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福英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默勒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810400
牛球蟲病的診治
丁福英 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默勒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810400
牛球蟲病是球蟲寄生于牛腸道中引起的以急性腸炎、血痢等為特征的寄生蟲病。該病常發(fā)生于幼畜和幼禽等幼年動物。文獻上記載,牛球蟲病有10余種,其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蟲和斯氏艾美球蟲的致病力最強而且最為常見。病牛表現(xiàn)為厭食、精神萎靡、被毛粗亂、機體消瘦、喜躺臥,后期糞便呈黑色,幾乎為血痢,甚至在極度貧血和衰弱的情況下發(fā)生死亡。本文就該病的臨床癥狀、診斷方法、治療及預防措施等進行了簡單介紹,希望對廣大養(yǎng)殖者有參考意義。
球蟲?。谎?;犢牛;診斷
2011年5月劉某從外村的奶牛場購入4頭奶牛,在飼養(yǎng)10天后發(fā)現(xiàn)牛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其后相繼出現(xiàn)腹瀉、下痢、出血性腸炎等癥狀。通過臨床表現(xiàn)及糞便中蟲卵檢查,確診為牛球蟲病。
病牛厭食、精神萎靡、被毛粗亂,因脫水而導致眼窩塌陷。后肢及尾被稀糞污染,里急后重,不時努責。貧血、消瘦。其中最典型的癥狀是排出水樣帶血糞便。嚴重感染的病牛前胃弛緩,瘤胃蠕動和反芻停止,腸蠕動增加,腹瀉、排糞失禁,持續(xù)1周以上糞便稀薄、帶血。體溫可升高到40~41℃。末期糞便呈黑色幾乎為血便。極度衰弱,貧血,心率紊亂,最終因脫水而死亡。輕度感染球蟲病的牛呈健康狀態(tài),其正常形態(tài)的糞便中含有卵囊。
(1)臨床診斷。病畜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脫水導致眼窩塌陷,尤為重要的是排出水樣帶血的糞便,而且糞便惡臭。
(2)蟲卵檢查。用飽和鹽水浮聚法檢查糞便中的蟲卵,可見邱氏艾美耳球蟲呈圓形、淡黃色,有雙層卵膜。牛艾美耳球蟲卵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褐色,具有明顯的雙層卵膜,一頭有卵膜孔。出現(xiàn)以上臨床癥狀,并查出球蟲卵即可確診為牛球蟲病。
磺胺二甲嘧啶 (SMZ)0.1g/kg體重內服,每天1次,連用3~7天。如果配合使用酞酰磺胺嘧啶(PST)0.18g/kg體重內服效果更好。氨丙林25~50mg/kg體重,每天1次,連用5~6天。貧血嚴重時應考慮輸液,并結合應用止瀉、強心和補液等對癥療法。
(1)西藥治療。鹽霉素2mg/kg體重,連用7天。呋喃西林7~10mg/kg體重,與飼料混合服用,連用7天。氨丙林犢牛20~50mg/kg體重一次內服,連用7天。靜注10%葡萄糖500mL、20%磺二甲氧胺嘧啶100mL、生理鹽水1000mL及止血敏10mL。
(2)中藥治療。炒貫仲40g,元蓮、黃柏、黃芩、側柏葉、焦術、甘草、仙鶴草各25g,川補、陳皮、使君子各20g,共研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
通過藥物治療及強化飼養(yǎng)管理和圈舍衛(wèi)生管理后,病畜精神好轉,不再異常努責,食欲逐漸恢復正常。尤為明顯的是不再排出水樣糞便,并且排出的糞便中僅含少量的血或無血便現(xiàn)象。
(1)發(fā)病原因。圈舍潮濕、積水,糞便污物清理不及時,給球蟲卵囊的存活和發(fā)育提供了條件,一旦這種卵囊污染了飼料、飲水和墊草,就容易引起感染。由放牧轉為舍飼、長途運輸或突然變換飼料等,均可誘發(fā)該病的發(fā)生。
(2)流行病學。各種品種、性別、年齡 的牛均有易感性,2歲以內的犢牛最易感,6~9月齡的牛發(fā)病率為40%、病死率為25%,成年牛為帶蟲者。牛球蟲經(jīng)口感染,當牛采食了被成年帶蟲牛和臨床治愈牛糞便污染的飼草后,球蟲即在牛體內發(fā)育,當卵囊達到10萬個時便可發(fā)病。
球蟲發(fā)育不需要中間宿主,病牛和帶蟲牛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污染圈舍飼草。該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
該病在春、夏、秋季多發(fā),尤其以4~9月為甚。
成年牛為帶蟲者,應與犢牛分群飼養(yǎng),放牧場也應分開。犢牛哺乳前須洗拭干凈母牛乳房,哺乳后要將母牛和犢牛及時分開。牛圈要每天清掃,對糞便和草墊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每周用沸水、3%~5%熱堿水或克遼林對地面、牛欄、飼槽和飲水槽等進行消毒,嚴禁飼料和飲水被牛糞污染。
(1)定期免疫接種。無論是國產(chǎn)疫苗還是進口疫苗,其免疫性效果并非能夠達到100%,所以必須定期進行免疫接種。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平時注重對母牛和犢牛的飼養(yǎng)管理,及時清掃圈舍,并定期對圈舍進行預防消毒,消除球蟲卵發(fā)育和生長的環(huán)境,最終達到消滅牛球蟲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