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俐聰
(山西省孝義市金暉小學 山西孝義 032300)
《農家小院》教學設計
武俐聰
(山西省孝義市金暉小學 山西孝義 03230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93--94頁《農家小院》 。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除法中的最后一個內容?!掇r家小院》是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表內乘法口訣求商后的一節(jié)綜合練習課。教材運用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具體情境中的信息和問題.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能有條理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能比較熟練地利用表內乘法口訣求商的一節(jié)綜合練習課,我班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較強,但情境展示的數學信息量大,學生的年齡小,漢字書寫速度較慢,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當信息量大時,學生有條理收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農家小院”的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的用乘法口訣計算除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農家小院”情境圖的觀察、分析,發(fā)展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生在相互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分享他人的智慧,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
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并能熟練的用乘法口訣計算除法。
【教學難點】
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并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孩子們,冬天來了,辛苦了一年的農民伯伯把勞動成果堆放在了自家的小院里。今天淘氣和笑笑要去奶奶家?guī)兔φ恚覀円哺黄鹑?,瞧一瞧奶奶家的農家小院吧!(出示情境圖,板書“農家小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己觀察主題圖,尋找數學信息。
師:請你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這所農家小院,看看都能找到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自習觀察圖,找數學信息)
師:通過剛才這些同學的發(fā)言,請你想想,觀察信息時要注意什么?
(有序的觀察主題圖,完整地表述圖中的信息)
師:現在就請你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主題圖,并完整的表達這些信息。
(學生說數學信息,教師在課件中呈現相應的放大圖。)
學生收集到的數學信息有:
(1)有20個南瓜,每筐能裝4個。
(2)墻上掛了6串玉米,每串有8個。
(強調,圖中不僅有文字信息,還有隱藏的圖片信息)
(3)青椒高7厘米,黃瓜高35厘米。
(4)一共有12只兔子,有4個籠子。
(5)摘了54個柿子,每盒裝6個。
[設計意圖]通過主題圖提取數學信息,大部分學生學生提取到的數學信息比較零散,不會注意到這些信息之間的聯系。本環(huán)節(jié)注重引導學生在有序觀察的同時還應注意把相關內容的數學信息同時提取,把數學信息完整的表達清楚。
2.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師:剛才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了“今年結了20個南瓜,每筐能裝4個”,想一想,根據這組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學生舉手提問題,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問題)
3.共同解決問題,回顧算式算理
師:“有20個南瓜,每筐能裝4個,能裝幾筐?”怎么列式呢?
師:為什么用除法計算?(學生匯報時,是可以課件演示幫助理解)
4.動腦思考,提出和解決問題
師:剛才我們從圖中還找出了好幾組數學信息,老師呢已經幫大家整理在了練習紙上,(學生打開練習紙)現在請你從中任選兩組信息,像我們剛才一樣在橫線上寫出問題,再列式解答,可以嗎?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并全班匯報,展示方法:
(1)墻上掛了6串玉米,每串有8個,一共有多少個玉米?
師:為什么用乘法?
(2)一共摘了54個柿子,每盒裝6個,能裝幾盒?
師:誰來畫圖圈一圈,解釋一下為什么用除法?
(3)有12只兔子,有4個籠子,平均每個籠子住幾只兔子?
師:能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嗎?
12、4、3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4)青椒高7厘米,黃瓜高35厘米,黃瓜的高度是青椒的幾倍?
師:為什么用除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是對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讓兩人合作議一議、畫一畫、說一說,體會解決問題的過程。
5.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生共同梳理:我們剛才在解決這些問題是首先先收集信息-----再提出問題-----最后解決問題。下面我們就用這樣的數學方法來完成下面的問題,好嗎?
三、實踐運用,拓展創(chuàng)新
1.解決“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尋找題中有用的數學信息,再提出問題并列式解答。
2.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或除法解決的問題,并嘗試解答。
[設計意圖]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頸線設計練習題,強化訓練,及時反饋、訂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是也是學生對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新的全面的要求,放手讓學生運用所掌握的方法完整地經歷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師:在今天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和小伙伴們一起來分享吧!
五、板書設計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內容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目的是通過情境,初步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系,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創(chuàng)設的農家小院情境圖,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情境圖,找找圖中的數學信息,并請學生說一說,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信息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把相關信息完整地表述出來。這對于后續(xù)學生的提出問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接著再放手讓學生根據已知信息自由提出數學問題,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解決問題上,注重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覺得做得較好的是:
1.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較之前有了更大的進步。他們更懂得尊重小組同學,認真傾聽,分享他人的智慧,并且做出適當的評議,小組討論的氛圍不錯。
2.教師注重加強學生對解題思路的闡述。在解決問題中,學生對自己的思路的表述,條理比較清晰,可以看出他們對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
不足的是:
有部分學生還是沒能找出信息與問題之間的聯系,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常規(guī)性的問題提得太多,這也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對于這部分學生我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引導他們更合適,是以后教學中重點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