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蕾
(成都樹德實驗中學)
論班主任如何教導學生——批評與鼓勵相輔相成
蔣蕾
(成都樹德實驗中學)
教師應該認識到批評和鼓勵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育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許多多棘手的問題,如果需要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話,那么一定要選用適當的批評時機和批評方式,再使用合理的鼓勵性語言,講究批評和鼓勵這二者適當的相互結合。正確對待、客觀地看待鼓勵和批評,它們就能夠成為學生奮斗前進的動力。根據自己淺薄的教學經驗,對當今學生教育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進行了分析,進一步探討了鼓勵和批評之間的關系,以期能更好地鞭策學生攀登上成功的頂峰。
鼓勵;批評;學生教育
中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而封建時代的中國,崇尚儒家的道德修養(yǎng)、尊師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自古崇尚“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愛必嚴,嚴是愛”等傳統(tǒng)思想。雖然一種教育方式在形成、發(fā)展早期,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或進步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化,其在某一程度上將會變得陳舊、落后。為了與時俱進,其中違背客觀實際和社會發(fā)展的糟粕就必須被剔除、擯棄;將符合客觀實際和認識社會發(fā)展的精華繼承和發(fā)展下去。批評和鼓勵是一種教育方式,更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茖W要講究它的科學性;藝術要講究它的藝術性。在教書育人時,我們應該怎么身體力行?如何巧妙地將批評與鼓勵相輔相成,才能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1.批評方式及其作用
不論是鼓勵還是表揚,它們的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學生犯錯,很多老師采取的行動是批評,批評是需要的,但是重要的是技巧,批評是讓學生不敢再次犯錯,一般委婉的批評方式有間接提醒式的批評,巧下臺階式的批評,現身說法式的批評……一些教師經常用純粹批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用語言或者一定的處罰進行教育,卻不知道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造成傷害。學生一犯錯,有的老師不分場合,便在班上公開點名,用挖苦的、刻薄的、極易損傷學生自尊心的話對他大聲地進行呵斥。被批評的學生往往因膽怯教師威嚴,嘴上不敢和老師申辯,可是心里卻是非常不服氣的,甚至有些學生再也抬不起頭來,因此他們的心里將會產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最終的效果與我們的預期背道而馳;純粹的體力性的懲罰,沒有后續(xù)更進一步的語言溝通交流,這樣亦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采用委婉的批評卻可以彰顯老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使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關心、期望,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反思自己的過錯,最終反而可能會收到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2.鼓勵方式及其作用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焙翢o疑問,鼓勵猶如陽光,鼓勵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人們天生就喜歡被肯定的感覺,學生更是如此。許多老師慣用的鼓勵方式我們都不陌生,它們大概可以分為精神鼓勵法、物質鼓勵法、情感鼓勵法、興趣鼓勵法、信任鼓勵法、目標鼓勵法、成功鼓勵法、贊賞鼓勵法、榮譽鼓勵法、榜樣鼓勵法、職位鼓勵法、競賽鼓勵法、評語鼓勵法、暗示鼓勵法、活動鼓勵法等。好的方法會相應產生好的效果。人類行為學家約翰·杜威曾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泵總€人都希望被贊美,在心理學意義上源自于個體渴望被尊重、被認可的精神需求。一旦這種精神需求被滿足,人就會充滿自信和動力,可以讓學生從困難中勇敢地走出來,去面對現實。
3.批評與鼓勵相輔相成的關系
批評與鼓勵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其實激勵和批評都是代表老師對自己學生的愛護和關心。批評和鼓勵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方式,雖然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做好事情,但是相互對比之下,學生當然更喜歡被肯定。批評和鼓勵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正在發(fā)展的人,表揚會使學生更加努力奮斗,勇往直前,把優(yōu)點一直發(fā)揚下去,而批評時,雖然學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但這樣也會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錯誤及缺點,及時改正,他們就能夠取長補短,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yōu)點。如果僅僅是表揚,沒有批評,學生就不知曉自己的錯誤,不能進一步成長。反之,純粹的批評,沒有表揚,學生就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可能會把優(yōu)點變缺點。所以,批評和鼓勵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的。
1.采取積極的鼓勵方式
天生我材必有用,世界上的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才能。只是學生因為年齡和認知上的不足,總是沒辦法看到自身的真正價值。俗話說:“良言一句暖三冬”,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總能發(fā)現有這樣的事情:當一個人沒有被周圍人寄予注意和期待時,他可能會就這樣碌碌無為,一直平庸下去,毫無斗志;可是如果所有人經常鼓勵某一個人時,他就能如新生一般,永遠都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而且還樂于為之。比如,很多老師采用評選“班級之星”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既讓學生特長得到展示,又讓學生體驗到做榜樣的榮耀,其也會嚴于律己,將自己的優(yōu)點帶給更多人;更有甚者,將鼓勵的語言轉化為文字,讓學生把老師對他的贊美和鼓勵帶回家里去,使其再次在家長那里體驗到被表揚,被肯定的喜悅,采用“家?!焙狭Φ姆绞?,讓學生的優(yōu)點保持、發(fā)揚下去。中南大學有一老師自掏腰包,設立班級獎學金獎勵進步y(tǒng)-0.25y=60
解得y=80
60+60-48-80=-8(元)
答:賣這兩件衣服總的虧損了8元。
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堂訓練。
廣州某琴行同時賣出兩臺鋼琴,每臺售價為960元。其中一臺盈利20%,另一臺虧損20%。這次琴行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不虧?
解:設盈利20%的那臺鋼琴進價為x元,它的利潤是0.2x元,則x+0.2x=960,x=800。
設虧損20%的那臺鋼琴進價為y元,它的利潤是0.2y元,則y-0.2y=960,y=1200。
答:兩臺鋼琴進價為2000元,而售價1920元,進價大于售價,因此兩臺鋼琴總的盈利情況為虧本80元。
作業(yè):某文具店有兩個進價不同的計算器都賣64元,其中一個盈利60%,另一個虧本20%。這次交易中的盈虧情況?
課堂訓練部分制作微課可以反復使用,直到學生能夠基本將如此抽象的數學問題解決為止。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對于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有嚴密的說理過程,更加需要注重數學問題的邏輯推理,在對數學例題、練習題的講解中,學生可以關注例題的知識本源,演繹推理過程,而微課的應用可以幫助我們節(jié)省書寫中花費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將同一類型的習題放在一起,制作成系列微課在教學中使用,但是無論實施什么教學模式,使用什么教學手段,教師都應該牢記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制作微課,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真正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為此,我選擇了新人教版七年級上3.4節(jié)“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課時“銷售問題”進行以上說明,按照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應用的流程去制作微課,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和群體決策的能力。
本案例的基本過程為“提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得出數學問題的解—回歸實際問題的答案”。
本節(jié)課在教學方法上,從問題情境—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歸納應用。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布置課后作業(yè)時,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尋找等量關系列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令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要反作用于生活。這樣我們的數學才能更加貼近生活,沒有教師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少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初一數學課堂上只有失敗,沒有成功,那么我們的教育就顯得蒼白無力,所以,高效數學課堂不單是數學知識講授的有效,更應該是發(fā)揮微課技術的作用、消除不良因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提高初一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節(jié)課就是筆者對微課技術在初一數學課堂教學運用的初步嘗試。
[1]劉玉靜,高艷.合作學習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