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憑 (邵陽學院 422000)
?
邵陽布袋戲偶造型和工藝及偶動畫角色設計的結合
姚文憑 (邵陽學院 422000)
摘要:一部為人津津樂道的動畫作品中必然有深受喜愛的動畫角色。角色設計是一部動畫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成功的角色造型不僅能真實的體現人物性格喜好,更能體現不同民族和時空的差異。邵陽布袋戲中的木偶造型古樸神秘,工藝新奇考究,是歷史文化積淀和大眾審美的結晶。本文通過研究其木偶造型和制作工藝希望能給當代偶動畫中的角色設計有所啟示。
關鍵詞:動畫角色設計;邵陽布袋戲木偶;造型工藝
動畫角色是指在動畫作品中單獨設計出來的角色形象。這些動畫形象就像電影中的演員,他們演繹著劇本,推動故事的發(fā)展、傳遞著影片的主題,角色的形象設計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部動畫作品的成功與否。談到一部動畫片,人們首先想起的就是其中的動畫形象,比如《大鬧天宮》中的美猴王神采奕奕、《聰明的阿凡提》中阿凡提的機智等等。因此,動畫角色設計是一部動畫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成功的角色造型不僅能真實的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喜好,更能通過其服飾特點間接交代影片故事所處的民族和時空。
偶動畫的制作流程一般分為前期劇本創(chuàng)意、中期制作和后期合成三個階段,角色設計是進入中期后的第一個關鍵步驟,通常由專人負責,具有非常重要地位和作用。一般我們又可以將角色設計具體細分為角色對象的容貌和體態(tài)設計、角色發(fā)型設計、角色服裝以及角色在劇中所用到的的部分道具設計等。接下來我們從這幾個方面來研究邵陽布袋戲中的木偶造型和工藝能被偶動畫角色設計借鑒之處。
偶動畫中的角色的容貌和體態(tài)代表了該角色的主要特征,是該形象塑造成功與否的關鍵。邵陽布袋木偶在分類上基本采用戲劇中的角色,分為一般按“四生六旦四凈二末一丑和仙怪”。共有三十六個木偶,和唐僧、關公等十三個特型木偶。按照勞動人民的審美習慣在這五類角色中,都有一個固化的形象,忠肝義膽的正派人士通常方面大耳,符合君子相貌堂堂的形象;狡詐陰險的壞人臉型往往尖嘴猴腮,塑造小人賊眉鼠眼的樣子;滑稽幽默的角色被刻畫成三花臉,眉毛呈八字形,頭發(fā)束成一把在搖動頭的時候跟著晃動非常具有喜劇色彩。此外,各種角色有著標志明顯的色彩傾向。正反面人物臉譜的繪制借鑒了傳統臉譜的黑臉、紅臉、白臉外,如關公臉譜用紅色打底,用黑色沿眼框描繪,在額頭和眼周部位用白色繪制裝飾紋樣,紅色的虬髯,紅色刺花長袍,眉目間正義凌然。邵陽布袋戲人偶的頭部彩繪有著濃厚的民間泥塑的味道。邵陽布袋戲偶的設計是勞動人民的審美,我們可以借鑒這些造型方式,同時融入現代年輕人喜愛的元素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出新的偶動畫角色。
邵陽布袋戲中的紅臉關公造型
服飾設計是動畫角色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服飾我們可以看出偶人的身份特征和其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服飾設計既要忠于所處的歷史時代又需要根據角色特點進行塑造。根據角色身份不同布料有土布、緞面、花布。服裝的色彩多為艷麗的大紅、翠綠鄉(xiāng)土氣息濃郁。據邵陽縣九公橋鎮(zhèn)燕窩嶺一帶的布袋戲藝人劉永章介紹,他所用的劇團角色除了祖上流傳下來的外,還有很大部分是自己根據現下觀眾的審美愛好和布袋戲的表演特殊性制作而成的。不同于其他的提線木偶、仗頭木偶,邵陽布袋戲是一個的獨角戲,整個劇團就一個人,動作、配音全有一人完成。在表演動作時,藝人將十指伸入偶頭,其他手指分別為左右手,為了便于伸入手指操控木偶動作,邵陽布袋戲的木偶褲子被做成筒裙狀遮住內置機關。邵陽布袋戲中的木偶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已經發(fā)展成為民俗文化的載體。
我們知道賦予角色靈性三個重要方面是動作、聲音和造型。邵陽布袋木偶戲的偶人動作操控、臺詞配音、人物造型設計都由藝人獨自完成,這樣的原始工作方式很大程度上束縛了邵陽布袋戲的發(fā)展。在大眾傳媒日新月異的今天,如果能和偶動畫相結合,把邵陽布袋戲搬上電腦熒幕,采用動畫制作的流程,將表演、配音、偶人設計分工合作創(chuàng)作出更精美的表演,不僅能吸引觀眾更是將傳統藝術與現代動畫融合的典范,將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邵陽布袋戲藝人劉永章在傳授徒弟布袋戲表演技藝
道具是一個動畫形象的標準配置,包括使用的刀、棍、劍、錘等兵器設計,胡須,冠帽設計等。兵器通常是該角色所具有的技能和武藝的標志;比如在邵陽布袋戲的經典劇目《關公戰(zhàn)長沙》中關公所用的青龍偃月刀;《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孫悟空的金箍棒,豬八戒的耙等。
偶動畫制作技術中,一般是將金屬絲做好物體的骨骼,放入模型身體中,調試動作沒有出現問題后再在物體外部或加上海綿、布料、毛絨等材質予以裁剪、細化、著色,運用定格拍攝的技巧,將一個動畫按照運動規(guī)律依次分解、逐幀拍攝,再通過連續(xù)放映的方式從而還原為活動的影像。
不同于其他偶動畫中的材質,邵陽布袋戲的木偶材質采用布料和木頭相結合,木偶的頭和手為木料木頭多選用湘西南地區(qū)盛產的樟木、柚木等做頭和身體。這些木材有著質地堅韌便于雕刻不易變形的特點,可以任由藝人在上面鬼斧神工般的刻繪出栩栩如生、千姿百態(tài)的人物形象。
邵陽布袋戲偶頭中空,身體用衣服布料包裹,活動性良好,便于伸入手指操控偶的動作。身體是布料在邵陽布袋戲的一些偶人制作中,偶頭部分和布袋戲戲袍部分是分離的,可以很方面的進行人像和服飾的組合搭配。邵陽布袋戲其制作工藝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參考文獻:
[1]汪碧波.《純樸拙雅的邵陽布袋戲木偶藝術》.裝飾,2009(3).
[2]姚武,龍鋼華.《邵陽布袋戲的歷史淵源、藝術特征及其傳承考察》.文藝理論與批評,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