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虎
濕地松(Pinuselliottii)又名古巴松、加勒比松,為松科、松屬植物。生長迅速,主干端直圓滿,為主要用材高產(chǎn)脂樹種,園林上可做行道樹。筆者從事濕地松容器育苗工作近二十年,先后組織培育了近千萬株濕地松容器苗,總結(jié)了一套濕地松容器苗大田壯苗培育技術(shù),現(xiàn)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植物學(xué)特性
濕地松為高大喬木,產(chǎn)于北美,高達36米,徑粗可達92厘米,干形圓滿通直,樹皮灰褐色,溝狀深裂,針葉三和二針一束并存,長達12~30厘米,較粗硬,深綠色,有光澤。花單性,雌雄同株,3~4月開花,翌年9~10月球果成熟,球果卵狀圓錐形,種子卵圓略呈三角形。
二、生物學(xué)特性
濕地松原產(chǎn)美國東南部,20世紀30年代開始引入我國。為喜陽樹種,對氣候的適應(yīng)性較強,喜生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干旱,有明顯的干濕季節(jié)的亞熱帶氣候,在中性以及強酸性的土質(zhì)疏松的紅壤丘陵地生長良好,尤以在低洼沼澤地的邊緣生長最佳。在排水良好的沙地或者積水地生長較差。深根性,速生,抗風(fēng)力較強,對松毛蟲抗性較強。
三、繁殖方式
濕地松容器苗大田培育常采用播種繁殖,在科學(xué)研究及實驗方面也可采用扦插繁殖。
1. 播種繁殖
濕地松容器苗的播種繁殖分為圃地整理、整土裝袋、種子處理、容器點播、沙床育苗、芽苗移栽等過程。
①圃地整理。本地濕地松容器育苗多選擇交通及水源方便、土壤肥沃、地勢略高、土壤酸性的水田進行育苗。首先在頭一年秋季水稻收割后進行深翻,深度25~30厘米為宜,深翻能改善土壤結(jié)構(gòu),增加土壤的通風(fēng)透氣狀況。經(jīng)過一個冬季的凍壟及土壤風(fēng)化,土粒易碎,便于裝袋。同時將大田四周的圍溝挖通,在第二年2月下旬或3月上旬,每畝田施充分腐熟的餅肥200千克,配以200千克的過磷酸鈣,或者每畝施硫酸鉀型復(fù)合肥100千克,配以200千克的過磷酸鈣。用旋耕機連旋2~3遍,將大田旋平,土粒旋碎,使肥料充分溶于土壤之中。按1.6米開廂用床,床寬1.3米,溝寬0.3米,溝深0.25米左右,深溝窄床,利于灌排水及人員作業(yè)。將起出的土均勻撒在床面,耙平后以利裝袋,苗床一般長15~25米,過長須開中溝。同時,對苗床每畝通常撒1.5~2.5千克硫酸亞鐵粉進行土壤消毒。
②整土裝袋。容器育苗通常采用規(guī)格8厘米×12厘米的營養(yǎng)袋或營養(yǎng)杯,用長方形的鐵篩子將土篩碎成一壟一壟的,每壟間隔1~1.5米。用繩子拉好長方形的廂床,每行按30個容器袋整齊排列,每畝田可裝袋25萬袋,每個人平均每天可裝5000~6000袋。
③種子處理。將購買的濕地松種子進行催芽處理,種子催芽處理通常采用浸種和低溫層積催芽等方法。
a. 浸種。3月中旬將濕地松種子置于大盆中,先用65℃的溫開水浸種,邊倒邊用手揉搓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大約20分鐘,水溫逐步下降,可不再攪拌。浸種用水為種子量的1~3倍,每隔24小時進行換水。經(jīng)72小時(即3天3夜)浸種后,將癟殼撈盡,換水,用0.5%的高錳酸鉀(限于種胚未突破種皮的情況下)殺菌30分鐘,再倒清水洗凈后瀝干。根據(jù)育苗需求,可直播于容器袋或進行沙床育苗。
b. 層積催芽。3月上旬取濕潤適中的新鮮干凈河沙(用手握成團,無水滲出)按3∶1或4∶1的比例和種子充分混合后,盛裝在大桶或缸里并加蓋保溫,經(jīng)常翻動,使其濕潤均勻,濕地松催芽約需20天,當種子10%~20%露白(即裂嘴)即可停止催芽,用篩子將種子篩出后可直接在容器袋中點播。
④容器點播。在濕地松種子催芽后直接播于容器袋中,每一容器袋播種2~3粒,覆土厚度為0.5厘米,待發(fā)芽成苗后,把每一容器多于一株的余苗移于缺苗的容器內(nèi),移植后噴水定根。
⑤沙床育苗。在背風(fēng)向陽處做沙床,寬1.2米,長度為10米以內(nèi)。3月下旬,首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澆透殺菌,將經(jīng)過浸種催芽的種子均勻播于沙床上,用方形小木板將濕地松種子拍平,使種子與濕沙緊密接觸,再覆蓋一層0.5厘米清潔細沙,厚度以看不見種子為宜,用噴壺噴透水,搭小拱棚,覆蓋2米寬的中膜。中膜必須新鮮,3~4絲厚,使陽光能夠透過,以增加拱棚內(nèi)溫度,利于種子早發(fā)芽。床面表層沙發(fā)白時需及時淋水。溫度超過35℃時需將兩端薄膜揭開透氣。必要時,可在薄膜上方布50%遮陰網(wǎng),種子少量萌發(fā)到大量種殼頂出沙面只需3~4天,這時特別要控溫及防病,晴天高溫白天敞開拱棚兩端通風(fēng),晚上關(guān)閉,反復(fù)幾天,既可煉苗又可透氣。如果連續(xù)陰雨天,芽苗極易發(fā)生猝倒病,除2~3天噴一次1000倍液多菌靈或0.1%高錳酸鉀溶液外,必須人工拔出病株掩埋,以防傳染。
⑥芽苗移栽。在沙床上濕地松芽苗尚未脫殼,側(cè)根尚未發(fā)生前移栽為佳。拔苗前先用清水淋濕苗床,然后輕輕拔起芽苗,放入盛有清水的淺盆內(nèi)或盤中保濕,上用濕布覆蓋。用小竹簽在容器袋中央插出深約2厘米的小孔(穴),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芽苗子葉向上輕輕捏出,將根部插入孔穴中,然后用竹簽在芽苗近側(cè)插入基質(zhì)深約2.5厘米,輕輕擠壓,使苗根與土粒充分接觸,過重易造成芽苗受傷死亡,芽苗移栽完后迅速澆好定根水。
2. 扦插育苗
濕地松扦插育苗多用于科學(xué)實驗,生產(chǎn)上很少用。首先裝好容器袋,選擇濕地松10年以上的母樹,用母樹1~2年生苗木的側(cè)枝,木質(zhì)化或半木質(zhì)化均可,夏季將枝條短截成10厘米長左右,下部速蘸1∶1000倍ABT溶液,插入土中6厘米深,全光噴霧,約60天可生根。扦插成活過程中,搞好灌排水、除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特別是苗床不可過濕,水分不可過量,以免引起插穗腐爛。
四、苗期管理
1. 間苗、補苗
在濕地松容器苗初步成活后即可間苗、補苗。補苗結(jié)合間苗進行。間苗即把點播成活于容器袋中,多于1株的苗木移植到其他袋中,補苗需進行2~3次,但最后一次不能遲于5月中旬,過遲易造成陰苗過多,影響出苗率。
2. 澆水、排水
播種后至苗木出圃前,要根據(jù)種子發(fā)芽和苗木生長發(fā)育階段實際情況,切實做好澆水管理工作。特別是夏季干旱季節(jié),要及時灌水抗旱,梅雨季節(jié)注意排水,幼苗期(4~5月)要經(jīng)常澆水,宜少量多次,速生期(6~7月)需大量灌水,(9~10月)成苗期需少量灌水,休眠期不灌水。
3. 除草
濕地松容器苗化學(xué)除草易造成藥害,應(yīng)每隔半月進行一次手工除草。在播種后或芽苗移栽前用60%丁草胺將土壤噴一遍封閉,以防止雜草。在濕地松出苗或移栽后防草只能用蓋草能噴霧,其他雜草采用小尖鏟一點一點鏟除,對廂溝、圍溝、中溝雜草可用鋤頭直接鏟除。
4. 追肥
濕地松容器苗根據(jù)苗木長勢適當追肥。一般在5~7月追肥2~3次,每10天左右1次,每次每畝用尿素10千克左右。先用一把尿素(約100克),化于噴壺水中(約20千克),比例約1∶200倍,噴于苗木上,然后用清水再清洗一遍,不會燒苗,在9月秋初追施適量復(fù)合肥,以利苗木增粗生長及木質(zhì)化。
5. 病蟲害防治
濕地松常見的病害有松苗猝倒病,嚴重時造成整個苗床幼苗死亡或成塊缺苗。在播種后至幼苗木質(zhì)化前都可能發(fā)生。一般預(yù)防為主,故在幼苗出土或芽苗移栽前后,應(yīng)每隔7天噴灑1000倍液多菌靈+敵殺死800~1000倍液防病蟲害,或者用0.5%~1%波爾多液,隔1周噴灑1次,每次每畝用藥液50~75升,或用1∶1000倍液高錳酸鉀,在發(fā)病前后均可使用,發(fā)生病害時要及時拔除病株燒毀,并在病苗處噴灑藥液。預(yù)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蟲害主要有地老虎、大蟋蟀等地下害蟲為害,可用敵殺死或80%敵敵畏800~1000倍液噴殺。
五、栽培管理及運用
一年生濕地松容器苗可直接上山造林。疏栽桐,密栽松。初植密度可適當大一些,行株距為1.5米×1米,每畝400株左右,林分郁閉后通過適當間伐撫育或采挖銷售,達到3米×2米密度,8~10年可成材??傊瑵竦厮杉仁怯貌臉浞N,又是高產(chǎn)脂樹種,還可作園林行道樹,其用途十分廣泛,值得大力推廣種植。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北省鐘祥市林木良種場 ? 郵編:43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