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富,楊勝旺(.重慶市酉陽縣李溪鎮(zhèn)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重慶409800;.重慶市酉陽縣畜牧產業(yè)發(fā)展中心,重慶409800)
?
山羊傳染性膿皰的診治
李應富1,楊勝旺2
(1.重慶市酉陽縣李溪鎮(zhèn)畜牧獸醫(yī)工作站,重慶409800;2.重慶市酉陽縣畜牧產業(yè)發(fā)展中心,重慶409800)
摘要:羊傳染性膿皰以口唇等處皮膚和粘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為特征,人也可因接觸病羊而感染。本病世界各地都有發(fā)生要,本病可起羔羊死亡,或病后影響生長發(fā)育,對養(yǎng)羊業(yè)危害較大。
關鍵詞:山羊;傳染性;膿皰;診治
2012年,李溪鎮(zhèn)某些農戶的山羊,發(fā)生口角、嘴唇皮膚出現(xiàn)紅斑、丘疹、水泡、膿皰、結成痂塊的疫病。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診斷為山羊傳染性膿皰。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疫情。
2012年初,李溪鎮(zhèn)某山羊養(yǎng)殖小區(qū)36戶農戶,引進黑山羊351只。同年6月,項目農戶的山羊相繼發(fā)病,各品種、各年齡的羊均有感染。病初主要發(fā)生于羔羊,逐漸漫延至哺乳母羊及同群羊,其中羔羊發(fā)病率52%(347/667)。
病羊先于口角等處出現(xiàn)散在的小紅斑,逐漸變?yōu)榍鹫詈托〗Y節(jié),繼而成為水皰、膿皰,互相融合,波及口唇周圍,形成紅綜色至黑褐色痂垢,剝離痂皮露出凸凹不平形如桑椹的肉芽組織。隨著病程發(fā)展,痂垢不斷增厚,嘴唇腫大、外翻、呈桑椹狀隆起。病羊采食困難,表現(xiàn)流涎、精神萎縮、被毛粗亂、漸進性消瘦。病情嚴重的,食欲下降、精神不振,4~5d后脫水、衰竭死亡[1]。
主要病理變化為痂皮下的桑葚狀肉芽組織。病變皮膚冰凍切片蘇木素染色鏡檢,可見上皮細胞變得扁平,細胞核著色良好,有多核白細胞浸潤。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病理特征診斷為山羊傳染性膿皰。
4.1隔離病羊
將病羊、可疑羊分欄飼養(yǎng),嚴格隔離、舍飼。
4.2嚴格消毒
羊舍以10%石灰乳或20%熱草木灰全面消毒,飼槽用2%苛性鈉溶液消毒,2 d后全面沖洗一次,然后用3%百毒殺溶液全面噴霧徹底消毒。在疫病流行期間用1%百毒殺帶畜噴霧消毒,連續(xù)使用,直至病愈。
4.3加強飼養(yǎng)管理
保護口腔黏膜不發(fā)生外傷,喂一些優(yōu)質的嫩青草和熟料,不喂帶刺的青綠植物??蓪⑶嗖萸谐?~2 cm,噴灑少量鹽水,拌以一定數量的精料飼喂。
4.4治療病羊
4.4.1清洗瘡面剝離痂垢(一定要剝離干凈),然后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清洗瘡面,2次/d。
4.4.2涂布藥粉在剝離洗凈的瘡面上涂布藥粉。
吹撒青黛散:青黛、黃連、黃柏、薄荷、兒茶各10 g,共研細末,混勻,吹撒在患部。2次/d。主要用于成年羊。
涂布碘甘油:碘片5 g、碘化鉀5 g、75%酒精100 ml溶解后,加入甘油10 ml,涂于瘡面;或用5%四環(huán)素軟膏涂于瘡面;2次/d。主要用于羔羊。
4.4.3內腹給藥每公斤體重用VC0.6 g、VB 20.6 g、嗎啉雙呱0.8 g,一次內腹,2次/d,連用5 d。
4.4.4乳頭保護對哺乳羊乳頭用0.5%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方準羔羊吮乳,防止母羊乳頭與羔羊互相傳染。
4.4.5全身用藥可以肌肉注射抗菌素和抗病毒藥物,控制病性惡化。體溫升高的,可肌肉注射解熱藥。
注射用青霉素鉀80萬~160萬IU、5%病毒靈注射液10~20 ml,VE 0.5~1.5 g、VB 20~30 g,肌肉注射,2次/d,連用3 d。
注射用青霉素鉀80萬~160萬IU、病毒唑(100 mg/ml)2 ml,地塞米松(5 mg/ml)1 ml、VE 0.5~1.5 g、VB 20~30 g,肌肉注射(羔羊用量為成年羊1/2~1/4倍),2次/d,連用3 d。
支持療法,對體況較差卻具有利用價值的種羊,可行靜脈輸液。5%葡萄糖生理鹽水250 ml、VB 120 g、VC 2 g、肌苷200 mg、ADP 200 mg,頭孢拉啶0.8 g。
4.5特異性預防
發(fā)病地區(qū),緊急接種,將患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0.1 g磨成細末,加入50%的甘油生理鹽水100 ml,再加適量的雙抗,制成自家疫苗,存放3~5 d后,在羊的尾根部腹面光滑無毛處消毒后,用針頭劃痕接種。1~ 2 d接種部位有輕度炎癥;2 d后有的變成水皰、膿皰,4~5 d后膿皰變小,開始結痂,一周后基本復原,可產生較強的免疫力。
羊傳染性膿皰是由痘病毒科(Poxviridae)副痘病毒屬(Parapoxvirus)接觸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人畜共患傳染病。見于世界各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西北及內蒙古等養(yǎng)羊地區(qū)有本病發(fā)生,對于綿羊主要發(fā)生于羔羊,而山羊則無明顯的年齡差別。本次發(fā)病于大小羊只均感染,與有關報道相符。
引進病羊是該病在無免疫力的羊群中呈爆發(fā)性發(fā)生的重要原因。該批種羊來源復雜,未嚴格執(zhí)行隔離觀察制度,導致了疫病的爆發(fā)。
加強管理、對癥治療,可以減少疫病損失。嚴格隔離,嚴格消毒及帶畜消毒,有利于減少疫病的流行,能的效保證防治效果。
利用自制“自家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接種,是在疫區(qū)內控制疫情的有效辦法之一,方便易行。但是,必須嚴格使用范圍,嚴格操作程序,嚴防散毒。
參考文獻:
[1]朱維正.羊傳染性膿皰[A]新編獸醫(yī)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367-368.
(編輯:趙鵬飛)
中圖分類號:S85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 799X(2016)07- 0044- 01
作者簡介:李應富(1964-),男(土家族),重慶酉陽人,獸醫(y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yī)技術推廣及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