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萍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雅爾塞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24)
小學音樂教學探索
何麗萍
(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雅爾塞小學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24)
小學音樂教育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個方面,前者是實施音樂教育的主要途徑,后者則是前者的延續(xù)、擴大、補充和提高。抓好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不但能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促使他們熱愛祖國的音樂藝術,熟悉民間音樂,了解國外音樂,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審美力;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也有利于學生嗓音的保護和轉換他們大腦的興奮中心,使學生緊張的學習生活得到適當?shù)恼{節(jié),促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育。還可以啟發(fā)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陶冶和培養(yǎng)他們具有優(yōu)良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
小學音樂 教學 措施
音樂知識教學一般不宜用整節(jié)時間來專授樂理,也不能偶爾指點指點。因為這兩種教法都不容易收到教學效果。學生一般都很愛好活動,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較強。但同時也存在著缺乏自制能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弱點。教師若能根據這些特點,因勢利導,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以唱歌為中心來安排樂譜教學,不論是視唱、聽唱、樂理等方面教學內容的選編,都要善于從歌曲中取材并突出歌曲中的重點和難點,把歌曲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音樂素材概括集中起來,讓學生先于新歌進行基本訓練。
音樂是一門藝術,本該是活潑生動,富有生命活力的,但長期以來的音樂教學只重視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將原本生動的音樂課上成了空洞機械的理論灌輸課,教學枯燥死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這是傳統(tǒng)教學中制約教學效益的最主要原因。[1]
1.引用故事。故事是小學生所喜愛的重要形式,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而不是照本宣科,通過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故事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激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如在學習歌曲《月亮姐姐快下來》時,我們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小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等,學生很容易被這些童話與傳說吸引,自然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此時再播放這首兒歌,自然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
2.用簡筆畫。簡筆畫是用簡單的線條和平面圖形來勾勒出物象的主要特征,具有概括、形象、幽默、簡練的特點,將之運用于音樂教學中,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僅可以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更能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傳達更多的信息,輔助學生的理解。如在學習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時,我們就可以用簡筆畫來勾畫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以及各種小動物,這樣自然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2]
音樂是一門藝術,藝術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需要學生用心來體會,這樣才能感受到音樂的至純至美,而這些也并不是教師的語言傳授等可以外加的,而是需要學生身臨其境,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與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并得到情感、心靈等的全面發(fā)展?,F(xiàn)代信息技術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手段,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以圖片、音頻與視頻來再現(xiàn)音樂情境,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這樣才能讓學生更能深刻地體會到語言所不能傳達的情感與意境,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飛翔于音樂的藝術殿堂。如在學習歌曲《美麗的草原》時,由于許多學生并沒有去過草原,為此我們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而生動的情境,以直觀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動態(tài)的畫面來將學生帶入遼闊的大草原,讓學生身臨其境,并適時播放歌曲,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畫面與音樂的刺激下展開豐富的想象,走進那片美麗而壯觀的草原。這樣學生學習歌曲的熱情更高,也不再是機械地記憶歌詞,而是能夠真正地融入到歌曲所創(chuàng)作的意境之中,置身其中,感受草原的美麗與壯觀,這樣更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歌詞,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與欣賞能力。
1.情景表演。小學生雖小,但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與較強的表演力,我們要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開展情景劇的表演活動。如何用動作與表情來輔助歌曲的表達,教師并不做過多的要求,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來設計一系列的動作,將自己的情感用動作與表情來表達。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同時更具創(chuàng)造性,更能提高學生音樂鑒賞水平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創(chuàng)作音樂。音樂學科并不是單純地來記憶樂理,學唱歌曲,更為重要的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為此在學習中我們要適合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音樂基礎來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歌曲,可以填詞,也可以為詩歌、古詩等譜曲。這樣的活動更具實踐性與創(chuàng)造性,更能促進學生將書本上的樂理知識靈活地用于音樂創(chuàng)作中,這樣才能帶給學生更多心靈上的震撼。
新課改倡導開放式教學,不能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教材上、課堂內,而是要向更寬廣的空間延伸。為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利用好教材,立足課內,同時更要延伸課外,給予學生更充足的時間,更寬廣的空間,這樣更能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見聞,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外來欣賞一些音樂短劇,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更多與音樂相關的文化背景等。如音樂之聲,也可以由自己來推薦,通過讓學生欣賞更多的音樂片斷,以此讓學生感受音樂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以激起學生對音樂學科更濃厚的學習興趣。又如可以讓學生成立興趣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成立小組,展開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如歌唱組、樂器制作小組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展現(xiàn)自我、釋放個性的舞臺。
總之,不論音樂課堂教學還是課外音樂活動,也不論是唱歌、音樂知識或欣賞教學,教師都應當努力通過音樂作品的藝術形象來感染和吸引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如能再用說明、討論、演出或其他方法一步一步地加深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啟發(fā)他們有感情地表達出音樂作品的內容和精神風貌,同時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那樣,就能調動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提高小學的音樂教學質量,使它沿著正確的軌道穩(wěn)步前進。
[1]寇宗霞.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N].貴州民族報.2016-08-26(C03)
[2]賈茹娜.小學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探析[N].科學導報.2014-12-30(C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