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興(重慶求精中學)
?
詩可以興——議高中語文古典詩歌審美教學
胡興
(重慶求精中學)
摘要:“詩可以興”在古典詩歌鑒賞中有如此豐富的闡發(fā)意義,作為一種教學理念也有著重大意義。針對當下高中語文古典詩歌審美教學的缺失現(xiàn)狀,“詩可以興”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神游”“感興”中,自然接受美的熏陶,達到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詩可以興;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實踐
我國的詩教傳統(tǒng)源遠流長,“詩可以興”更是其中一個內(nèi)涵深厚的理論。在教師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詩可以興”指教師可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課堂感染下自主體驗詩歌之美、接受審美教育,它經(jīng)歷了由詩歌理論衍發(fā)成為教學實踐的過程。
詩歌是語言藝術,因此,閱讀欣賞詩歌,首先要熟悉詩人所運用的語言,對詞語的音調(diào)、色彩、修辭以及聯(lián)想效果有一定的敏感,即我們常說的語感。從外延上講,縱觀近年來高中語文課本的各個版本,古典詩歌無不包含著詩、詞、曲三大部分,但僅就詩而言,根據(jù)題材、格律、風格等的不同,又有許多分類。所以我們的古典詩歌教學需要從文本本身入手,讓學生將詩歌由文字轉為一幅幅圖景,而又回歸為富有境界的語言文字,在詩歌的氤氳文字之中感受古典之美。
首先,美源于“美讀”。古詩詞曲大都可以用來歌唱。既可歌唱者,必有節(jié)奏音韻,必有其韻律之美。而作為語文教學和應考之舉,我們更應該讀得有技巧有目的,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nèi)容、讀注釋、讀命題。其次,美源于“剖析”。中國古典詩歌向來崇尚含蓄典雅之美,因此,只有回歸文本,從字詞細節(jié)入手,了解其內(nèi)涵、典故、背景、藝術特色,才能由局部到整體全面感受其韻味。再次,美源于“神思”。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古人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感覺轉化成形象的圖景,用形象思維、抓住美感,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古典之美。
我們說過,詩歌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作為最早起源的一種藝術形式,詩歌也具有最精純的文學價值。
1.形式之美。古典詩歌中,無論表達什么都需要借助語言這個載體,語言也是我們鑒賞詩歌、分析詩歌意象時的入口。此外,詩歌的抒情方式、表現(xiàn)手法、抒情敘事角度、風格流派、詩體格律句式等也不可忽視。
2.含蓄又稱蘊藉。古典詩詞用語含蓄,表情達意更是通過一些富有象征性意味的意象以及各種手段,如,象征、用典、烘托,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來實現(xiàn)。
3.和諧的音律美。古代的詩、詞、曲,它們或是以詞配樂,或是按固定的曲調(diào)音律填詞,無一不與音樂息息相關。
4.內(nèi)涵之美。任何文學樣式,詩、詞、曲,任何文學題材,描寫、議論、抒情、敘事,除了形式之美可以欣賞玩味外,其內(nèi)在思想、情感及傳達的哲理情思都會帶給我們今人很多美感,超越時空的限制,激發(fā)出同樣的所感所思。
5.人情美。文學即人學。好的文學作品必然由好的作者完成,包涵其個人思想、感情、經(jīng)歷、觀念在里面,反映了人對于整個社會、人生的基本看法和評價。
6.思想美。在鑒賞文學作品時,思想感情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而感情通常更重于感性直覺,思想則趨于理性思考。用詩教語言來說,感情與思想就是“詩緣情”與“詩言志”的具體闡述。
7.哲思美。中外學者通常認為中國無哲學,而且認為中國式的詩性思維無法容納哲理,其實不然,中國古典詩歌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哲理詩的美,在于若隱若現(xiàn),教師應讓學生在明凈澄澈的景物中,感悟蘊含其中的理性思考。
經(jīng)歷了發(fā)掘美、欣賞美,接下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便融入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中。
我們應該讓語文課程中文本解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但也要注意引導學生知人論世,體會詩心,以求盡可能接近作者意愿,讓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全部審美經(jīng)驗,重新組合自己的意中之境,讓意境之美成為詩歌鑒賞之后最大的美的享受。
審美教育的終極目的不僅僅在于讓學生欣賞美,得到一時的美感,而是要通過長期的美的熏陶,讓學生形成自我獨特的審美觀念,養(yǎng)成獨立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1.口頭誦讀。誦讀在古詩文教學中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使學生真正體味詩歌的藝術魅力,提高審美情趣,增強鑒賞能力,熟讀背誦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熟讀背誦,運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2.筆頭書寫。高考的詩歌鑒賞最終要形成文字。讓學生對詩歌作品有獨到的感受和創(chuàng)造性理解,并以書面形式表達出自己對古典詩歌之美的獨特見解,寫讀書報告、讀書札記、評論鑒賞文章等等,養(yǎng)成欣賞美、鑒賞美的習慣。
3.身體力行。新課改后,教師可以利用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安排為愛詩歌的學生開拓一片自由學習和創(chuàng)作的天地,如開設唐詩選讀、宋詞研究等課程,為詩歌教學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詩可以興,興起了神思,興起了古典,興起了千百年來縈繞不落的詩心,興起了學生與古人相通、相溶、相憐、相戀的詩境。詩歌鑒賞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教師要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出發(fā),積極探索,尋找最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語文課堂的詩意空間,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詩可以興”理論的運用,定會為今天的古典詩歌審美教學開辟一片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呂學琴.語文教學呼喚—詩教—回歸[J].貴州: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2005,23(04).
[2]蔣念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編輯王團蘭