在聽完青年教師的授課后,多數(shù)會有這么一個問題:“我不知道你本節(jié)課授課的重點、難點在哪?”是的,這是青年教師的通病,一股腦將所要講授的內(nèi)容一條條講完,忘記了本次課的重點要放在哪。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師授的目標,而且是學生學的目標。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認為青年教師在每次課之前應根據(jù)教學大綱,將本次課的內(nèi)容轉化為學習的目標。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醒自己,我本次課的重難點在哪,如何突出重難點,如何分配教學時間,而且有助于學生熟悉在本次課中學習的重點應放在哪,哪些內(nèi)容只需要作簡單了解。
2.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才會高興去學,才不會為了學而學。教師應該做的就是通過多種方式將“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內(nèi)容轉變?yōu)閷W生的學習興趣所在。
(1)問題引導為主的教學
通過對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 based learning)[2]這一教學方式的學習,我們將其引入到了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結合生活實例,引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知識的學習。如:在講解蛋白質的元素組成時,重點講解氮元素。從氮元素在蛋白質中的平均含量,進而引入了蛋白質的量與氮元素的量之間的換算公式。針對這一公式,我們引入“三聚氰胺”事件。那么該事件的發(fā)生,企業(yè)是鉆了什么空子?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加入三聚氰胺后蛋白質的含量就高了?進而給出答案:企業(yè)在測定蛋白質含量時用的是凱氏定氮法,這種方法比較簡單,也比較原始,是將樣品全部消解測定其中氮的含量,無法將蛋白質中的氮和無機氮分開。也就是說通過外源性三聚氰胺的加入,導致在測定時氮的含量升高,從而蛋白質的含量就高了。那么,同學們在知道了背后的原因后,是否可以設計一種方法測定蛋白質含量,彌補這一空子呢?那么帶著這樣一個問題,進入蛋白質章節(jié)的學習,通過學習,相信各位學生都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2)生活實例和形象比喻教學
針對生物化學教學中的一些抽象性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將其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可使學生從云里霧里的理論中解脫出來,激發(fā)其興趣,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如:在講解直鏈與支鏈淀粉時,可結合生活中到底是吃米飯容易餓,還是吃面條容易餓;在講解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可逆抑制中的競爭性抑制時,可將其與“搶椅子”的游戲結合起來;講解RNA反轉錄時,可將其與艾滋病聯(lián)系起來,等等。
(3)列表對比+圖示教學
生物化學的知識點較為龐大、繁雜,這對學生的記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列表對比+圖示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記憶。列表可幫助學生對比幾種相近的知識點,圖示可針對列表給出一些直觀的圖畫。二者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在講解淀粉與糖原時,筆者就用一張表格(表1)列出了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及糖原的單糖組成、苷鍵類型、分子量、支鏈多少,同時就直鏈淀粉、支鏈淀粉及糖原的支鏈化程度給出了直觀的圖示(圖1)。
(4)變“滿堂灌”為“大家說”
現(xiàn)有的生物化學教學模式,即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種教學方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也不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嘗試了變“滿堂灌”為“大家說”、“大家做”。開辟專題課的形式,就某一專題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大家對于這一課題的認識及自己生活中實例,比如減肥與脂代謝專題。這種專題課的開設不僅可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討論中,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較好地鍛煉思維能力,而且可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自身特長,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意識。
3.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高校青年的教師應將自身的優(yōu)點——較強的科研能力及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應用于本科教學。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和科學研究的能力。例如:我們實驗室長期從事環(huán)境毒理學及營養(yǎng)干預的研究。在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和鑒定中,我將實驗室的最新研究結果:砷(As)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鄰苯二甲酸單丁酯(MBP)的聯(lián)合毒性研究穿插其中,在該實驗中,設置了空白對照、As、DBP、MBP、As+DBP、As+MBP、DBP+MBP及As+DBP+MBP暴露組,著重介紹了在這一過程中采用何種方法對其毒性相關蛋白的表達進行研究,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為什么進行這樣分組,如果是你們進行實驗,你們會怎樣分組?為什么?讓學生初步了解科學研究設計的嚴謹性,同時通過與其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污染物的介紹及其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對這一知識點及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這有利于學生的繼續(xù)深造。
4.改傳統(tǒng)的單一考核方式為多元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專業(yè)基礎課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對學生關于生物化學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而科學的考核是很必要的。通過考核,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情況,而且可以反映出學生在該課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對教學進行反思、改進。目前,很多教師在生物化學的考核中采取的是“一考定成績”的考核方式。筆者在生物化學課程中開展了多種考核方式:10%的課堂提問+20%的專題討論+20%的課后作業(yè)+50%考核成績。其中10%的課堂提問設置了隨機課堂提問和加分競答環(huán)節(jié),通過提問教師獲得了學生的反饋;20%的專題討論采用分組形式,由小組提出質疑、互評的形式進行打分,通過該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及思考的能力;20%的課后作業(yè)可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情況。與傳統(tǒng)的“一考定成績”的方式相比,該方法更科學、合理且更能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
參考文獻:
[1]王瑋.簡明生物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孫賀一,路振富.日本“以問題為基礎小組討論式學習”的最新進展及對我們的借鑒[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