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 君(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潮州 515723)
?
超超臨界機組滑參數停機燒空倉技術分析
靖 君
(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廣東 潮州 515723)
〔摘 要〕總結了某電廠1 000 MW超超臨界機組燒空倉的技術要求和實際控制過程,通過對機組滑參數停機過程的合理控制,達到了穩(wěn)定燒空停機的目的;比較分析了燒空倉過程試驗的運行數據,為同類機組提供了經驗借鑒,確保機組安全穩(wěn)定停運。
〔關鍵詞〕超超臨界機組;滑參數停機;燒空倉;倉位失真
某電廠2期2×1 000 MW超超臨界機組,鍋爐由哈爾濱鍋爐廠有限公司設計制造(日本三菱重工株式會社提供技術),為HG-3110/26.15-YM3型超超臨界變壓運行直流鍋爐,單爐膛、一次再熱、露天布置、固態(tài)排渣,全懸吊∏型。鍋爐燃燒方式為無分隔墻的八角反向雙火焰切圓燃燒,設有48只直流燃燒器,分別由6臺ZGM113型中速磨煤機對應每層設置燃燒器。鍋爐設計煤種為神府東勝煙煤,校核煤種為山西晉北煙煤。汽輪機為超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四缸四排汽、沖動凝汽式汽輪機,設計額定功率為1 000 MW。汽輪機中低壓缸均為雙流反向布置。
2014-11-30,該電廠3號鍋爐(以下簡稱3號爐)在滑參數停機過程中,首次燒空倉,達到6只原煤倉存煤全部燒空、所有給煤機、磨煤機煤均燒空的目的。
3號爐每只原煤倉的幾何容積為908 m3,有效容積為772 m3。按6只煤倉計算,設計煤種能滿足鍋爐最大連續(xù)出力(BMCR)下9.4 h耗煤量。本次燒空倉順序定為F→B→E→D→C→A,以滿足水冷壁溫度與燃燒、汽溫的3重需要。各煤倉煤種A,B,C倉為塔山煤(發(fā)熱量22 300.3 J/kg),D,E,F倉為褐煤(發(fā)熱量15 156.68 J/kg)。
2014-11-29T13:55,接到副值長可以停機指令,正式開始著手燒空倉。此時各煤倉煤位為:A 倉10.59 m;B倉8.33 m;C倉10.64 m;D倉10.04 m;E倉10.27 m;F倉10.27 m。經過計算,6個煤倉總共存煤3 074 t,平均存煤512 t/倉。由計算得出,汽溫從600 ℃滑至300 ℃至少需要5 h,所以最后一臺磨(A磨)的平均煤量不能高于80 t/h,否則不到5 h A倉就燒空了,會導致被迫補倉。同時平均煤量不能小于64 t/h,否則倒數第2臺磨燒空后,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燒空A倉。倒數第2臺磨燒空后30 min內燒完A倉才比較好;因為深度滑停時,低負荷、低汽溫的工況很危險,不能維持太長時間。每臺磨斷煤燒空的時間間隔控制在50-60 min比較合適,這樣正好與滑停時間合拍。
針對低負荷穩(wěn)燃這個關鍵問題,采取以下措施:
(1) 提前投入A磨等離子燃燒系統(tǒng),強化燃燒;
(2) 低負荷時及時投入旁路系統(tǒng),提高鍋爐燃燒率,增強2臺或單臺磨運行的穩(wěn)定性;
(3) 調整磨煤機出口分離器擋板開度以提高煤粉細度,改善著火特性,提高燃燒的穩(wěn)定性;
(4) 由有經驗的值班員選擇合理的風煤比例進行燃燒調整;
(5) 燃用發(fā)熱量較高煤種,為穩(wěn)定燃燒提供可靠的保障。
2.1 燒空F倉
2014-11-29T14:00,首先目標是燒空F倉。此時F倉煤位10.27 m,將F磨給煤量調節(jié)至80 t/h,以盡快燒空;同時因為下一目標是燒空B倉,B倉煤位為8.33 m,比E倉煤位要低,所以應同時減小B給煤機煤量,不至于太早燒空B倉。19:57,F倉煤位為2.48 m,為標桿位置;20:08,F倉煤位為1.97 m,同為標桿位置,按一般經驗再過20 min F倉將燒空;20:16,F倉煤位顯示到0;20:39,F倉煤燒空,即F倉從2.48 m至燒空總共用時42 min。
2.2 燒空B倉
30日16:35,各煤倉煤位為:A倉10.9 m;B倉8.43 m;C倉10.46 m;D倉10.5 m;E倉10.7 m;F倉已燒空。此時目標為燒空B倉,策略為將B磨給煤量增多至80 t/h。由于此時C倉煤位與D倉煤位基本相當,無需加快C倉燃燒力度,所以盡量保持C磨給煤量(長期在50 t/h以下)。17:21,B倉煤位2.48 m,之后失真;17:50,B給煤機斷煤報警,煤倉空倉,停B磨,即B倉從2.48 m至燒空總共用時29 min。
2.3 燒空E倉
30日17:50,各煤倉煤位為:A倉7.6 m;B倉剛燒空;C倉6.44 m;D倉5.67 m;E倉5.55 m;F倉已燒空。此時目標為燒空E倉,策略為加大E磨給煤量,同時維持C磨給煤量為最低值44 t/h,并且加大A磨給煤量至86 t/h,維持A,C倉煤量平穩(wěn)均衡下降,防止因A,C煤位相差過大造成C磨停后需較長時間才能燒空A倉。15:53,E倉煤位降至5.57 m不再下降,直到18:27煤位突降至1.97 m;18:33,煤倉煤位突降至0。期間加大E磨給煤量最高至65 t/h, 20:05,E給煤機發(fā)出斷煤報警;20:10,停止E磨運行。由于E倉屬于靠后煤倉,當時正值上煤期間,可能有犁煤器漏流的煤進入E倉,同時煤位零位點與其他倉可能不一致,所以用時較長。后經檢查為零位漂移、測量不準所致,E倉煤位從0至燒空用時120 min。
2.4 燒空D倉
30日20:10,各煤倉煤位為:A倉5.38 m;B倉已燒空;C倉4.08 m;D倉3.48 m;E倉剛燒空;F倉已燒空。此時目標為燒空D倉,策略為加大D磨給煤量,加大A磨給煤量使其保持在90 t/h,C磨維持40 t/h;同時鍋爐轉濕態(tài)時間需要與D磨燒空協調合拍,先切給水旁路,退1臺小機,做好轉濕態(tài)準備。20:55,D倉煤位2.15 m,之后失真。按F,E,B倉經驗,D倉約50-60 min后將燒空,預估計22:20將燒空,控制提前30 min即21:45啟動爐水循環(huán)泵轉濕態(tài)。22:06,D倉燒空,即D倉從2.15 m至燒空總共用時71 min。
2.5 燒空C倉
30日20:55,C倉煤位為2.15 m,之后失真;21:58,A倉煤位2.3 m,之后失真。在A,C倉煤位相差在0.2 m左右時,應控制A磨給煤量比C磨給煤量稍大5 t/h,以控制A,C倉燒空的時間間隔。21:58,A倉失真后,C煤倉煤位經反復振打判斷未失真,仍保持正常下降煤位,直至0。下一目標為燒空C磨。此時可將C磨給煤量調至比A磨稍大,以確保C磨在A磨之前停運。21:24,C倉煤位為2.5 m。22:11,C倉煤位到0,燒空停磨,即C倉從2.5 m至燒空停磨總共用時47 min。
2.6 燒空A倉
30日21:56,A煤倉位失真,一直保持為2.3 m。22:34,C磨停運后,總給煤量從117 t/h降至94 t/h。此時剩下的唯一目標就是盡快燒空A倉,所以在控制主汽壓力不升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多增加A磨給煤量,保持給煤量93 t/h。A倉煤位從21:56失真前的2.3 m至22:41停磨,總共用時45 min。
3號爐深度滑停參數如表1所示。通過對表1中降負荷燒空倉過程中參數的控制比較發(fā)現,降負荷過程除過熱度控制有部分偏差外,其余參數控制均穩(wěn)定下降,說明此次燒空倉工作完全符合預期,達到了穩(wěn)定控制燒空停機的目的。其經驗總結如下。
(1) 滑停前控制各煤倉煤位在9-10.5 m,在機組負荷750 MW工況下要燒空F倉。F倉燒空停F磨的時間就是開始持續(xù)降負荷逐個燒空倉的開始。F倉煤位到0后還需23 min斷煤,E倉到0后還需120 min斷煤。
(2) 各煤倉煤位降至2.1-2.5 m時,按照以往燒空倉經驗,45-50 min后將燒空倉。剩余煤量約50-60 t。每個階段均要根據煤倉煤位不斷調節(jié)磨煤機給煤量,使各倉煤位呈階梯型。本次C倉煤位的控制屬于最難點,E倉煤位指示失真一直保持在5.5 m不變,增加了配燒的難度,無法預控C倉煤量,只能預估煤倉煤量進行配燒。
(3) 滑停燒空倉時只能讓汽溫“等”煤位,不能讓汽溫“追”煤位。原則上來講,汽溫應略高于各個負荷對應最低壓力下飽和溫度80 ℃,機組負荷在400 MW后過熱度下降,轉濕態(tài)后對過熱度進行調節(jié)。
(4) 給煤機斷煤煤量下降后,及時將此磨的給煤指令撤銷,防止因給煤機皮帶轉速過高,損壞給煤機電機。燒空倉后及時關給煤機入口門,并將給煤機和磨煤機走空,防止熱空氣竄至原煤倉。
(5) 為吹空磨內積粉與粉管積粉,抬磨輥后保持磨煤機空轉狀態(tài)大風量吹掃5 min。倒數第2個煤倉(C倉)走空時,不僅要考慮C倉走空時間,還要考慮A倉與C倉的燒空時間間隔,所以應控制A煤位比C煤位稍高0.3 m。
(6) 最后一臺A磨斷煤后不能立刻停給煤機,應讓A給煤機空轉一段時間,待磨內煤粉吹掃干凈后再停給煤機;否則所有給煤機全停將觸發(fā)喪失燃料,導致磨煤機內存煤無法吹盡,容易引起磨內自燃。
3號爐大修燒空倉是該電廠第1次嘗試,從總體推進過程來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合理調配燃燒煤種、精確計算調整操作過程在本次燒空倉取得理想效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針對燒空倉過程中出現的煤倉煤位失真現象,需對載波探測器進行重新標定,或者全部更換為新型雷達探測器,以保證煤倉煤位測量的準確性,減少因設備原因造成的無法精確控制。此次作業(yè),為今后同類機組滑參數停機燒空倉提供了相關技術經驗。
參考文獻:
1 孫偉鵬,江 永.百萬機組深度滑參數停機試驗及其研究[J].熱電技術,2012,114(2):33-36.
2 霍德武,方占嶺.220 MW機組深度滑停參數停爐運行操作及分析[J].中國電力,1998,31(5):72-73.
3 馮庭有.1 036 MW超超臨界機組滑參數停機技術探討[J].發(fā)電設備,2011,25(9):36-37.
4 胡雪梅,馬晨輝,張松濤.1 000 MW超超臨界火力發(fā)電機組燃煤熱之變化對發(fā)電成本的影響[C].超超臨界機組技術交流2013年會,天津,2013.
5 劉武奎,郝潤田,冀少峰,等.600 MW超臨界直流爐滑參數停機下燒倉與汽溫控制[J].電站系統(tǒng)工程,2010,26(3):43-45.
6 郝瑞兵.煤倉粘煤原因、危害及清倉安全措施[J].電力安全技術,2009,11(2):7-8.
收稿日期:2015-05-20;修回日期:2016-03-12。
作者簡介:
靖 君(1986-),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火電廠超超臨界機組集控運行工作,email:3429757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