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珂
(沈陽工學院)
化學誘變及其在園藝植物育種中的應用
李佩珂
(沈陽工學院)
總結了目前園藝植物化學誘變育種如何進行,介紹育種的現(xiàn)狀,總結了誘變劑種類和誘變材料、處理的方法、誘變育種的特點、如何篩選突變體等等,根據(jù)以上的總結思考,探討一下誘變育種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的方向如何。
化學誘變;園藝植物;誘變育種
為了保證物種的多樣性,變異的存在非常重要,不僅如此,變異還推動了生物的進化,變異的這種功能是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人們思考著如何利用這種功能,在盡可能小的影響前提之下,改變生命的基本代謝方式,然后使得物種加速自身的變異,這也是為什么要研究誘導變異這一區(qū)域,研究生物的生理機制過程中,化學誘變技術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進行化學誘變育種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以下的幾點標準:①誘變劑必須保證有效,處理單位的突變頻率要明確;②考慮好誘變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誘變頻率以及不需要的效應;③專一性的確定。目前存在的誘變劑種類不少,但是對于園藝植物來講只有少數(shù)的化學物質能夠引起植物的誘變。我們常見的誘變劑包括烷化劑、抗生素、堿基類似物、亞硝酸等等。
物理誘變通常采用電離輻射,電離輻射的穿透力很強,破壞性大,使用之后破壞染色體的結構。而化學誘變劑作用的結果是點突變比例高,不易破壞染色體的結構。化學誘變劑的特點如下:①操作過程簡便,不需要射線源等等價格高昂的設備,僅僅需要足量的測試材料就可以大量的進行重復實驗,節(jié)省開銷;②化學誘變劑的使用使得植物的突變幾率增加,突變的范圍也比較廣泛,只是在選擇后代的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材料;③因為化學誘變對于染色體的破壞性小,所以致死型出現(xiàn)的幾率小,損傷較少的材料;④起到延遲效果的作用,有些出現(xiàn)的損傷和染色體斷裂并不馬上發(fā)生;⑤化學誘變使用化學誘變劑,殘留的藥效對于后續(xù)的工作影響較大。
3.1 誘變材料以及部位的選擇
園藝植物誘變育種能否成功關鍵看誘變材料的選擇。我們的育種工作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后,選擇的材料必須選擇綜合性狀以及能夠很好適應環(huán)境的植株材料,保留好原有植物的優(yōu)點,在對于這種植物存在的缺點加以改造,使用化學誘變劑獲得我們需要的突變體。一般來說無論植物的那種部位我們都可以用來進行誘變過程,但是不同的器官和部位又影響了誘變的效率,所以要考慮好進行誘變的部位,保證化學誘變劑順利的滲入,最終一驚誘變完成的植物能夠長成為新的個體。所以工作人員通常選擇生長快速的部位進行誘變。
3.2 誘變劑濃度以及處理辦法
當選擇完誘變的材料之后要確定誘變劑的濃度。通常來說在某一個范圍之內,增加誘變劑的濃度可以加強誘變效果,但是不可避免的加大對于植株的損傷。所以遵循這樣的原則,我們選擇的誘變劑濃度既能夠使得變異數(shù)目大又不過于損傷植物為好。誘變劑的濃度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影響植物的本身,但是低濃度的誘變劑能夠使植物產生修復酶,進而減輕損傷加速增長,高濃的誘變劑一旦使用就有可能引起植物停止生長。
3.3 突變體的篩選
植物自身存在的不同性狀具有的遺傳力是不同的,通常情況下性狀穩(wěn)定的是遺傳力高的部位,環(huán)境因素對其的影響比較小。所以我們要選擇的是遺傳力高的性狀更容易成功。那么在選擇過程中我們用到常規(guī)方法和特殊方法,常規(guī)的方法就是指在植物進行突變之后長成的后代中,通過對其各種性狀的觀察以及評價,從中選擇和原有材料不同的性狀或者某些性狀遠遠優(yōu)于原來材料的個體。一般用這種方法得到的突變性狀較為穩(wěn)定,但是也存在著難檢測問題。另一種非常規(guī)的方法可以認為,在某些方面減少篩選難度的問題。在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下對誘變材料選擇,通常是加入特殊化學物質,減小篩選的周期,選擇時有方向目的。分子生物學的興起為利用DNA技術提供可能,加強誘變育種的效率。
①新品種培育時幼苗難以成活,必須提供特殊的生存環(huán)境培育,防止幼苗患病死亡等,園藝植物的要求是創(chuàng)新以及適應性良好,在培育出這些植物的過程中也是存在難度的;②化學誘變的過程中使用的方式需要注意,安全性、穩(wěn)定性都需要考慮。篩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與育種人員注意;③目前對于突變的機理研究的還不是十分深入;④化學誘變劑大部分存在毒性,所以如何安全的使用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以上所說的關于園藝植物育種利用化學誘變的方式總結探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依舊需要育種的工作人員不斷探索,解決現(xiàn)在存在的問題,改良現(xiàn)在不好的方法,確?;瘜W誘變過程中的安全性,資金使用合理性等。雖然說化學誘變育種存在著不足之處,但是它作為改造物種的方式依舊具有可取之處,一直以來,依靠這種方法,育種工作取得不小的成就。所以加強化學誘變育種技術的研究,為育種工作作出應有的力量,在技術更加成熟之后,化學誘變育種更加有效。
S603
A
1005-7897(2016)08-0007-01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