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春
介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對合并院前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杜志春
目的探討并分析介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對合并院前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院前伴隨心臟驟停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2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介入治療,對照組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fā)出血、再次休克與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嚴重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介入治療法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隨院前心臟驟停疾病中,效果顯著,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急診介入治療;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心臟驟停;療效觀察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危險性大、病死率高的疾病,致命性心律失常為其并發(fā)癥之一,可導致患者心臟驟停,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會導致患者死亡[1]。以往臨床上多使用靜脈溶栓方法來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但是此方法的治療療效取決于病情嚴重性和時間的長短,因此并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F(xiàn)如今臨床上出現(xiàn)一種新型有效的治療方法,即急診介入治療,其主要特點為迅速改變冠狀動脈血流,從而到達挽救生命的目的[2]。本研究選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伴隨院前心臟驟?;颊?對其采取急診接入治療與靜脈溶栓資料,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0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院前伴隨心臟驟?;颊?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與對照組(22例)。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9~73歲;對照組男13例,女9例,年齡42~76歲。對所有患者行心肺復蘇治療,平均時間(7.63±3.00)min。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急診介入治療,入院后行吸氧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其血壓、心電圖變化情況。術前給予口服氯吡格雷片與阿司匹林腸溶片各300 mg,術中持續(xù)靜脈滴注肝素鈉溶液。手術完成后連續(xù)使用低分子肝素鈣7 d,急性給予氯吡格雷片與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并結合其他治療,如降壓、降脂、血管緊張素抑制劑等藥物。對照組患者采用靜脈溶栓治療,溶栓前同介入治療相同,給予常規(guī)治療,并觀察血壓、心電圖,完成后靜脈滴注尿激酶或艾替普酶,尿激酶溶栓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5 d,艾替普酶溶栓后先靜脈滴注肝素鈉48 h,而后給予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5 d。
1.3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出血、再次休克、心力衰竭與嚴重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并比較手術的成功率。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出血、再次休克及心力衰竭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嚴重心律失常癥狀發(fā)生率均很高,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手術成功36例(90.00%),失敗4例(10.00%);對照組患者手術成功12例(54.55%),失敗10例(45.45%),兩組手術成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觀察指標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對比[n(%)]
臨床上合并院前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雖僅有5%~7%,但是一旦發(fā)病,其病死率可高達70%~80%,所以需要醫(yī)生采取及時有效的救助措施[3,4]。對于該病的治療,首先需要進行心肺復蘇,成功后再進行后續(xù)治療,讓瀕臨死亡的心肌細胞得到挽救。由于進行治療時間與治療方式會嚴重影響到術后的療效,因此需要在第一時間采取最有效地方式來進行搶救。以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靜脈溶栓治療,但是靜脈溶栓嚴格受時間控制,在病發(fā)6 h治療為最佳,時間越晚預后越差[5]。據(jù)相關文獻表明,靜脈溶栓由于其藥物作用強,容易造成誘發(fā)出血等癥狀。因此經過醫(yī)學界的不斷探究,介入治療成為新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介入治療可在患者體內安放支架,從而直接開通被阻塞的血管,使血液正常流動,血液循環(huán)恢復正常,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很多醫(yī)生認為,由于患者在心肺復蘇后各項生命體征都相對減弱,此時進入介入治療很容易導致手術失?。?]。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其采用靜脈溶栓治療與介入治療,結果顯示使用介入治療的患者心力衰竭、誘發(fā)出血與再次休克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采取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且手術的成功率也更高(均P<0.05)。
綜上所述,采用介入治療的方式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伴隨院前心臟驟停疾病中,效果顯著,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值得臨床醫(yī)學推廣使用。
[1]崔惠康,張葉.急診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影響.安徽醫(yī)藥,2013,17(8):1400-1401.
[2]王宏剛.急診介入治療合并院前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4,15(15):30-31.
[3]李冬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療與靜脈溶栓治療的對比性研究.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9,5(11):57-58.
[4]張淑存,姚琴琴.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的護理體會.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4,20(5):358-359.
[5]張先林,章萍,王岳松,等.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介入治療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14,23(10): 1143-1145.
[6]鄭俊清,王星歌.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近期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5):43-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37
2015-10-26]
124010 盤錦市中心醫(yī)院心內科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