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氣溫卻比攝氏七度還要討厭一點。此行計劃是駕駛本刊長期測試的寶馬i8,從TG辦事處奔往瑞典中部的卡爾鎮(zhèn)(Kall),在斯堪的納維亞冰土會合TG寒舞紀特輯的大雜燴車群。這等任務顯然需要周全準備,所以我在出發(fā)前一晚就給i8加滿超級無鉛汽油和充電,換上冬季輪胎后更不忘草草一踢那套普利司通Blizzak確定胎壓充足。為保萬全,我昨天甚至把i8送往洗車店,粗略估計每加侖汽油最少可以因此多走8km。
一看見我載著那個塞滿御寒衣物的制式大包袱現(xiàn)身,攝影師Rowan便急不可待圍著i8瞎忙活。第一關,這輛中置發(fā)動機2+2車型基于一個實用率偏低的碳纖維底盤,如何安置行李自然煞費思量。結果光是Rowan的旅行袋和充電線,就把i8的154L后備廂霸占掉,攝影裝備只能堆放在經過升級的165kW MINI發(fā)動機前面的座椅,尚幸這座小丘沒有令本已零零碎碎的后方視野惡化。盡管車身長高比乍看勝似B2隱形轟炸機,i8的高度其實比蘭博基尼Huracan多了13cm,所以我決定把自己的身外物固定于車頂和纖薄椅背之間,然后兩個人便匆匆關上冷徹骨的蝶翼式車門出發(fā)去也。
這陣子我每天上班都會在停車場經過TG i8身旁,每次都會為那些飛檐扶壁和車身上若隱若現(xiàn)的優(yōu)美輪拱而贊嘆不已,可是直到今天,我才算第一次有機會認認真真駕駛這輛TG 2014年度最佳汽車。剛一接觸,兆頭已經大好,駕駛坐姿恰到好處,位置低矮可以好好舒展雙腳,正圓形方向盤從儀表臺伸出來直達手邊,感覺既舒適,又自在。在iDrive導航系統(tǒng)上設定開往??怂雇ǎ‵olkestone)的路線,過程簡單快捷,用藍牙接通手機同樣不費吹灰之力,因為大部分界面跟其他寶馬一脈相承,沒有隆重其事刻意求工。喔!車門倒是例外,兩旁后視鏡上倒影簡直危乎高哉。其危也,并不在于視野不暢,而是波瀾壯闊的車尾線條每次映在鏡上,我總會被這身基于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勾去三魂七魄,導致在泰晤士河堤大道完全沒有察覺后面有一輛寶馬23來勢洶洶意欲來一場紅綠燈決戰(zhàn)。
i8直到進入金絲雀碼頭一帶才需要喚醒那臺1.5L渦輪增壓三缸發(fā)動機。在此之前,我們僅靠電力便跑了差不多13km,就算不足以作為英國政府津貼閣下五千英鎊買下這輛10萬英鎊稀缺汽車的理由,最少也證明它確有資格享有道路堵塞費豁免權。廠方發(fā)表的純電動續(xù)航距離是37km,可是利用那股甜美扭矩以近乎無聲無息的姿態(tài)從靜止一舉加速至50km/h,實在是無法抗拒的誘惑。你很清楚就算在憤世嫉俗的倫敦,i8比一打蘭博基尼成群結隊穿越騎士橋(Knightsbridge)更容易惹得路人回望,同一時間卻又知道它不會在鬧市環(huán)島中無的放矢嚇怕所有人,推力隨傳隨到,車身不大不小易于掌握,后視鏡上風光好……喔!你看,那道飛檐扶壁又映入眼簾了。
南下途中,雨雪撲窗而來,一場越過澤國奔往德國的龜兔賽跑遂告開始。橫過海峽時,但見兩岸公路遍地積水泛金光,雙手不期然用力穩(wěn)住方向盤以防水漂驚魂,結果證明只是庸人自擾。盡管輪胎寬度只有大部分中置發(fā)動機跑車的一半,面對濕滑路面的i8依然十分淡定。在灰蒙蒙的細雨中越過法國北部,直到發(fā)覺規(guī)模壯觀的高速公路變得越來越繁囂,我們才意識到此身已在比利時。數(shù)分鐘后,Rowan的攝影機快門便咔嚓一聲拍下“歡迎來到荷蘭”(Welkom in Nederland)的路牌,各種噪音亦隨之遁去。拜那身超級流線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所賜,就連風噪也微乎其微。我覺得這輛車越來越討好,開了五個小時居然了無倦意。我曾經十分擔心i8的高科技盛宴涉及非常復雜的用餐禮儀,事實卻證明只是杞人憂天。使用碳纖維底盤而能這么舒適安逸,既無震耳共鳴,又不會隨時露出一頭撞死自己的殺意,敢問普天之下,舍i8其誰?不過為了找一些更嚴峻的試煉,我們決定盡快越過邊界踏足它的故土。
“259……261……261……加把勁嘛……262。好,這個應該差不多了?!庇晁诙嗝商匾晕?0km的非限速公路再次盯上我們,但我還是設法在水花四濺的重型卡車陣中把車速催至262km/h,換算之下相當于163mph,即便扣除儀器誤差,i8要達到官方聲稱的250km/h極速也可謂游刃有余。趁著Rowan打起精神留意卡車陣中有否“德國公路快車狙擊手”,我開始四處打量尋找加油站標志,因為剛才一輪猛攻觸動了續(xù)航警告。結果我們一口氣跑了529km,才在Barmingholten停站歇腳。i8的油箱容量為42L,屬于一般城市型汽車的水平,所以把這一趟停站計算在內的話,由倫敦開往卡爾鎮(zhèn)全程應該只需加油五次,平均油耗大約6.8L/lOOkm,迄今為止的最佳讀數(shù)則是6.4L/lOOkm。
把粗短換擋桿撥到左側進入Sport模式,這時i8會利用曲軸發(fā)動機給電池充電。這樣子以120mph (193km/h)穩(wěn)定推進一小時,所產生的電力已足夠我們用靜音模式穿越漢堡,途中不忘去“港口新城”(HafenCity)拍一些夜景。
布里斯托爾?利物浦?倫敦?別說笑了,漢堡已把改造碼頭區(qū)的游戲提升至完美境界。君不見易北河(Elbe)兩岸一度標志著漢堡繁榮工業(yè)的紅磚倉庫群,今已搖身變成高檔住宅和辦公室。盡管一身光華因蒙塵而稍斂,i8勇于進取的氣質猶能與眼前風光互相輝映,可謂中肯切題。靜靜地走過布滿鉚釘氣氛陰森的鐵橋,加上寂靜空氣偶爾被電動機嘯聲和輪胎輾過濕滑鵝卵石的刺耳摩擦聲劃破,頓覺眼前光景格外蕭殺,同一時間卻又凸顯了德國的志氣。需知距今72年前,這一帶曾經因為皇家空軍空襲而發(fā)生大火災,所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估計多達43000人。思緒飛返當前的2015年,卻見這個地區(qū)和這輛車好不摩登,目光好不遠大……得見西歐學會相處之道,我心豈不安慰?
墓園一程由Rowan接棒,目的地是北方港口小鎮(zhèn)格雷默斯多夫(Gremersdorf)。風馳電掣之下,i8車身恍若鐮刀劃破濕冷空氣,輪胎濺起的水花不斷化作旋渦激流沖上夜空。多謝這一場氣勢磅礴的風洞現(xiàn)場秀(以及一家麥當勞),我總算成功逼退了睡魔,在午夜前后找到一家挺有Route66風味的汽車旅館渡宿一宵暫避呼呼北風。
駕駛i8的人注定紅似名人,所以用熟練手法瀟灑步出車廂前,最好快速重溫一遍它的性能數(shù)據(jù)。我們在渡輪上便吸引了一小群問長問短的觀眾,不是問“它可以跑多快”、“電動還是油電混合”,便是追問“真的只要150000歐元”,或者“可不可以讓我坐上去”。要是加上幾頂貼上“媒體采訪”標記的氈帽,旁人不以為這是記者招待會才怪。毫無疑問,i8的速度和價錢都超出了他們的預期。喔!舒適程度倒是略遜預期。我們在丹麥加油站就遇上一位女士正在為行李滿艙的5系加油,當她發(fā)現(xiàn)i8車廂被行李塞了一個水泄不通時,便建議以物易物當場交換座駕。真有心,只是5系絕對無法像i8這么堅忍自律地日行千里。
繼續(xù)上路。星期日午飯時候,終于來到第六道邊境,也是這趟周末長征途經的最后一道國界一一全長6.5km,連貫丹麥和瑞典的宏偉大橋Φresund Bridge。由于橋面弧度極大,i8抵達204m中央塔橋之間的最高一點時,從前后擋風窗看出去只見路面和天空,四周既不見陸地,也不見海洋,天地間仿佛只剩下這條通往天堂的青云路。這種風光,普天之下只可能在斯堪的納維亞覓得,也難怪某出很有情調的警匪電影把Φresund列作拍攝場景之一。
Rowan推開車門跳到橋上取景時,氣溫已冷得要命,凜冽寒風更吹得車門的氣壓支柱蹬盡行程。不過直到傍晚時分,路旁積雪才開始進犯路面,氣溫也隨之降至攝氏零下10度。幸得加熱座椅燉屁股,我倆繼續(xù)奮力北上,擴散器吐出的尾流頓時化作一道高速旋轉的三角形渦流。反觀路上其他車輛,頂多只能揚起一兩陣毫無章法的濺雪。
星期一早上,終于進入最后一程。Rowan和我拖著行囊離開室雅毋須大的旅館時,越發(fā)覺得這幢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好像莎士比亞親手裝飾的冰天雪地小白屋。盡管早上氣溫低于零度,i8那套異常復雜的混合動力系統(tǒng)可沒有當作一回事,啟動反應毫無異狀。
其后倒是發(fā)生了一件怪事。話說我們逼近卡爾鎮(zhèn)時雪勢大為減弱,路邊和松樹上的積雪竟已消失無蹤,i8也因為輪胎吻上柏油而非薄冰越走越快。通往鋸木廠臨時基地的小路上已不見皚皚新雪,棕色爛泥卻多的是?!?0年來最暖的冬天呀,這種情況我自問從沒見過。”鋸木廠主人Egon咯咯笑說。聽過這個“如履薄冰”的笑話,我們的干裂大嘴唇只能勉強露出半個笑容。
看著Rowan一溜煙跑去冰上擂臺檢閱新玩具,我也徐徐爬出車廂,繼而驚訝于i8身上居然沒有積聚大量污垢,由此可知其空氣動力學設計多么善于疏導車頭兩翼塵土,好一輛超凡入圣的長途快車。i8徹底粉碎了我對其能耐的誤解,實力毋庸置疑。臨別之前,我決定再一次彎身鉆進駕駛席喚醒發(fā)動機,在LCD讀數(shù)消失前匆匆查看室外溫度。原來往北跑了2461km后,氣溫反而升至攝氏6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