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琴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断娣蛉恕分邢婢秊楸磉_對湘夫人的思念,欲在水的中央為湘夫人建一座舒適的房屋,把荷葉蓋在屋頂上,用蓀草裝飾墻壁,用紫貝布置壇場,在房子里遍撒香椒,讓香味充滿整個中堂。
詩人屈原運用浪漫主義情懷和對理想主義的向往,寫下了這一千古絕唱。但水神湘君是否真的為湘夫人建成了水中房屋,已經無法向屈原先生考證。
然而,就在當下,有一群喜愛仙鶴的凡人,為仙鶴在水中央筑起了人工愛巢,最終,小仙鶴在人工巢中誕生……
境況堪憂的仙鶴
黑頸鶴是中國特有的珍稀禽類,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無論是青海還是甘肅,不管是在四川還是西藏,只要提到黑頸鶴,藏族同胞都會肅然起敬。四川、青海、西藏等地的多位藏族老人告訴我說,黑頸鶴是仙鶴,是他們心中的神鳥。
作為高原草甸沼澤棲息的鳥類,它們本來在“高處不勝寒”的云貴藏生活,與世無爭??山耆祟悓ι鷳B(tài)的開發(fā),使這些高原涉禽正面臨喪失家園的威脅。
2014年春,民間組織綠野方舟與北京林業(yè)大學自然保護區(qū)學院,聯手在黑頸鶴的繁殖地做了一次調查。綜合四川、甘肅、青海三省繁殖地的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對黑頸鶴繁殖所構成的威脅主要來自游人干擾。黑頸鶴是一種喜歡安靜、潔凈環(huán)境的高雅物種,因無法忍受人的這種“熱情”,只好退卻,找一處游人稍微少的地方,集群棲息。
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給黑頸鶴筑巢造成了極大的困難,而這些變化更多也是人為開發(fā)所致。此外,藏狐的存在,對黑頸鶴幼鳥的成活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威脅力量。
任何動物都一樣,種群興旺靠的是新個體的持續(xù)補充,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補充,那么種群數量就會下降。也許,我們目前還沒有發(fā)現黑頸鶴種群數量上的明顯變化,但如果按照這樣狀態(tài)發(fā)展下去,黑頸鶴種群數量的下降是一定的。亡羊時,再補牢,豈不晚矣?
未成仙人,先成風雪泥巴人
人工為仙鶴筑巢的確是一個浪漫的想法。且不說仙鶴道骨仙風,超凡脫俗,就算是普通家禽,對于人工為其搭的窩,也還挑三揀四呢,黑頸鶴豈能用人工筑的巢?
北京林業(yè)大學鳥類專家郭玉民先生的想法剛一說出,便遭到很多人的質疑。
郭玉民先生的解釋很實在,他說,人們已經把黑頸鶴逼雅為俗了。一個物種,最重要的是世代繁衍,當它的繁衍受到阻礙無法進行時,它必須改變繁殖對策。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它的種群就會遭受滅亡的危險。黑頸鶴是一個極其智慧的物種,也許它能理解人工筑巢是對它最有效的幫助,不會拒絕。
“想法往往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边@句話在為黑頸鶴人工筑巢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乙未年春節(jié)確定黑頸鶴人工筑巢方案,很快得到河北省趙縣柏林禪寺的全力支持,并將黑頸鶴人工筑巢列為當年度寺院的護生項目之一。
與多方人士溝通妥當后,筑巢點設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石乃亥鄉(xiāng)的尕日拉寺門前的青海湖邊,依托尕日拉寺的智華喇嘛實地指導與管理。
3月上旬,來自北京、重慶和青海本地的志愿者到達青海湖。為仙鶴搭窩建巢,自是一件好事,一路上談笑風生,有的說給仙鶴筑巢,自是仙人所為;有的說,自己已然仙風道骨;也有的說,等給仙鶴筑巢成功了,會沾上仙氣。大家相互鼓勵,信心百倍。采購的錘、斧、鋸、刀、銑、鎬、鍬、鋤一應俱全。
3月10日,帶著北京林業(yè)大學郭玉民先生測定的巢址圖,志愿者乘坐滿載各種工具、水泥、石塊、鋼絲、草簾的皮卡車,開進了位于青海湖的尕日拉濕地,可第一天,就受到重挫。
3月上旬的青海湖,雖說冰面開始融化,陽光經常照射到的地方,塔頭凸顯,沼澤盡現,可湖心濕地里薄薄的表皮下面,依然冰層覆蓋。此時的濕地,車是無法進入了,只有靠人工肩扛背馱,將大量的筑巢材料運到湖中。
上午9點的青海湖,還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了下午2點,便狂風大作,風雪交加。如同與風雪賽跑一般,總算將材料送到湖中,上得岸來。5個志愿者中有3個已經是一瘸一拐。他們有的靴子進水凍麻了腳,有的被枯枝劃傷了腿,有的被湖中的金屬器物扎傷。好不容易來到皮卡車前,不料,皮卡車竟拋了錨。原來,早晨來時,濕地上有凍層,過了幾個小時,濕地被陽光照射,凍層融化,車胎陷入泥中。好在人多,手中又有工具,大家推車的,墊石頭的,掏泥巴的,好一陣子忙活,終于把皮卡車推出濕地,可每個人都成了雪泥人。
諸葛亮會開到天明
青海湖的天氣如同嬰兒的臉,說變就變。持續(xù)的飛雪讓人裹足不前,等待多日的我們不得不返回北京,擇日再去。
半個月的期盼,終于迎來和煦暖陽,此時,黑頸鶴已經到達青海湖。
這一次,接受前面的教訓,我們把車停在岸上,志愿者全副武裝下湖。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砍成錐形的木樁扛進湖里,按照確定的打樁、固樁、填石、灌漿、固巢、鋪草等一系列工序,開始施工。
木樁豎起在湖邊的濕地上,幾個志愿者輪番上陣掄起大錘砸向木樁,誰知木樁紋絲不動,樁上錐形底被砸碎,也無法將木樁砸進濕地,大家一個個急得抓耳撓腮。當地志愿者認為,雖然湖面的冰化了,但水下面還是冰封著呢,根本砸不進木樁,筑巢的事,只能等到冰塊化盡。
可是時不我待,黑頸鶴的產卵是有時限的,眼看著黑頸鶴就在濕地邊上徘徊,找不到可筑巢的地方,大家的心比黑頸鶴還著急。
晚飯后,我們毫無睡意,圍著牛糞火爐一邊喝著奶茶,一邊討論著尋找筑巢方法。大家提出各種各樣的筑巢辦法,又一一推翻。幾近天明,仍然一籌莫展。
“青海湖湖底不是冰,應該是巖石。”睡了一夜覺的司機周師傅這時醒來,聽到我們仍然在討論,他的一句話提醒了大家。周師傅介紹,他曾帶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在這里鉆石取樣,湖水下面是堅硬的巖石。
得知這一情況,大家立即行動。先在水中用石頭壘成一個圓圈,圓圈的外面用鋼絲固定后,里面填充上碎石,形成一個圓柱形的石墩。在石墩的順風一側,筑一條為黑頸鶴滑翔著陸的跑道,待石墩與跑道都高出水面后,再用泥巴、柴草修筑巢面與路面。巢的最上面,采用黑頸鶴筑巢常用的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鋪巢。
經過半個月的努力,6個黑頸鶴巢終于完成。在筑巢過程中,最讓志愿者興奮不已的是,每個巢完成不到3個小時,斑頭雁、赤麻鴨、灰雁、鷸類、鷗類便爭先恐后前來占巢。它們高調宣布領地,用鳴叫來驅趕對方,但誰也不服誰,誰也不讓誰。各自為政,獨霸一方。其 中有一個巢上,竟然有6對夫婦登陸安家。
“這是我們?yōu)楹陬i鶴筑的巢啊,它們怎么上去了呢?”楊杰急得抓耳撓腮。相比楊杰,黑頸鶴倒是淡定了許多。它們其實將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對那些在爭巢中吵鬧、打斗的場面,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不知是視若無睹還是胸有成竹,黑頸鶴的表現,讓大家的心一直懸著。
仙鶴,天地間的舞蹈家
忽然有一天,一對黑頸鶴在湖邊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昂陬i鶴跳舞了!”智華喇嘛興奮地告訴大家,幾個志愿者聞訊架起了望遠鏡和相機,他們要記錄下這一珍貴的畫面。志愿者們知道,黑頸鶴跳舞是求偶行為之一,黑頸鶴經常在求偶中完成交配。接下來,便是產卵,孵卵……
到那時為止,還沒有發(fā)現黑頸鶴上巢,附近也沒有天然巢,那它會到哪里產卵呢?楊杰不停地問智華喇嘛。對楊杰的一連串的問號,智華喇嘛只回答了5個字,“我也不知道”。
人的焦慮情緒,對黑頸鶴沒有產生絲毫影響。它們依然在湖邊跳著歡心愉悅的舞蹈。雄鶴伸著長長的脖頸,時而仰天長歌,時而低眉細語,時而跳起那只有舞蹈家才有的修長細腿,時而,扇動著雙翅。潔白的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發(fā)出金屬般的光澤。雄鶴的一招一式,雌鶴配合得天衣無縫。它的情緒完全被雄鶴調動起來,依照雄鶴的節(jié)奏與步調,雌鶴或長歌,或跳躍,或揮舞雙翅,或單翅拍動,向前俯沖時步伐矯健,向后退守時步履輕盈,偶爾還來一個360度急速旋體。不知它們是把我們當觀眾了,還是完全忽略了我們的存在,完全陶醉在如癡如醉的舞蹈中。
站在尕日拉寺,青海湖的岸邊上,放眼望去: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天上白云朵朵,水上波瀾起伏。一對仙鶴正在天與地的縫隙之間,翩翩起舞,長空放歌……
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啊,連日來的辛勞與焦慮,全然消失。眼前的這一切,不正是我們上下求索、苦苦追尋的嗎?仙鶴,仙鶴,我的眼前突然閃現出曾在夢中才有的意境。難道是有天人引導,還是黑頸鶴靈魂的自然顯現?看到眼前的這一幕,人間的多少煩惱紛爭、是非曲直,全部都消釋得無影無蹤。
仙鶴是這樣誕生的
就在這對黑頸鶴跳舞的次日,它們高聲鳴叫著,拍打翅膀,昂頭挺胸,雙雙登陸上巢。它們的到來,讓在這里已經定居多日的斑頭雁、赤麻鴨、灰雁、須浮鷗全部退讓。占領了這個人工巢后,這對黑頸鶴又來到水中央,載歌載舞,在蓀草裝飾巢面和巢壁新房里,步入婚姻殿堂。3天后,第一枚卵悄然落巢,孵卵、育雛正式拉開帷幕。一周后,另外兩對黑頸鶴也像這對高調上巢的黑頸鶴一樣,占領了另外的兩個人工巢,開始了它們婚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楊杰笑了,尖木措笑了,智華喇嘛也笑了。他們堅守在離鶴巢千米以外的地方,每天用高倍望遠鏡觀察著鶴巢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
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這些藏族人眼中的仙鶴,在我們?yōu)樗鼈兙闹斓那樯钌钜鉂鉂獾膼鄢怖锍苫?、產卵、孵化,對我們這些喜歡黑頸鶴的人來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志愿者和智華喇嘛天一亮就守候在高倍望遠鏡前,透過目鏡,觀察著黑頸鶴巢上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明明知道,黑頸鶴的孵化期是32天左右,但從產卵的第一天起,就這樣從天亮到天黑,一遍又一遍地觀察著,生怕漏掉了哪一個環(huán)節(jié)。此時的望遠鏡,儼然變成了孵化器。仿佛望遠鏡可以幫助黑頸鶴孵化一般,志愿者們每天用望遠鏡給鶴卵送上溫暖,給孵卵的黑頸鶴,設置了一道安全屏障。
漫長的32天終于過去了。7月21日,孵卵的黑頸鶴有些臥立不安,它們時而站立,時而趴臥,時而用長長的喙勾卵,在卵旁邊輕聲呼喚著、喃喃細語著。我們躲在約有500米遠的望遠鏡后面,屏住呼吸,瞪大雙眼,細致入微地觀察著這一點一滴。中午11∶03,第一只卵破殼,一只毛絨絨的幼鳥從殼中露出小腦袋和粉紅色的小嘴巴。40分鐘后,小生命擺脫了孕育、承載自己生命的卵殼,踉踉蹌蹌、搖搖晃晃地來到爸爸媽媽在水中央的家,用微睜的雙眼,開始打量這個嶄新的世界。
對于幼鶴的到來,鶴爸爸鶴媽媽似乎早有準備,但喜悅之情還是溢于言表。它們細聲細語,似乎在向新生兒解釋著什么,叮囑著什么。
很快,幼鶴便開始在巢面上漫步。它唧唧的聲音、蹣跚的步履,讓大家很擔心它發(fā)生意外。就在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緊張的時候,剛出殼的小幼鳥一跐溜滑到巢邊的泥土沿上,馬上就要掉進湖水中,楊杰離開望遠鏡就去取下水褲,要到湖中搭救這個還不知深淺的小家伙。
“不用管它,它自己會上去的?!敝侨A喇嘛不緊不慢的一句話,攔住了將信將疑的楊杰。
志愿者的心一下子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睛緊緊貼住望遠鏡。智華喇嘛說,每個幼鶴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如果此時,人去干預,肯定會對黑頸鶴形成干擾,不僅另一只卵會受到威脅,如果親鳥棄巢不歸,這只小幼鶴也無法成活……
“小鶴在往巢里爬,它剛才已經掉進水里了!”一個志愿者在望遠鏡前向大家通報著每個細節(jié)。
“噢,噢,它把嘴都用上了,啊,終于上巢了,媽媽張開翅膀了,小鶴已經鉆到媽媽的翅膀下面去了……”志愿者小胡的最后一句剛說完,楊杰立刻將小胡抱了起來,大家開始歡呼!智華喇嘛像黑頸鶴一樣淡定,只是笑笑說,正常的,正常的。
當然,黑頸鶴幼雛雖然破殼而出,也度過了最難熬的第一天。但不成想第二天居然下起了大雨,第二只卵還未破殼,便夭折在雨水之中。
接二連三的大雨使青海湖水位再一次上漲,這下可真難壞了鶴爸爸鶴媽媽和那些為黑頸鶴在水中央搭建愛巢的人。這次青海湖水位上漲,導致人工鶴巢置身深水區(qū)。剛出殼的黑頸鶴幼雛還不會游泳,它無法離巢,也就無法上岸。幼雛很有可能掉進水中被淹死。志愿者的心再一次懸了起來。每天,只能是守候在高倍望遠鏡旁,耐心地等待。2015年7月28日,黑頸鶴親鳥經過一周的巢中育雛,終于將幼雛安全帶離人工巢。
人工為仙鶴筑巢喜獲成功,這在黑頸鶴的孵化史上尚屬首次,希望人類的幫助能讓更多的黑頸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